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峙

增加 1,51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主要成:就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 刘峙 ]] (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 [[ 江西 ]] 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历任黄埔军校教官, [[ 河南 ]] 省政府主席,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为得到 [[ 蒋介石 ]] 赏识。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素有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和国共内战中的“猪将军”之称。   抗战时曾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 。1948  1948 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被解放军全线击败。1950年到 [[ 印度 ]] 尼西亚,1954年到台湾,至1971年病逝。 <ref>[http://www.sohu.com/a/72886852_267772 刘峙的后半生:从印尼猢狲王到云游新大陆,值了)],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2017-06-22]</ref> == 人物生崖 ==   1892年6月30日,[[刘峙]]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现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庙背村的一户农民家庭。 父亲是农民,在他不满周岁之时,因稻田放水与邻村的恶霸地主发生争执,被打死于一条小河的桥下。 其母胡氏无依无靠,只好携子到吉安城里的一家爆竹店帮工,后被老板看中,结为夫妻。不久,店老板暴病死亡。为了生存,胡氏又改嫁吉安县城的一个卸任统带黄小山。 黄小山和[[刘峙]]的母亲本来就是战地鸳鸯,当黄的部队移防时,刘母死活不愿意离开[[江西]]吉安老家。黄小山只带走了这个继子[[刘峙]](这时改名叫黄谊本),回到自己家乡[[湖南]]泸溪,交给结发妻子唐氏抚养。 '''成长求学''' 黄家待他不薄,先后在私塾、观澜书院、浦市高等小学堂就读,还曾跟着继父去[[日本]]。但是后母始终是护着自己的亲子,[1[刘峙] ]也难免受点委屈。曾感叹:“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要花钱买的。” 1905年冬,他随继父赴日。到达东京后,正值[[中国]]留学生抗议[[日本]]政府的罢课运动,他只好离日回国,虽然没有完成留学梦,但却大大开阔了眼界。 == 军旅生涯 == 1907年,他决定投笔从戎,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当时陆小在泸溪只招两个人。因是外乡人,[[刘峙]]备受同学的嘲弄和欺凌。[[刘峙]]有一套处世哲学,忍耐为上。他认为,为人浑厚容物,自有好处,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莫不有一种浑容气度。为了自勉,[[刘峙]]取其宅号为“浑容轩”。 1911年,陆小毕业,又升入[[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他加入了学生军,守卫武昌。后来又离开队伍返回吉安,考入宪兵,到南昌服务。 1912年7月,全国各军事学校恢复上课后,[[刘峙]]北上进入[[北京]]附近清河镇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在校期间,他和一部分同学秘密组织了辅仁社,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 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发表讨袁通电。[[刘峙]]借故请假南下,参加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不久,江西被北洋军阀占领,他只好重返学校。 