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平遥古镇

增加 47 位元組, 4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 平遥古镇 ''',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 ,位于山西中部平遥县内,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 [[ 四川 ]][[ 阆中 ]] [[ 云南 ]][[ 丽江 ]] [[ 安徽 ]][[ 歙县 ]] 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   平遥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 。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 。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它完整地体现了17至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 。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面对这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不能不赞叹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伟大的创造。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平遥古镇
创建时间:西周宣王时期
==基本概况==
 
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 始建于西 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总体布局==
 
平遥古城的总体布局是仿照古人 康乐 永寿的图腾吉祥物神龟设计的。 平遥古城区是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 二蚰蜒巷构成的。街巷格局,经纬交织,井井有条,主次分明。在这个基础上县府衙门(现只存二堂,后堂及部分西院),作为重大建筑群虽然没有布置在域区的几何中央,但按照封建"礼制"布局秩序和县衙的建筑性质等级,其环境地位仍然成为全城的政治中心。
同时 南大街的北口, 交汇点是一条东西商业大街,即我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 清虚观古建筑及元代 龙虎将军巨塑的所在。此外,依据"礼制",古城还体现了" 左文右武"的布局程式。上自 北京的 紫禁城,左有文华殿,右有武英殿;内城左有 崇文门,右有 宣武门; 天安门前方,左为六部除刑部外的文官衙门,右为五军都督的武官衙门(这里主要指明朝)。下至州府县城的布局,也均把 文庙建在城内的左方,把武庙建在右方,并且忌讳把它们建在衙门的贴近。平遥古城保存的左以文庙及 魁星楼为首的文系建筑(左即东半城)右以武庙为首的武系建筑(右即西半城),是恪守这种礼制的。
 
==平遥名胜==
 
古城墙(三宝之一)。 平遥县城墙。 平遥城墙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 西周宣王 姬静派大将 尹吉甫北伐猃狁时驻兵于此并修筑夯土城墙,周长九里十八步 ,城墙墙体用素土夯筑,夯土墙基用自然土夯填。四方开门,南门曰焚口,北门曰洗戎。东门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顺,西门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敌。
[[ 元朝 ]] 至正九年(1349)时,今城内沙巷街以西尚属城外,那里"桑园成林,百鸟争鸣"。北城墙在今窑场街一带,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灾 ,冲垮西城墙,留滞了红色泥砂,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重筑,由原周长“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厘”
现存古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城墙周长6162.68米,东城墙长1478.48米,南城墙长1713.80米,西城墙长1494.35米,北城墙长1476.05米,城墙高10米,垛堞高2米,底宽8 米-12米,顶宽3米-6米。墙身 素土夯实,夯土层中有直径6 厘米-7厘米的木栓,由地面以上起,每二米为一层,木栓平面分布的间距为2米-3米。夯土内的夯窝直径为15 厘米,深2厘米-3厘米,夯层12厘米-15厘米。墙体收分15%-20%。外以特制的青砖(34厘米*17厘米*7.7厘米)包砌做挡土墙。挡土墙厚度由底至顶分别为87厘米、70厘米、53厘米 ,各层高度约占墙体总高度的三分之一,墙体收分为9 %。墙身的断面形成一个梯形。
98,5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