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普朗克

增加 7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文: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享年89岁),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1874年,普朗克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后改读物理学专业。1877年转入柏林大学,曾聆听[[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教授的讲课,1879年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至1937年任德国威廉皇家学会的会长,该学会后为纪念普朗克而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从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发表诸多论文。大约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这一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个人信息==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马克斯·普朗克
}}
'''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文: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享年89岁),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1874年,普朗克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后改读物理学专业。1877年转入柏林大学,曾聆听[[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教授的讲课,1879年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至1937年任德国威廉皇家学会的会长,该学会后为纪念普朗克而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从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发表诸多论文。大约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这一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个人信息==
{| class="wikitable"
|-
===家世背景===
 
==视频==
 
======趣味科普人文:“普朗克时间”有多短?一眨眼数亿个普朗克时间已流走======
 
{{#iDisplay:j0823m38cog |680|380|qq}}
普朗克出生在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传统家庭,他的曾祖父[[戈特利布·雅各布·普朗克]](Gottlieb Jakob Planck,1751年-1833年)和祖父[[海因里希·路德维希·普朗克]](Heinrich Ludwig Planck,1785年-1831年)都是哥廷根的神学教授,他的父亲[[威廉·约翰·尤利乌斯·普朗克]](Wilhelm Johann Julius Planck,1817年-1900年)是基尔和慕尼黑的法学教授,他的叔叔戈[[特利布·普朗克]](Gottlieb Planck,1824年-1907年)也是哥廷根的法学家和德国民法典的重要创立者之一。
==学术事业==
 
==视频==
 
======普朗克:和爱因斯坦齐名的天才(三)======
 
{{#iDisplay:x0875e5rt8a |680|380|qq}}
获得大学任教资格后,普朗克在慕尼黑并没有得到专业界的重视,但他继续他在热理论领域的工作,提出了热动力学公式,却没有发觉这一公式在此前已由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提出过。鲁道夫·克劳修斯所提出的“熵”的概念在普朗克的工作中处于中心位置。
==主要成就==
==视频==
=== 热力学===普朗克:和爱因斯坦齐名的天才(二)======
{{#iDisplay:g0875egi8if |680|380|qq}}
普朗克早期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此后,他从热力学的观点对物质的聚集态的变化、气体与溶液理论等进行了研究。普朗克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著名的普朗克辐射公式,创立能量子概念。
===能量量子化===
 [[File:普朗克3.jpg|缩略图|left|250px|[https://p1.ssl.cdn.btime.com/t01e811c9b6084abfbe.jpg?size=640x839 原图链接][https://www.btime.com 图片来源于北京时间]]]
量子化
===量子假说===
 