1913年,考入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与他同期入学的有[[熊式辉]]、陈继承等人。在保定军官学校期间,[[刘峙]]除了认真学习所开的课程外,还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政治书刊,并将步兵操典背得烂熟。 1915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被分配到冀东开平巡防营见习。时逢护国运动兴起,[[刘峙]]遂弃职南下[[广州]],历任粤军连长、支队长、营长等职。初到广东,[[刘峙]]在[[岑春煊]]的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任上尉参谋,后到滇军第四师第七旅步兵三十八团任六连连长,参加了南路讨伐[[龙济光]]的战斗,旋被调到援赣第四军第一梯团第四支队任队副兼第一营营长。
人物生平
幼年磨难 1892年6月30日,刘峙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现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庙背村的一户农民家庭。父亲是农民,在他不满周岁之时,因稻田放水与邻村的恶霸地主发生争执,被打死于一条小河的桥下。其母胡氏无依无靠,只好携子到吉安城里的一家爆竹店帮工,后被老板看中,结为夫妻。不久,店老板暴病死亡。为了生存,胡氏又改嫁吉安县城的一个卸任统带黄小山。黄小山和刘峙的母亲本来就是战地鸳鸯,当黄的部队移防时,刘母死活不愿意离开江西吉安老家。黄小山只带走了这个继子刘峙(这时改名叫黄谊本),回到自己家乡湖南泸溪,交给结发妻子唐氏抚养。
成长求学
黄家待他不薄,先后在私塾、观澜书院、浦市高等小学堂就读,还曾跟着继父去日本。但是后母始终是护着自己的亲子,刘峙也难免受点委屈。曾感叹:“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要花钱买的。”
1905年冬,他随继父赴日。到达东京后,正值中国留学生抗议日本政府的罢课运动,他只好离日回国,虽然没有完成留学梦,但却大大开阔了眼界。
投笔从戎
1907年,他决定投笔从戎,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当时陆小在泸溪只招两个人。因是外乡人,刘峙备受同学的嘲弄和欺凌。刘峙有一套处世哲学,忍耐为上。他认为,为人浑厚容物,自有好处,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莫不有一种浑容气度。为了自勉,刘峙取其宅号为“浑容轩”。
1911年,陆小毕业,又升入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他加入了学生军,守卫武昌。后来又离开队伍返回吉安,考入宪兵,到南昌服务。
1912年7月,全国各军事学校恢复上课后,刘峙北上进入北京附近清河镇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在校期间,他和一部分同学秘密组织了辅仁社,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
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发表讨袁通电。刘峙借故请假南下,参加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不久,江西被北洋军阀占领,他只好重返学校。
1913年,考入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与他同期入学的有熊式辉、陈继承等人。在保定军官学校期间,刘峙除了认真学习所开的课程外,还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政治书刊,并将步兵操典背得烂熟。
1915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被分配到冀东开平巡防营见习。时逢护国运动兴起,刘峙遂弃职南下广州,历任粤军连长、支队长、营长等职。初到广东,刘峙在岑春煊的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任上尉参谋,后到滇军第四师第七旅步兵三十八团任六连连长,参加了南路讨伐龙济光的战斗,旋被调到援赣第四军第一梯团第四支队任队副兼第一营营长。
刘峙
刘峙
1920年,援赣军与桂系陆荣廷的部队发生矛盾,被迫移驻福建,改称赣军。
