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隋朝

增加 71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别   称|| 隋 ||时   间 ||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
|帝   王 || [[ 杨坚 ]] [[ 杨广 ]] [[ 杨侑 ]] [[ 杨侗 ]] ||都   城||大兴城、洛阳城
|-
|主要城市||太原、梁郡、江都、余杭、涿郡等|| 语   言|| 切韵
|开创者|| 杨坚 ||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 ||著名人物 || [[ 杨素 ]] [[ 李密 ]]
|}
===开皇之治===
 
[[File:Timg (2)c.jpg|缩略图|450px|隋朝疆域图]]
参见:开皇之治
===步入盛世===
 参见:三征高句丽、 [[ 隋唐大运河 ]] 、驰道
隋炀帝在位前期国力仍然强盛,隋炀帝继位之初便决定营建东京洛阳,并于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以洛阳为中心开凿沟通中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过于急功好利,这些举措相反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破坏。
===群雄并起===
 [[File:Timg (4)v.jpg|缩略图|450px|隋炀帝]] 参见:隋末民变、 [[ 瓦岗寨起义]]
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隋末危机 。大业七年(611年),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王薄率众于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发动叛变,抵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唱出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山东地区,不久被隋军镇压。大业九年(613年),刘元进据吴郡,自称天子,同年被灭。直到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举兵起义,达官子弟踊跃参加,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发动叛变,隋朝统治集团开始分裂 。
河南有翟让、李密的瓦岗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年), [[ 翟让 ]] [[ 李密 ]] 建议下,攻破要塞金堤关(今河南荥阳),打下荥阳诸县。义宁元年(617年),瓦岗军又攻破距都城洛阳的粮库兴洛仓。由于李密擅长作战,翟让让位给他。李密自封魏公,国号魏,以洛阳洛口为根据地。随后占领回洛仓,直逼都城洛阳城下,然而内部猜忌使得李密杀翟让等人,最后投降越王杨侗。
河北有窦建德的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年), [[ 窦建德 ]] 领导河北叛军转战河北各地,占据河北冀州部分地区,两年后自封夏王,国号夏。
江淮地区以杜伏威、辅公祏较强。大业九年(613年),两人在齐郡(今属山东)举兵叛乱,随后南下江南。义宁元年(617年),占领高邮,切断江都(今江苏扬州)与北方的联系。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
不久宇文化及又杀[[杨浩]]自行称帝,国号许。
隔年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义宁元年(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 [[ 李渊 ]] 于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 [[ 杨侑 ]] 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洛阳都城留守“七贵”在得知隋炀帝死讯后于6月22日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 ,即隋末帝,次年(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废黜杨侗,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
==疆域==
[[File:Timg (1)v.jpg|缩略图|450px|隋朝疆域图]]
参见:隋朝行政区划
===科举制度===
[[File:Timg (3)c.jpg|缩略图|450px|隋文帝]]
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已萌生出“举明经”等科举制度,但是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仍然继续实施。
===法律制度===
北周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等旧律,制定法律。开皇三年(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完成了 [[ 《开皇律》 ]] 。《开皇律》以北齐 [[ 《河清律》 ]] 为底本、参考北周和南朝梁的律典,简化律文,博取南北法律优点而成。史称“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规定对十恶者要严惩不贷。《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
==军事==
