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0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守正心志,苦慰人生'''<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守正心志,苦慰人生'''<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0383803/pexels-photo-10383803.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守正心志,苦慰人生》'''是[[中国]]当代作家吴微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守正心志,苦慰人生===
——采访雅连传承人张和林纪实
一、黑山村的传奇
他叫张和军,是黑山河坝这方的守护神。守的是什么?当然是传奇了百年的雅连。
最早,这里只有一种黄连,就是雅连。
雅连在明《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爆湿,中痛即当止……黄连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俗方多用黄连治痢及渴,道方妥食长生。”《新修本草》者记载:“黄连,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雅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痞满,呕吐吞酸,对消渴症(糖尿病)疗效独特。”所以,此药历代为皇宫贡品,由专司人员管理采集,可见其贵重难得。但因为雅连的栽种受天然限制太多,发展缓慢。
“味连好养活,且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雅连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几近灭绝。”黑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和军如是说,紧皱的眉头显示了内心的焦虑,“我们村子地处较偏僻,道路和一些基础设施都较差,有段时间黑山已经被世人忘记了,仿佛没有存在过。但是为了让雅连焕发新生,我决心回来。”
2013年张和军放弃了矿上的活路和两个合伙人,回来当了村党支部书记,成天为振兴乡村奔走。2015年他回到家乡“天河坝沟”首先盖了“农家乐”房子,这事儿他爱人是不支持的,便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当房子盖了一半爱人来看时,也就默认了,并答应为农家乐做饭,算是对丈夫的支持。作为旅游前期的投资,在出现效益后,村上陆续有人也盖了房子。
农家乐开张时,一位拱县来的先生,其父以前是个中医,即问张和军:“听我老一辈人说你们这儿的黄连很出名很稀少珍贵,现在还在栽种吗?”这一问警钟一般在他心里回响,家乡的雅连将要灭绝了,这怎么行。之后他去找了“瓦屋山药业”公司共同研究发展雅连事业。当时村里只有两户药农加入了药业公司,最多不到两亩地,实在是离大规模发展有相当大的差距。张和军多次召集村民就开发种植雅连进行研讨,因地域原因和现实思维的不确定性,村民们有顾虑:一是此地偏僻无其他旅游热门,发展旅游难;二是栽种出来的雅连怎么走出山区卖个好价钱,如果品种不好无人收购,投入的资金收不回来,损失由谁来承担等等,问题一大堆,解决之道在哪里?
他回来当支书愿望很纯朴:“我在外面找钱用都用不完,回来连找个打牌的人都凑不齐。现在回来的动机是想让大家富裕,老祖宗留下的雅连不能丢弃,要让世人了解黑山村,知道雅连的珍贵;一个人做这事力量不足,必须得让村民和党员一起参与进来,把雅连保护好,否则,就是历史的罪人。”村干部不带头,群众不跟走。我在他坚毅的目光看到了决心,看到了致富路上勇往直前的信心。
雅连种在高山区,因为有几个特殊的限制,产量不高,且收获周期要几年。当时张和军把扩展雅连面积想法提出来后,村民都不太回应,甚至还有抵触情绪。但是,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来拯救将消失的雅连,并以此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必须走种、产、销联合之路。在他带领下,大面积扩种雅连,借此成立了“天河雅连专业合作社”,并将高庙、七里坪和瓦屋山三个镇上的雅连集中在他们的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他以村干部身份主动找到“瓦屋山药业”公司共谋发展,双方都有意愿签了合同,公司对每亩雅连补助几千元,以最低保护价收购雅连,雅连不能外流,只能是公司唯一的药品。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看到种雅连利润大了,也开始加入进来。
说到“瓦屋山药业”公司的老总,张和军赞不绝口:“严董事长对雅连有情怀,她夫妻对职工对药农有情有义,甚至无数次爬上山去种植基地调研,是实实在在干实事的人,我们必须跟着他们才有出路。”