 1921年初, [[ 刘峙 ]] [[ 陈炯明 ]] 调到粤军总司令部当少校副官,并加入国民党,6月,调往粤军第二军任中校副官,不久,又被调到粤军第七旅第十三团任中校团副,参加了反击桂系进攻广东的战斗。 1922年春, [[ 孙中山 ]] 在桂林誓师北伐。 [[ 刘峙 ]] 被任命为大本营游击第一支队队长。该支队作为北伐军的先头部队,进入江西与北洋军作战。 [[ 刘峙 ]] 部虽仅有一百余支枪,但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连战皆捷,一直攻到吉安附近。  同年11月, [[ 刘峙 ]] 返回 [[ 广东 ]] ,被安排在 [[ 许崇智 ]] 的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任中校参谋兼卫队队长。讨伐 [[ 陈炯明 ]] 的战役结束后,许崇智军中非广东籍的军官多遭排斥, [[ 刘峙 ]] 也被改任为军事参议。 ''' 黄埔福将''' 1924年夏, [[ 刘峙 ]] 由黄埔军校总教官何应钦介绍,到军校担任战术教官,旋又调校本部参谋处当科长。   是年底,黄埔军校成立了教导团, [[ 何应钦 ]] 任第一团团长, [[ 刘峙 ]] 任该团第二营营长。从此, [[ 刘峙 ]] 与团长何应钦及营长顾祝同、 [[ 钱大钧 ]] [[ 蒋鼎文 ]] 、陈继承等结成一团。  1925年2月, [[ 刘峙 ]] 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 [[ 陈炯明 ]] ,因在淡水、棉湖激战中战绩显著,接着又在平定刘震寰和 [[ 杨希闵 ]] 的叛乱中建立战功,故在是年8月接替何应钦升为第一团上校团长。10月,他又率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 1926年2月,教导团扩编为第二师, [[ 刘峙 ]] 被任命为副师长兼参谋长,旋任师长,下辖 [[ 蒋鼎文 ]] 、陈继承等团,驻防 [[ 广州 ]] 。 1926年3月20日, [[ 蒋介石 ]] 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 [[ 刘峙 ]] 忠实地执行 [[ 蒋介石 ]] 的命令。当 [[ 蒋介石 ]] 召集卫戍部队讲话后, [[ 刘峙 ]] 紧跟着宣读了要逮捕的共产党人名单,随即率部扣押了第二师和海军中的所有党代表及共产党员。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 蒋介石 ]] 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 刘峙 ]] 第二师担任总预备队,跟随 [[ 蒋介石 ]] 进入 [[ 湖南 ]] ,先后参加 [[ 武昌 ]] [[ 南昌 ]] 的攻城战斗。   因在 [[ 南昌 ]] 的激烈战斗中,指挥官 [[ 王柏龄 ]] 突然失踪, [[ 刘峙 ]] 便接替了指挥官一职。在 [[ 蒋介石 ]] 的总指挥下, [[ 刘峙 ]] 率第一、二师击溃了南浔铁路正面的 [[ 孙传芳 ]] 军队,到达吴城。11月24 日,北伐军在江西全境取得胜利,奉 [[ 蒋介石 ]] 之命,乘胜进军 [[ 浙江 ]] 。 1927年3月16日, [[ 刘峙 ]] 奉命移驻 [[ 上海 ]] ,担任交通警备。 1927年1月, [[ 刘峙 ]] [[ 浙江 ]] 桐庐县横村埠将卢香亭的主力打垮,便率军进入 [[ 浙江 ]] 省城—杭州。2月,在 [[ 上海 ]] 附近的松江,遇到毕庶澄率部顽抗, [[ 刘峙 ]] 将其击溃后,乘胜攻下 [[ 上海 ]] 附近的昆山、太仓、浏河等要地。此时的 [[ 上海 ]] 工人纠察队在北伐军的胜利鼓舞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了成功。 [[ 刘峙 ]] 率部移防 [[ 上海 ]] 、闸北、吴淞一带,担负警备任务,随即又调防镇江、常熟。刘峙笔迹 刘峙笔迹1927年4月12 日, [[ 蒋介石 ]] 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刘峙 ]] 充当了 [[ 蒋介石 ]] 镇压革命运动,杀害共产党人的帮凶,成了 [[ 蒋介石 ]] 的心腹和“八大金刚”之一。 1927年5月, [[ 刘峙 ]] 被任命为第一路军第十三纵队指挥官,受命由常熟渡江,进攻北洋军周荫人防地,周荫人部不堪一击,刘乃率部乘胜追击,直达灌云、东海,再克涟水、淮阴,最后驻防江都。  同年8 月, [[ 孙传芳 ]] 不甘失败,偷袭龙潭。此时 [[ 刘峙 ]] 部队已返回 [[ 江南 ]] ,拟到 [[ 杭州 ]] 休整。