==视频==
 
======普朗克当时也没想到,自己的这个举动,竟然造就现代物理学盛况======
 
{{#iDisplay:d0863d37v8g |680|380|qq}}
普朗克最大贡献是在1900年提出了能量[[量子化]],其主要内容:[[黑体]]是由以不同频率作简谐振动的振子组成的,其中电磁波的吸收和发射不是连续的,而是以一种最小的能量单位ε=hν,为最基本单位而变化着的,理论计算结果才能跟实验事实相符,这样的一份能量ε,叫作能量子。其中v是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6.62559*10^-34Js,即普朗克常数。也就是说,振子的每一个可能的状态以及各个可能状态之间的能量差必定是hv的整数倍。
受他的启发,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在空间传播的光也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跟光的频率v成正比,即E=hv。这个学说以后就叫光量子假说。光子说还认为每一个光子的能量只决定于光子的频率,例如蓝光的频率比红光高,所以蓝光的光子的能量比红光子的能量大,同样颜色的光,强弱的不同则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射到单位面积的光子数的多少。
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 :大约是在1894年,普朗克开始把心力全部放在研究黑体辐射的问题上,他曾经委托过电力公司制造能消耗最少能量,但能产生最多光能的灯泡,这一问题也曾在1859年被基尔霍夫所提出:黑体在热力学平衡下的电磁辐射功率与辐射频率和黑体温度的关系。   帝国物理技术学院(Physikalisch-Technischer Reichsanstalt)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但是经典物理学的瑞利-金斯定律无法解释高频率下的测量结果,但这定律却也创造了日后的紫外灾难,威廉·维恩给出了维恩位移定律,可以正确反映高频率下的结果,但却又无法符合低频率下的结果。这些定律之所以能发起有一小部分是普朗克的贡献,但大多数的教科书却都没有提到他。  [[File:普朗克3.jpg|缩略图|右|500px|[https://p1.ssl.cdn.btime.com/t01e811c9b6084abfbe.jpg?size=640x839 原图链接][https://www.btime.com 图片来源于北京时间]]] 普朗克在1899年就率先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叫做“基础无序原理”(principle of elementary disorder),并把瑞利-金斯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这两条定律使用一种熵列式进行内插,由此发现了普朗克辐射定律,可以很好地描述测量结果,不久后,人们发现他的这项新理论是没有实验证据的,这也让普朗克他在当时感到稍稍的无奈。   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修正了自己的方式,最后成功的推衍出著名的第一版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此定律是在描述由实验观察来的黑体辐射光谱呈现良好的状态,这一定律于1900年10月19日在德国物理学会上首次提出。也因为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是第一个不包括能源量化以及统计力学的推论,因为他本人不喜欢这个理论  不久后的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得出了[[辐射定律]]的理论推论,其中他使用了此前曾被他所否定的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的[[统计力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个纯统计学观点都让普朗克感到厌恶。普朗克于会议上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说: 其中E是能量,是频率,并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h——普朗克常数,能量只能以不可分的能量元素(即量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这样的假说调和了经典物理学理论研究热辐射规律时遇到的矛盾。 基于这样的假设,他并给出了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公式,圆满地解释了实验现象。这个成就揭开旧量子论与量子力学的序幕,因此12月14日成为了量子日,以作纪念。普朗克也因此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在后来的时间里,普朗克一直试图将自己的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之下,但他仍被视为近代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不过在当时,这一假说与玻尔兹曼的理论相比,可谓无足轻重。 “一个纯公式的假说,我其实并没有为此思考很多。(德语原文:eine rein formale Annahme, ich dachte mir eigentlich nicht viel dabei.)” 如今这个与经典物理学相悖的假说被作为是量子物理学诞生的标志,和普朗克最大的科学成就。 但是需要提及的是,玻尔兹曼于先前的大约1877年已经将一个物理学系统的能量级可以是不连续的作为其理论研究的前提条件。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普朗克试图找到能量子的意义,但是毫无结果,他曾写道: “我的那些试图将普朗克常数归入经典理论的尝试是徒劳的,却花费了我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德语原文:Meine vergeblichen Versuche, das Wirkungsquantum irgendwie der klassischen Theorie einzugliedern, erstreckten sich auf eine Reihe von Jahren und kosteten mich viel Arbeit.)” 其他物理学家如瑞利、James Jeans(1877年—1946年)和亨德里克·洛伦兹在几年后仍将普朗克常数设为零,以便其不与经典物理学相悖,但是普朗克十分清楚,普朗克常数是一个不等于零的确切的数值
不久后的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得出了[[辐射定律]]的理论推论,其中他使用了此前曾被他所否定的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的[[统计力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个纯统计学观点都让普朗克感到厌恶。普朗克于会议上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说: 其中E是能量,是频率,并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h——普朗克常数,能量只能以不可分的能量元素(即量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这样的假说调和了经典物理学理论研究热辐射规律时遇到的矛盾。基于这样的假设,他并给出了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公式,圆满地解释了实验现象。这个成就揭开旧量子论与量子力学的序幕,因此12月14日成为了量子日,以作纪念。普朗克也因此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在后来的时间里,普朗克一直试图将自己的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之下,但他仍被视为近代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不过在当时,这一假说与玻尔兹曼的理论相比,可谓无足轻重。 “一个纯公式的假说,我其实并没有为此思考很多。(德语原文:eine rein formale Annahme, ich dachte mir eigentlich nicht viel dabei.)” 如今这个与经典物理学相悖的假说被作为是量子物理学诞生的标志,和普朗克最大的科学成就。但是需要提及的是,玻尔兹曼于先前的大约1877年已经将一个物理学系统的能量级可以是不连续的作为其理论研究的前提条件。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普朗克试图找到能量子的意义,但是毫无结果,他曾写道: “我的那些试图将普朗克常数归入经典理论的尝试是徒劳的,却花费了我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德语原文:Meine vergeblichen Versuche, das Wirkungsquantum irgendwie der klassischen Theorie einzugliedern, erstreckten sich auf eine Reihe von Jahren und kosteten mich viel Arbeit.)” 其他物理学家如瑞利、James Jeans(1877年—1946年)和亨德里克·洛伦兹在几年后仍将普朗克常数设为零,以便其不与经典物理学相悖,但是普朗克十分清楚,普朗克常数是一个不等于零的确切的数值。 “Jeans的固执令我很费解,他就像是理论学界里的黑格尔,他本不该是这样的,观点与事实不相符时却越是要坚持。”(德语原文:Jeans' Hartnäckigkeit ist mir unverständlich – er ist das Beispiel eines Theoretikers, wie er nicht sein soll, dasselbe, was Hegel in der Philosophie war. Um so schlimmer für die Tatsachen, wenn sie nicht stimmen.)。<ref>[http://it.21cn.com/discovery/a/2013/0729/07/23082438.shtml 普朗克引力物理所或发现宇宙中最强磁场 ],21cn科技网,2013-07-29</ref>
==荣誉奖励==
==主要著作==
 
==视频==
 
======【量子世界】普朗克定律======
 
{{#iDisplay:e05088d3oyc |680|380|qq}}
Max Planck:&Uuml;ber den zweiten Hauptsatz der Mechanischen W&auml;(博士论文《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1879年)
与“赫歇尔”相比,“普朗克”的个头小了许多,高度只有1.5米。它以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携带了一系列敏锐度极高的仪器,能够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深入探测。科学界普遍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作为大爆炸的“余烬”,微波背景辐射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宇宙空间。因此,“普朗克”的探测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早期宇宙的形成和物质起源的奥秘。<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欧航局"普朗克"探测器捕捉宇宙最古老的光芒 ],中国青年网,2013-11-10</ref>
 
==视频==
 
======普朗克:和爱因斯坦齐名的天才(一)======
 
{{#iDisplay:q0875hpoj8o |680|380|qq}}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德国 历史人物]][[Category:科學家]]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