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白花三葉草

增加 1,230 位元組, 10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生態習性==
台灣於1910年代引進供為牧草、蜜源及水土保持,目前已蔓生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地區,形成外來入侵植物,在杉林溪、溪頭、阿里山或武陵農場等地,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蹤跡。<ref>[https://nature.goto307.com.tw/plantae/ins.php?index_id=297 白花三葉草],杉林溪自然生態教育中心</ref>
 
 
==繁殖方式==
種子結實率和萌芽率均高,因此,採用種子播種繁殖。根部分蘗能力和再生能力均強。 種子細小,幼苗纖細出土力弱,苗期生長極為緩慢,為求全苗,不論春播或秋播,都要提前整地,隔10~15天再行深翻耙地,整平地面,使土塊細碎,土壤疏鬆後便可播種。 種子硬,播種前要先擦傷種皮,或用濃硫酸浸泡腐蝕種皮,進行種子處理後再播。 硫酸浸泡方法為:浸泡20~30分種後,用清水冲净,晾乾後播種。
 
 
==栽培方式==
一般喜歡生長於寒冷,肥沃且溼潤的壤土,在梨山武陵農場附近可發現其蹤跡。抗寒能力較強,且不怕霜害,冬季時仍保持翠綠色,但其缺點為不耐乾旱且耐熱性也稍差些。白三葉草可以在草地、農作物及及園林中生長。耐低割,在不同土壤的種類及pH值中都可以生長,較喜歡黏土。為自然或有機草地護理的有益媒介,因具有固氮的能力較野草優勝。天然固氮可以減低土壤的淋瀘,及預防一些疾病。<ref>[https://kmweb.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plant_illustration&id=416 白花三葉草],農業知識入口網</ref>
31,7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