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释迦牟尼

增加 80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释迦牟尼''' (佛陀)
==简介==
[[File:005141lv94ff9tdgf9utvi.jpg|缩略图|450px400px|南无释迦牟尼佛]]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出家前===
[[File:Timg (1)吧.jpg|缩略图|400px|南无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成道]]
[[File:Timg (4)吧.jpg|缩略图|400px|悉达多太子与耶输陀罗]]
[[File:Timg (2)吧.jpg|缩略图|400px|南无释迦牟尼佛与罗睺罗]]
[[File:Timg (5)吧.jpg|缩略图|400px|摩耶梦见白象投胎]]
[[File:Timg (6)吧.jpg|缩略图|400px|净饭王去世时南无释迦牟尼佛来看望父亲]]
释迦时代,北印度有十六国,基本为君主制。此外有若干独立或半独立小国,释迦族统治的迦毗罗卫就是其一。它臣属憍萨罗国 ;在今尼泊尔境内,接近印度边界;从事稻作为主的农业 。释迦族的政治体制,有认为是贵族共和制,由少数统治者协商统治;也有认为是专制的少数寡头政治。
苦行:释迦苦行处是尼连禅河畔的优娄频罗聚落 。苦行主张折磨肉体达到解脱,受出家人普遍崇敬。释迦以六年时间深入极端苦行,摧残自己的身心,竟使其他人以为他将丧命。最终他认为苦行不是正道,所以放弃 。他回忆起小时候在树下的初禅体验,认为这可能有所帮助。他在尼连禅河沐浴,接受了牧女[[苏耶妲]][[供养]]的乳糜。[[憍陈如]]等跟从他的五人觉得他已经放纵了,因此失望离开。这成为佛后来表达佛教立场的开端,即佛教的教义不提倡无意义的苦行。
[[File:Timgbb7.jpg|缩略图|400px|南无释迦牟尼佛接受了牧女苏耶妲供养的乳糜]]
===证觉成道===
访问释迦国:在王舍城住了一段时间后,佛回故乡释迦国(不止一次)。佛的独子罗睺罗和异母弟[[难陀]](当时是订婚期)都在首次访问时出家。净饭王表明,从前佛出家他很痛苦,难陀出家也一样,现在罗睺罗又要走,他非常伤心;因此,孩子出家应该征得父母同意,佛接受了他的建议。佛的堂弟[[阿难]]、[[阿那律]]、[[提婆达多]]等后来均出家,宫廷理发师[[优波离]]也出家了。
===舍卫城教化===
[[File:Timgbb7.jpg|缩略图|400px|南无释迦牟尼佛接受了牧女苏耶妲供养的乳糜]][[File:Timg (3)bb.jpg|缩略图|400px|南无释迦牟尼佛讲法]]
释迦牟尼前期以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为中心传教,较晚才涉足北方憍萨罗国的[[舍卫城]]。皈依于王舍城的须达多长者,是舍卫城的首位佛徒;由于他的活动,佛教才在舍卫城奠定了基础。他买下太子祇陀的一块地,修建[[祗园精舍]]赠送给教团,释迦牟尼后半生才得以在舍卫城传教。
生命的最后一年,释迦牟尼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住了一段时间。从[[灵鹫山]]回故国迦毗罗卫,是他最后的旅途。然而他在返回故乡的途中逝世了。
[[File:U=2899274880,2107621253&fm=26&gp=0.jpg|缩略图|400px|南无释迦牟尼佛入大涅槃]]
摩羯陀出发:正策划攻打拔耆国的阿阇世派大臣拜访佛陀,但他的攻打计划没有得到佛陀的支持 。随后佛陀在法堂集会,讲述使僧伽发达的法则和“[[七觉支]]” 。佛陀出发,途中几度为比丘说法,包括“四谛”、“[[戒定慧]]”、“[[佛法僧]]”几个主题 。
希腊与印度风格的交流:犍陀罗式南传印度本土,至中印度秣菟罗结合印度旧法形成新型。传至案达罗阿马拉瓦蒂,风格更加流丽。约西元390年,中印度摩揭陀国的笈多王朝倡国粹,大乘佛教发达,佛教艺术达到顶点。
 
 
 
 
[[Category: 佛教人物]] [[Category:佛陀]]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