忽听 [[ 孙传芳 ]] 偷袭, [[ 刘峙 ]] 即令副师长 [[ 徐庭瑶 ]] 率部迎击,自己马上从 [[ 杭州 ]] 起程,亲率第四团赶往镇江,指挥作战 。8  8 月28日, [[ 刘峙 ]] 在行军途中,所乘火车与另一火车相撞,死伤二百余人, [[ 刘峙 ]] 也负了伤。他带伤指挥部队转入防御。 [[ 孙传芳 ]] 发动全线进攻后, [[ 刘峙 ]] 阵地被突破,形势危急。幸亏增援部队赶到,次日转入反攻,将孙军全部歼灭。此役结束后, [[ 刘峙 ]] 擢升为第一军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率部驻防 [[ 上海 ]] 。 1928年1月, [[ 蒋介石 ]] 职,继续北伐, [[ 刘峙 ]] 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辖有杨胜治第一军、缪培南第四军、顾祝同第九军,5月1日克济南,因日军干涉(济南事变),绕道德州继续北伐,6月,北伐完整,部队缩编, [[ 刘峙 ]] 任第一师师长。此后, [[ 刘峙 ]] 在蒋桂战争(蒋介石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 [[ 蒋介石 ]] 与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中为 [[ 蒋介石 ]] 卖命,屡屡在形势不利的局面中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立下赫赫战功。 ''' 蒋桂战争''' 刘峙信札刘峙信札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令 [[ 刘峙 ]] 任讨逆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率本师和顾祝同的第二师和 [[ 蒋鼎文 ]] 的第九师和 [[ 朱绍良 ]] 的第二军,水陆两路,沿 [[ 长江 ]] 西上,首战即将 [[ 胡宗铎 ]] 击败,直捣 [[ 武汉 ]] 。4月5日,桂系弃城而逃, [[ 刘峙 ]] 等部进占武汉后继续追击。夏、胡、陶见大势已去,于4月21日联合通电下野,其余部队全被 [[ 刘峙 ]] 等部包围缴械。 1929年12月, [[ 唐生智 ]] 在河南通电反蒋,湖南的何键态度不明,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也跃跃欲动。 [[ 蒋介石 ]] 慌了手脚,亲笔写信叫 [[ 刘峙 ]] 能战就战,否则退回 [[ 南京 ]] [[ 刘峙 ]] 凭一股勇气,指挥第一军出武胜关攻克确山,在遇到多年不遇的暴风月后,又主动选择有利阵地实施防御,力抗唐军冲击达一周之久,并暗中策动 [[ 杨虎城 ]] 出兵抄 [[ 唐生智 ]] 的后路,结果把 [[ 唐生智 ]] 打垮。 ''' 中原大战''' 
1930年3月,中原大战爆发,率部回师河南,与冯玉祥、阎锡山大军激战与许昌、新郑之间,前后战数十合,从冯玉祥的口袋阵突围而出,杀伤甚众。7月,以第二军团总指挥转移兵力于津浦线,以陈诚的第十一师为先锋,打败傅作义,重新战领济南,使战局出现根本性的转折。
 
1931年7月,会同东北军于学忠,南北夹击,消灭反叛的石友三7万之众。
 1932年6月, [[ 蒋介石 ]] 发动对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 [[ 刘峙 ]] 指挥中路军7个纵队(包括陈继承的第2纵队、卫立煌的第6纵队)采用并列推进、纵深配备、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术攻占大别山根据地中心新集、金家寨,迫使红四方面军 [[ 张国焘 ]] 、陈昌浩、 [[ 徐向前 ]] 离开根据地。受到 [[ 蒋介石 ]] 的嘉奖,并将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以示表彰。 
1933年,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战无不胜,高居五虎上将之首,名声一时无二。
 1935年4月, [[ 刘峙 ]] 升为二级陆军上将,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其时四十有三,一时风光,无人出其右。当时人们把 [[ 蒋介石 ]] 、何应钦下面的中央军五个二级上将并称为五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刘为五虎之首。国民党军界上层均对刘峙的“福星高照”、官运亨通表示羡慕,都誉他为“福将”。 ''' 抗日战争''' 1936年“西安事变”后, [[ 蒋介石 ]] 委派他整编了 [[ 张学良 ]] [[ 杨虎城 ]] 部军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被讥笑为长腿将军。
 