接受“瓦屋山药业”公司管理是有原因的,因为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雅连报道后,引起了日韩两国的注意,他们不断派人以旅游者身份,来窥视打探雅连的种植技术和药材品种,目的是为了垄断和掠夺中国的珍贵药材资源,破坏我国经济市场,其野心昭然若揭。为了严格保护雅连这个世界唯一性的珍贵品种,合作社哪怕要出售一株雅连,都必得走程序,药农更不与外国人见面。
黑山村是雅连的主要栽种区,解放后这里的药农属于“东方红国营厂”管理,待遇是吃商品粮分红的,大米吃不完,相对于其他农民的幸福指数高很多。那阵全洪雅县有两台电视,黑山村就占一台;医药单位进山赶骡马来收药,顺便把药农的粮食捎带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虽没通公路,挡不住好些女子从外地嫁进来。要说黑山村有收入底子的,创收的来源当然离不开雅连。
张和军要回乡种雅连,他的爱人不同意,她种过味连,体验过其中的辛劳,雅连是出了名的难侍候,比味连更难种,根本不愿丈夫当了支书再累死累活的去种连。张和军耐心地向她讲黑山村以雅连而富,雅连以黑山村为生,自己富不算富,要让全体村民过上好日子,才不会辜负群众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黑山村现有党员六十多人,其中有新党员,有五十年党龄的,他们在振兴乡村经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自张和军回乡创业后,专攻雅连栽培,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有十多名在外地打工的村民,辞了工作回到村里,安心务农。张和军的爱人也慢慢转变了想法,大力支持丈夫的工作。
二、苦尽甘来奔小康
雅连是为野生,自古即为珍品贡品,落脚黑山村独一无二,乃这方土地的金珠银宝,好些村民祖辈就种植雅连,很敬畏山神土地爷的,每年阴历7月半上旬进山开秧门(即找雅连苗)时,要举行“喊山”仪式,即在去上山的路上完成。先穿上簑衣、草鞋、大裤,燃起大香,祭献(刀头)牲肉,祈求神灵和菩萨保佑家里人做活路平安,动物不来伤人。
但药农要种好雅连并非易事。仪式后上山选地,砍一截一尺多长的竹子,将一端削尖插进土里大约一尺深,后将竹子提起来,用手摸竹子上的土质,看是否细柔,再舌尝土味,除酸、麻、苦、涩外,只有甜味适宜栽种,一亩地里要进行五六次尝土。二是雅连还不能与麻柳树、核桃、漆树三种树共生,也不能在土里有火闪石,否则雅连会烂根或难存活。三是最适宜在海拔2100米以上生长,雨雪充沛为宜,土壤要求酸性和微酸性,腐殖层达到20公分以上,秧苗实行扦插,苗田透水坡度必须在30—60度,既保湿又防涝。四是必须在早晨太阳晒不到的阴凉地种,开花不结果,根茎往上生长,长出部分要根据长出的高度覆土,除去杂草,五年始成药;收获后的土地轮休时间很长,比起味连,雅连的培植难度相当大,对生长的地域环境也很挑剔。
即便如此,对雅连初心不改的张和军,把雅连当自己的孩子一样下功夫精心侍候,还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事事亲力亲为,他骄傲地告诉我:“我家祖祖辈辈是药农,我现在是传承人,对于雅连如何栽种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我让儿子也尝试种雅连,基本能掌握一亩种多少,怎样打秧苗。目前我家已种了两百多亩雅连,假若自己种得不多,村里的群众就会认为产业不正,不会去种雅连花的。”种植多了当然有收入,他估算了一下大概一年收入三十多万,还不加开农家乐的收入。
走富裕的路子,在交通不太方便、又比较闭塞的黑山村,其间一定不是顺遂的。聊起种黄连张和军摇摇头说:“要说黄连苦,种连人更苦。有一年我买了三十多斤雅连苗回来,在爬山休息时,突然心头一阵乱哄哄的,觉得这样辛苦种连为了啥子,自己养一个孩子安逸地生活,不愁吃穿何必来受罪?很不想干了。”我能[[体谅]]他当时[[情绪]]的波动,正是他创业最难的时候,缺少人力缺少资金,压力很大,精神崩紧。“休息过后,我慢慢平复下来,也想通了,自己是党员是书记,不做昙花一现的事,要干就干出名堂,还要干得比别人好。所以,吃点苦爬点山不算啥。”张和军呵呵一笑,曝光了自己一时信心动摇感到开心放松,我真被这个汉子的淳朴实在和光明磊落感动了。
展望将来,张和军打算发展以雅连为[[代表]]的[[旅游]]高端产业,针对糖尿病、慢性病人,进行食药同源;再以康养、避暑、农业观光、农作物采撷等思路,吸引更多的人光临这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快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但目前我们面临投入不足,[[希望]]外面有意愿的,可以和我们搞[[合作]]。”张和军充满希望的说道。“其实,我们这山里每年发很多竹笋,完全可以举办竹笋节,成为观光[[旅游]]的一个[[项目]]。”说完这些,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憧憬]],看到了山村变化的繁荣,看到了雅连生机盎然的市场,看到了洋溢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
