1,953
次編輯
變更
麦加
,無編輯摘要
麦加城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地而名震寰宇。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麦加,把圣殿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国,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旧城称为“易卜拉欣洼地”的涸河谷。
{| class="wikitable"
|-
|中文名称 ||麦加 || 面 积 || 760 平方公里
|-
|外文名称|| مكّة مكرمة, Mekka ||人 口|| 179万(2008年)
|-
|别 名 ||麦加·穆卡拉玛、荣誉的麦加 ||方 言|| 阿拉伯语
|-
|所属地区|| 沙特阿拉伯麦加省 ||著名景点|| 禁寺
|-
|地理位置 || 阿拉伯半岛西部 ||机 场 ||吉达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
|-
|特 点 ||伊斯兰教圣地
|}
=='''史籍记载'''==
麦加最早见于中国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中麻嘉国。《宋会要》称之摩迦,《诸蕃志》称之麻嘉。《明史》称麦加为默加。
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部下马欢等七人曾到天方,带去瓷器等物品,购买狮子、鸵鸟,并画《天堂图》一册回京。天方国也派遣大臣带方物随七人朝贡。
麦加的英文拼写一般为Mecca。历史上麦加曾一度被称为Becca。
1980年代以来,沙特阿拉伯政府及其他人开始提倡Makkah的拼法,而全称则是Makkah al-Mukarramah(意为“荣誉的麦加”),这种拼写方式和阿拉伯语原音较为相近。此种拼写方式已渐渐被许多组织所采用,包括联合国、美国国务院以及英国的外交及联邦事务部,但是“Mecca”仍然是最通行的拼写方式。
麦加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城,沙特阿拉伯西部省省会。位于西部赛拉特山地中段易卜拉欣涸河的峡谷中。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于公元570年诞生于此。以后成为伊斯兰教中心和商业中心。
主要圣地为该城中心的圣寺克尔白(见“圣寺”条),郊区圣地有阿赖法特山、希拉山、索尔山与米那村等。
=='''历史沿革'''==
===<big>早期阶段</big>===
根据伊斯兰传统,麦加的历史可追溯到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时代,他和儿子易斯马仪(以实玛利)在大约西元2000年前一同建造克尔白。据说当地居民在亚玛力人的影响下偏离了一神信仰。
历史学者认为克尔白后来被陈列了360个偶像和阿拉伯所有游牧部落的部落偶像。到了七世纪时,麦加最重要的神只是胡巴勒,古来氏族将其偶像放置其中。
麦加在托勒密的著作里以“马可拉巴”(Macoraba)之名著称。五世纪时古来氏族控制了麦加,成为杰出的商贾。六世纪时,他们也加入了利润甚丰的香料贸易,因为当时世界部分地区卷入了战争,使得贸易路线从危险的海域转移至相对安全的陆路。
拜占廷帝国本来控制着红海,但海盗却越来越猖獗。另外一条较旧的路线是从波斯湾经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但途经的商人却遭萨珊王朝大加剥削,同时又被拉赫姆人和伽珊人阻断路线,并受罗马和萨珊两国交战的干扰。麦加显赫的商业地位使得它超越了佩特拉和巴尔米拉。
六世纪中期,北阿拉伯有三个主要的城邦,与濒临红海的西南海岸连成一气,是红海和东方大沙漠之间的可居地。这个区域就是有名的希贾兹地区,三个城邦都紧挨着绿洲,水源没有问题。希贾兹中部是雅斯里布(Yathrib),后来易名为麦地那。
雅什里布以南四百公里处是塔伊夫,是个山城。塔伊夫的西北边就是麦加。虽然麦加周边都是不毛之地,不过麦加仍然是三个城邦之中最富有且最重要的。伊斯兰历史上表明,麦加因渗渗泉而拥有丰富的水源。渗渗泉的位置就是阿拉伯最神圣的圣地克尔白,也是主要的骆驼商队的汇集路线。事实上,渗渗泉的水源对当地人来说已经很不足了,而克尔白只不过是半岛上众多的多神教神庙的其中一座而已。此外,对骆驼商队而言,若他们只从麦加到叙利亚而不往返,那么这样的单程路线使得麦加成为贸易的终点站。
阿拉伯半岛上的严酷环境经常导致部落间的冲突,但每年他们都会停战一段时间,并前往麦加朝觐。这趟旅程有其宗教理由,即向克尔白致敬,并饮用渗渗泉的泉水。然而,这时也是一年一度仲裁纷争的时刻,债务获得解决,人们于麦加市集进行贸易。各部落因这些一年一度的盛事而产生共同的信念,使麦加在半岛上的地位极其重要。
穆罕默德的曾祖父是首先替商队安装骆驼座骑的,而这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一部分。各部落联盟与商贾们进行贸易,当地的游牧部落则带来皮革、牲畜与当地山区开采的金属。因此骆驼商队能够在麦加满载而归,并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城市进行贸易。
伊斯兰传统宣称从各大洲来的货物也流通到麦加。北非和远东地区应该流通香料、皮革、药品、衣服和奴隶到叙利亚;麦加则大赚一笔,并买进武器、谷物和酒,并流通至阿拉伯各地。
麦加人同拜占庭人和贝都因人签订合约,协调出商队的安全路线。安全路线亦包含了水源和牧草的权利。这些额外的服务增强了麦加的政经势力,成为各贸易部落(包括班努·塔米姆部落)所组成的松散联盟的盟主。其他的势力诸如阿比西尼亚人、伽珊人和拉赫姆人等都已经式微,而麦加却是六世纪晚期阿拉伯地区首要的政经枢纽。