参见:隋朝军制、府兵制
==经济==
===农业===
参见: [[ 租庸调制 ]] [[ 均田制]]
====领均田令====
原汉长安城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 。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汉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新长安城 。582年一月隋文帝命宇文恺负责设计建造新城,因为隋文帝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取名大兴城,隔年三月竣工。
大兴城参考北魏洛阳城和北齐邺都南城,城池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里坊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里坊面积约占全城总面积的88.8%,居民住宅区的大幅度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城址落于龙首原上,北临渭河,南依灞水与浐水,地形南高北低,城南岗原起伏。龙首原以南的“六坡”视为干之六爻,依次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根据 [[ 《易经》 ]] ,初九高坡代表“ [[ 潜龙勿用 ]] ”。九二高坡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大人”代表德位兼备的人,所以建设宫城作为帝王之居。九三高坡代表“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随时警惕居高位而不骄,处下位而不忧,所以兴建皇城让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九五高坡代表“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不欲常人居之。
所以在这条高岗的中轴东西向,对称地建筑东面的大兴善寺(佛教)与西面的玄都观(道教),希望能借用神明镇压九五高坡的帝王之气。由于代表皇宫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所以皇宫只能布置在较低处的北边,然而北边有渭河相倚,也比较适合防御。“六坡”成为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朝廷和寺庙与一般居民区形成鲜明对照。冈原之间的低地,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城市的水道。这样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增大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文化==
[[File:Timg (5)b.jpg|缩略图|450px|王通]]
===学术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各地纷纷广建学校,中原地区学者众多,儒学一时兴盛 。南北朝儒学流派不同,说经各有义例,到隋朝时没有统一的经典,使得科举制度在明经考试方面仍然困难。到隋文帝晚年,他崇尚刑法,公开助佛反儒。
601年,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故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名额限七十人。刘炫上书切谏,隋文帝不听。同时下令营造寺塔五千余所。隋炀帝时虽然恢复各地学校,然而儒生的地位仍未改善。此时最著名的儒生有刘焯、刘炫,二刘学识丰富,受当时儒生景仰。然而刘炫乘隋文帝购求书籍的机会,伪造书百余卷,题名为 [[ 《连山易》 ]] [[ 《鲁史记》 ]] 等,骗取赏物。刘焯也因计较束脩,声名不佳。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举动,使得不少儒生抹黑隋朝统治者 。
[[ 王通 ]] 是隋末大儒与隋朝著名的思想家,谥为“文中子”。他主张执政者应该先德后刑才能让人心服 ;提倡儒道佛三教应该共同相处,而不是互相抵制 。又主张天人之事与天地人三才不相离等思想 。他著有 [[ 《太平十二策》 ]] [[ 《续六经》 ]] [[ 《文中子中说》 ]] 。他的孙子 [[ 王勃 ]] 是初唐四杰之一,而他的弟子 [[ 魏徵 ]] 亦是唐朝初年的名臣。他的学说,对后来宋代的 [[ 程朱理学 ]] 影响深远。
当时的佛教其中最兴盛的 [[ 天台宗 ]] 主张 [[ 止观说 ]] ,而 [[ 禅宗 ]] 主张 [[ 顿悟 ]] 说。止观又称为寂照、明静,主张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专注于特定对象,并产生对于该对象的正智慧 。顿悟为“ [[ 明心见性 ]] ”法门,即是主张顿悟。主张凡事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 。
===文学===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当时有专门研究音律学的著作,也有不错的散文与诗歌。在南北朝时,南朝文学讲究声律和彩色,北朝文学讲究质朴且实用。由于南朝艳丽的文学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学大多承袭梁陈学风,没有新的突破。
而隋朝南北著名文士,总数居然不过十余人。 [[ 杜正藏 ]] 所著的《文章体式》,有助于学习南朝文学,号为“文轨”。甚至连高句丽、百济也学习杜书,称为《杜家新书》。这使得南朝文学流行到外国,影响较大。584年,隋文帝下令要求朴实文学 。李谔建议不能依文藻华丽而录取人才。然而隋炀帝又提倡华丽的南朝文学,他醉心于南朝的豪华,“三幸江都”,“好为吴语”,“贵于清绮”、“宜于咏歌”的南朝文学,正合他的口味。隋炀帝也是一个文学家,最有名的是 [[ 《江都宫乐歌》 ]] 。每作诗文,都要南朝名士庾自直评议才发表出来,可见他是南朝文学有力的提倡者。
