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418
次編輯
變更
淋溶层
,创建页面,内容为“ '''淋溶层'''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
'''淋溶层'''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ref>[https://www.sohu.com/na/457519286_209689 什么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识别出来的],搜狐,2021-03-26</ref>”,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ref>[https://www.sohu.com/a/464783594_100263297 隶变,变什么了?],搜狐,2021-05-06</ref>”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名词解释==
淋溶层(Eluvial horizon ) 简称A层。自然土壤剖面的上部,由于长期间水分自地表向下的淋溶作用所形成的层次。其特征为土壤中可溶性盐类和胶体及细小土粒,遭到淋洗,一般淋溶层下部,腐殖质含量少,土色较浅或成灰白色,质地较粗,肥力较低。耕作施肥,对防止淋溶[[作用]],改善[[土壤]]性状,有很大效果。灰化土壤的淋溶层常叫做Az层。
特点
淋溶层是在土壤剖面中由水分淋溶作用所形成的土层。因淋溶作用使这一层内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含量减少,质地较松,酸性,肥力较低。
有些情况下,由于A层下部发生强烈的淋溶作用,粘粒、铁和铝的三氧化物与腐殖质一起大量淋失,使该层残留的适应等抗风化性强的沙粒和粉砂相对含量增加,出现颜色特别淡的灰白色层,称为E层或A2层,也称浅色淋溶层或灰化层。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