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48
次編輯
變更
殷文圭
,無編輯摘要
}}
'''[[殷文圭]]'''(Yin Wen Gui)(?~920年) ,[[字表儒]],小字桂郎,一说又名举(见《宋类苑》 )<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wds/0117.htm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八·世宗纪五》注引《宋类苑》 ]],国学导航,2018-01-30]</ref>,[[池州青阳]]人。初居九华,刻苦于学,所用墨池,底为之穿。与[[杜荀鹤、顾云]]友善。
[[唐末]],词场[[请托]]公行,殷文圭与[[游恭]]独步场屋。携梁[[王表荐]]登[[乾宁]]五年(898年)进士,为[[裴枢]]宣谕判官、[[记室参军]]。后来[[朱全忠]]、[[钱镠交辟]],皆不应。[[田頵]]置田宅迎其母,以[[上客]]待之,故文圭为尽力。頵败,事[[杨行密]]。历官、[[翰林学士]],终左[[千牛卫]]将军。
《唐诗纪事》言文圭少时“苦学,所用墨池,底为之穴”,又言其与[[顾云]]、[[杜荀鹤]]友善,同肄业九华。他的早年行踪今已不甚清楚,其《边将别》诗云:“地角天涯倍苦辛,十年铅椠未酬身”,可见活动时间之长、地域之广。
殷文圭于[[乾宁]]五年(898年)登进士第,主试者为裴贽。据《唐诗纪事》记载:“乾宁中,帝幸三峰,文圭携梁王(朱全忠)表荐及第”,这里的“三峰”指华山,时唐[[昭宗]]驻跸华州。
[[擢第]]后不久,殷文圭担任汴州宣谕使裴枢的宣谕判官,至汴州,东平王朱全忠再次表荐他。后来,为了掩饰自己曾经投靠[[朱全忠]]的行为,殷文圭遍投[[启事]]于公卿间,曰:“於菟猎食,非求尺璧之珍;爰居避风,不望洪钟之乐”,意为投靠朱全忠非其本意,便迅速辞官南归。此事被多言者揭发,朱全忠得知后大怒,立即下令遣兵追捕殷文圭,可已来不及。从此,朱全忠多次慨叹殷文圭负心之事<ref>[http://www.bjdclib.com/subdb/exam/examperson/200908/t20090819_22937.html 殷文圭 ]],科举文化,2018-01-30]</ref>。 [3] 南归后,入[[田頵]]幕,《新唐书·田頵传》谓殷文圭为田頵上客。又,田頵母殷氏<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zztj/263.htm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唐纪八十》 ]],国学导航,2018-02-07]</ref>, [6] 与文圭同姓,故田頵甥事之<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ts/201.htm 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一十四·田頵传》 ]],国学导航,2018-02-07]</ref>。 [7] 田頵灭于杨行密后,文圭入吴,为淮南节度掌书记。天佑十六年(919年,即唐亡后十二年),杨行密之子杨隆演即吴王位,改元武义,以殷文圭为[[翰林学士]]。官终左千牛卫将军。 [5] 殷文圭著述甚多,《[[宋史·艺文志]]》著录“《[[登龙集]]》十五卷(《[[崇文总目]]》作“十卷”)、《冥搜集》二十卷、《笔耕词》二十卷(《崇文总目》作“《汤文圭笔耕》一卷”)、《镂冰录》二十卷(《唐才子传》作《冰镂录》。《崇文总目》作“《镂冰集略》三卷”,不著撰人)、《从军稿》二十卷”,郑樵《通志》著录“《殷文圭四六》三卷”,《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又著录“《殷文珪集》一卷”。其中,《从军稿》郑樵《通志》入军书类、《笔耕》入表章类<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f/208.htm 《宋史·卷二百〇八·艺文七》 ]],国学导航,2018-02-07]</ref>。 [8]
文圭诗如今仅存三十三首,《全唐文》收录其所作《后唐张崇修庐州外罗城记》一篇,《全唐文补编》收零句四则。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尚有六则殷文圭书启零句为诸编未收,特补录于此:
文圭,字表儒,池州青阳人也。乾宁五年礼部侍郎裴贽下进士。初未第时,道中尝逢一老叟,目文圭久之,谓人曰:“向者布衣,绿眉方口,神仙中人也。如学道,可以冲虚;不尔,垂大名于天下。”未几,兵马振动,大驾幸三峰,文圭携梁王表荐及第。时杨令公行密镇淮阳,奄有宣、浙、扬、汴之间。榛梗既久,文圭辞亲,间道至行在。无何,随榜为吏部侍郎裴枢宣慰判官、记室参军。至大梁,以身事叩梁王,王又上表荐之。文圭后饰非,遍投启事公卿间,曰:“於菟猎食,非求尸璧之珍;爰居避风,不望洪钟之乐。”俄为多言者所发,更由宋、汴驰过,梁王大怒,亟遣追捕,已不及矣。为诗有《登龙集》、《冥搜集》、《笔耕词》、《冰镂录》、《从军稿》等集传世。
唐季,文体浇离,才调荒秽,稍稍作者,强名曰诗,南郭之竽,苟存于従响,非复盛时之万一也。如王周、刘兼、司马札、苏拯、许琳、李咸用等数人,虽有集相传,皆气卑格下,负鱼目唐突之惭,窃碔砆韫袭之滥,所谓“家有弊帚,享之千金,不自见之患也!”文圭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其殆庶几乎!<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201/01tczz/009.htm 《唐才子传·卷十》 ]],国学导航,2013-08-02]</ref> [11]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十一·殷文圭传》
龙舒太守人中杰,风韵堂中心似月。(《方舆胜览》)
众口声光夸汉将,筑头勋业佐淮王。(《贺池阳太守正命》,《唐诗纪事》)<ref>[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qts/707.htm 《全唐诗·卷七百零七》 ]],国学导航,2013-08-02]</ref> [13]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中国古代军政人物]][[Category: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