===<big>穆罕默德时代</big>===
穆罕默德生于西元570年,伊斯兰教从此便不可避免地和麦加产生了关系。
穆罕默德出生于统治阶层古来氏部落的一个小分支,是为哈希姆家族。伊斯兰传统认为他于610年接受天启,开始宣扬一神信仰,和麦加的异教信仰格格不入。穆罕默德在忍受了13年的迫害(见希吉拉)之后于622年与追随者们一同迁移至麦地那。然而古来氏族与穆斯林的冲突仍然存在:两军爆发了白德尔战役,穆斯林于麦地那城外打败了古来氏族;但麦加的军队在武侯德战役打败了穆斯林。不过总的来说,麦加当局试图消灭伊斯兰的行动败阵下来,而在627年的壕沟战役里全阿拉伯的联军也打不赢穆罕默德。
628年,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和平地进入麦加,试图进行朝觐。然而,穆斯林与麦加当局却签订了胡代比亚条约,希望双方停止战斗,而穆斯林被允许于次年进入麦加。两年后古来氏族违反停战协定,但很快地他们就向穆罕默德投降。穆罕默德宣布特赦麦加人,并特别赠送礼物给统治阶层。麦加克尔白里的偶像和仪式壁画全部都被清除一空。穆罕默德宣布麦加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地方,让该地成为穆斯林朝觐的中心,这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虽然他攻克了麦加,但他却选择返回麦地那,让阿塔布·本·乌赛德(Attab bin Usaid)统治该城。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地区的其他活动使他最终统一了整个半岛,终结了麦加长期以来的混乱。
穆罕默德逝世于632年,但他对阿拉伯人耳提面命的使得伊斯兰教快速扩张,其势力在几百年内抵达北非和亚洲。随着伊斯兰帝国的扩张,麦加不仅持续吸引了阿拉伯地区,更吸引了帝国境内的朝觐者。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穆斯林进行朝觐活动。
麦加也吸引了希望终年定居克尔白附近的学者和虔诚的穆斯林,当然也吸引了当地服务朝觐者的居民。由于到麦加朝觐有其困难之处且因花费考量,朝觐者多半选择乘船抵达吉达,然后再朝内陆前进,或者搭顺风车,跟着从叙利亚到伊拉克的骆驼商队。
===<big>政治演变</big>===
麦加从未成为哈里发的首都,包括奥斯曼帝国。不过穆斯林统治者却大力维护着麦加。在欧麦尔和奥斯曼统治期间,由于洪水的顾虑而延揽基督徒工程师在麦加建造堤防。
在伊斯兰历史上,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并使之成为伊斯兰政权的第一个首都。倭马亚王朝当政之后将首都迁至大马士革,而阿拔斯王朝则迁至伊拉克的巴格达。伊斯兰帝国的权力中心在往后的近五百年间一直都在巴格达,巴格达也就成为学术研究与商业中心。到了十三世纪,蒙古人入侵巴格达并加以洗劫。这是伊斯兰历史上最令人不堪的往事。在巴格达战役之后,蒙古人接着就横扫西方世界并征服了叙利亚。下一个紧接着成为伊斯兰政权权力中心的城市是埃及的开罗。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后将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虽然麦加仍然是蓬勃发展的贸易中心。当朝觐者抵达麦加之后,他们开始贩卖他们带来的各地货物,以筹措朝觐所需的资金。此外他们也在麦加买入当地货物,带回家乡转卖。
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掌控麦加之后,麦加暂时又登上伊斯兰的政治舞台。祖拜尔是早期反对倭马亚哈里发的穆斯林。叶齐德一世于683年围攻麦加。
后来麦加很少扮演政治角力的舞台,而是成为一座虔信与学术的城市。数世纪以来麦加一直都由当地的哈希姆家族所统治。
930年麦加卡拉米塔教派攻击并洗劫麦加。此教派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属于易斯马仪派并信仰千禧年主义,由贾纳比领导。1349年,黑死病袭击麦加。1517年,麦加谢里夫巴拉卡特·本·穆罕默德承认奥斯曼帝国哈里发的地位,但在麦加仍然拥有极大的自治权。麦加于1802年被第一沙特王国(瓦哈比教派)占领,并持续控制到1813年。这对奥斯曼帝国的威信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为了重返荣耀,位高权重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奉命夺回麦加。他于1813年成功地克复麦加。1818年,瓦哈比派又被打败,但残余的沙特家族又建立了第二沙特王国,一直存续到1891年,即后来沙特阿拉伯的前身。
===<big>沙特时期</big>===
1916年6月阿拉伯起义,麦加谢里夫侯赛因·本·阿里于麦加揭竿而起,反抗奥斯曼帝国。他的军队于麦加战役(1916)之后首度夺得麦加。胡笙于是宣布建立新国家-希贾兹王国-并以麦加为首都。在1924年的麦加战役中,麦加的谢里夫被沙特家族推翻,而麦加则并入沙特阿拉伯。 1910年的麦加1979年11月20日,沙特传道者欧泰比领导两百名武装的伊斯兰主义份子攻占麦加禁寺。他们宣称绍德家族已不再代表纯净的伊斯兰,禁寺和克尔白应当让有真实信仰的人管理。他们挟持数万名朝觐者并将自己关闭于寺内。此次事件持续两周,导致数百人死亡并严重毁损禁寺,尤其是萨法-玛尔瓦长廊。然而以不流血方式平息这次动乱的却是巴基斯坦的军队。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突击队派遣一咨询小组,提供巴基斯坦军队武器与攻坚计划。
