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香薄荷·

增加 6,099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右|[https://www.youlai.cn/ask/548C07mPthl.html 留兰香] '''香薄荷'''(学名:Mentha spicata Linn.), 又名绿薄荷…”
[[File:楚兰香.jpg|缩略图|右|[https://www.youlai.cn/ask/548C07mPthl.html 留兰香]]]

'''香薄荷'''(学名:Mentha spicata Linn.),

又名[[绿薄荷]]、[[香薄荷]]、[[荷兰薄荷]]、[[青薄荷]]、[[香花菜]]、[[鱼香菜]]。

是一种唇形科直立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 紫色或白色花,花期7-9月。

[[温度]]适应范围大,喜湿润、喜光,适宜弱酸性土壤。茎、叶经蒸馏可提取留兰香油,可入药也可食用。

== 分布范围 ==

原产南欧,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苏联。

中国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或逸为野生,[[新疆]]有野生。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130厘米,无毛或近于无毛,绿色,钝四稜形,具槽及条纹,

不育枝仅贴地生。叶无柄或近于无柄,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

宽1-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尖锐而不规则的锯齿,

草质,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侧脉6-7对,与中脉在上面多少凹陷下面明显[[隆起]]且带白色。<br>

轮伞花序生于茎及分枝顶端,呈长4-10厘米、间断但向上密集的圆柱形穗状花序;

小苞片线形,长过于[[花萼]],长5-8毫米,无毛;花梗长2毫米,无毛。

花萼钟形,花时连齿长2毫米,外面无毛,具腺点,内面无毛,5脉,不显著,萼齿5,三角状披针形,

长1毫米。花冠淡紫色,长4毫米,两面无毛,冠筒长2毫米,冠檐具4裂片,

裂片近等大,上裂片微凹。雄蕊4,伸出,近等长,花丝丝状,无毛,

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伸出花冠很多,

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花期7-9月。<ref>[http://www.qnong.com.cn/zhidao/changshi/7502.html 黔农网]</ref>

== 生长习性 ==

①温度适应范围大<br>

当日平均气温高于5℃,土温达2℃以上时,留兰香的根、茎、鳞、芽开始萌发,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5-30℃在气温高于30-40℃时也能正常生长;

立冬前后种植,地下根茎可安全越冬。<br>

②喜湿润<br>

留兰香在生长初期和中期需要较多水分,但在现蕾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干燥的气候,

以利于油腺[[细胞]]的增长,因此,适宜在中国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生长。<br>

③喜光<br>

留兰香是喜光植物,其叶片既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又是[[贮藏]]精油的主要场所。

若种植密度过大,株间通风透光不良,会导致分枝节位高,分枝少,叶片易脱落,从而影响精油产量和[[质量]]。<br>

④适宜弱酸性土壤<br>

留兰香对土壤要求不高,以沙质、土质松散土壤为优,酸碱度以中性土壤为宜。

由于留兰香地上部分生物量较大,需肥量尤其是氮肥[[需求]]量大。<ref>[https://www.sohu.com/a/81541525_409069 搜狐网]</ref>

== 主要价值 ==

'''药用'''<br>

植株含芳香油,含油率0.6-0.7%,其油称留兰香油或绿薄荷油,主要成分为香旱芹子油菇酮(含量为60-65%),

此外亦有柠檬烃、水芹香油烃等,主用于糖果、牙膏用香料,亦供医药用。

叶、嫩枝或全草亦入药,治感冒发热、咳嗽、虚劳咳嗽、伤风感冒、头痛、咽痛、神经性头痛、[[胃肠胀气]]、[[跌打瘀痛]]、[[目赤辣痛]]、鼻衄、乌疗、全身麻木及小儿疮疖。<br>


全草(留兰香):辛、甘,微温。祛风散寒,止咳,消肿解毒。<ref>[https://www.youlai.cn/ask/548C07mPthl.html 有来医生]</ref>

用于感冒,咳嗽,胃痛,腹胀,神经性头痛;外用于跌打肿痛,目赤红痛,小儿疮疖。 <br>

'''食用'''<br>

嫩枝、叶常作调味香料食用。可添加于调味品中增加料理风味,个别或混合其他香药草作为提神茶,印地安人也拿薄荷来驱虫杀跳蚤。<br>

== 栽培技术 ==

'''开墒'''<br>

降湿灭渍开墒挖沟,降低地下水位,墒墒通沟、沟沟通河,排水畅通,雨止田干,

减轻湿度消灭渍害,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

一个田块,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脱空。墒沟间距2.4米,腰沟间隔30米,

田块沟间距离50米。头茬和二茬留兰香出苗后,均要及时进行清沟埋墒。<br>

'''密度'''<br>

合理密植留兰香分枝力强,分枝多、节位低。头茬适宜密度,约1万株/亩,

行距为0.4毫米左右,株距为0.17米左右,二茬适宜密度为4-4.5万株/亩,

过密必须进行人工间苗或机械疏苗,以控制密度而增强通风透光。<br>

'''除草'''<br>

苗期气温较低,必须抓紧时机在封行前(苗高15-20厘米)松土除草2-3次。

松土时近植株浅松,行间可深些,雨后土壤板结应及时松土。此外,

在收割前还应除一次杂草,以免收割时杂草混入,影响油的质量。<br>

'''施肥'''<br>

留兰香生育期长达250余天,是一种需肥量较多的作物,除繁育前施足底肥以外,

必须适当追肥2-3次。第一次清明前后,苗高7厘米左右时,每亩用尿素4公斤对水施于根部,以促进幼苗生长;

第二次在5月上中旬,要氮磷并施,每亩用复合肥或硫酸铵8-10公斤或饼肥25公斤,离苗10厘米开沟条施,

以满足分枝添叶的需要;第三次在“芒种”前后,采取看苗施肥的方法,一般氮磷钾配合施用,亩施30公斤左右。 <br>

科学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协调植株体内氮、磷、钾比例,

增强抗病能力。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化学肥料以磷钾肥为主,

氮肥为辅。追肥以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料为辅;

有机肥料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0.65:0.15。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学总论]]
12,6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