1939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
 1945年2月, [[ 刘峙 ]] 调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接替 [[ 李宗仁 ]] ,抗日战争结束后,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3]  == 解放 国共内 == 郑州绥靖公署主任1946年元旦, [[ 刘峙 ]] 就任 [[ 郑州 ]] 绥靖公署主任,统率河南、 [[ 陕西 ]] 两省第一、五战区刘峙公馆刘峙公馆部队。 1946年6月18日, [[ 蒋介石 ]] 电令 [[ 刘峙 ]] “统一指挥五、六两绥署之部队围歼李先念部”。6月20日共军分两路突围出去。 [[ 刘峙 ]] 迅速判明了突围主力方向,进行穷追猛打,最终 [[ 王震 ]] 纵队只剩4000人返回延安, [[ 王树声 ]] 纵队在伏牛山也站不住脚,化妆离队。 [[ 刘峙 ]] 总计调动10个整编师和近10万人的地方部队,以30余万大军,呈一个半圆形阵势把中原解放区包围起来,欲置6万中原解放军于死地。 1946年9 月6日,赵锡田的第三师战线突前,被渡过黄河的 [[ 刘邓大军 ]] 包围,全军覆没(定陶战役)。败讯传至庐山, [[ 蒋介石 ]] 勃然大怒,剥夺了 [[ 刘峙 ]] 的军职,调回 [[ 南京 ]] ,委任为战略顾问委员会上将委员。 徐州剿总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的徐蚌会战(徐蚌会战是国民党对这场战役的命名,淮海战役是共产党对这场战役的命名)中 [[ 蒋介石 ]] 重新起用 [[ 刘峙 ]] 为徐州剿共总司令。  [[ 刘峙 ]] 当即表示:“要我做官,不能奉命;要我拼命,义不容辞!”在他就职的第九天,河南开封被解放军 [[ 陈毅 ]] [[ 粟裕部 ]] 攻克。 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 [[ 杜聿明 ]] 兵团,活捉 [[ 杜聿明 ]] ,历时55天的淮海战役歼敌55万余人。 1949年9月17日, [[ 刘峙 ]] 应老友 [[ 顾祝同 ]] 之约,重游了黄埔军校旧地,但见“一片荒凉,令人有荆棘铜驼之感”。看到这破败的景色,联想到个人的穷途末路, [[ 刘峙 ]] 禁不住悲从心来,潸然泪下。 ''' 晚年生 崖''' 1950年至1953年底, [[ 刘峙 ]] [[ 印度 ]] 尼西亚。 刘峙题词刘峙题词
1954年1月,去台湾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定居台中市。
[[ 刘峙 ]] 回到 [[ 台湾 ]] 后,定居于台中市,过着极其平淡与平静的生活,每日里读读书,写写日记,闲暇时回忆回忆往事,且忆且述,数年后居然整理出一部《我的回忆》。因没钱出版, [[ 刘峙 ]] 的这本回忆录先以油印本形式在昔日同僚、部下中传阅,后被出版商相中,才得以正式出版。 1965年,与他在印尼落魄患难的妻子黄佩芬因病去世,这件事对年迈的 [[ 刘峙 ]] 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后他益加落落寡欢,在寂寞孤单中消磨岁月。 
1971年1月15日在台湾病逝,终年79岁。
 == 主要战绩 编辑== ''' 龙潭战役''' 刘峙刘峙1927年8月 [[ 蒋介石 ]] 下野后, [[ 孙传芳 ]] 乘机卷土重来,偷袭龙潭。本已返回 [[ 江南 ]] [[ 刘峙 ]] 当机立断,命令副师长徐庭瑶率部迎击,自己从 [[ 杭州 ]] 起程,亲率第四团赶往镇江,指挥作战。不久,他又带伤亲赴前线指挥,勇猛反击,一举击溃 [[ 孙传芳 ]] 主力,迫使其仓皇向江岸溃退,从而扭转了这一关键战局。随后, [[ 刘峙 ]] 又率部完全克复龙潭。 [[ 刘峙 ]] 因这一奇功,被 [[ 蒋介石 ]] 擢升为第一军军长,成为继 [[ 蒋介石 ]] [[ 何应钦 ]] 之后的第三任。 
蒋介石正式复出后,刘峙又升任为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辖有4个军:刘峙自己兼任军长的第一军、顾祝同为军长的第九军、廖培南为军长的第四军、杨胜治为军长的第十军。