1987年7月31日,发生朝觐者的反美示威,沙特警方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造成402人死亡(275名伊朗人、85名沙特人〔包括警察在内〕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45名朝觐者),649人受伤(303名伊朗人、145名沙特人〔包括警察在内〕以及201名来自其他国家的朝觐者)。
=='''地理'''==
麦加海拔277米,距离红海大约80公里。麦加位处群山之间,以致当代发展受限。麦加的中心点是禁寺,此地比麦加大部分的区域都来得低。禁寺周边区域则是旧城区。禁寺北边的大街道有穆达阿(Al-Mudda'ah)和苏克·莱尔(Sūq al-Layl),南边则有苏格·阿萨基尔(As-Sūg Assaghīr)。沙特人扩大禁寺的规模,数百间房屋已被宽阔的大道和广场所取代。传统的房屋由当地的石材建造,通常有二至三层楼高。麦加都会区的面积已超过1,200平方公里(2008年)。
=='''气候'''==
麦加和沙特阿拉伯的其他城市不同,冬季时反而较为温暖。温度可从半夜的摄氏17°C飙升至午后的25°C。夏季炎热,午后往往超过40°C,晚间却骤降至30°C。麦加的雨量稀少,集中在十二月和一月。
一年之中常常会出现反常的天气型态,例如夏季时来自阿拉伯半岛或北非沙漠的沙尘暴。另外,麦加并不会降雪。
=='''人口语言'''==
麦加的人口密度很高。大部分长住麦加的人都住在旧城区,其中有许多人从事当地名为“朝觐工业”的行业。沙特朝觐部部长伊雅德·玛达尼(Iyad Madani)说:“我们从不停止准备朝觐事宜。”[34]每年朝觐者涌入麦加进行副朝。在都尔黑哲月的最后几周,平均有四百万穆斯林抵达麦加进行大朝。
朝觐者来自不同族群与背景,主要来自非洲、中非、东南亚、欧洲以及中东。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干脆留在麦加,定居下来。因此,麦加的族群比其他的沙特地城市还要多元,文化也更兼容并蓄。此外,过去五十年来的石油收益也带来了数十万名移民劳工。
麦加拥有特有的区域方言,称为希贾兹方言或麦加方言。麦加方言经常被视为阿拉伯语里最正统的方言之一。
希贾兹方言的发音在某些方面和波湾方言有所不同。古典阿拉伯语的字母 qaaf(?)发成 /g/,即“get”里的音。希贾兹阿拉伯语对于字母 ?im(?)的发音也较保守,和古典阿拉伯语时期的有声硬腭爆破音 /?/ 和硬腭化塞音 /g?/ 相近。这两个音被专家视为古典阿拉伯语里的正统发音。这表示希贾兹地区许多方言在发 ?im 时都发成 /g/ 或 /?/。某些人则把齿间音 /θ/ 发成 /t/ 或 /s/。
希贾兹方言也吸收了来自其他阿拉伯语方言的元素,包括黎凡特阿拉伯语和埃及阿拉伯语。
=='''社会人文'''==
===<big>经济</big>===
麦加的经济极度依赖每年的朝觐活动。曾有位学者说:“麦加人不营生,只服务朝觐者。”事实上,朝觐不仅带动麦加的经济,长久以来更对希贾兹和内志地区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赚取朝觐利润有很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向朝觐者课税。大萧条期间麦加的税收大增,很多税收的项目还持续到了1972年。随着石油收益的增加,所有不必要的税收都已取消。另一种赚取朝觐利润的管道是透过服务朝觐者的方式。例如,沙国国家航空沙特阿拉伯航空自朝觐活动赚取了12%的收益。搭乘陆地交通工具到麦加的车资也有利可图;旅馆与其他寄宿公司也收入不菲。麦加在朝觐季节期间所赚取的利润超过一亿美元。沙特政府则为朝觐活动花费了五千万美元。麦加境内有一些工业与工厂,但麦加不再扮演沙国主要的经济角色;今日沙国的经济主要以石油输出为主。麦加的工业种类很少,有纺织、家具以及厨具。麦加的经济大部分还是以朝觐服务为主。麦加的水源稀少,食物必须自“舒艾巴”(Shu'eyba)水厂和吉达输入。尽管如此,麦加还是建立了许多工业。各式各样的产业自1970年以来便存续至今:波形铁皮制造、铜生产、木材商店、沙发皮套服务、植物油提炼厂、糖果制造、面粉研磨、面包烘焙、家禽养殖、冷冻食品进口、照片冲洗加工、秘书工作、冰块工厂、饮料罐制造(不含酒精)、理发、书店、旅游代办处、银行。
麦加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大幅成长。喷气飞机很方便且许多人也负担得起,增加了朝觐人数。数以千计的沙特人每年都会负责监督管理朝觐活动,且到各大旅馆和商店去当职员,以服务朝觐者。麦加现有高速公路环绕着,且拥有购物中心与摩天大楼。
===<big>通讯</big>===
沙特政府很早就注重麦加的电信通讯了。阿布杜·亚济兹国王大力推动电信通讯,因为他知道电信很方便而且有利于统治。胡笙国王主政期间麦加约有二十支电话;1936年增加到了450支,大约占了全国电话总数的一半。当时电话线已连接至吉达和塔伊夫,但尚未延伸至首都利雅德。到了1985年,麦加和其他的沙特城市一样,拥有最现代化的电话、电报交换设备、收音机和电视。
在哈希姆家族统治下,希贾兹地区建置了有限的无线通讯。1929年,希贾兹地区许多城镇架设了无线通讯用的基地台,到了1932年已能发挥全部功能。战争期间的通讯网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快地获得大幅度的扩充与改善。自此之后,无线通讯被用来引导朝觐者,以及对朝觐者进行广播。这项服务于1950年开始,起初报道阿拉法特平原的朝觐实况。到了1957年,“无线麦加”成为中东地区功率最强的电台,高达50千瓦;后来还增强到450千瓦。一开始无线麦加并不播音乐,而是采渐进的方式增加播放的次数。
教育
麦加的正式教育在奥斯曼帝国晚期开始,并由哈希姆统治阶层延续下去。首先改善麦加教育的人是吉达商人穆罕默德·阿里·宰纳勒·里阿(Muhammad ?Alī Zaynal Ri?ā)。他于1911到1912年间在麦加创立了“成功学校”(Madrasat al-Falā?),耗资400,000英镑。
