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之奇'''(1904----1946)贵州兴义人, [[ 国民党中将 ]]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戴之奇 | 图像 =[[File:戴之奇.png|缩略图|戴之奇]]| 图像说明 = [http://i3.qulishi.com/static/2019/9/5c3c1f864ac34.pn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i?q=%E6%88%B4%E4%B9%8B%E5%A5%87&src=tab_www#/ 来自360网]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04|00|00}} <!-- 逝世用: {{Birth date|1946|00|00}} -->
| 出生地点 = 贵州兴义
}}
== 人物简介 ==
[[ 戴之奇 ]] :(1904----1946) [[ 贵州兴义 ]] 人。 [[ 黄埔军校 ]] 潮州分校第二期毕业。国民党中将军衔。1923年,考入武昌师范大学预科。1926年5月,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毕业后,随 [[ 东路军 ]] 参加 [[ 北伐 ]] ,1932年5月,任陆军第十四师步兵第八十三团团长。1933年8月,戴之奇调任陆军第九十四师五九三团团长,率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在南丰战役中负伤。1935年10月,升任陆军第一○七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陆军第一○三师副师长。 [[ 淞沪抗战 ]] 爆发后,曾率部到上海参加对日作战。1940年,调任湘鄂边区挺进总队参谋长。1942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四军第一二一师师长。1943年5月,参加 [[ 鄂西会战 ]] 。11月,参加 [[ 常德会战 ]] 。1944年夏,升任陆军第十八军副军长。1945年初, [[ 蒋经国 ]] 的" [[ 青年远征军]]"成立,共九个师,戴之奇调任二○一师师长,驻防四川壁山。抗日战争胜利后,青年军第二○一师、二○二师、二○四师编为青年军第六军,戴之奇任副军长。1946年国民党军队整编后,戴之奇升任整编第六十九师(相当于军)中将师长。同年12月,戴之奇率该师第四十一旅、第六十旅、预备第三旅及整编十一师的第九十二旅一个团,由江苏宿迁向沭阳地区的人民解放军进攻,12月13日至19日, [[ 华中野战军 ]] 和 [[ 山东野战军 ]] 发动 [[ 宿北战役 ]] ,在宿县以北的嶂山、仁和圩、晓店子地区,将戴之奇指挥的三个旅又一个团全部歼灭,戴之奇被击毙。 == 个人简历 == 1923年,考入武昌师范大学预科。 1926年5月,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 1926年12月毕业,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同等待遇。毕业后,随东路军参加北伐,先后参加过[[松口、镇江、龙潭、徐州]]等战役。 1928年4月,又随军参加了第二期北伐。同年冬,入陆军大学第九期学习。 1932年5月,任陆军第十四师步兵第八十三团团长。 1933年8月,戴之奇调任陆军第九十四师五九三团团长,率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在南丰战役中负伤。 1935年l0月,升任陆军第一○七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陆军第一○三师副师长。[[淞沪抗战]]爆发后,曾率部到上海参加对日作战。 1938年7月,先后担任临时的中央干事会训练处副处长,并兼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训练团三民主义青年团工作人员训练班"少将副主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政治部主任兼学生总队长、陆军第二十七军少将参谋长等职。 1940年,调任[[湘鄂边区挺进总队]]参谋长。 1942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四军第一二一师师长。 