平凡的山村支书,本来就是一株雅连,当你和他的思路共生,和他的干劲同心时,你会发现他的风华和朴实,像雅连那样珍贵隽永.<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43299931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吴微,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守正心志,苦慰人生'''<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0383803/pexels-photo-10383803.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守正心志,苦慰人生》'''是[[中国]]当代作家吴微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守正心志,苦慰人生===
——采访雅连传承人张和林纪实
一、黑山村的传奇
他叫张和军,是黑山河坝这方的守护神。守的是什么?当然是传奇了百年的雅连。
最早,这里只有一种黄连,就是雅连。
雅连在明《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爆湿,中痛即当止……黄连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俗方多用黄连治痢及渴,道方妥食长生。”《新修本草》者记载:“黄连,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雅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痞满,呕吐吞酸,对消渴症(糖尿病)疗效独特。”所以,此药历代为皇宫贡品,由专司人员管理采集,可见其贵重难得。但因为雅连的栽种受天然限制太多,发展缓慢。
“味连好养活,且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雅连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几近灭绝。”黑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和军如是说,紧皱的眉头显示了内心的焦虑,“我们村子地处较偏僻,道路和一些基础设施都较差,有段时间黑山已经被世人忘记了,仿佛没有存在过。但是为了让雅连焕发新生,我决心回来。”
2013年张和军放弃了矿上的活路和两个合伙人,回来当了村党支部书记,成天为振兴乡村奔走。2015年他回到家乡“天河坝沟”首先盖了“农家乐”房子,这事儿他爱人是不支持的,便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当房子盖了一半爱人来看时,也就默认了,并答应为农家乐做饭,算是对丈夫的支持。作为旅游前期的投资,在出现效益后,村上陆续有人也盖了房子。
农家乐开张时,一位拱县来的先生,其父以前是个中医,即问张和军:“听我老一辈人说你们这儿的黄连很出名很稀少珍贵,现在还在栽种吗?”这一问警钟一般在他心里回响,家乡的雅连将要灭绝了,这怎么行。之后他去找了“瓦屋山药业”公司共同研究发展雅连事业。当时村里只有两户药农加入了药业公司,最多不到两亩地,实在是离大规模发展有相当大的差距。张和军多次召集村民就开发种植雅连进行研讨,因地域原因和现实思维的不确定性,村民们有顾虑:一是此地偏僻无其他旅游热门,发展旅游难;二是栽种出来的雅连怎么走出山区卖个好价钱,如果品种不好无人收购,投入的资金收不回来,损失由谁来承担等等,问题一大堆,解决之道在哪里?
他回来当支书愿望很纯朴:“我在外面找钱用都用不完,回来连找个打牌的人都凑不齐。现在回来的动机是想让大家富裕,老祖宗留下的雅连不能丢弃,要让世人了解黑山村,知道雅连的珍贵;一个人做这事力量不足,必须得让村民和党员一起参与进来,把雅连保护好,否则,就是历史的罪人。”村干部不带头,群众不跟走。我在他坚毅的目光看到了决心,看到了致富路上勇往直前的信心。
雅连种在高山区,因为有几个特殊的限制,产量不高,且收获周期要几年。当时张和军把扩展雅连面积想法提出来后,村民都不太回应,甚至还有抵触情绪。但是,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来拯救将消失的雅连,并以此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必须走种、产、销联合之路。在他带领下,大面积扩种雅连,借此成立了“天河雅连专业合作社”,并将高庙、七里坪和瓦屋山三个镇上的雅连集中在他们的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他以村干部身份主动找到“瓦屋山药业”公司共谋发展,双方都有意愿签了合同,公司对每亩雅连补助几千元,以最低保护价收购雅连,雅连不能外流,只能是公司唯一的药品。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看到种雅连利润大了,也开始加入进来。
说到“瓦屋山药业”公司的老总,张和军赞不绝口:“严董事长对雅连有情怀,她夫妻对职工对药农有情有义,甚至无数次爬上山去种植基地调研,是实实在在干实事的人,我们必须跟着他们才有出路。”
接受“瓦屋山药业”公司管理是有原因的,因为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雅连报道后,引起了日韩两国的注意,他们不断派人以旅游者身份,来窥视打探雅连的种植技术和药材品种,目的是为了垄断和掠夺中国的珍贵药材资源,破坏我国经济市场,其野心昭然若揭。为了严格保护雅连这个世界唯一性的珍贵品种,合作社哪怕要出售一株雅连,都必得走程序,药农更不与外国人见面。