麦加有很多公立与私立学校,分成男校和女校。2005年,麦加共有532所男子公私立学校,女子则有681所。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学语言都是阿拉伯语,同时着重第二语言英语。但是有些外国人设立的私立学校,例如国际学校,则使用英语教学。国际学校也允许男女合校。
至于高等教育,麦加只有一所大学,即诸城之母大学,1949年创立时名为“沙里亚学院”,1979年转型为公立大学,1981年改为今天的校名。
=='''城市风采'''==
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由于遭到反对和迫害,在公元622麦地那,在麦地那决定把礼拜的方向朝向麦加,从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麦加作礼拜。公元630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麦加,控制了守护克尔白圣殿之权,并废弃多神教,把圣殿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麦加城中心的这座大清真寺(又称禁寺)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地方,总面积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
麦加拥有禁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禁寺环绕着克尔白,是穆斯林每日礼拜所面对的方向,也是穆斯林认为地球上最神圣的地方。禁寺也称为“大清真寺”。禁寺包括内外礼拜场地在内的面积共有356,800平方米,在朝觐季节期间可容纳至四百万人。麦加的拱门,形状像一本打开的古兰经,标志著禁地的起点,只允许穆斯林进入。麦加最近的扩张出现了现代化的地标,例如en:abraj al bait塔群,高577米。Abraj Al-Bait塔群将于2009年完工,成为世界最高的建筑之一。塔群位于大清真寺入口的对面。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麦加拥有像是克尔白等数百处历史地标。穆斯林相信克尔白由易卜拉欣(亚伯拉罕)和易斯马仪(以实玛利)所建。另外,渗渗泉也颇负盛名。
麦加兵营曾经是麦加最有名的建筑之一。麦加兵营是奥斯曼帝国的城堡,面对着大清真寺,随时防御任何袭击。不过沙特地政府已将之拆毁,免费提供给周边的新旅馆和商业建筑。
伊斯兰教规规定信徒的“五功”(念、礼、斋、课、朝)之一是到麦加去朝觐,《古兰经》也载有到麦加天房去履行朝觐的义务。“朝觐”是伊斯兰教为的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它既体现了尊重历史传统,纪念“先知”的一种宗教仪式,又是一种带有自发地促进各国穆斯林间彼此了解和友谊的年会。1000多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前往麦加朝勤的穆斯林逐年增多,这些年来有70多个国家的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穆斯林纷至沓来,使到朝觐期间的麦加变成光怪陆离、万花筒般的世界。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现由穆罕默德后裔管理。麦加旧城称为“易卜拉欣洼地”的干涸河谷。这里集聚着带有中古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宫殿,狭窄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居民的服装、语言和习俗还保留某些穆罕默德时代的风貌。
从旧城西向吉达方向逶迤的新市区,则是高楼大厦,贯通市区的宽广马路以及广场上的巨大喷泉……入夜灯火通明,一派现代化城市景色。城中心是著名的大清真寺,又称禁寺,总面积16万平方米,30万穆斯林可同时做礼拜。禁寺广场中央,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尔白,又称“天房”。天房外东南墙角,离地1.5米高处,镶有一块黑色陨石,穆斯林视为圣物,进朝觐者游转天房经过此石时,争先与之亲吻或举双手致意。天房东南侧的“渗渗泉”,被视为圣水,游转天房后,在此饮水,以沾吉祥。麦加的其他圣地还有城东20公里的阿拉法特山、穆兹达利法和米纳等地,是朝觐者要站山诵经、“射石”(驱邪)活动之地。
麦加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岛上各种拜物教的中心,穆罕默德进占此地、清除其他偶像后,乃成为伊斯兰教最主要的圣地。这里自古也是繁荣的商业城镇,来自亚非和地中海地区的商队汇集于此。居民的主要职业是接待川流不息的朝觐者。麦加市区范围,过去一直局限于“禁寺”的附近,近几十年来,城市规模已迅速扩大到近30平方公里,人口也增至近40万。在麦加西北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航空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和专供机场使用的海水淡化厂。
沙特第一条高速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也即将投入运营。
=='''公众假日='''=
