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

增加 52 位元組, 5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始于1977年原生物系创办的生物(环保)专业,1978年,改为环境生物学,是我国最早开设 [[ 环境 ]] 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1998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 与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重新进行调整,设置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校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于2000年在原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上,整合化学院部分师资力量组建成环境科学系。2006年8月成立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4月更名为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学科和专业布局合理,人才培养体系完备。现建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力学与工程、环境药学工程、环境生物学、 [[ 环境化 学6 学]]6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和工程力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教师队伍==
环境学院拥有一支师德师风优良、实力雄厚、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正高级21人,副高级21人, [[ 博士生导 师32 师]]32 人。学术队伍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特聘教授4人,省院士培养工程1人,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学术头雁1人,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1人、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4人,省教学名师2人。
==科研成果==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科研成果显著,支撑体系完善。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子课题6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0余项,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发表 [[ 学术论 文500 文]]500 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获得授权及转化专利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三十一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能源大奖”1项、全国创新争优奖1项、国家级本科教学 [[ 成果 ]] 二等奖1项、省级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30余项。学院建有联合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水环境生物监测与水生态安全重点 [[ 实验室 ]] 、辽宁省高校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省级产学研联盟(辽宁尾矿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环境修复产学研联盟),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沈阳一方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环境生态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重点学科领域—资源与环境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基地,市级重点实验室(光催化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1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
==交流与合作==
环境学院现与美国、日本、德国、 [[ 澳大利亚 ]] 、比利时,以及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辽宁省环保集团、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沈阳市环境保护局、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等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辽宁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46位,位次百分比为前22%;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54位,位居 [[ 辽宁省 ]] 第2位。
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人才。部分毕业生选择到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浙江大学、 [[ 南京大学 ]] 、南开大学等高校升学深造。就业毕业生有的考取江苏海事局、辽宁环保厅等政府职能部门,有的在中国石油、国家电网等企事业单位,承担环境监测与评估和环境治理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ref>[https://www.sohu.com/a/455876515_120205523 【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解释(三十四)],搜狐,2021-03-16</ref>。
面向未来,环境学院将始终坚持正确的 [[ 政治 ]] 方向,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提出精准环保的理念,本着理工交叉和文理渗透的原则,持续聚焦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环保战略需求,通过技术集成和资源整合,形成“源汇解析—经济决策—低碳技术—生态安全—智能管理”有机链条,通过艰苦奋斗和全员育人,为我国生态文明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培养复合型高端环保人才和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27,7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