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欧阳予倩

移除 55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29年,应[[广东省政府]]主席[[陈铭枢]]的邀请,欧阳予倩赴[[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下设戏剧学校及音乐学校,并且出版了大型刊物《戏剧》、报纸副刊《戏剧周刊》。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话剧《屏风后》、《车夫之家》、《买卖》、《小英姑娘》、《国粹》、《李团长之死》等剧,并且导演、演出了数十个剧目。1930年,为纪念“六·二三”[[沙基惨案]],欧阳予倩导演了[[苏联]]名剧《怒吼吧,中国!》,激发了观众的反帝情绪,引起政府的不满。1931年7月,政府以收回校址为由,迫使广东戏剧研究所停办,欧阳予倩离开广州返回上海。<ref name=ls/><ref name=whb/>
<gallery>File:Ouyang Yuqian2.jpg|京剧《宝蟾送酒》中的欧阳予倩,1917年摄于上海File:Ouyang Yuqian4.jpg|京剧中的欧阳予倩File:Ouyang Yuqian5.jpg|京剧《晚霞》中的欧阳予倩,1918年File:Ouyang Yuqian7.jpg|京剧《馒头庵》中的欧阳予倩(右),1920年</gallery>
===抗日经历===
[[File:Ouyang Yuqian.jpg|thumb|left|200px|欧阳予倩]]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欧阳予倩回到广州,创作了独幕话剧《同住的三家人》、大型话剧《不要忘了》。同年,他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同年秋末,欧阳予倩出国访问,先后到[[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并两次经停[[苏联]],参加了苏联第一届戏剧节,会见了苏联电影导演[[普多夫金]],观摩了[[莫斯科艺术剧院]]和[[瓦赫坦戈夫剧院]]的演出。<ref name=ls/><ref name=whb/>
===抗战胜利后===
[[File:Ouyang Yuqian and Mei Lanfang.jpg|thumb|left|250px|1956年,欧阳予倩和梅兰芳]]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欧阳予倩回到上海,出任[[新中国剧社]]编导。1947年1月1日,率剧团到[[台湾]]演出《[[郑成功]]》、《桃花扇》、《[[日出]]》、《[[牛郎织女]]》等话剧。[[二·二八事件]]后,欧阳予倩离开台湾回上海,任教于[[上海戏剧实验学校]]。他先后编写了电影《关不住的春光》、《姊妹劫》、《野火春风》,导演了电影《恋爱之道》。随后,因[[第二次国共内战]]日趋激烈,欧阳予倩乃离开上海到香港,出任[[永华影业公司]]编导。<ref name=ls/><ref name=whb/>
[[File:Ouyang Yuqian and Mei Lanfang1.jpg|thumb|250px|1956年,欧阳予倩和梅兰芳]]
1949年3月,欧阳予倩应[[中共中央]]的邀请,来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在[[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戏曲改进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同年,他参与筹建中国第一所正规戏剧学院。1950年4 月,欧阳予倩成为第一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他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f name=ls/><ref name=whb/>
[[File:Ouyang Yuqian and Jiang Xinrong.jpg|thumb|250px|1956年,欧阳予倩在指导[[中国京剧院]]演员[[江新蓉]]排练京剧《人面桃花》]]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