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投樹

增加 1,938 位元組, 9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特性:==
常綠灌木,高可達 5 公尺,常從莖幹生成大型之支柱根支撐樹幹,莖為直立或成彎曲匍匐狀,有分枝,樹幹粗糙有瘤 狀突起,環紋明顯。葉片呈長披針形,叢生於枝端而作螺旋狀排列,長披針形,邊緣及中肋有銳刺(雌株),雄株的葉緣及中勒無銳刺,無刺葉端漸尖,葉基截形,葉面平滑為硬革質,葉背為灰綠色,葉鞘不具纖維。雌雄異株,雄花呈圓錐花序,雌花呈頭狀花序;雄花淡黃白色,有多數苞片保護,香氣濃烈;雌花綠色,密生成頭狀排列。雄花序略倒垂、長約 50 公分;柱頭宿存。果實每年 5~6 月成熟,內部種子可食用,味道香甜,口感與花生相似。果大,單生,近球形,熟時橙紅色,由 50~70 或更多的倒圓錐形、稍有稜角、肉質的小核果集合成之聚合果,球形,直徑可達 20 公分,形似"菠蘿"(鳳梨),故有"野菠蘿"之稱。
 
 
==與台東蘭嶼緊緊相依的林投樹==
林投樹是蘭嶼常見植物,強健的支根有良好的防風定沙作用。五、六月成熟的林投果是橘紅色的,外形酷似鳳梨,可生吃、作湯底也能製成林投果汁,喝起來淡甜清爽。然而,觀光旺季時林投果的大量採集也影響到當地椰子蟹的食物來源。
 
一顆顆橘色的林投果,來自蘭嶼的日常風景,到過蘭嶼的人,想必都曾騎著機車、沿著高高低低的路面繞島而行,一側是海,一側是山坡,多數人看見的是啃著草的羊群,而少有人注意到,其中挺立著許多林投樹。
 
林投樹的樹幹有許多既粗且長的支根(氣生根),深入土中形成強健的根系,吸收水分也能增添抓地力,能在海風強勁的沿海地區穩穩的站住腳,成了良好的防風定沙植物。(延伸閱讀:城市角落的「鈔票樹」,台灣原生植物構樹展現生命力 訴說南島語族遷徙秘密)
 
每年五、六月,是林投果成熟的時候,果實從綠色變成橘紅色,整體外形呈球狀,近看,林投果實是由數十枚小核果聚集而成的聚合果,乍看像是樹上長出來的鳳梨。
 
在島上幾個較熱鬧的部落,常見店家販售林投果汁,製作步驟雖容易,卻極為費工,摘採後得細細清洗果實溝槽,雙手與小刀並用,將一枚一枚的核果剝下,入水熬煮數小時,再將纖維濾出,才能端出幾乎和果實一樣鮮橘色的林投果汁。淡甜清爽,單一果實卻彷彿集合了多種蔬果之味。
 
林投樹是台灣本島的沿海風景,不過現在人們對林投樹的利用少見,也多不知林投果的樣貌及可食性。然而在蘭嶼,林投果/汁卻是大人和孩子們的零嘴,也是近年遊客到島上嚐鮮的必點品項。<ref>[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4945 林投樹],微笑台灣</ref>
32,8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