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次編輯
變更
蒋晟
,→媒体采访
* 90后的蒋晟,长得有点像艺人[[赵又廷]],擅长跨界整合,尽管脑子里早已天马行空,外型看起来却很安静,内敛又不失光芒。平日里,他轻易不开口,但这不意味着他不擅长文字语言,访谈时,他思路清晰,逻辑清楚,对自己创立的[[蒋家班]]有明确的认知,坚持通过打灯、保养、简介、解说、讲座等形式,打造蒋家班的[[博物馆]]品牌。
* 蒋晟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雕塑家,母亲是佛教徒,在蒋晟的大学时代,母亲曾对他说,既然是佛弟子,就做佛像吧。一句简单的嘱咐,开启了蒋晟造佛像的艺术生涯。“给佛一个人间的身体”,这一理念贯穿在蒋晟的佛像作品中。2013年,蒋晟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雕塑系之后回到家乡厦门,建立佛教造像工作室“蒋家班”。
* 作为业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蒋晟的作品受到不少人的肯定,厦门的[[南普陀寺]]、上海的[[法华寺]]等地都有他的作品,他个人也举办过不少个展,9月份在[[北京]]有个个展,在[[米兰]]也将与服装设计师跨界合作举办一个双人展。不过,他说,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变笨”。 眼下,我们也要恭喜他刚升级“为人父”。采访伊始,他微笑着分享说,儿子刚出生时自己挺激动的,现在就比较累,但也是开心。* <big> 谈风格:各个朝代的融合</big>
*《台海》:同样的是做雕塑,大家对佛像雕塑要求会比较严格一点。在创作佛像雕塑的时候,你心中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 蒋晟:我们以历史为标准。我们现在有一个案例,上海的法华寺跟我们定制药师佛,我们就得对中国及亚洲地区的药师佛做一个调研,做过调研后,我们的设计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知道可以保留的传统是什么,可以改变的又是什么,按这个方向再和寺庙做一个沟通,因为寺庙对它的信众、寺庙的规划比较清楚。 除了严格的调研,其次是我们的取舍,还有就是寺庙对他实际情况的了解,三者结合,这个设计就很清楚了。
*《台海》:定制佛像的客户是寺庙居多,还是私人呢?
* 蒋晟:私人也有,私人订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建议他订我们已有的形象。
* 蒋晟:寺庙一般不会。
*《台海》:那个人呢?
* 蒋晟:当然是可以,但我觉得,还是有一个规范在。我们的佛像其实分两个系统,第一个是寺庙供像,另外一个是私人供像,私人供像就是蒋家班的产品。我们在做私人供像的时候,也是充分考虑到观者的感受,还有它的[[历史]]价值。我们在制作每一尊佛像的时候,都会去开创一种工艺,比如,我们在做释迦牟尼佛,他的裙摆是90°很薄地下来,一开始作坊是不能做的,后来我们通过不断地磨合,我们也去想象这个工艺的可能性,最后形成了结果。 现在作坊已经跟我们形成很好的实验关系,它愿意接受新的知识,我们也愿意传授它新的知识。每一尊佛像的制作工艺,必须要我亲自去教,亲自去试这些工艺,定型以后,我和作坊的主人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做培训,所以,我们有一批新世代的工匠。
*《台海》:现在“工匠精神”蛮热的,你怎么看待这四个字,或这种精神?
* 蒋晟:工匠精神在每个时代都挺热的。工匠在在地文化中一直很重要,只是因为在这个时代被上升到文化产业的层面,所以,就变成大家的共识。
*《台海》:对想和你一样从事这个行业的读者,你推荐什么书?
* 蒋晟:[[梁思成]]有一本书叫《佛像的历史》,我觉得写得很好。
*《台海》:我了解到妈妈送你一本《金刚经说什么》,在大二的时候,鼓励你从事佛像雕塑。我看一些报道,说当时你父亲对你做这个决定还是蛮讶异的,说你怎么比得过有好多年经验的老师傅。
* 蒋晟:哦,那是另外一件事。我一开始在学校做佛像题材的创作时,我是用临摹的方式,临摹完给父亲看,他就说,你再这样做下去是永远比不过以前的工匠,因为以前的工匠一辈子都在做这个流水线的作业,你肯定做不过他们。当时,我很快就改变观念,加入自己的想法去做佛像。当时就做出第一尊释迦牟尼佛,我自己称它为“瀑布佛”。
* 蒋晟:没有说哪个占比特别大,其实,我的工作就是去开发每种材料的可能性,比如,大家认为[[白瓷]]应该是这样子,[[木雕]]是那样子,我就把它开发成更全新的方式嘛,开发成另外一个样子。所以,我对每一种材料,都有一定的敏感度。
*《台海》:你们的营销方式蛮有趣的,也挺新颖的,在这方面,你有什么心得?
* 蒋晟:心得还提不上,毕竟我们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品牌,我们知道我们不是要走工艺大师路线,是要往艺术方面走,所以,我们会自然地走到时尚业,或者是画廊业,或是比较时尚的媒体,包括我很多朋友是做时尚的,我们自然就会往那个方向走。可能外界看我们,这营销挺有趣的,毕竟是传统行业的一个势起。 去年,我跟服装设计师合作,走了一场秀,今年9月份会在米兰,和另外一个服装设计师,有一个双人展,我们展览的概念就会提出一些很有趣的中国元素,然后在里面做呈现。
*《台海》:佛像雕塑与[[服装]]做跨界结合,这个形式真的蛮新颖、另类的。
* 蒋晟:所以,你刚刚提到,真的要算营销的话,我们的策略基本上是这样子。在各个行业之间互看,你是做时尚的,我是做传统雕塑的,我们两个合作,行业之间的媒体就会互看,我们现在的方向是这样子,未来的方向也会透过佛像,让很多年轻人,或很多认可我们的人,觉得佛像这件事情不再是陈旧的东西,它是一个可以跟时尚结合,可以跟艺术结合,可以跟任何事情结合的一个非常酷的元素。
*《台海》:是以60、70为主力军吗?
* 蒋晟:它是行业的传统,不是年龄的传统。我有朋友家里是做象牙雕刻的,朋友回家继承了父辈原来的厂,在做很传统的东西,我周边有很多同龄人,他们也在做佛像,但可能对他们来讲,他们的成就感是走工艺大师这条路的,所以,工作方式就差很多。
*《台海》:你之前提到,蒋家班不是要走工艺大师路线,是要往[[艺术]]方面发展,是不是?
* 蒋晟:我们会比较往一个商业品牌的方向去运作,我一直觉得工艺大师是很孤独的系统。你一个工艺大师,你可能评上市级、省级或者国家级,作品的价格不断地往上提,这样会给人家一个误导,你的作品只能是有一个价格跟你对应,别人没有办法从你的作品中找到更多的价值。但是我们去参观国外的很多博物馆,就会知道,好的作品不是用金钱去衡量的,而是谁收藏了它,谁报道了它,它在历史上有什么学术价值等方面来衡量的。其实,这样的佛像我们做出来才有意义。这其实是一种良好的商业方式,让更多人可以请到你的佛像,你就可以把你的价值放在一个历史的地位里面,而不是金钱的社会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