===史学===
史学方面,在隋朝以前的史书,或由官方撰写,或由民间人士自行撰写。其思想比较自由,质量也佳,但由于不容易采用到史官所藏书籍,通常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593年,隋文帝宣布禁止民间私撰国史,评论人物。自此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虽然官方修史公正性不足,但由于任用专业史臣撰写,由朝廷提供的资料也比较充足,在隋唐以后成为朝廷专门的事业 。
===音韵===
因南北文化融和,音韵学与目录学的成就尤为卓越。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以前诸家韵书,定韵缺乏标准,都有错误。陆法言记录了诸人议论的要旨,于公元601年写成 [[ 《切韵》 ]] 五卷。这部书统一书面的声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是中国最早的音韵书,该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 [[ 《广韵》 ]] [[ 《集韵》 ]] 等书中。
===目录===
目录学方面,隋朝有名的有佛教的 [[ 《大隋众经目录》 ]] ,道家的 [[ 《道经目录》 ]] [[ 费长房 ]] 所撰的《历代三宝记》与 [[ 释彦琮 ]] 所撰的《隋仁寿年内典录》。隋廷收集南、北两朝所存书籍,编有《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编写出《隋书·经籍志》,成为隋以前著述的总录,在目录学上的地位与 [[ 班固 ]] [[ 《汉书·艺文志》 ]] 相同。
===宗教===
===绘画===
[[File:Timg (6)c.jpg|缩略图|450px|展子虔《游春图》]][[File:Timg 《长安车马人物图》.jpg|缩略图|450px|展子虔画作]] 隋朝的时候,由于政教的关系,使绘画受到重视。隋朝绘画仍以人物或神仙故事为主,但山水画已发展成独立的画科。 [[ 展子虔 ]] [[ 董伯仁 ]] 齐名,与东晋 [[ 顾恺之 ]] 、南朝齐 [[ 陆探微 ]] 及南朝梁 [[ 张僧繇 ]] 并称前唐四大画家。展子虔历经北齐、北周与隋朝,曾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后转任帐内都督。画过佛教画《法华经变》,风俗画《长安车马人物图》,但均没有传世。其山水画《游春图》,用勾勒刷法,著大青绿。空间透视安排合理,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例,能够于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 。这证明了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彻底解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空间处理问题,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元代《画鉴》认为《游春图》是山水画正式的始祖。于阗画家尉迟跋质那,善画西域人物,时人称“大尉迟” 。他擅长阴影晕染,即“凹凸法”。
===书法===
隋朝书法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著名的书法家有丁道护、史陵与智永。墨迹则有千字文与写经。隋代的书法以碑刻为大宗,《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志》等碑刻显示书法风格。隋末唐初尚有书法家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家”。
隋朝音乐受北方民族音乐与南朝宋、齐的旧乐,宫廷乐歌杂有“胡声”。隋炀帝时,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当时乐器有曲项琵琶、竖头箜篌、答腊鼓和羯鼓等,都是从北方民族和西域流传过来的,在当时已经知道音阶有七音而非五音而已 。
[[ 万宝常 ]] [[ 何妥 ]] 是隋朝著名的音乐家。何妥是何国(位于今乌兹别克)人,他还擅长哲学。公元592年,以国子博士受命制定正乐,当时诸重臣议论纷纷,万宝常也参与讨论,然而一时没有结果 。最后何妥用计让隋文帝采用黄钟宫而解决了纠纷 。何妥又为隋炀帝作御车“何妥车”。著有 [[ 《乐要》 ]] [[ 《周易讲疏》 ]] 等书籍。万宝常著有 [[ 《乐谱》 ]] 。当时隋文帝受胡音与南朝“亡国之音”困扰,为了制定正乐召集牛弘、辛彦之与何妥等人整顿音乐,产生符合隋朝一统天下的国乐。当时重臣郑译、苏威与何妥等人讨论许久而没有定论。万宝常虽然表达意见,然而身份低下,其建议不被采用。不过他取得隋文帝的同意,以他所提的“水尺律”来调制乐器。万宝常虽有抱负,却因受一些权贵们的嫉恨,郁郁不得志而去世。他的音乐在当时被说成是“西域之乐,乃四夷之乐,非中士所宜行也。”《隋书·音乐志》也把八十四调误认为是郑译的理论,实际上这是万宝常的研究成果。
==科技==
[[File:Timg (8)xc.jpg|缩略图|450px|赵州桥]][[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 赵州桥 ]] ,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
[[ 刘焯 ]] 制定的 [[ 《皇极历》 ]] ,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
隋朝发明了世界最早的整体雕版印刷,造出了各种彩色纸张。
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的发明,后发展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
