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同离子效应

增加 133 位元組, 11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同离子效应'''<br><img src="httpshttp:xxxxx//img.xjishu.com/img/zl/2017/12/29/174524704678.jpggif"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http://www.xjishu.....com/zhuanli/25/201710651757.html / 圖片來 自OOO自X技术]]</small> |}'''同离子效应'''是酸碱平衡和 [[ 沉淀溶解平衡 ]] 中都存在同离子效应。
两种含有相同离子的盐(或酸、碱)溶于水时,它们的溶解度都会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在酸碱平衡和 [[ 沉淀溶解平衡 ]] 中都存在同离子效应。
==基本概念==
同离子效应(common ion effect) :在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中都存在同离子效应。在酸碱平衡中,同离子效应是指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带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导致弱电解质的解离度下降的作用。同理,在沉淀溶解平衡中,同离子效应是指向难溶沉淀物的溶液中加入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导致难溶物的化学平衡向生成难溶物方向移动导致难溶物增多的作用。
发生同离子效应的原理主要是加入相同离子后,使原 [[ 电解质 ]] [[ 电离平衡 ]] 向生成原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从而降低原电解质的 [[ 电离度 ]]
==种类和原理==
同离子效应有两种,一种是降低弱 [[ 电解质 ]] 的电离度;另一种是降低原电解质的溶解度,这种效应对于微溶电解质特别显著,在化学分析中应用很广。
===降低原理===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 [[ 弱电解质 ]] 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朝着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 [[ 解离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例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由于醋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成钠离子和醋酸离子,溶液中醋酸离子浓度增大,大量的醋酸离子同氢离子结合成醋酸分子,使醋酸的 [[ 电离平衡 ]] 向左移动。因此, 醋酸的电离度减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在 [[ 弱碱 ]] 溶液中加入弱碱盐,例如,在 [[ 氨水 ]] 中加入氯化铵,也存在同离子效应。
===溶解度降低===
在沉淀溶解平衡中,同离子效应是指向难溶沉淀物的溶液中加入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导致沉淀增多。
对此现象可以这样来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和沉淀是一种动态平衡,所以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溶度积。例如[A][B]=Ksp=常数c,假定原来单纯的AB的饱和溶液中,A=B;加了含有A或者B的可溶性盐后,B大大增加,常数c不变,因为A=Ksp / B,所以A大大降低,它无处可去,只有沉淀。A降低就意味着AB的溶解度下降了。从溶解平衡角度来解释,A +B= AB ↓ ,当B离子增加时,平衡被打破,反应向右进行。
例如,硫酸钡 [[ 饱和溶液 ]] 中,存在如下平衡:+=↓
在上述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由于氯化钡完全电离,溶液中突然增大,>Ksp,原来的平衡遭到破坏,大于溶解在纯水中的钡离子浓度,而平衡向右移动,析出沉淀。当溶液中再次建立新的平衡,硫酸钡的溶解度可用新的平衡状态下的来量度。因此在氯化钡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要小。即加入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氯化钡使难溶盐的溶解度降低。
===作用===
同离子效应也可以降低 [[ 易溶电解质 ]] 的溶解度。例如,在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或通入氯化氢气体,也可以使NaCl晶体析出。
==实验证明==
===原理===
===2.银离子对醋酸银溶解度的影响和醋酸根离子对醋酸银溶解度的影响。===
取两支盛有醋酸银饱和溶液的试管,其中一支加入饱和的硝酸银溶液,一支加入饱和的醋酸钠溶液,边加边振荡试管,会发现两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析出。即银离子、醋酸根离子都与醋酸银有共同离子。其作用的结果是,在增大共同离子的浓度后,会使溶解平衡向着不溶的方向进行移动。
===3.氯离子对 [[ 氯化铅 ]] 溶解度的影响。===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氯化铅溶液,用 [[ 滴瓶 ]] 滴入饱和氯化钠溶液,边滴边摇动,直到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析出为止。
==应用==
由于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科学家们正将对同离子效应的认识运用于不同酸液对碳酸盐岩的影响,同离子效应对盐酸普萘洛尔渗透泵片等药物释药速率的影响,同离子效应在试剂盐酸生产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2,9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