1943年5月,参加鄂西会战。11月,参加[[常德会战]]。 1944年夏,升任陆军第十八军副军长。 1945年初,[[蒋经国]]的"[[青年远征军]]"成立,共九个师,戴之奇调任二○一师师长,驻防四川壁山。抗日战争胜利后,青年军第二○一师、二○二师、二○四师编为青年军第六军,戴之奇任副军长。 1946年国民党军队整编后,戴之奇升任整编第六十九师(相当于军)中将师长。 1946年12月,戴之奇率该师第四十一旅、第六十旅、预备第三旅及整编十一师的第九十二旅一个团,由江苏宿迁向沭阳地区的人民解放军进攻,12月13日至19日,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发动[[宿北战役]],在宿迁县以北的嶂山、仁和圩、晓店子地区,将戴之奇指挥的三个旅又一个团全部歼灭,戴之奇战败自杀。(电视剧《[[潜伏]]》中引用"[[粟裕]]偷袭宿县,戴之奇师被吃掉。") 宿北战役,华野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共2万余人,敌师长[[戴之奇自尽]],副师长[[饶少伟]]被生擒,初步扭转了[[华东战局]]。 [[陈毅]]闻讯大喜,遂赋诗一首,诗曰:"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试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 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为中将。 == 相关战争作品章节选摘 == '''解放战争(上)王树增战争作品 之哀莫大于心死''' 一九四六年十月五日,[[国民党军]]向鲁南解放区发起进攻。[[山东野战军]]节节阻击,先后放弃了枣庄、峄县等地。 国民党军距离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只有百公里了,危机令[[陈毅]]不得不将山东野战军第八师调至战场。[[何以祥]]的八师负责阻击国民党整编七十七师,八师包围了这个师分散在几个村庄里的两个团。可是,即使一个团负责包围一个村子,八师在兵力火力上依旧不占优势,整编二十六师的坦克又来了,三十二辆坦克形成集团冲锋。一纵三旅奉命阻击,共产党官兵没有打坦克的经验,只有用肉体在平坦的阻击阵地上与敌人的铁甲展开残酷的搏杀。 陈毅一根接一根地吸烟直至深夜,最后他说:"只好不打这一仗了!" 战斗结束后,国民党军整编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到战场视察,他看见了令他"目击心伤,惨不忍睹"的情形:"在峄县东二十余里的圈沟镇沿着铁道线附近,新四军叶飞将军所部伤亡千余人,死者断臂残腿,尸体累累。"马励武下令"尽快掩埋"。 这时候,华中战场作战双方的态势是: 国民党军已形成胶济线、鲁南、苏中和苏北四个攻击方向,其中以苏北和鲁南为攻击重点。 而陈毅部和[[粟裕]]部在国民党军的强势推进下,逐渐由解放区的边缘地带向中心压缩。 战场已经移到了共产党解放区纵深地带。 严峻的军事压力使陈毅和粟裕感到,[[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必须由配合作战改为协同作战乃至联合作战,只有集中兵力首先争取一个方向或是一个战区的重大胜利,才能迅速改变战局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陈毅致电延安并华中局:"同意华中分局二十日夜建议,山野、华野集中由淮海区向西行动的办法,并主张两个野指合成一个。" 经过反复商榷,[[陈毅、粟裕]]取得一致意见:[[缓去鲁南,首战淮北]]。 一九四六年冬,在江苏的北部,即将打响的就是宿北战役。这是两个野战军会合后的第一战,作为战役的指挥者粟裕重任在肩。 隐蔽待机的那两天气氛沉闷,粟裕在指挥部里整日盯着地图。此时,粟裕心里有两个作战方案:一是攻击来敌的左翼,将向新安镇进攻之敌歼灭于五花顶地区,然后再攻击向沭阳进攻之敌;二是如果敌人左翼进展缓慢,就攻击敌人的右翼,集中兵力歼敌于宿迁以东地区。 粟裕苦苦地思索:右翼的整编十一师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装备精良,附属有炮兵团,师长胡琏毕业于黄埔,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兵多将悍,与其作战必是一场苦战。况且,该师刚从鲁西南调到苏北,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必会十分谨慎。