伊斯兰教的节日和纪念日很多,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按着伊斯兰教历的顺序择其主要者叙述如下。首先看看什么是伊斯兰教历。伊斯兰教历,又称希吉来历(希吉来为迁徙的意思)。公元622年7月16日(阿拉伯太阴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希吉来历纪元元年元旦。这是第二任海里发欧麦尔为纪念历史上穆圣由麦加迁移麦底那这一伟大事件而规定的。2000年已经是希吉来历第1420年了。伊斯兰教历又不同于中国的阴历。中国的农历每年比公历少十天左右,故每三年一闰月,与公历年份的推进基本保持平衡。而伊斯兰教历则没有闰月,只是每三年有一个闰日。因此,伊斯兰教历每年比公历也少十天左右。这样每三十六年即少一年。如1987年的开斋节是5月29日,而再一个5月29日(也可能多一天或少一天有)的开斋节日,那就是三十六年以后(2023年)的事了。这就是为什么春、夏、秋、冬都可能遇到斋月的历法原因。伊斯兰教的其他节日和纪念日也如此推算。
===<big>开斋节</big>===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译意。具体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10月1日。中国新疆地区称开斋节为肉孜节,这是波斯语芦茨的转音,也是斋戒的意思。开斋节是伊斯兰教重要的节日之一,全世界穆斯林都很重视这个日子。为了过好节日,还规定在会礼前有几件可嘉行为需要做到。如忙吃一物(即在斋月内每天早晨不许吃东西时而吃了东西)、沐浴、刷牙。用美香、穿最洁美的衣服,去清真寺时低念赞词,会礼前交开斋税:一是交付一定数额的开斋税,若按实物计算即半升小麦或一升枣子(一升相当于八磅),折合人民币交付也可以;二是举行开斋节的拜功。是日穆斯林群众于上午去清真寺举行会礼仪式等庆祝活动,而后互祝节日快乐、幸福。
===<big>宰牲节</big>===
宰牲节一词是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的译意。又称古尔邦节,意为献牲,即宰牲献祭的意思。时间是教历的12月10日。·这个节日的来历是这样的。据说,有一天夜间伊布拉欣圣人梦见安拉,命令他亲自宰杀自己的爱子易斯玛仪勒作献祭,以此来考验他对安拉是否忠诚。第二天早晨,伊布拉欣决定将自己的儿子带到麦加城的郊区米那山谷献祭,以执行安拉的命令。当伊布拉欣向易斯玛仪勒说明原委时,易斯玛仪勒毅然地说:“爸爸!您执行真主的命令吧!我会忍受一切的。”但是,当伊布拉欣举刀准备动手时,安拉及时派遣天仙拉来一只黑头白羊,使其代替易斯玛仪勒作祭品并默示:“伊布拉欣啊!你已经忠实地执行了梦里的指示。我就这样慈悯一切行善的人。”为了纪念这一动人的历史事迹和感谢真主,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12月10日为宰牲节。这一天除宰牲献祭外,还要到清真寺举行会礼等节日活动。同时在这期间世界五大洲的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云集在圣城麦加,进行游转天房,在萨法与麦尔卧两山之间奔跑,露宿米那山谷,站阿尔法特山和射石等朝觐仪式及宰牲等活动。宰牲节,顾名思义宰牲,成了这一节日的重要功课之一。去朝觐的人宰牲,不去朝觐在家里的人有条件的也要宰牲,而且每年每人一只。宰牲的时间是教历12月10、11、12这三天内均可。按要求一人拿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骆驼也可。最好是肥而美的黑头白羊,其次是黄色、古铜色、棕色、斑白色和黑色。不需要给屠宰者费用,剥下的皮不能卖掉。宰得后将肉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出散贫穷的人,一份馈赠亲友。因为安拉并不需要这些牲畜的肉。如《古兰经》说:“它们的肉和血绝达不到真主,而你们的虔诚可能达到他”(22:37)。
===<big>阿舒拉日</big>===
“阿舒拉”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十”,也就是伊斯兰教历的1月10日。不少国家的穆斯林很重视这个日子。称此日为阿舒拉节。
===<big>圣纪</big>===
圣纪是指伊斯兰教的复兴者也是最后的一位使者穆罕默德的诞生纪念日。时间是每年的教历3月12日。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571年4月20日,即阿拉伯太阴历象年3月12日晨出生在麦加城的一个古莱什族家庭中。穆罕默德这个名字是他的祖父阿十杜·蒙它利布为他命名的,意思是值得称赞者。中国穆斯林也称这一天为圣忌,通称为圣会。一般的纪念方式主要是举行各种形式的聚会,讲解穆圣的历史及其伟大功绩,宣扬穆圣高尚的品格等等,同时为穆圣诵读《古兰经》及多种赞圣词。
===<big>登霄节</big>===
“登霄”一词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原意是阶梯的意思。相传先知穆罕默德在五十二岁时(公元621年)即伊斯兰教历7月27日夜间,由天仙哲布来依勒随同穆圣乘仙马,从麦加城的禁寺夜行到耶路撒冷的远寺,在那里身体和洁净的灵魂(鲁哈)一并升高到第七层天上。这是圣门第子和学者们一致公认的穆圣升天后,凭借安拉的特慈,亲眼看见了真主的一切迹象和奥秘,并在哲布来依勒天仙的陪同下会见了古代的列圣,如阿丹、尔萨、耶哈亚、尤素福、伊德里斯、哈伦等。同时还参观了天堂和地狱的真实情景。安拉在此夜为众穆民规定了每天五番天命拜功。穆圣于当夜黎明时平安返回麦加的住所。从此,耶路撒冷便成了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之一(麦加、麦底那和耶路撒冷)。
===<big>拜拉特</big>===