黑山村是雅连的主要栽种区,解放后这里的药农属于“东方红国营厂”管理,待遇是吃商品粮分红的,大米吃不完,相对于其他农民的幸福指数高很多。那阵全洪雅县有两台电视,黑山村就占一台;医药单位进山赶骡马来收药,顺便把药农的粮食捎带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虽没通公路,挡不住好些女子从外地嫁进来。要说黑山村有收入底子的,创收的来源当然离不开雅连。
张和军要回乡种雅连,他的爱人不同意,她种过味连,体验过其中的辛劳,雅连是出了名的难侍候,比味连更难种,根本不愿丈夫当了支书再累死累活的去种连。张和军耐心地向她讲黑山村以雅连而富,雅连以黑山村为生,自己富不算富,要让全体村民过上好日子,才不会辜负群众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黑山村现有党员六十多人,其中有新党员,有五十年党龄的,他们在振兴乡村经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自张和军回乡创业后,专攻雅连栽培,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有十多名在外地打工的村民,辞了工作回到村里,安心务农。张和军的爱人也慢慢转变了想法,大力支持丈夫的工作。
二、苦尽甘来奔小康
雅连是为野生,自古即为珍品贡品,落脚黑山村独一无二,乃这方土地的金珠银宝,好些村民祖辈就种植雅连,很敬畏山神土地爷的,每年阴历7月半上旬进山开秧门(即找雅连苗)时,要举行“喊山”仪式,即在去上山的路上完成。先穿上簑衣、草鞋、大裤,燃起大香,祭献(刀头)牲肉,祈求神灵和菩萨保佑家里人做活路平安,动物不来伤人。
但药农要种好雅连并非易事。仪式后上山选地,砍一截一尺多长的竹子,将一端削尖插进土里大约一尺深,后将竹子提起来,用手摸竹子上的土质,看是否细柔,再舌尝土味,除酸、麻、苦、涩外,只有甜味适宜栽种,一亩地里要进行五六次尝土。二是雅连还不能与麻柳树、核桃、漆树三种树共生,也不能在土里有火闪石,否则雅连会烂根或难存活。三是最适宜在海拔2100米以上生长,雨雪充沛为宜,土壤要求酸性和微酸性,腐殖层达到20公分以上,秧苗实行扦插,苗田透水坡度必须在30—60度,既保湿又防涝。四是必须在早晨太阳晒不到的阴凉地种,开花不结果,根茎往上生长,长出部分要根据长出的高度覆土,除去杂草,五年始成药;收获后的土地轮休时间很长,比起味连,雅连的培植难度相当大,对生长的地域环境也很挑剔。
即便如此,对雅连初心不改的张和军,把雅连当自己的孩子一样下功夫精心侍候,还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事事亲力亲为,他骄傲地告诉我:“我家祖祖辈辈是药农,我现在是传承人,对于雅连如何栽种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我让儿子也尝试种雅连,基本能掌握一亩种多少,怎样打秧苗。目前我家已种了两百多亩雅连,假若自己种得不多,村里的群众就会认为产业不正,不会去种雅连花的。”种植多了当然有收入,他估算了一下大概一年收入三十多万,还不加开农家乐的收入。
走富裕的路子,在交通不太方便、又比较闭塞的黑山村,其间一定不是顺遂的。聊起种黄连张和军摇摇头说:“要说黄连苦,种连人更苦。有一年我买了三十多斤雅连苗回来,在爬山休息时,突然心头一阵乱哄哄的,觉得这样辛苦种连为了啥子,自己养一个孩子安逸地生活,不愁吃穿何必来受罪?很不想干了。”我能[[体谅]]他当时[[情绪]]的波动,正是他创业最难的时候,缺少人力缺少资金,压力很大,精神崩紧。“休息过后,我慢慢平复下来,也想通了,自己是党员是书记,不做昙花一现的事,要干就干出名堂,还要干得比别人好。所以,吃点苦爬点山不算啥。”张和军呵呵一笑,曝光了自己一时信心动摇感到开心放松,我真被这个汉子的淳朴实在和光明磊落感动了。
展望将来,张和军打算发展以雅连为[[代表]]的[[旅游]]高端产业,针对糖尿病、慢性病人,进行食药同源;再以康养、避暑、农业观光、农作物采撷等思路,吸引更多的人光临这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快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但目前我们面临投入不足,[[希望]]外面有意愿的,可以和我们搞[[合作]]。”张和军充满希望的说道。“其实,我们这山里每年发很多竹笋,完全可以举办竹笋节,成为观光[[旅游]]的一个[[项目]]。”说完这些,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憧憬]],看到了山村变化的繁荣,看到了雅连生机盎然的市场,看到了洋溢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
平凡的山村支书,本来就是一株雅连,当你和他的思路共生,和他的干劲同心时,你会发现他的风华和朴实,像雅连那样珍贵隽永.<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43299931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吴微,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