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勋初

增加 1,83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周勋初 ,男,1929 | 圖像 = [[File:Xunchu.jpg|缩略图|左|[http://a1.att.hudong.com/34/38/01300000328622123097380842401.jpg 原圖鏈結]]]| 出生日期 = 1929 年4月11日 | 逝世日期 =| 出 地点 = 上海市南汇县 | 國籍 = 中国| 職業 = 教授| 知名原因 =作为驰誉海内外的杰出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涵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诸多领域,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体现了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结合、宏大与细致结合的治学特点。| 知名作品 = 《[[全唐五代诗]]》</br>《[[高适年谱]]》</br>《[[全唐五代诗]]》</br>}}'''[[周勋初]]'''<ref>[https://baike.so.com/doc/6485466-6699173.html 个 简历网 ] </ref>1954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8月晋升为教授,198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无党派 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诸子及楚辞 现为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所著《高适年谱》(专著),1985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 。半个世纪以来,周勋初先生为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奉献了全部热情与精力。作为驰誉海内外的杰出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涵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诸多领域,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体现了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结合、宏大与细致结合的治学特点
半个世纪以来,周勋初先生 南京大 古典文献 研究 、人才培养和 所所长。 所著《[[高适年谱]]》(专著),1985年获江苏省哲 社会 建设奉献了全部热情与精力。作为驰誉海内外的杰出 优秀成果奖。2007年 ,他 主持 学术 大型古籍整理 研究 涵盖 项目《[[册府元龟]]》(校订本)又荣获首届 中国 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诸多领域,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体现了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结合、宏大与细致结合的治学特点 出版政府奖
现为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所著《高适年谱》(专著),1985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7年,他主持的大型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册府元龟》(校订本)又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任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顾问,《 [[ 全唐五代诗 ]] 》第一主编,《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 》副主编。 周勋初:贯通历代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https 弥纶群言<ref>[http://baikewww.socssn.comcn/xk/docxk_tp/6485466-6699173201411/t20141127_1418547.htmlshtml   周勋初 :贯通历代 出生地 弥纶群言],中国社会科学, 2014-11-24</ref>[[File:Xunchu1.jpg|缩略图|左|[http://www.cssn.cn/xk/xk_tp/201411/W020141127332021563854.jpg 上海市南汇县 原圖鏈結][http://www.cssn.cn/xk/xk_tp/201411/t20141127_1418547.shtml 出生日期1929年4月11日  毕业院校南京大 来自中国社会科 图片]]] == 代表作品《全唐五代诗》 目录1人物经历2研究方向3主要贡献4获奖记录折叠编辑本段 人物经历==
1954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分配至国务院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
1957年考回南京大学中文系当副博士研究生。
周勋初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展览会
周勋初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展览会
 
1959年肄业,改任助教。
1994年应日本文部省邀请,任特聘教授,赴国立奈良女子大学讲学,国立京都大学、大坂市立大学讲演。
1991、1993、1995、1996、2001、2002年分别参加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与新加坡、 [[ 马来西亚 ]] 、韩国等国举办的国际会议。
1997年应邀赴 [[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 ]] [[ 莱斯大学 ]] [[ 华盛顿大学 ]] 讲演。
1998年赴台湾清华大学任教,2002年赴台湾东海大学任教。
2008年4月20日,周勋初先生八秩华诞庆典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美文化中心匡亚明报告厅隆重举行。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丁帆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郁贤浩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赵昌平先生、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传志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莫砺锋教授在庆祝会上致词并代表所在单位向周勋初先生赠送了贺礼。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等单位向大会发来了贺信、贺电。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凤凰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南通大学文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献学系、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南京大学图书馆、江苏省文史研究馆等单位以及专家学者个人向周先生赠送了花篮、寿联、寿诗、寿序。当天下午,南京大学文学院举办了周勋初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周勋初先生弟子、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发言。
