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宁古塔

增加 10,158 位元組, 10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海长公路古城村,是中国清朝政府设置在盛京(沈阳)以北管辖黑…”
'''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海长公路古城村,是中国清朝政府设置在盛京(沈阳)以北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的东北边疆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古代较为出名的流放地。清崇德元年(1636年),梅勒章京吴巴海监造宁古塔(旧)城。宁古塔将军的驻地和治所两经迁移,易地三处,依次为[[宁古塔旧城]]、[[宁古塔新城]]、[[吉林乌喇]]。
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吴巴海、沙尔虎达、巴海、萨布素等将领统率军民,多次乘船自海浪河入松花江和黑龙江,迎头痛击入侵黑龙江流域的外域入侵者,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
1981年,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7186903/answer/1861587075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为何如此可怕?]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8d4025814a0f9f14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文物保护 ==
1981年,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 ==
清崇德元年(1636年),梅勒章京吴巴海监造宁古塔(旧)城。宁古塔旧城虽小但功能完备,而且负有大责任,从清顺治年间一批又一批的流人被谪戍这里,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汉人家属也迁徙到这个小城。城里住不下,于是又在周围开辟新的居址,西面就有了蛮子城(今满城村)和养马城等,北方人称关内流人为南方蛮子。
清崇德五年(1640年)以后,宁古塔将军取代奴儿干都司行使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管辖权,宁古塔旧城成为盛京以北的保卫东北边陲的军事中心。
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代宁古塔将军府第一任将军巴海亲自监督修建了将军府新城。
清康熙五年(1666年),宁古塔将军迁往新城(宁安市境内),宁古塔旧城作为梅勒章京(后为昂邦章京)的驻地历时30年。
2006年8月18日,黑龙江省宁安市一建筑工地挖出了一个残断的木制门柱和一段青砖墙,宁安市文物部门初步判断,门柱和青砖墙很可能是清代宁古塔巴海将军府的门柱和城墙。现场挖出的门柱已经残断腐蚀,青砖墙是双层的,中间夹有熟土,基部已经断裂。整段城墙底宽4米,顶宽3.5米,厚近2米。
== 遗址特点 ==
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位于海林市长汀镇境内,宁古塔将军的驻地和治所两经迁移,易地三处,依次为宁古塔旧城、宁古塔新城、吉林乌喇。 [4]城西北面是较为出名的海浪河,水不多、河面也不宽。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与民房相伴左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立在路边。石碑的后面有株二百多年的老榆树,枝虬干老历尽沧桑。宁古塔城北面和西面城墙高出地面4~5米、底宽7~8米的土墙,全为土筑夯实。而西面南面的城墙已不见踪迹。宁古塔旧城的土城很小,流人们称之为石城,筑城时墙底垒石为基,由黄土分层夯筑,每个间层还横垫小圆木棍。这个城是正方形的,每个边长为171米,城内面积2.9万平方米。

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详情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海长公路古城村

