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64
次編輯
變更
存货成本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存货成本'''<br><img src="https:xxxxx.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tml 圖片來自OOO]</small>
|}'''存货成本'''是存货在订货、购入、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 [[ 存货短缺 ]] 造成的经济损失。它一般包括:
(1) 购置成本。指购买货物、取得货物所有权所花费的费用,通常包括货物的买价、 [[ 运杂费 ]] 、 [[ 装卸费 ]] 、保险费、相关税费等。它主要取决于购货数量和单位购置成本两个因素。
(2) [[ 订货成本 ]] 。指订购货物所发生的 [[ 有关费用 ]] ,包括采购部门费用、订货过程中的文件处理费、邮电费等。可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其中变动性订货成本是与订货次数直接相关的费用,固定性订货成本是维持采购部门正常活动所必须的费用。
(3) [[ 储存成本 ]] 。指在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仓库房屋的 [[ 折旧费 ]] 、 [[ 修理费 ]] 、保险费和 [[ 占用资金 ]] 的利息等。也可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其中变动性储存成本是指与储存数量直接相关的费用,固定性储存成本则是维持一定的储存能力所必须的费用。
(4) [[ 缺货成本 ]] 。指因未能储存足够存货满足 [[ 生产经营 ]] 需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存货短缺引起的 [[ 停工损失 ]] 、少生产产品而损失的边际利润、因延期交货而支付的罚金以及在 [[ 商誉 ]] 上的损失等。缺货成本取决于保险储备量, [[ 保险储备量 ]] 越高,缺货的可能性越小,缺货成本越低;反之,缺货的可能性越大,缺货成本越高。
==构成==
===它包括:===
(1)商品购买时的发票价格( [[ 价目表价格 ]] 扣除 [[ 商业折扣]])减去 [[ 购货折扣]];
(2)商品在运输中由买方负担的运费、保险费、税款支出和在途正常损耗等;
(3)处理费用,例如对运输中弄皱的衣服重新加以烫平的费用。
==分类==
(1) [[ 采购成本]]
(2) [[ 加工成本]]
(3)其他成本
在企业中,为了方便,同一种存货往往堆放在一起,并不问它们究竟是何时从何地购入的。而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价格是千变万化的,不同批次购入的同种存货购价各不相同的情况经常发生,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问题:企业在计算发出货品或期末存货的单价时,究竟以什么样的价格为基础呢?
通常有四种方法来确定发出货品的成本,分别叫具体辨认、先进先出、 [[ 加权平均法 ]] 、 [[ 个别计价法 ]] 等方法。它们都是企业经常采用的方法,各有优劣和使用条件。
在存货管理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最佳 [[ 库存量 ]] 的确定。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库存要求也各自有所不同。
==方法比较==
1. [[ 先进先出法 ]] :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 [[ 可修改性 ]] ,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 [[ 获得成本 ]] 单价。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额。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早的购货价格确定的,用户不能随意挑选存货价格以影响当期利润,因此其存货成本最接近现行的 [[ 市场价格 ]] ,能较好的反映 [[ 资产负债表 ]] 存货的价值。
2. [[ 后进先出法 ]] :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出货时由用户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按照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的顺序分析获得成本。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近的购货价确定的,用户也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影响当期利润。由于后期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较早期高,因此计价成本可能较高,故可使本期利润降低,但该方法也因此符合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如大型医院,存货部门购入存货后,要由各部门领用,在成本核算较严格的情况下,各部门的领入成本直接和效益奖金挂钩,这时候必须对成本进行个别计价,即必须按照部门所需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在计算机处理上,必须使用户既能录入数量,又能录入成本单价。该方法最接近会计上按成本进行计价的原则,但相对也比较复杂,即使采用计算机,工作量可能也比较大,适用于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格较高的产品。
4. [[ 加权平均法 ]] :是一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它是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的全月加权 [[ 平均单价 ]] ,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必须到月底才能获得成本价格,和计算机即时即得的管理特点相违背,因此没有采用其管理的必要性。
5.移动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因为其简单性,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软件工程师在设计存货管理程序时,可能不知道这种管理方法的会计学名称,但都采用该方法的管理思路。按照这种方法,在入库时,计算机增加存货的库存量和库存额,在出库时库存额除以库存量即为单位成本。该方法是手工管理下非常繁琐的一种方法,但在计算机管理下却是程序设计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因此大多数软件供应商都把这种方法作为存货管理的主要方法。
7.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计算机计算出上期毛利率,然后算出出货成本,用户只需录入数量。
[例]:某公司于2010年4月初A类库存商品60000元,4月购进50000元,4月销售收入121000元,发生的销售 退回和销售折让为11000元,上月该类商品的毛利率为20%,则4月已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 [[ 成本计算 ]] 如下:
4月销售净额=121000-11000=110000(元)
销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
4月 [[ 销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
库存商品成本=60000+50000-88000=22000(元)
8. [[ 零售 ]] 价法: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 [[ 百分比 ]] 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和 [[ 加权平均法 ]] 一样的弊端,是一种由月末推算月初的 [[ 管理方法 ]] ,并不适合用计算机来处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