“拜拉特”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是清白和豁免。意义是每个人都要总结一下一年的功过是非,祈求安拉的宽恕。具体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8月舍尔巴乃第15个夜晚。因此,也称拜拉特夜和坐夜。
===<big>盖德尔夜</big>===
“盖德尔”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是定夺和前定的意思。具体时间是教历9月莱埋丹第27个夜晚。因此,称盖德尔夜。据说是安拉在这一夜将全部《古兰经》从天牌上,一次性地降在接近大地的第一层天上,而后通过哲布来依勒天仙在23年中零星地降示给穆罕默德。
=='''民族风情'''==
===<big>饮食</big>===
阿拉伯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他们那些头顶烈日、骑着骆驼闯大漠的祖先们似乎没有给后代留下花样繁多的食谱,所以直到今天,阿拉伯人虽然热情好客依旧,但他们做的菜基本上是大而化之的粗线条,除了烤,就是炸,顶多再来个炖完事,要么索性生吃,从不知“醋溜”、“酱爆”为何物,甚至连最起码的炒菜都拙于应付,更不会用小小的萝卜花和黄瓜片在食物上拼凑出造型各异的精巧图案来。阿拉伯饭还是相当有特色的,而且他们自己也吃得不亦乐乎。古语云:“食色,性也。”看来好吃大约是人的天性。阿拉伯人虽不擅长煎炒烹炸,却并不妨碍他们对美食的趋之若鹜。不过,美味可口的中国菜,通常会在他们中间产生两种反应。一是曾经尝过中国菜的,吃出了甜头,会十分喜欢。还有少数阿拉伯人,他们只认自己的民族口味,从没有吃过中国菜,也对中国菜不怎么感兴趣。其实,阿拉伯饭的特色,是和阿拉伯人生活环境的粗砺相般配的,也与他们豪迈旷达的性格息息相关。大漠、戈壁、烈日、风沙、干旱,这样的生存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孜孜于饮食上的考究,奔放粗犷的民族性格也使他们在生活上大大咧咧。
<big>大饼(馕):穷人的命根子,富人桌上的摆设</big>
到阿拉伯人家里做客,先是看到餐桌中央放着一筐大饼,然后群星拱月般满满当当地摆着十来个大大小小的盘子,相当于冷盘。冷盘里花花绿绿的菜肴让人眼花缭乱,有鲜红的西红柿色拉、嫩绿的酸黄瓜条、青翠欲滴的生菜、切得碎碎的拌茴香、阿拉伯传统美味“霍姆斯”酱、酸葡萄叶裹肉馅、炸鱼丸子,还有一种切得十分薄细的生羊肉泥,以及各式各样叫不出名目的菜类。冷盘过后,开始上热菜,肉类虽不少,却大多是烤的或炸的,绝少有中国式的炒菜。阿拉伯大饼均由烤制而成,分机器制作和手工制作两种。刚烤好出炉的大饼分上下两层,外焦里嫩,热气腾腾,像小皮球一样鼓鼓囊囊的。说起来,吃大饼也有不少门道,讲究些的人们,通常会往里面夹些鹰嘴豆丸子、烤肉,或是自家腌制的酸菜,蘸着焖得稀烂的蚕豆糊或“霍姆斯酱”什么的,再就着一粒粒又咸又酸又爽口的橄榄,吃上去津津有味,让人看了顿生馋涎。大饼对穷人一日不可或缺,而对富人来讲,不过是他们宴席上的点缀和摆设。
<big>抓饭:米粒浑然一体又互不粘连,人人喜欢 </big>
传统的阿拉伯人习惯用手抓着吃饭,这是抓饭得名的由来。
抓饭的做法别致:以净水淘米,上锅,煮至大约八成熟出锅,然后加黄油、羊油和盐,再放入蒸锅内蒸熟。待火候适度时取出,加入羊肉末、西红柿酱、胡萝卜、葡萄干、杏仁、洋葱、红线米及各式混合干果等作料,用猛火炒至熟透。这时米饭软硬适中,不干不燥,看上去油光可鉴,米粒浑然一体却又互不粘连,很是吊人胃口。炒熟后,将米饭取出,装入一个一米长的大铝盘内,众人围聚一圈,开始各自取食。取食的方法也有讲究:均用右手拇、食、中三个手指将米饭撮拢一起,然后用力夹紧,颇有节奏感地送入口中。当然,每人负责自家跟前的一角,不乱动,以免显得没礼貌。当代社会,城市人多用叉勺代替了手,一米长的铝盘也让位于小巧的盘子,但在农村和沙漠,用手抓饭的习俗依旧。
<big>“想我了吗”、“烤爸爸”:阿拉伯人的大众食品 </big>
头一个菜名念起来有些浪慢的情调,乍听还以为情人间亲昵的发问呢。其实这是戏称,是从阿语直译过来的谐音,阿文叫法是“SHAWALMA”。据考证,它原本是一种土耳其烤肉,因广受阿拉伯人的青睐,遂盛行于阿拉伯各国。听说,SHAWALMA原先的价格不菲,后因做此生意的人多了,价格便降了下来,成为大众菜肴。在阿拉伯国家,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想我了吗”的踪影。通常在临街的餐馆外,威风凛凛地竖立着一个烤肉架,架子上重重叠叠地串着一坨坨肉,堆得状似金字塔,有鸡肉,有羊肉,但更多的似乎还是牛肉。被炙烤的肉块随铁柱子不紧不慢颇有规律地转动着,烤熟一层,店家就往下削去一层。烤肉的火候很到位,“滋滋”地往下流油,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烤爸爸”同样是谐音戏称,译自阿语“KABAB”,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烤羊肉串”。不过,阿拉伯的烤羊肉串货正味纯,是用碎羊肉混合烤就的,可比国内小巷里弄里各色小贩们撅着屁股扇着呛人浓烟烤出的羊肉串好吃多了。“烤爸爸”选料多是羊腿和背脊上的瘦肉,烤前先将上好的羊肉煨上胡椒、精盐、姜葱、大料和橄榄油等调料,然后切成拇指大小的方块,一嘟噜一嘟噜地串在长约一米的特制铁钎上,放入专门的烤炉中烤制,一俟肉色变得黄脆,出炉即食,真是味道好极了。
<big>烤全羊、烤全驼:富人盘中餐</big>
阿拉伯人有烤半头羊的,也有烤一只羊脚的,烤全羊则是他们最高档次的佳肴了,可不是每家都能吃得起的。摆在桌上的烤全羊看上去焦黄焦黄,面目虽有些狰狞,仍令人食欲大开。不用你动手,主人会热情有加地刀叉并用,切下一块块送到你的跟前。羊肚里,是由各种调料拌制的松软可口的米饭。烤全羊是大轴菜,通常在菜过五巡、酣畅淋漓之际端上来。其实这会儿客人都已快吃饱,望着骤然摆上桌来、散发着扑鼻香味的庞然大物,只有稍稍意思一下了事,忍不住生出“心有余兮肚不济”的慨叹来!