隋朝史书记载了最早 [[ 糖尿病 ]] 患者尿甜的现象,比误认为最先发现尿甜的ThomasWillis约早千余年。
《诸病源侯论》的编撰,总结了魏晋以来的医疗实践经验,对中医“病因学和“证侯学”进行了精细准确的描述,成为中国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
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 [[ 《切韵》 ]] 由陆法言执笔编写完成。
==民族==
===驯服契丹===
大业元年(605年),因 [[ 契丹人 ]] 侵扰营州。隋炀帝诏令通事谒者韦云起监领突厥兵去讨伐契丹。突厥启民可汗派二万骑兵,听命于韦云起指挥讨伐契丹。韦云起把两万突厥骑兵分为二十营,分四道一同进发。每营相距一里,不得交杂。闻鼓声而行,闻角声而止。韦云起命令没有公事派遣不得驰马,行军途中一个突厥纥干违犯了韦云起的军令,被韦云起斩杀并持其首以示众。从此突厥将帅拜见韦云起,皆膝行股栗,莫敢仰视。
契丹本是依附突厥的,所以对突厥骑兵并没有多少猜忌防范之心。韦云起率军进入契丹境内后让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 [[ 高句丽人 ]] 做交易,并严令有敢泄露营中有隋使者斩。契丹人不加防备,韦云起率领突厥军前进到距契丹营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装转向南方以蒙蔽契丹人。夜里又率军折了回来继续向契丹营地进发。离契丹营地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韦云起命令部队结阵而宿。天刚刚微亮,契丹还处在梦乡之中。韦云起命令二万骑兵一起急驰突然向契丹大营发起进攻。结果可想而知,战果辉煌。“尽获其男女四万口,女子及畜产以半赐突厥,余将入朝,男子皆杀之。”契丹人从此对隋朝服服帖帖,朝贡不断。
韦云起把俘获的契丹女人和畜产的一半赏赐给突厥人,把其余“胜利品”都带回隋朝。隋炀帝闻讯后大喜,招集百官高兴地说:“云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谔,朕今亲自(推)举之。”韦云起被升任为治书侍御史。
===收复琉球===
[[ 琉球 ]] 可能是今天的琉球群岛也可能是台湾岛及澎湖群岛,大业三年,隋炀帝杨广曾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琉球。因言语不相通,抓住一人,取其布甲而还。次年,炀帝又派朱宽到琉球去招降,琉球不从。于是派遣贲郎将陈稜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琉球国。
隋军大海航行一个多月后才抵达琉球国,陈稜率大军顺利登岸。陈稜曾经从南海诸国招募士兵,其中有昆仑人能懂琉球语,于是陈稜派其招抚。琉球不从,拒抗隋军。陈稜命张镇周为先锋进攻琉球人。琉球国王欢斯渴刺兜遣兵与隋军抗战,被张镇周频频击败。陈稜率主力进至低没檀洞,琉球小王欢斯老模率军出战,被陈稜击败并斩了欢斯老模。于是隋朝大军分为五军一路攻至琉球国都。琉球国王欢斯渴刺兜被迫亲自将出战又被隋军击败。隋军随即攻入琉球国国都,并乘胜追击至流求军栅,攻拔之。隋军斩杀了琉球国王欢斯渴刺兜,俘获其子岛槌,并摧毁琉球的宫室。“二月乙巳,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击流求破之。献俘万七千口。” 陈棱把琉球俘虏带回隋朝。隋炀帝大喜,把琉球俘虏赏赐给百官,加赏陈棱为右光禄大夫,张镇周为金紫光禄大夫。
大业四年(608年)冬,隋炀帝授右翊卫将军薛世雄为王门道行军大将,命他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伊吾城,并派吏部侍郎裴世矩共同前往经略。薛世雄乃大隋名将,凡所行军破敌之处,秋毫无犯,深得炀帝喜爱。隋炀帝曾夸奖他:“世雄廉正节概,有古人之风。”
[[ 薛世雄 ]] 与突厥的启民可汗约定联合集兵进攻伊吾国。薛世雄率军出玉门后,启民可汗因顾失约没有到。薛世雄将军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定孤军穿越茫茫沙漠直捣伊吾国,此时正直冬季西北地区正处在天气恶劣风沙猖狂之时。薛世雄进兵神速,势如天降。伊吾人根本就没想到隋军能来,所以都没做防备。当听说薛世雄率军已越过沙漠,兵临城下之时。伊吾人惊恐万分,不得不请求投降。薛世雄震服伊吾后,就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了一座新城号“新伊吾”,裴世矩告谕西域诸国:“天子为蕃人交易悬远,所以(筑)城伊吾耳。 ”薛世雄命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戍守伊吾屯垦戍边。然后率军班师回朝。隋炀帝大悦,薛世雄因功进位为正议大夫,并赐物二千段。
隋朝在伊吾国设立了伊吾郡和柔远镇,薛世雄兴建的“新伊吾城”成为隋朝控制东西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参见:隋与吐谷浑之战
[[ 吐谷浑 ]] 比突厥人文明一些,处在半游牧半定居阶段。其首都在青海湖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控制着丝绸南路河西走廊主干线青海道,此路是当时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最长的陆路交通干线。吐谷浑人还占据着西秦故地。
负责西域事物的裴世矩在《西域图记》中说:“伊吾、高昌,鄯善,亚西域之门户也。总溱敦煌,是其咽喉之地。”隋炀帝要畅通丝绸之路深知占据吐谷浑之地的重要性。大业三年派遣吏部侍郎裴世矩引致高昌王麴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入朝,炀帝亲自与他们积极策划打击共同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