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敬王

移除 11,673 位元組, 11 個月前
以“周敬王”替换内容
{{Template:Infobox 先秦人物|名称= 周敬王|图像=[[File:周敬王.jpg|缩略图|居中[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116%2C5%2C5%2C116%2C38/sign=4e4702e454ee3d6d36cb8f99227f0647/500fd9f9d72a60593a57f0592534349b033bba29.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A7%AC%E5%8C%84/2293794/0/500fd9f9d72a60593a57f0592534349b033bba29?fr=lemma&ct=single#aid=0&pic=500fd9f9d72a60593a57f0592534349b033bba29 来自百度百科的图片]]]|图说=|别称=|姓=姬|氏=|名=匄|字=|别名=|别字=|谥号=|时代=周朝|国家=|身份=东周天子|出生日期=|逝世日期=前477年|在位年代=前519年—前477年|父=周景王|母=|正妻=|妾=|夫=|子女=周元王|太子=|都城=成周|居所=|墓葬=}}'''周敬王'''({{bd|前6世纪|?|前477年|catIdx=J}}),姓'''[[姬姓|姬]]''',名-{'''[[匄]]'''}-({{标音|同音字=丐}}),[[中国]][[东周]]君主,[[諡号]]'''[[敬王]]'''。他是[[周景王]]的儿子,[[周悼王]]同母弟。 [[周景王]]的[[庶长子]][[王子朝]]在[[悼王]]病死后,[[晋国]]派兵攻打[[王子朝]],立王子-{匄}-为王。<ref>《史记·周本纪》</ref>此后敬王与王子朝不时仍有冲突。前516年王子朝逃到[[楚国]]。<ref>《左传》[[昭公]]二十六年</ref>前505年春,楚国被吴国击败,险些亡国,周敬王趁机派人在楚地杀死王子朝。<ref>《左传》定公五年</ref>[[儋翩]]带领[[王子朝]]支持者在次年起兵举事,[[敬王]]出逃,在前503年得[[晋国]]帮助下回都。 [[东周]]自[[周平王]]开始以[[成周|雒邑]](洛邑,又称成周)为都城,[[平王东迁]]后,又称[[雒邑]]为王城。[[敬王]]时,因[[王子朝]]在[[雒邑]]势大,乃迁都至[[雒邑]]之东,称新都为[[成周]],称旧都为王城。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起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求和,并献上美女[[西施]]。《[[左传.哀公十九年]]》记载,冬,[[周敬王]]去世<ref>周敬王在位之年有三种说法:《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记“甲子四十三敬王崩”,《史记·周本纪第四》则记“四十二年,敬王崩”。【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敬王四十四年,元己卯,崩壬戌也。”[[邵雍]]记“乙丑周敬王崩”,亦本[[皇甫谧]]“敬王四十四年”之说。</ref>,葬于[[三王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10里处)。 在位期间执政为[[单穆公]]、[[刘文公]]、[[单武公]]、[[刘桓公]]、[[苌弘]]、[[单平公]]。 ==人物生平== ===郢都之战=== [[周敬王]]在位期间,[[吴国]]也强盛了起来,积极参加争霸。公元前515年,[[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在从[[楚国]]逃亡来的贵族[[伍子胥]](名员)的协助下,指使勇士[[专诸]]将匕首藏在鱼腹中,乘宴会上进食的机会,刺杀了[[公子光]]的堂弟、[[国君僚]],夺取了王位。[[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成为[[吴王]]之后,采用[[伍子胥]]的计策,用几支军队轮番骚扰、攻掠[[楚国]]。公元前506年,[[阖闾]]又以[[伍子胥]]为谋主,大军事家、[[齐国]]人[[孙武]]为将军,统帅数万大军攻楚,五战五捷,攻入了[[楚国]]都城[[郢]] (今[[湖北省]][[江陵市]]北),[[楚昭王]]出逃。[[楚国]]大臣[[申包胥]]见国破君逃,赶往[[秦国]]乞求救兵。[[秦哀公]]犹豫不决,[[申包胥]]便在宫门外哀哭了七天七夜,水米不入,从而感动了[[秦哀公]],下令发兵。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加上[[吴国]]发生了内讧,才打败了吴军。[[楚昭王]]回到郢,怕吴军再来,就迁都到[[若]](今[[湖北省]][[宜城]]东南)。这场大战,长达10个多月,史称“[[吴楚郢都之战]]”。 ===吴越争霸=== 公元前496年,[[阖闾]]乘[[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国君[[允常]]死,子[[勾践]]初立之机,不听[[伍子胥]]的劝阻,出兵攻越,[[勾践]]带兵北上迎战,两军会战于[[携李]](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吴军阵容严整,[[勾践]]组织敢死队两次冲锋都失利,又强令三队死囚将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朝着吴军高喊:“两军对阵,我们违犯了军令,不配为军人,该死罪,现在甘愿以死赎罪。”喊罢,一个个自刎,仆地而亡。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惊了吴军,松懈了他们的斗志。越军乘机擂动战鼓猛扑过去,使吴军大败,[[阖闾]]也被越将[[灵姑]]砍去了一个大脚趾,死于回师途中。其子[[夫差]]继位,发誓要报此杀父之仇。这场大战,史称“[[吴越携李之战]]”。两年后(公元前494年),[[夫差]]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倾全国之兵攻越。[[越王]][[勾践]]不听谋士[[范蠡]]和[[文种]]的劝阻,贸然出兵会战,在[[夫椒]](今[[江苏省]][[太湖椒山]])之战中,被吴军击败。[[勾践]]率领主力部队5000人退守都城[[会稽]],被吴军包围。[[越王]][[勾践]]这才听从文种的建议,以卑词重礼求降。[[伍子胥]]力谏[[夫差]]杀[[勾践]],灭[[越国]],以免后患;[[伯嚭]]因为收受了[[越国]]的贿赂,竭力劝说[[夫差]]受降。[[夫差]]听从了[[伯嚭]]的建议。 [[越国]]投降后,[[勾践]]和夫人及臣吏300人被押往[[吴国]]。[[勾践]]为[[吴王]]驾车养马,夫人打扫宫室。他俩居于囚室,秽衣恶食,受尽屈辱。经过整整3年,历尽艰险,又仗着[[伯嚭]]阻止了[[伍子胥]]除掉他俩的主张,终于被赦免回国。从此,[[勾践]]君臣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计划,一方面不断地将[[西施]]、[[郑旦]]等美女和财物贡奉[[夫差]],以结欢心,并且借此助长[[夫差]]的骄奢淫逸;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繁息人户,整饬内政,招集贤才,加强军备,暗中养精蓄锐。