相比之下,左翼的整编六十九师冒进的可能性极大。 整编六十九师新任师长[[戴之奇]]是[[蒋介石]]的坚定崇拜者,是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在江西青年干部训练班培养的心腹。在国民党军内部,多数人对戴之奇不屑一顾,认为不过是蒋家父子的一个死党而已。但是,戴之奇毕业于黄埔,参加过北伐,又再次毕业于陆军大学,抗战中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平时谈起战略战术也是滔滔不绝。在向共产党解放区进攻的各路国民党军中,他的整编六十九师一直是急先锋。粟裕想定的作战方案是:正面阻击整编十一师,把整编六十九师分割出来,集中优势兵力两翼夹击将其歼灭。 十二月十四日,整编十一师和整编六十九师继续分路推进。[[华野第九纵队]]以少数兵力顽强阻击火力强大的十一师,同时把整编六十九师放进了预定战场。黄昏,整编六十九师师部和二六七团进入人和圩,其他各旅紧随其后,他们与受到猛烈阻击的整编十一师之间已经出现了间隔。 十五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各部队到达合围地点。同一天,整编十一师师长胡琏以宿新兵团前线指挥官的名义召集作战会议。会上,胡琏指责整编六十九师轻举冒进,戴之奇指责整编十一师进展缓慢。就在两个人争执不下的时候,突然接到了整编六十九师遭受围攻的消息,紧接着传来十一师师部附近出现共军的报告,胡琏和戴之奇都感到非常吃惊。 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攻击开始了。在合围整编六十九师的合围圈上,要点是负责穿插分割的一纵和负责攻占战场制高点峰山的八师。 峰山是一个海拔只有八百多米的小山包,但却是整编[[六十九师]]防御的支撑点,一旦丢失整编六十九师将四面无依。戴之奇命令预备三旅七团死守,七团在一天之内把山包上的树全部砍光,以扫清一切射击障碍,然后紧急修筑起壕沟,布置了密集的火力配备。八师赶到战场后,集中起五倍于敌的兵力从两面攻击峰山。在西南方向的二十三团一营在副教导员[[张明]]的率领下连续冲击三次,敌人猛烈的火力导致部队出现严重伤亡,冲击路线上遍布着遗体和伤员。天快亮了,如果拿不下峰山,势必影响整个战役进程,而此时原本有四百兵力的一营仅剩下四十多人了。副教导员张明决定最后再冲一次,在炮火和机枪的支援下,四十多名官兵们爬向鹿砦,撕开铁丝网,冒着敌人的机枪扫射,在壕沟里搭起人梯向山顶冲去。张明头部中弹,血流满面,视野模糊,但依旧冲在最前面。终于,从另一面攻击的二十四团一营一连冲上来了,连长[[郭继胜]]与张明在峰山顶会合。 整编六十九师陷入重围。[[戴之奇]]命令不惜一切夺回峰山。预备三旅和六十旅的两个团,在飞机和炮火的支援下,向峰山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攻,八师集中起所有的火力坚守不退。十六日晚,戴之奇请求胡琏救援。至十七日凌晨,[[胡琏]]除了哀叹"戴先生不堪设想了"之外,就是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戴之奇只好向南京求救:"恳求校长派兵或催令胡部相援,拯危局于万难之时。"[[蒋介石]]严令胡琏出兵,告诉他如果救不出戴之奇,拿着自己的脑袋来南京。十七日上午,胡琏派出两个旅发动猛攻,企图靠近整编六十九师,但遭到一纵三旅七团的顽强阻击。 胡琏的整编十一师十八旅不顾友邻擅自撤退,促成了戴之奇的整编六十九师的最后覆灭。 戴之奇听见枪炮声逐渐密集起来的时候,知道自己的最后时刻到了。 十八日早晨,[[蒋介石]]亲自打电话给胡琏,再次严令他不惜一切增援整编六十九师。但是,在胡琏的指挥部里,所有与整编六十九师的联络都已中断,人和圩方向的枪声也渐渐平息。胡琏放下蒋介石的电话后,判断整编六十九师已经完了,立即命令部队就地构筑工事转为防守。 胡琏的判断十分正确[[,华中野战军]]官兵已经冲到了戴之奇指挥所的门口。戴之奇在残部的簇拥下向村庄的东北角突去,当他终于意识到四面都是喊杀声时,朝自己的头上开了一枪。 [[宿北作战]]结束。此战共歼灭国民党军两万一千余人。 戴之奇的胸徽、日记和一把短剑被送到粟裕那里。 粟裕拿着这把"[[中正剑]]"端详良久。粟裕指示:找副好棺木把戴师长埋了。 虽然宿北战役规模不大,但粟裕认为此战意义重大:首先是促成了[[华中和山东两支野战军从此合二为一]]。粟裕将宿北战役称为"[[华东战区第一个转折的标志]]"。 在当时依旧严峻的军事形势下,"转折"二字还是用得十分奢侈的。 陈粟集中全力打一路,蒋氏爱将戴之奇自杀 其实,自1946年9月底华东两大野战军合并后,对于如何作战,[[毛泽东]]已有考虑。