== 折叠编辑本段 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文献学。已出版《高适年谱》、《 [[ 韩非子札记 ]] 》、《 [[ 中国文学批评小史 ]] 》、《 [[ 九歌新考 ]] 》、《文史探微》、《 [[ 唐语林校证 ]] 》、《 [[ 当代学术研究思辨 ]] 》、《 [[ 唐人笔记小说考索 ]] 》、《诗仙李白之谜》、《 [[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 ]] 》、《唐诗大辞典》(主编)、《 [[ 唐人轶事汇编 ]] 》(主编)、《唐钞文选集注汇存》(整理)、《周勋初文集》等著作及论文等一百多篇。[[File:Xunchu2.jpg|缩略图|右|[http://a0.att.hudong.com/45/64/01300000328622123097646079381.jpg 原圖鏈結]]]== 主要贡献 ==
===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贡献折叠 个人著作===
[1]高适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9月,75000字。
周勋初著述一览
周勋初著述一览
[2]韩非子札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273000字。
[8]唐诗大辞典(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1490000字。
周勋初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小史》部分版本
周勋初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小史》部分版本
[9]当代学术研究思辨,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1993年5月,293000字。
[10]唐人轶事汇编(主编),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5年12月,1736000字。
[11]唐人笔记小说考索, [[ 江苏古籍出版社 ]] ,1996年6月,230000字。
[12]诗仙李白之谜,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11月,14000字。
[14]唐钞文选集注汇存(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
[15]周勋初文集, [[ 江苏古籍出版社 ]] ,2000年9月,2600000字。
[16]罗根泽说诸子(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274000字。
[19]李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350000字;2006年7月第二次印刷。
[20]《 [[ 册府元龟 ]] 》校订本(主编),凤凰出版社,2006年12月,15777000字。
[21]馀波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365000字。
[22]胡小石文史论丛(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278000字。
== 折叠 集体著作==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列入"参加本书编订工作的主要编写人"。
[4]辞海·语词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列入主要编写和修订人,新一版、新二版均参加编写。
[[File:Xunchu3.jpg|缩略图|右|[http://news.nju.edu.cn/uploadfiles/images/2018/2018_04/6292bb9eea280a906aa9e4c48712ecb8.jpg 原圖鏈結][http://news.nju.edu.cn/show_article_1_49025 来自南京大学图片]]]
=== 学术论文 ===
折叠学术论文
[1]谈谈汉字简化的历史(中国青年报,1956年3月24日)。
[5]禹鼎考释(与谭优学合写〉,(南京大学学报,1959年2期)。
[6] [[ 梁代文论三派述要]](中华文史论丛第5辑,1964年6月)。
[7]关于宫体诗的若干问题(新建设,1965年3期)。
[8]韩非与百国春秋(南京大学学报,1978年3期)。
[9]《 [[ 战国策 ]] 》与《 [[ 韩非子 ]] 》(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2期)。
[10]高适生平若干问题的探讨(文学评论,1979年2期)。
[12]《韩非子·十过》非韩非作(活页文史丛刊,第1辑,1980年)。
[13]叙《 [[ 全唐诗 ]] 》成书经过(文史第8辑,1980年3月)。
[14]王充与两汉文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2辑,1980年7月)。
[18]《文赋》写作年代新探(文学遗产增刊第14辑,1982年2月)。
[19]阮籍《 [[ 咏怀 ]] 》(其二十)诗新解(文史知识1983年1期;《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中华书局1984年)。
[20]学习古代文论随感(光明日报,1984年1月24日;《文学遗产》622期)。
[23]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1期;《建安文学研究文集》,黄山书社1984年11月)。
[24]柳珵《 [[ 刘幽求传 ]] 》钩沉(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1辑)。
[25]开拓型的学者罗根泽(光明日报,1985年6月18日;《文学遗产》,683期)。
[29]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说述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11辑,1985年)。
[30]罗根泽先生传(《 [[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 ]] 》第8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
[31]《(唐语林〉原序目》考辨(唐代文学论丛总8辑,1986年12月)。
[34]罗根泽传略(《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9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35]韩愈的《 [[ 永贞行 ]] 》以及他同刘禹锡的交谊始末(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2、3期合刊)。
[36]王堂闲话考(西北师院学报,1988年3期)。
[37]潘勖《 [[ 九锡 ]] 》与刘勰崇儒(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1期)。
[38]周勋初同志在委员会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高校古籍整理工作通报20期,1989年)。
[40]就《唐语林校证》事答客问(书品,1989年2期)。
[41]《 [[ 明皇十七事 ]] 》考(古籍整理与研究4期,1989年)。
[42]赵璘考(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1集,1989年)。
[51]顺其自然地登攀(文史知识,1991年4期)。
[52]写作《 [[ 高适年谱 ]] 》的机缘与甘苦(古典文学知识,1991年2期(总第35期〉)。
[53]《隋唐嘉话》"拾补"商兑(书品,1991年2期)。
[58]目录学家对文学批评的认识和著录(文学研究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59]"三教论衡"与文士心态(《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廿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 ]]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
[60]《易》学中的两大流派对刘勰《 [[ 文心雕龙 ]] 》的不同影响(《文心雕龙研究荟萃》,上海书店1992年5月)。
[61]张骘《文士传》(辑本〉(古典文献研究1989年─1990年,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62]韦绚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6期)。