<big>饮料</big>
上面吃完了主食和肉类,接着该是坐下来喝咖啡、吃点心、品红茶和涂香料的时间了。咖啡阿语叫“卡赫瓦”,味道浓烈馥郁,混杂着烤咖啡豆和辛辣的小豆蔻粉的香味。阿拉伯咖啡的做法和味道与欧美的咖啡大相径庭。传统的阿拉伯咖啡是在炭火盆上调制的,煮到一定程度后,洒上一小撮藏红花和几滴玫瑰水,香味一下子就飘逸出来。阿拉伯人的咖啡壶极为考究,一般为银制或铜制,上面镂刻着精美的花纹。咖啡杯则要简朴得多,只是一个个没有把手的蛋壳状小圆瓷杯不盈一握,倒有些类似我们喝白酒的酒杯。端起一杯咖啡凑到鼻子边,浓烈的气息扑面而来。轻轻抿上一口,很苦,简直像喝中药一样。但等到一杯咖啡下肚,一股暖洋洋的热气在肠胃中游动,后脑勺仿佛有一股热气直往上冲,顿时耳清目明,看来阿拉伯咖啡名不虚传,大有提神醒脑的功效。阿拉伯咖啡不加糖和牛奶,但就着椰枣和点心一起吃。他们似乎对点心格外钟爱,招待客人,第一道和最后一道食品,必有点心。点心的种类繁多,基本上可统称为“哈尔瓦”。这是一种盛行于阿拉伯各国的甜点心。HALWA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甜得发腻!点心上布满一层层的糖,糖上还加蜂蜜,蜂蜜上再加一层糖。吃一口,满嘴流蜜,甜透心窝。遗憾的是,自从我刚到阿拉伯国家不知深浅地把这玩意儿吃伤了之后,就对这种甜点只有摇头的份了。阿拉伯人不喝绿茶,独对红茶嗜爱有加。红茶也喝法独特,每一杯红茶里都要放进半杯甚至大半杯的白糖,再随手掐来几只鲜嫩的薄荷叶放进去,倒也清凉幽香,余味袅袅。虽都是多糖,但大约是红茶本身的诱人,抑或几枚薄荷叶散发的芳香吧,我对红茶倒是颇有几分喜欢。 实际上,在阿曼,无论是熙攘的闹市还是偏僻的乡村,不管是在丰茂肥腴的平原,还是崎岖陡峭的山地,无论富丽堂皇的王宫还是普通百姓的简陋帐篷,都盈溢、飘散着这些奇异的香料的浓郁芳香。人们最常用的,是一种名为“比扎尔”的混合香料,它是由小豆蔻、肉桂、藏红花、欧莳萝、丁香、胡椒子等香料混合而成。
===<big>风俗</big>===
沙特不仅禁止女士驾车,亦禁止女士与丈夫兄弟及家庭司机以外的男士同乘一车(由司机开车时,女士乘客不可坐在司机之旁),应注意避免触犯;女性外出时须披黑袍(ABAYA),否则宗教警察会前来干预。此外,沙特不允许在公众场合、景点或对某些建筑拍照,若要进行拍摄时,要千万警惕,以免被曲解拍照动机,引起麻烦。
===<big>宗教</big>===
<big>朝觐</big>
“朝觐”是伊斯兰教为的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这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
1000多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前往麦加朝觐的穆斯林逐年增多。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来此朝觐的人更加摩肩接踵,到2000年已经有70多个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穆斯林来到此地朝觐。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这些各种肤色、各个年龄段的穆斯林来自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big>大清真寺</big>
麦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誉为“诸城之母”。圣地只对穆斯林开放,非穆斯林一律谢绝入内,连记者也不例外。城中心的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著名圣寺,是世界各国穆斯林去麦加朝觐礼拜的主要圣地。据《古兰经》经文,在此禁止凶杀、抢劫、械斗,因此这里也称禁寺。
禁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规模恢弘,经过几个世纪以来的扩建和修葺,总面积已经扩大到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2006年)。禁寺有精雕细刻的25道大门和7座高耸云端、高达92米的尖塔,24米高的围墙将门和尖塔连接起来。六塔分别耸立在三座主要大门两侧,第七座塔则与直径为35米的圆顶毗邻。禁寺从围墙、楼梯、台阶以及整个地面都用洁白大理石铺砌,骄阳之下光彩夺目,气势磅礴。入夜,在千百盏水银灯的照射下,禁寺显得格外肃穆、庄严。禁寺广场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尔白。克尔白是阿拉伯文音译,意思是“方形房屋”。圣殿又称天房,相传是公元前18世纪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梅尔监建而成的。
天房高14米,内三根顶柱昂然挺立,其东北侧装有两扇金门,离地约2米,高3米,宽2米,是用286公斤的赤金精工铸造的。天房自上而下终年用黑丝绸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门帘上用金银线绣有《古兰经》文,帷幔每年更换一次,据说这一传统已延续了1 300多年。天房外东南角,一米半高的墙上,镶嵌着一块30厘米长的带微红的褐色陨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称玄石,穆斯林视其为神物,相传当年穆罕默德曾亲吻过它。朝觐者游转天房经过此石时,都争先与之亲吻或举双手以示敬意。黑石因有裂缝,在1844年以银框把它镶嵌起来。天房东面正对黑石处,有个四柱圆顶小阁,四周围有方形铜栅栏,阁中是传说中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时留有脚印之处。据记载,克尔白早先是古阿拉伯多神教献祭的古殿,殿内树有各种神的偶像,穆罕默德在公元630年攻占麦加,保存了克尔白,清除殿内外360万尊偶像,改为伊斯兰教朝拜的中心。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的穆斯林到麦加朝觐时,都要围着天房游转。