为了激励自己,[[勾践]]特意给自己安排了艰苦的生活环境,睡的是草堆,吃的是粗茶淡饭,还在门口挂一只苦胆,出入时都要舔尝一下,以使自己牢记往日的耻辱和复国的志向,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卧薪尝胆]]”。[[越国]]逐渐恢复、强盛起来。 [[伍子胥]]眼见[[夫差]]放虎归山,养虎为患,再次劝谏[[夫差]]攻灭[[越国]],杀死[[勾践]],[[夫差]]不听,加上[[伯嚭]]的谗言,[[夫差]]赐剑[[伍子胥]]命他自尽。[[伍子胥]]仰天长叹说:“我死后,将我的双眼挂在[[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城的东门吧,我要看着越军攻入姑苏。”果然,两年后即公元前482年,[[勾践]]乘[[夫差]]北上到[[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与[[晋]]、[[鲁]]会盟之机,统帅50000大军直捣[[吴国]],经过3天激战,攻克[[姑苏]],活捉吴[[太子友]]。[[夫差]]闻讯回师,与[[勾践]]媾和。 4年后,[[勾践]]再次伐吴,三战三捷,第二次攻入[[姑苏]]。公元前473年冬,越军第三次攻入姑苏,[[夫差]]被围于[[姑苏山]]上(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只得派人向[[勾践]]乞降为臣。在[[范蠡]]的劝阻下,[[勾践]]没有应允。[[夫差]]羞愧难言而自杀,吴灭。 '''[[卫庄公]]暴死''' [[姬匄]]在位时的公元前478年,[[卫国]]工匠们(手工业奴隶)因为受不了[[卫庄公]]的虐待,发生了暴动,包围了王宫。[[卫庄公]]求饶不成,只得带着[[太子疾]]和[[公子青]]从宫墙北面跳墙逃命,把腿也摔断了。这时卫都城附近受过[[卫庄公]]残害的“[[戎州]]人”也赶来,先杀死了[[太子疾]]和[[公子青]]。[[卫庄公]]逃入[[戎州]]己氏家中,哀求说:“救我一命吧,我把玉璧送给你。” 己氏的妻子曾经无辜地被[[卫庄公]]剪光一头美发拿去给[[卫庄公]]夫人做了假发,这时便怒斥说:“我杀了你,那块玉还是我的!”就杀死了[[卫庄公]]。这次工匠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卫国]]的奴隶主统治集团,把奴隶主吓得胆战心惊。 '''[[儒家]]思想形成''' [[姬匄]]在位期间,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度过了他忙碌的中年和晚年。[[孔子]]名丘,[[鲁国]]陬(名邹)邑(今[[山东省]][[曲阜县]]东南)人。他提出了一套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度的政治主张和理论根据。他的保守思想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加以改造和利用,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孔子]]兴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相传他晚年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春秋]]》,为保存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子朝]]之乱''' [[敬王]]继位后,和西王[[姬朝]]长期相互攻伐,争夺王位。六年后,他在晋兵帮助下,击败[[姬朝]],巩固了王位。 公元前475年,[[姬匄]]病死,死后的谥号为[[敬王]]。 =='''史书记载'''==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04.htm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国学网</ref> == 在位年与西曆对照表 ==<div class="NavFrame" style="clear: both; border: 1px solid #999; margin: 0.5em auto;"><div class="NavHead" style="background-color: #CCCCFF; font-size: 100%; border-left: 3em soli; text-align: center; font-weight: bold;">在位年与西曆对照表<ref>周敬王年数,从《春秋》的记载,按照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实为44年。而不从《史记·周本纪》及《十二诸侯年表》在位43年的记载。</ref></div><div class="NavContent" style="padding: 1em 0 0 0; font-size: 100%; text-align: center;">{|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周敬王||元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西元|前519年||前518年||前517年||前516年||前515年||前514年||前513年||前512年||前511年||前510年|-![[干支]]|[[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周敬王||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16年||17年||18年||19年||20年|-!西元|前509年||前508年||前507年||前506年||前505年||前504年||前503年||前502年||前501年||前500年|-![[干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周敬王||21年||22年||23年||24年||25年||26年||27年||28年||29年||30年|-!西元|前499年||前498年||前497年||前496年||前495年||前494年||前493年||前492年||前491年||前490年|-![[干支]]|[[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周敬王||31年||32年||33年||34年||35年||36年||37年||38年||39年||40年|-!西元|前489年||前488年||前487年||前486年||前485年||前484年||前483年||前482年||前481年||前480年|-![[干支]]|[[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周敬王||41年||42年||43年||44年|colspan="6" rowspan="3"||-!西元|前479年||前478年||前477年||前476年|-![[干支]]|[[壬戌]]||[[癸亥]]||[[甲子]]||[[乙丑]]|} </div></div> ==参考资料== [[Category:東周军政人物]]
14,1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