[[File:Xunchu.jpg|缩略图|右|[http://a0.att.hudong.com/32/46/01300000328622123097467022884.jpg 原圖鏈結]]]
[63]敬业小言(南大书友总3期,1993年4月上旬)。
[66]李白剔骨葬友的文化背景之考察(中国文化,第8辑,1993年6月)。
[67]张晖《 [[ 宋代笔记研究 ]] 》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
[68]隋唐嘉话考(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辑,1993年9月)。
[70]郭璞诗为晋"中兴第一"说辨析(江海学刊,1993年6期;《魏晋南北朝文学论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71]《 [[ 唐语林校证 ]] 》惨淡经营始末(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2期(总53期〉)。
[72]赋体评议(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2期)。
[74]李白两次就婚相府所铸成的家庭悲剧(文学遗产,1994年6期)。
[75]周明《 [[ 中国古代散文艺术 ]] 》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
[76]《酉阳杂俎》成书考(《选堂文史论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83]李白思想中的异端因素(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3辑,1995年12月;唐代文学研究,1996年9月)。
[84]《文选》所载《 [[ 奏弹刘整 ]] 》一文诸注本之分析(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文选学新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85]文化同根倍情亲(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4期)。
[86]"登高能赋"说的演变和刘勰创作论的形成(文心雕龙研究第二辑,1996年9月)。
[87]读《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有感(复旦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88]怀念老校长匡亚明同志(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7年第一期(总314期〉;《匡亚明纪念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94]季振宜《唐诗》的编纂与流传(学术集林11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11月)。
[95]御定《 [[ 全唐诗 ]] 》的疏误与《全唐五代诗》的编纂(文学评论丛刊1卷1期,1997年12月)。
[96]御定《全唐诗》的疏误与《全唐五代诗》的编纂(《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
[97]《 [[ 社会科学战线 ]] 》创刊周年纪念有感(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
[98]王青《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序(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8月)。
[103]我所了解的胡小石先生(《胡小石研究》,东南文化1999年增刊)。
[104]我与传统的文史之学(《 [[ 学林春秋 ]] 》二编下册,朝华出版社1999年12月)。
[105]左思《三都赋》成功经验之研讨(《辞赋文学论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112]罗根泽先生在学术领域中的多方开拓(《学林往事》中册,朝华出版社2000年3月)。
[113]胡传志《 [[ 金代文学研究》 ]] 序(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114]《唐钞文选集注江存》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
[119]楚辞研究的传承与发展(《楚辞研究成功之路--海内外楚辞专家自述》,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
[120]《 [[ 文选集注 ]] 》上的印章考(《(昭明文选〉与中国传统文化》--第四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6月)。
[121]有关"选学"珍贵文献的发掘与利用(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4期)。
[132]武秀成《(旧唐书〉辨证》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133]李白奇特的文化背景(《 [[ 李珍华 ]] 纪念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134]我与李珍华教授的四次相聚(《李珍华纪念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149]李白与羌族文化(中华文史论丛2006第一期[总第81辑])。
[150] [[ 赵益 ]] 《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151]三教论衡的历史发展(古典文献研究总第9辑,2006年1月)。
[153]李白诗原貌之考索(文学遗产,2007年1期)。
[154]《 [[ 百年汉学论集 ]] 》序(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1期;台湾学生书局,2007年2月)。
[155]《 [[ 唐代乐人考述 ]] 》序(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1期,东方出版社,2006年11月)。
[156]我与傅璇琮先生的文字姻缘(宁波晚报,2007年8月12日;《傅璇琮学术评论》,宁波出版社2007年7月)。
[158]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光明日报,2007年10月25日《国学副刊》32期[总56期])。
[159]《 [[ 文心雕龙 ]] 》书名辨(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4期;文学遗产,2008年1期)。
[160]李白的晋代情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200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162]关于《文选集注》第九十八卷的流传(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一辑,2008年4月)。
== 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 ==唐语林校证(古籍整理) 中国新闻版暑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书(二等奖) 1 992年目录学家对文学批评的认识 著录 文学研究 No.1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05 折叠编 张骘《[[文士传]]》( 辑本 ) 古典文献研究(1989-1990)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05== 获奖记录==
1989年、1991年两次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991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
== 参考资料 ==
{{reflist}}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