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Ⅱ型超敏反应

增加 138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Ⅱ型超敏反应'''<br><img src="https:xxxxx//pic4.zhimg.com/50/a8f892ff4f27da24de82b7a874098bc7_hd.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http://wwwwww2.zhihu......html com/question/27951141 圖片來 自OOO自知乎]</small>
|}
'''Ⅱ型超敏反应'''是生物学术语。当IgG和IgM类抗体与 [[ 靶细胞表面抗原 ]] 结合,通过募集和激活 [[ 炎症细胞 ]] [[ 补体系统 ]] 而引起靶细胞损伤,所以此型超敏反应也称抗体依赖的细胞毒超敏反应、溶细胞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这些抗体能与自身抗原或与自身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外来抗原特异性结合。这些自身抗体可以与靶抗原结合或以游离形式存在于 [[ 血循环 ]] 中。抗体、 [[ 补体 ]] [[ 巨噬细胞 ]] (MФ)和NK(K)细胞均参与该型反应。该型反应中的靶细胞主要是 [[ 血细胞 ]] 和某些组织成分。Ⅱ型超敏反应中最常见的形式是由直接针对细胞或组织上的抗原并能结合补体的IgG或IgM类抗体所引起。 [[ 细胞表面抗原 ]] 与相应抗体结合导致细胞崩溃死亡、 [[ 组织损伤 ]] 或功能异常。
==损伤机制==
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抗原、抗体及组织损伤机制分述如下:
===(一)抗原===
Ⅱ型反应中的靶细胞主要是血液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均成为反应的攻击目标。某些组织特别是肺基底膜和肾小球 [[ 毛细血管 ]] 基底膜也是该型反应中的常见抗原。机体产生抗细胞表面抗原或组织抗原的原因可能有:
1.同种异型抗原或抗原体的输入同种不同个体间血型不匹配的输血引的输血反应以及母子因Rh或ABO血型不符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症是典型的例子。
2.感染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感染可致自身细胞或组织抗原的抗原性改变,以致机体将它们视为外来异物发生免疫应答;有些病原微生物与 [[ 自身组织抗原 ]] 有交叉反应性,如有的链球菌株细胞壁与人肺泡基底膜及肾小球毛细胞血管基底膜具有交叉抗原性,因此抗链球菌的抗体也能与肺、肾组织中的交叉抗原结合并引起损伤。
3.药物多数药物为半抗原,它们可吸附在血细胞表面,成为新抗原被机体 [[ 免疫系统 ]] 识别.
4. [[ 免疫耐受 ]] 机制的破坏因物理、化学、生物、外伤等使机体免疫耐受机制失灵,从而产生了抗自身抗原的抗体。
===(二)抗体===
介导Ⅱ型超敏反应抗体主要属IgG和IgM类,是针对自身细胞或组织抗原的,因此多为自身抗体。IgM为五聚体,能最有效地结合抗原、激活补体和介导 [[ 吞噬作用 ]] 。IgG的CH2和IgM的CH4功能区均有与Clq结合的位点。
===(三)抗体引起靶细胞或组织损伤的主要机制===
1.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IgM或IgG类自身抗体与靶细胞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最后形成膜攻击单位,直接引起 [[ 膜损伤 ]] ,靶细胞溶解死亡。
2.炎症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在抗体所在处由于局部补体活化产生的过敏毒素C3a和C5a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因此常可见有这两类细胞的聚集。这两类细胞的表面均有IgG Fc受体,故IgG抗体与靶细胞结合并被激活。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MФ产生水解酶和细胞因子等而引起细胞或组织损伤。
==主要疾病==
===(一)同种不同个体间的Ⅱ型超敏反应===
1. [[ 输血反应 ]] ABO血型是人红细胞膜上最主要的系统。AB血型的人有A和B基因,其红细胞表面有A和B抗原,而O型血的人没有A和B基因,故只合成H物质。A型血的人血清中有天然抗B抗体,B型血的人则相反,而O型血的人有抗A和抗B抗体。这些同族血细胞凝集素结合,补体被激活,红细胞被破坏,出现溶血、血红蛋白尿等现象。结合了同族血细胞凝集素的红细胞也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2.新生儿溶血症 Rh血型为一重要抗原系统,其中RhD抗原最重要。如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在首次分娩时,胎儿血进入母体内,母亲被胎儿的Rh阳性红细胞的致敏,产生了以IgG类为主的抗Rh抗体。当再次妊娠时,抗Rh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与胎儿红细胞膜上的RhD抗原结合,红细胞被溶解破坏。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D血清能成功的预防Rh血型不符所引起的 [[ 溶血症 ]]
母子间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并不少见,病性较轻,但至今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13,8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