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杜樂麗宮

增加 196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杜樂麗宮'''(法語:Palais des Tuileries)「杜伊勒里」(Palais des Tuileries)的名字來於該處的一座石灰窯(tuileries)。曾是[[法國]]的王宮,位於[[巴黎]][[塞納河]]右岸。1564年,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其遺孀[[卡特琳·德·美第奇]]決定在[[羅浮宮]]<ref>[http://www.historylines.net/Chinese_Definitions/french/louvre5.html 羅浮宮],historylines.net</ref> 西面約250米遠的地方另建新宮杜樂麗宮。
=== 建築風格及佈局 ===
設計師為菲利貝·德·洛梅(Philibert de l'Orme),當他在設計杜樂麗宮時,他參考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宮殿建築作為設計基調,將布局設計成南北向的長條形宮殿,西側的所有主要房間均面向西邊的杜伊勒里花園。
 
宮殿主體建築為兩層,一層為舉行禮儀活動的公用空間,二層布置國王及王后的臥室和起居室等私人空間。二層之上有閣樓屋頂。建築正立面中央為圓穹頂,兩翼為法式方穹頂。杜伊勒里花園的布局仿照美第奇太后的故鄉——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花園,布局對稱,並種植了來自義大利的檸檬、柑桔等植物。宮殿於17世紀初完工,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與羅浮宮相連,但最後卻於1871年被巴黎公社焚毀。
== 歷史 概述 ==
=== 起因 ===
1559年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去世後,其遺孀卡特琳·德·美第奇決定搬出亡夫居住的羅浮宮,另建新宮。1564年,卡特琳·德·美第奇下旨在羅浮宮西面約250米遠的地方營建杜樂麗宮。
1871年3月18日巴黎市民举行起义,成立[[巴黎公社]]。1871年5月23日,法国政府军攻入巴黎,公社当局见面临失败,下令焚毁巴黎的各主要建筑,“宁愿见其消亡,也不留给敌人”。在这一口号的怂恿下,大火燃烧了两天,宫殿建筑已被全部焚毁,只剩下外壳。与杜伊勒里宫相连的卢浮宫花廊和马尔赞廊也被公社社员纵火烧毁,但存放有大量艺术珍品的卢浮宫主体建筑——卡利庭院奇迹般地幸存下来。
 
== 建築 ==
設計師為菲利貝·德·洛梅(Philibert de l'Orme),當他在設計杜樂麗宮時,他參考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宮殿建築作為設計基調,將布局設計成南北向的長條形宮殿,西側的所有主要房間均面向西邊的杜伊勒里花園。
 
宮殿主體建築為兩層,一層為舉行禮儀活動的公用空間,二層布置國王及王后的臥室和起居室等私人空間。二層之上有閣樓屋頂。建築正立面中央為圓穹頂,兩翼為法式方穹頂。杜伊勒里花園的布局仿照美第奇太后的故鄉——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花園,布局對稱,並種植了來自義大利的檸檬、柑桔等植物。宮殿於17世紀初完工,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與羅浮宮相連,但最後卻於1871年被巴黎公社焚毀。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AyfiCD6tw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palais des Tuileries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40 歐洲史地總論]]
51,4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