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9
次編輯
變更
货币需求量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货币需求量'''<br><img src="https:xxxxx//n.sinaimg.cn/spider2020810/174/w1080h694/20200810/0298-ixreehn4308308.jpg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http://www...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zmt/2020-08-10/doc-iivhvpwy0230972.html shtml 圖片來 自OOO自新浪经济]</small>
|}
'''货币需求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因 [[ 国民经济 ]] 发展水平、 [[ 经济结构 ]] 以及 [[ 经济周期 ]] 形成的对执行 [[ 流通手段 ]] 与价值 [[ 贮藏手段 ]] 职能的货币的 [[ 需要量 ]] 。<ref>[https://www.9218.com/licai/4566.html 什么是货币需求量]时财网</ref>
==基本概述==
===定义===
货币需求量又称货币必要量。国民 [[ 经济发展水平 ]] 是决定货币需要量的主要因素,通常以经由货币媒介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即 [[ 国民生产总值 ]] (GNP)来表示也有学者以国民财富总值作为决定货币需要量的主要因素,但由于国民生产总值可视为国民财富总值在某一利率下的 [[ 贴现值 ]] ,故在统计学意义上二者意义接近。除经济发展水平外,不同的经济结构(农、轻、重的比例,三大产业的比例等)和 [[ 经济周期 ]] (繁荣阶段、 [[ 停滞阶段 ]] 或衰退阶段)也对货币需要量产生不同的要求。<ref>[https://www.sohu.com/a/328864977_275750 经济学的145个概念,看完都懂了!_消费]搜狐网</ref>
===特点===
货币需要量是一个 [[ 内生变量 ]] ,形成于国民经济 [[ 运行系统 ]] 内部。它属于存量指标,可在一定时期内的若干时点上加以预测和把握。货币需要量具有替代性特征,在信用和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条件下,如有价证券等 [[ 金融资产 ]] 都具有迅速变为现金的能力,由此可以作为第二准备来替代现金需求,替代性的大小取决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 收益性 ]] 和 [[ 风险性 ]] 等因素。
===分类===
货币需要量可区分为名义货币需要量和实际货币需要量。前者指按当前价格计算的货币需要量,它以货币单位(如“元”)来表示。后者剔除物价的影响,以货币实际对应的 [[ 社会资源 ]] 即商品和劳务来表示。二者的关系是:将名义货币需要量以具有代表性的 [[ 物价指数 ]] (如GNP平减指数)平减后,可得实际货币需要量。因此,后者也可解释为按某一基期的不变价格计算的货币需要量。
对 [[ 货币需求 ]] 进行质的分类,似可分为客观需求(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对货币的需求)与主观需求(人们心理层面对货币的需求);对货币需求进行量的分类,似可分为有限需求(即上述客观需求)及无限需求(即上述主观需求)。 [1]
==详细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要量===
在货币数量论初创阶段,人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问题重视不够,认为它是一个常数。但其后,凯恩斯等人论证了货币流通速度的易变性。
而货币主义则认为,要证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证明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也就是要证明货币需求量是稳定的。
===三、决定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2.人力资本在总财富中的比例;
3.货币与 [[ 其他资产 ]] 的 [[ 预期收益 ]] ;
4.其他随机因素。货币量与总财富同方向变动,与其他 [[ 资产收益 ]] 及物价反方向变动。此外,还有许多学者或将两者的某些方面结合起来,或超乎于两者之外而提出一些较新的观点,认为由于 [[ 发展中国家 ]] 的某些特殊情况,无论是凯恩斯的理论还是弗里德曼的理论都不完全适用于这些国。例如R.I.麦金农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对货币需要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有三种:
1. [[ 国民收入 ]] ;
2. [[ 投资率 ]] ;
3. [[ 实际利率 ]] 。
===测算方法===
主要有状态描述与计量分析两种方法。前者可以大致判断货币供求态势,例如银根偏紧、购买力不足或银根偏松、购买力过旺等。后者期望较准确地测算货币需要量。为此需要建立模型后进行求解,确定变量和求解参数值。例如:确定收入为货币需要量的主要变量,即需计算它的弹性值(参数)。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大体为1,即二者同比例变动;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略小于1,因此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弗里德曼曾计算为1.8,由此断言货币是一种“奢侈品”。又如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虽然实证研究已证实它确实存在,但有关数值已显示出多样化的结果。总的说来,对货币需要量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诸如收入、利率等重要变量的参数测算方面。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等部门,出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已着手建立多元变量的由大型计算机求解的联立方程,并试图从中寻找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③货币需要量与产量、价格、就业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还可能是一种多重组合的选择,应进一步从货币需要量和货币供给量的相互关系上来把握。原有观点在考察货币需要量时往往脱离货币供给量而作孤立的和静态的推演。事实上,二者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证上都为不可分的。因为货币量对价格和产量等有能动性,不同货币量可以形成不同的储蓄、投资与价格与产量(就业)等的不同搭配,所以货币需要量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点,而是对若干可能数值一种相机选择。但这一种选择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基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所以它是有一定界限,上限是可承受的物价率,下限是可承受的失业率。这一种有界限的可能数值即表示为一条线段。国民经济所需要货币量界于其中,至于在哪一点上,不存在纯客观绝对标准。以上两种观点都提出各自的依据,但均未形成权威性结论。
==相关研究==
在中国,一些学者根据马克思的 [[ 货币流通规律 ]] 指出,由于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且由于产量与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不易改变,故可将货币需要量近似作为某一点上的量。
货币需要量与产量、价格、就业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还可能是一种多重组合的选择,应进一步从货币需要量与货币供给量的相互关系上来把握。原有观点在考察货币需要量时往往脱离货币供给量而作孤立的、静态的推演。事实上,二者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证上都是 [[ 不可分 ]] 的。由于货币量对价格、产量等有 [[ 能动性 ]] ,不同的货币量可以形成不同的储蓄、投资、价格与产量(就业)等的不同搭配,故货币需要量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点,而是对若干可能数值的一种相机选择。但这种选择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基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所以它是有一定界限的,上限为可承受的物价率,下限为可承受的失业率。这种有界限的可能数值即表示为一条线段。国民经济所需要的货币量界于其中,至于在哪一点上,不存在纯客观的绝对标准。以上两种观点都提出了各自的依据,但均未形成权威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