1946年9月28日,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对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会合的作战方针和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两军会合后第一仗必须打胜仗。我们意见:(1)不要打桂系,先打中央系;(2)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据此,陈毅亲自到华中分局与华野领导人包括粟裕共同商量了作战方案,并于10月1日致电毛泽东,提出三套方案:"第一,[[集中山野、华野主力于宿迁]]。沭阳之间六塘河以北地区。十月五日前后可集中完毕,如敌此时东进即歼敌于运河东岸,敌如不进,即西渡运河,恢复淮北。第二,在[[涟水、两淮、宝应地区设指挥所]],作为钳制方向并掩护做冬衣;第三,[[部署盐阜、淮海、两淮]]、高(邮)兴(化)宝(应)各地之坚持斗争。重点是集中主力出击并确保和坚持华中地区。"10月3日,毛泽东即代中央回复陈毅及华中分局张邓粟:"(一)酉东电悉。 部署甚好,望坚决执行。(二)目前你处与刘邓之任务是集中全力歼灭薛岳十个旅左右,即能转换战局。(三)刘邓现正对付邱胡两部举行歼击,如得手,薛岳威势必将减煞。希望你们在淮海方面打几个好胜仗。"就在陈、粟部准备在淮海打几个胜仗时,此时的战场情况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10月中旬,鲁南之国民党军突袭峰县。枣庄得手,并直接威胁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陈毅又提出"山野、华野放弃会合,山野回鲁南作战,保卫临沂,而粟部则继续留淮海区作战。或者全军人鲁南作战。"毛泽东显然不同意陈毅的主张,于10月14日电示陈毅并张邓粟谭:"你们仍照过去决定集中山野、华野全军(包括八师)在淮海地区打几个大仗,开展局面,对淮海本身,对鲁南,对苏中,对配合刘邓均好,对将来出大别山转人外线作战(几个月之后)亦有利。在此方针下,八师亦暂时不回鲁南。"毛泽东同日还专电粟裕询问他对回鲁南作战有没有胜利的把握,称:"你们觉得全军去鲁南歼敌把握如何?如确有歼敌把握,自以去鲁南打较在淮海打为有利。因鲁南敌歼灭后,即可出陇海、淮泅,对华中局面并非不利,问题是歼敌究以何地为宜。"接到[[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电报后,陈毅、粟裕经过慎重思考,作出决定,并于10月14日深夜(15日零晨1点)致电毛泽东:"我们商讨共同认为宜速出击淮北。李延年布置北攻沭阳。已令粟裕率一、六两师北回沭阳集结,可能打几个好仗。如敌东进快,而华野来不及北返时,则就地相机打击敌侧背,山野拟选蒋军一路,从一个团到二个团着手,亦可能打一二个胜仗。故回鲁南的打算已暂缓。"收到陈毅不回鲁南的电报后,毛泽东十分高兴,并于当天深夜(23时)回电陈毅及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治委员[[邓子恢]],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删子电悉。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蒋方计划,引我去山东,我久不去,乃决心与我在淮北决战。此种情况于我有利。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西。"并特意交待,陈、张、邓、曾、粟、谭团结极为重要,"只要今后不再犯错误,此项目的是能实现的"。至此,华东两大野战军在淮北歼击国民党军的方针才定下来。于是从10月下旬到11月底,华东战略区一边临战进行动员,一边进行战场准备。 而到11月中下旬国民党军以四路开始进攻后,摆在陈毅。粟裕面前的问题是打击哪一路的问题。陈毅于12月3日至7日提出五个作战方案报告给[[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并告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这五个作战方案是:第一、山东和华中野战军原来部署不变,分别在盐城、涟水、沭阳、鲁南地区迎击四路进犯之国民党军。第二,华中野战军担任歼击进攻盐城、涟水之国民党军,山东野战军负责歼击进攻鲁南、沭阳两路之国民党军。在各自担任歼击的两路敌人中,先打哪一路,由野战军领导自己决定;第三,华中野战军首先集中兵力歼击进攻涟水或盐城区之国民党军,而后协同山东野战军全力夹击进攻沭阳之敌。