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361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成立、发展与北医教育教学过程中 [[ 社会科学 ]] 人文科学课程的逐步开设、增加和完善紧密相联。1912年,北医建校之初,德语、物理学成为规定课程,并设有国文教师、伦理教师、体操教师。1929年,学校将国文、德文、数学、物理学、体育等规定为必修课,并开设了英文或日文、医学史、医师伦理、社会学等选修课程。1935年,物理学教研室成立。1946年,医史科成立,并于1952年改称医史教研组。1952年北医开始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增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等政治理论课。1983年, [[ 马列主义 ]] 教研室对中共党史课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增加了中国近代史内容,并改为中国革命史课程,这一教改成果得到国家教委的肯定并在全国高校推广。1976年,自然辩证法教研室成立。1979年,成立了医学心理学教研室。1981年,德育教研室成立。1985年3月成立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教学部(简称社文部),大量增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课程,彭瑞骢任社文部主任。社文部下设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 [[ 哲学]]<ref>[https://www.sohu.com/a/68690977_396548 为何西方有神学、哲学、科学,而中国却只有经学],搜狐,2016-04-11</ref>、思想政治教育、医学心理学、医学史等教研室。1988年,医学伦理学教研室成立。
==学系设置==
==学院现状==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医学生的思想政治、 [[ 社会科学 ]] 、人文科学等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ref>[https://www.sohu.com/a/211263549_272598 人才培养的3种方式] ,搜狐,2017-12-18 </ref>、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推进医学生综合素质、“全人”培养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医学人文学院下设七系一中心一馆,即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系、医学伦理与法律学系、医学心理学系、医学语言文化系、健康政治学系、健康信息管理系、体育与健康系、美学与艺术教育中心、医学部 [[ 体育馆 ]] 。同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部教研中心、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性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挂靠在医学人文学院。
医学人文学院现设有英语(医学英语)五年制本科专业,拥有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和应用心理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点,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和应用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硕士学位培养点,应用心理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科学技术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外,学院还可招收科学技术哲学、 [[ 伦理学 ]] 、社会学等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3人,其中英语(医学英语)专业本科生195人、硕士研究生30人、博士研究生28人。
==科研团队==
医学人文学院拥有一支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的通识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研究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34人,专任教师9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长聘副教授14人,副教授、教学副教授、助理教授38人, [[ 博士生导 师12 师]]12 人,硕士生导师6人。在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多项重要学术成果,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多项各类课题,以及多项各级政府机构委托的应用性项目研究,提供大量决策咨询服务。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秉承中西方医学悠久的人文传统,致力于生物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话与融合,从多学科视角来理解健康、疾病与医学,促进跨学科的教育与研究,为中国医学教育和 [[ 医疗卫生 ]] 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融入全生命周期高等医学教育,打造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释放人才引擎新动能,勇攀医学人文新高峰,开创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推动北医通识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共筑健康中国。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