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淦昌

增加 36 位元組, 5 年前
调整编排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ref>[https://www.diyifanwen.com/tool/zhongguojiaokewenweimingren/105111336285468176.htm 王淦昌简介_王淦昌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ref>
*1956年9月,王淦昌作为中国的代表,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基本粒子研究,后又被选为副所长。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他领导的物理小组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首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ref>[http://www.93.gov.cn/html/93gov/syfc/lyys/zgkxyys/yq/130111156165958701.html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ref>
*1959年,王淦昌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研究中,从4万对底片中找到了一个产生反西格马负超子的事例,发现超子的反粒子,引起国际学术界轰动。<ref>[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redman/201505/83537.html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ref>
*1960年12月王淦昌从苏联回国。<ref>[http://www.93.gov.cn/html/93gov/syfc/lyys/zgkxyys/yq/130111156165958701.html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ref>
*1961年4月,中央决定任命王淦昌为核武器研究院研究员,王淦昌欣然应允,决心以身许国。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副院长,负责冷试验技术委员会的领导工作,改名为'''王京'''。从此他投身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王淦昌隐姓埋名17年,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以及地下核试验,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ef>[http://www.93.gov.cn/html/93gov/syfc/lyys/zgkxyys/yq/130111156165958701.html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ref>
*1963 1963 年,王淦昌作为第一颗原子弹冷实验的总指挥,大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小到实验场每只雷管的安装,他都亲自督阵甚至动手,要求大家做到“万无一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已57岁的王淦昌亲自坐着吊车,到爆炸塔顶对装置进行验收,看雷管是否插到位、探头安装是否可靠、电源是否全接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ref>[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redman/201505/83537.html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ref>
*1964年12月,王淦昌独立提出激光驱动核聚变的建议。在他倡导下,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开始起步。<ref>[http://www.93.gov.cn/html/93gov/syfc/lyys/zgkxyys/yq/130111156165958701.html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ref>
*1978年,王淦昌调回北京,任核工业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在他直接领导下,先后开展强流电子束惯性约束核聚变和氟化氪(KrF)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为后来的惯性约束聚变获取核能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6年]]3月3日 与[[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一起写信给[[邓小平]],提出发展中国的高新技术,促成[[863计划]]。
*1992年,在王淦昌、于敏等人的推动下,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作为一个独立主题列入了国家"863"计划,获得了国家长期稳定的支持。<ref>[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redman/201505/83537.html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ref>*1998年6月,王淦昌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称号。<ref>[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redman/201505/83537.html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ref>
*[[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 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ef>[http://www.93.gov.cn/html/93gov/syfc/lyys/zgkxyys/yq/130111156165958701.html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ref>
1964年,王淦昌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ref>[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5787/85632/85633/5848442.html 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一代先驱纪念王淦昌先生诞辰100周年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志祥 2007年06月11日11:00 来源:科技日报]</ref>
在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王淦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ref>[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redman/201505/83537.html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ref>
1985年,王淦昌把研究方向转向氟化氪激光聚变研究,把原有的强流电子加速器改建成泵浦准分子激光的氟化氪激光器。经过不断改进,到1996年初,激光器输出能量达到了276焦耳,使中国准分子激光研究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成为继美、英、日本、前苏联之后具有百焦耳级氟化氪激光器的国家,并使原子能院成为我国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技术以及氟化氪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ref>[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5787/85632/85633/5848442.html 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一代先驱纪念王淦昌先生诞辰100周年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志祥 2007年06月11日11:00 来源:科技日报]</ref>
王淦昌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试验工作的开拓者,在从事核武器研制期间,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他是原子弹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了中国第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主持指导的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ref>[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redman/201505/83537.html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ref>
此外,王淦昌非常关心中国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事业的发展。1986年3月,王淦昌与王大珩、陈芳允、杨嘉墀联合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建议发展对国家未来经济和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力求缩小中国与先进国家间科技水平的差距,在有优势的高技术领域创新,解决国民经济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由此催生了举世瞩目的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为中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ref>[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redman/201505/83537.html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ref>
'''主要作品'''
'''人才培养'''
王淦昌曾担任20年的大学教授,桃李满天下,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是他的弟子。在国防科研领域,他言传身教,影响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周光召、邓稼先、于敏、陈能宽、程开甲、杜祥琬、胡仁宇、胡思得、唐孝威、吕敏、丁大钊、王乃彦、贺贤土都曾接受王淦昌的直接指导。<ref>[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redman/201505/83537.html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ref>
'''社会任职'''
10,6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