<big>风景名胜</big>
<big>禁寺</big>
麦加大清真寺,穆斯林的圣地。易卜拉欣是伊斯兰教中传说的人物,他被称为“安拉的至交”。传说,当时易卜拉欣的父亲及其族人都崇拜偶像,为了让他们转而信仰真主安拉,易卜拉欣请求真主显示使尸骨腐烂之物复活的神昭。真主让易卜拉欣捉来4只鸟,将他们一一肢解,然後分别放到4座山峰上去。真主要易卜拉欣大声呼唤,他大喊了几声,飞鸟的各部分便自动聚集起来恢复原形,鸟儿又在蓝天上展翅翱翔了。人们见了这一幕心里虽然受到震动,可回到家里,却仍然供奉着偶像。易卜拉欣很着急,就跑到神庙里把那些玉雕、木刻、泥塑的偶像全部打翻捣烂。族人都气得发狂,把他捉起来,用粗绳五花大绑将他全身上下捆得严严实实,然後在广场燃起一堆熊熊大火,把易卜拉欣扔进火里,让他接受最严厉的惩罚。大火一下子就把绳索烧断了,而易卜拉欣却毫发未损,他从火堆里跳出来,继续宣扬着伊斯兰教的教义。人们惊呆了,终于跟随易卜拉欣,虔诚地诵读着《古兰经》,信奉起真主安拉来。“伊斯兰”意为“顺从”,而教徒“穆斯林”即为“顺从者”,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不断增多,公元前18世纪,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梅尔监建了一座圣寺,以弘扬真主的法力和供人们朝觐礼拜,这就是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的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大清真寺。又称克尔白圣寺,这里禁止凶杀,抢劫、械斗等,故又称为禁寺。经过多个世纪的扩建和修警,它的总面积已由起初的3万平方米扩大到2000年的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作礼拜。禁寺有25道大门,道道精雕细刻;7座尖塔,座座高耸入云,它们由24米高的围墙连接。从围墙到楼梯台阶以及整个地面都用洁白的大理石铺砌,无论是白日的骄阳还是夜晚的水银灯都使禁寺显得庄严肃穆,气度不凡。禁寺广场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尔白,意思是“方形房屋”。圣殿内三根顶柱昂然挺立,其东北侧装有两扇金门,高3米,宽2米,离地约2米,用286公斤赤金精工铸成。圣殿又称天房,终年用从天降下的黑丝绸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门帘上用金银线绣有经文,帷幔每年更换一次,这一传统已绵延1300多年。天房外东南角一米半高处的墙上,用银框镶嵌着一块长约30厘米的陨石,即有名的玄石,呈褐色,略带微红,被穆斯林视为神物,相传它还是易卜拉欣时的遗物。朝觐者过时针方向游转天房走过此石时,都争先与之亲吻或举双手以示敬意。天房东面正对黑石处,有个四柱圆顶小阁,围以方形铜栅栏,阁中有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时留下的脚印。每年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世界各地虔诚的穆斯林都辛劳跋涉,千里迢迢来到麦加大清真寺朝圣,瞻仰真主真神和他们指点的圣地圣石。
<big>圣地麦加</big>
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地。阿拉伯文Makkch的音译,曾译作“墨克”、“满克”等。原意为“吸吮”,因沙漠民族渴望吸吮渗透泉水而得名。位于阿拉伯半岛希贾兹地区(今沙特阿拉代的境内)。穆罕默德诞生地、伊斯兰教发源地和一年一度举行朝觐仪礼的地方。城中有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禁寺。寺内“克尔白”(天房)为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寺周围被划为禁地,禁止非穆斯林入内和狩猎、杀生、斗殴等行为。附近有与朝觐仪礼有关的萨法和麦尔卧山、阿拉法特山、米纳山谷及与穆罕默德事迹有关的希拉山洞、骚尔山洞等遗迹。当代城市已进行现代化建设,空中交通四通八达,公路已形成网络,并修建大量服务性设施,形成了每年朝觐期可接纳250万人的能力。世界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简称“伊盟”)于1962年在此成立,它利用世界穆斯林朝觐的机会,召开各种会议,讲座共同关心的问题,使麦加成为当代世界伊斯兰教的中心。麦加朝圣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宗教朝圣仪式,是经济和身体上有条件的每一位成年穆斯林信徒所负的一项宗教义务。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圣一次。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每年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圣。他们来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各个国家、不同肤色、各个年龄段的穆斯林。朝圣期间,聚集在“圣城”麦加的上百万名穆斯林信徒,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伊斯兰教的历史大事,共同庆祝真主安拉的光荣业绩。朝圣在伊斯兰历年的最后一个月进行,该月被称为“Dhul-Hijjah”,意思是“朝圣月”。朝圣的各种仪式都在伊斯兰历最后一月的第8至第12天这5天期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