© 2024 Baidu - GS(2023)3206号 - 甲测资字11111342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百度智图
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
== 主要景点 ==
牡丹江海浪河的南岸,将近海林市长汀镇的古城村中一座临河的小山就是宁古台,与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相邻。脚下坍塌后裸露的砾石,远处的宁古塔旧城遗址都隐没在一片稠密的民房中,远处的满城南山“圆如乳头”,“抱官道而西向”,是宁古塔旧城驿路的标志——官道山。宁古台前,一座厚重的花岗岩石碑静默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宁古台遗址。
== 历史文化 ==
艺文
清朝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宁古塔昂邦章京(满语“将军”的音译),属于清朝正一品的武将,是当时东北两大行政区级别最高的地方官员之一。据史料记载,宁古塔将军负责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事物。张缙彦在《石城》一文中写道:“凡钱粮听断,皆出其中;朝廷有诏旨及军令,皆于是宣读;府部调发工匠及遣发迁谪者,皆于是稽察;解进参貂,或远夷朝贡,皆于是奏报。
张缙彦曾任明朝兵部尚书,在其的《[[游宁古台记]]》中,记述了几位宁古塔流人同游宁古台的故事。当时方拱乾(号坦庵)的族人集资认修北京阜成门的城楼,为其赢得了自由,即将南归故乡。张缙彦有“登高之兴,乃邀坦庵同游”。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阴历九月初四,“天气稍和”,张缙彦约“同志者十有八人,各载酒肴,出自东郭,指宁古台而登焉。”大家“系马披榛,烧蓬置酒,分曹竞饮”“日斜既醉,徜徉忘返。为牛马之饮,酒行无算。”这一次同游的士子围坐在宁古台上,尽情吟诗,尽性饮酒,后来又索性坐在河边石头上喝酒、行令,直到秋日西斜回城仍意犹未尽。中间有人捉到一只野鸡,只是这只野鸡非但未能给这次野餐增光添彩,却被方拱乾在宁古台上放飞了:“坦庵取得雉,阴纵之,因名其处曰‘放雉崖’,志不忘也。”
宁古台上“放雉崖”,在流放者的文章对黑龙江地区的文脉传承却意义重大。此次聚会之后张缙彦与姚其章、钱威、吴兆骞、钱虞仲、钱方叔、钱丹季等六人,发起“七子诗会”,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个诗社,堪称黑龙江诗歌文化之源起。在龙江文化史上,正是这些流放者,在这片充满蛮荒的黑土地上播撒了文明的火种,描绘了文化的底色
关于宁古台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七子诗会”相关的诗作和张缙彦的散文作品中,记录宁古台最详尽的当是张缙彦的《游宁古台记》。
在1983年,黑龙江省社科院的李兴盛先生要来海林考察宁古台。李兴盛先生找到了牡丹江市文物站的樊站长,后又点名让当时在海林县志办任职的张呈文陪同。当时的海林县政府特派出一辆吉普车,协助几位专家实地考察宁古台。张呈文和几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按图索骥,依照古人的“东偏北方向”和“去郭四、五里”的距离,选定了这个在海浪河畔的龙头山。
在《[[域外集]]》和《[[宁古塔山水记]]》等著作中,都曾写到宁古台。流人士子登宁古台有两条路:一条“可骑其东”,骑马绕行上山;另一条“亦可步陟”,沿河边小道也可上山。当张呈文领着专家考察组登上宁古台时,共同认定了此间山形地貌与古人记述相符:“半方半圆”,“其形如台”。从缓坡的南侧和东侧轻松登上山顶,也能领略“升高骋目,天风飕飕,迥然有尘外之思”。
相关人物
宁古塔昂都章京、驰骋疆场的一代名将沙尔虎达、巴海曾生活在宁古塔;较为出名的流人吴兆骞、张缙彦、杨越、方拱乾等人都是先来到宁古塔后又随宁古塔将军迁入新城。曾经赶走荷兰殖民者,固守台湾与清朝廷抗衡的明朝大将郑成功的父亲郑之龙、叔叔郑之豹及其家属均被流放到这里。宁古塔这里也出了金世宗完颜雍的妻子、贤惠明理的昭德皇后,用计谋保护着完颜雍躲过海陵王的迫害,日后成就大事。
传说轶事
古往今来,这海浪河边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这就是当今满族人的祖先,肃慎、挹娄、靺鞨、女真等。海浪河是牡丹江的最大支流,金元时称“孩懒水”,明以后称“[[海兰河]]”、“[[骇浪河]]”,清初发配这里的流人张缙彦在其《宁古塔山水记》中称之为“海郎必喇”,还有的文章中将其称之为“柳河”。实际上述这些名称都是满语的发音转换的,其意为“榆树”,这就是海浪河的源头为其上游五常市与宾县的“榆树林子”,史称“海兰窝集”。海浪河边唐渤海时期的靺鞨人在这里生活过,金代起事的完颜部族也生活于此,完颜部迁走后,又来了乌林达部,在河边上筑起萨尔虎古城。
== 历史价值 ==
乌苏里江、黑龙江两岸所居的达斡尔、赫哲、锡伯、鄂伦春人每年向朝廷朝贡的物品都要定时送到这里,然后再转运至北京。宁古塔旧城曾是清王朝东北边疆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而且,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吴巴海、沙尔虎达、巴海、萨布素等将领统率军民,多次乘船自海浪河入松花江和黑龙江,迎头痛击入侵黑龙江流域的外域入侵者,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
宁古塔旧城也是依河而建,但海浪河水又赶走了它,夏秋季节的大洪水,“百川交集”,冲垮宁古塔城墙的西北角,水淹城内“湮没民舍无算,居民乘桴出入,甚苦之”(张缙彦《[[宁古塔山水集·新城]]》)。正是这汹涌澎湃的洪水,迫使巴海将军不得不另选新址,宁古塔旧城也就成为荒垣,现与水林相伴,古城内外皆为耕地,从保护界碑上可见规模。宁古塔将军衙门的各项历史责任,都由宁古塔新城来担负。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7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