第四,集中山东、华中两野战军主力歼灭进攻沭阳之敌,以部分兵力牵制其他三路之敌;第五,不怕敌人进占沭阳,华东两野战军均在原地待机,待进一步判明敌之具体行动后再作处置。 陈毅认为上述五个方案各有利弊,但以[[集中兵力]]歼灭进攻沭阳一路敌人为最好。 为此,陈毅下令[[华中野战军主力]],隐蔽集结于涟水附近,山野集结于陇海路北沂河沿岸,以便3日内能投人作战。正密切注视着华东战场情况的毛泽东没有立即回电,而是静观其变。 12月6日,陈毅得到整编第11师正向宿迁开进,准备会同在宿迁的整编第69师进攻沭阳,以及其他各路国民党军队同时配合行动的情报后,立即向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提出集中主力首先歼击宿迁出犯之敌的初步设想。12日,粟裕自盐城前线北进,同陈毅会面。在陈毅主持下,召开包括华中军区领导人在内的作战会议。 就在华东召开作战会议的时候,[[毛泽东]]于I3日来电提出华东首战歼敌的目标应是自宿迁出犯之敌。他特别强调:"整十一师到达宿迁后,必配合六十九师及预三旅等向沭阳进攻,惟有歼灭该敌方能保持沭阳在我手中。如沭阳失守,华野主力即难在苏北继续作战,有被迫转至鲁南可能Z对此点必须严重估计到。你们对此意见及部署如何,盼告。"13日,华东战略区的作战会议最后作出决定--歼击宿迁出犯之敌,并迅速作出相应的部署。陈毅随后一面报告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一面下令部队向预定战场开进。15日,毛泽东同意了陈毅、粟裕的部署,并要求他们:"情况望随时电告"。 至此,[[华东两大野战军]]会合后要打的第一仗正式定下来,即[[宿北之战]]。陈粟决心集中华中第l、第2、第9纵队,第8师及第7师(欠1个旅)共24个团的兵力,发起对宿迁之敌的进攻,另以第6师及第7师1个旅,第7、第10纵队及第13旅,鲁南第10师及滨海警备旅等部共20多个团的兵力,分别钳制其他三路进攻之敌。并增调华中野战军第1师由盐城北上参加宿迁、沭阳方向作战。整个战役由陈粟统一指挥。 12月13日,从宿迁出发的国民党军六个半旅分两路向北、向东,以新安镇、沭阳为目标发起进攻。[[山东野战军主力和华中野战军一部]],立刻按照陈粟的部署,在第二天晚上隐蔽地向战区开进。15日晚由[[山野参谋长陈士染]]指挥的右路军突然向处在对方左路的整编第69师3个半旅实行穿插合围,而以一部分主力插人整编第69师和第11师之间的结合部,把国民党军强行分割开。经过两天的激战,于19日上午全歼整编第的师,该师中将师长[[戴之奇]]在乞求增援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向部队发出最后一个命令:"解围之希望已断绝,余受友邻之欺,各部设法相机突围。"戴之奇这位为中华民族抗战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军人,被蒋介石送往内战的战场上后因战败而自杀。从后来发现的戴之奇的战场日记得知,他的自杀并不是为蒋效忠,而是因为他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政策深感失望。 非常有意思的是,同为国民党军中央系,同为参加过印缅战争的部队,在整编第69师陷入重围时,戴之奇自认为整编第11师会全力增援,徐州绥署副主任也下令整编第11师全力解围。但整编第门师师长胡琏却见死不救,下令该部星夜回撤进入宿迁城内自保。当时整编第11师第18旅近距戴之奇自杀之地只几里之遥。戴之奇与胡琏同为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互相救援应是预料之中的,陈粟还专门集中重兵来对付增援,但胡琏却没有增援。 [[宿北战役]],[[华东解放军]]以自己伤亡8000人的代价,歼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2.1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19门(其中野炮35门)及大批弹药。[[毛泽东]]得知此战的胜利,于12月18日(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发出贺电:"庆祝宿沐前线大胜利,望对一切有功将士传令嘉奖。" == 相关视频 == 陈毅粟裕歼灭国军一个整编师, 戴之奇自杀 {{#ev:youku|XMjg4NDMwMjE5Ng|alignment=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