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晦之

增加 6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刘晦之1.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右|[httpshttp://wximg1tc.artimgsinaimg.netcn/auction_manager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201707mmbiz_qpic_cn/c9f659b39b0e42e91260b3f37c1c8b5e14999981790855525445a15d75b762f499dd6722e6.jpg 原图链接][httpshttp://newsblog.sina.artroncom.netcn/20170714s/n944734blog_9dcf02250102wc6o.html 图片来源]]]
'''刘晦之'''(1879—1962)名体智,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出身于一个晚清重臣之家。他的父亲是清末淮军的重要将领、李鸿章的心腹之臣、四川总督刘秉璋。<ref>[https://news.artron.net/20170714/n944734.html 刘晦之:拥有2.8万片甲骨,全部捐给国家 ],艺术头条,2017-07-14</ref>
==所藏甲骨之多为海内外之冠==
[[File:刘晦之.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左|'''刘秉璋生前唯一一张照片'''</br>[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d43f9f7cf1ccee359dfcb77740f0258d.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cf02250102wc6o.html 图片来源]]]
1936年[[郭沫若]]亡命日本时,日子过得很困窘,有时连毛笔也买不起。刘晦之知其博学多才,就将自己历年所收集的龟甲骨片,请人拓出文字,集为《[[书契丛编]]》,分装成20册,托中国书店的金祖同带到日本,亲手交给郭沫若,供其研究、著书。郭沫若见后叹为观止,从中挑选了1595片,先期研读考释,并据此著成了甲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巨著《殷契粹编》,在日本出版。郭沫若在书序中一再感叹道:“刘氏体智所藏甲骨之多而未见,殆为海内外之冠。已尽拓出其文字,集为《书契丛编》,册凡二十,去岁夏间,蒙托金祖同君远道见示,更允其选辑若干,先行景布,如此高谊,世所罕遘。余即深受感发,不揣谫陋,取其1595片而成兹编,视诸原著虽仅略当十之一,然其精华大率已萃于是矣。”“……然此均赖刘氏搜集椎拓之力,得以幸存。余仅坐享其成者,自无待论。”(郭沫若《殷契粹编.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刘氏所藏甲骨,前些年中国台湾学者[[董作宾]]不知何故,认为“刘晦之所藏甲骨号称二万片,但大者多是伪刻”(《甲骨五十年》)。解放后,中科院考古所主持甲骨学史上最权威的著录《[[甲骨文合集]]》时,认真考证过一遍,认为刘氏所捐献的甲骨中,伪刻只有112片,还不到1/250,这就不能算是“多”。董作宾还说:“他(刘氏)的精品,已选入《殷契粹编》,共1595片,真是其余不足观也已。”而事实是,郭沫若、胡厚宣在编《甲骨文合集》时,经详加考证,证明郭氏当年编的《殷契粹编》所收,固然都是精品,但精品并没有收完,如四方风名刻辞和一些特大的牛胛骨卜辞,就没有收进。而《甲骨文合集》在编辑过程中,就从善斋拓本中又选录了不少精品,而且有的还很重要,并非“其余不足观也已”。董氏所说,不知何据?
==小校经阁与藏书==
[[File:刘晦之2.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右|'''刘晦之住宅'''</br>[httpshttp://wximg1tc.sinaimg.artimgcn/maxwidth.net2048/auction_managertc.service.weibo.com/201707mmbiz_qpic_cn/6612f7e2b2f8ab0c984fa7829f428a30149999817928cdabba34011b5ab7778d8adf6e9605.jpg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cf02250102wc6o.html 图片来源]]]
新闸路1321号,近陕西北路口,知道的人叫它“小校经阁”,是上海滩现存唯一的一幢近代旧式私家藏书楼,同时,也是民国银行家、收藏家刘晦之的旧居。
 
这幢准中国风格的八角小楼有500箱古籍线装书、28000块甲骨龟片、各式古墨数万锭、古代兵器130件、唐朝乐器大小忽雷二具,还有数百件青铜器……<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cf02250102wc6o.html 【收藏大家】晚清总督刘秉璋家族的收藏传统  ]新浪网,2016-03-29</ref>
除去甲骨和青铜器的收藏之外,小校经阁内还以藏书著名。刘氏藏书达10万册之巨。1934年他的住宅里实在容纳不下日益增多的藏书了,只好专门造一藏书楼,取名小校经阁。他的藏书以明清精刻为主,亦不乏宋元古本。至解放时,尚有宋版9部、各地方志1000余部,善本达1928册(此为解放初上海市文管会接收时考订的结果)。这些书籍分装在500只特制的书箱里,打开书箱箱盖,上面罩了一层细细的铁丝网,这是为了在曝晒时防止老鼠钻进去而特设的。
解放后,刘氏所有的藏书连同那500只箱子,全部捐给上海市文管会,后又转入上海图书馆。第一批捐书326箱,67873册;第二批捐历代碑刻拓本282种,共436册,其中有汉魏名碑50种;晋至隋79种、唐185种、宋金元明122种、杂帖36种;第三批捐书34箱。1951年9月,还捐献了上古三代及秦汉时期的兵器130件,分装二十个箱子里,后由上海市文管会转交上海博物馆保存。为此,陈毅市长曾颁发嘉奖令,表彰他的爱国精神。
刘晦之逝于1962年,在生前已把所有藏品捐献殆尽(还有一大批古墨古砚捐献给安徽省博物馆,该馆为之特辟“中国历代古墨陈列室”),身后不留一石一木,这在私家收藏史上,亦是为数不多的。<ref>[https://news.artron.net/20170714/n944734.html 刘晦之:拥有2.8万片甲骨,全部捐给国家 ],艺术头条,2017-07-14</ref>
==参考资料==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Category:刘姓]]
10,4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