此时,何应钦因被蒋介石怀疑有异心,调任为总部参谋长的虚衔,第一集团军由蒋介石本人兼任总司令,共辖有4个军团,其余3个军团总指挥为陈调元、贺耀祖、方振武等非黄埔系将领。
刘峙由此成为继何应钦之后军界地位最高的黄埔教官,大有取何应钦代之之势。
''' 蒋桂战争''' 1929年3月, [[ 李宗仁 ]] [[ 白崇禧 ]] 的第四集团军(桂系)与 [[ 蒋介石 ]] 的第一集团军(中央军)开战后, [[ 刘峙 ]] 担任讨逆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奉 [[ 蒋介石 ]] 之命率军水陆并进,沿 [[ 长江 ]] 西上,一举击败 [[ 李宗仁 ]] 的干将胡宗铎。 随后,他占领了桂系重镇武汉,将胡宗铎等人所部包围缴械,为 [[ 蒋介石 ]] 打败 [[ 李宗仁 ]] [[ 白崇禧 ]] 创造了先机。随着其他战场相继失利,李、白二人很快宣布下野,逃往 [[ 香港 ]] 等地避难。 ''' 蒋唐战争''' 1929年12月, [[ 唐生智 ]] 又通电反蒋。 [[ 蒋介石 ]] 鉴于当时形势,亲笔给率军迎敌的 [[ 刘峙 ]] 写信,说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回 [[ 南京 ]] 。不想 [[ 刘峙 ]] 又一次大胜。他指挥所部先是攻城略地,随后选择有利阵地实施防御,阻击前来进攻的唐军达一周之久。与此同时,他又暗中策动 [[ 杨虎城 ]] 出兵抄 [[ 唐生智 ]] 的后路,最终打垮了 [[ 唐生智 ]] ,终结了他的东山再起之梦。 ''' 中原大战''' 1930年3月, [[ 蒋介石 ]] 与冯玉祥、阎锡山、 [[ 李宗仁 ]] 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后, [[ 刘峙 ]] 担任第二军团总指挥,率部转战东西,斩关夺隘,屡败对手。后来还打败了阎锡山麾下有名将之称的傅作义,重占济南,再次扭转了战局。 ''' 围剿红军''' 1932年6月, [[ 刘峙 ]] 担任中路军副司令官(司令官为蒋介石),“围剿”中共的鄂豫皖根据地,与他的黄埔一期学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 徐向前 ]] 对敌。他指挥所部步步为营,最终拿下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新集和金家寨,迫使 [[ 徐向前 ]] [[ 张国焘 ]] 匆匆千里长征。 这是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终于得以一竟全功, [[ 蒋介石 ]] 兴奋不已,特别褒奖 [[ 刘峙 ]] ,破天荒地将新集以 [[ 刘峙 ]] 的字命名,改为经扶县。 1935年4月 [[ 蒋介石 ]] 首次授衔,授予他二级上将军衔,与号称“小诸葛”的 [[ 白崇禧 ]] 同列,排名第七位。黄埔系将领里则居于第一,仅次于一级上将何应钦。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升任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minjianshuoshi/zhangxiongwen/detail_2013_12/05/31817348_0.shtm 刘峙:位居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却被称"猪"将军(图))], 凤凰网[4引用日期2015-07-22] </ref>  家庭成员 编辑 [[ 刘峙 ]] 的元配杨庄丽与其同年生,19岁即归配 [[ 刘峙 ]] ,由于杨庄丽无法生育,于是给 [[ 刘峙 ]] 买了仅十几岁的广东石城陈氏给他当侧室,此时 [[ 刘峙 ]] 已30岁。陈氏生有多个子女,按杨氏要求,他们都喊杨为“妈妈”,而喊陈为“姨娘”。 
长子涤寰,1920年生,曾在台湾农复会担任过低级事务员。他由杨氏抚育长大,配婚皖中宿将张克瑶之女。
 另有子涤宇、涤安、涤定(在台游泳夭折)、涤寅、涤宣,女涤宙适刘氏,涤宁适赵氏,涤宸适葛氏。大陆解放时,杨庄丽带着陈氏所生的子女逃到 [[ 台湾 ]] 。 1941年 [[ 刘峙 ]] 又纳黄佩芬,黄氏早年毕业于 [[ 上海 ]] 美专,后又进北平师范大学读书,中学教师,刘任职开封时,黄在刘家担任过家庭教师。结婚后,她是 [[ 刘峙 ]] 官场应酬的好帮手。流落海外时,陪同身边的就是夫人黄佩芬。 [[ 刘峙 ]] 之侄刘夷为黄埔二期生,曾任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团军训处长,1938年抗战中被俘投敌,任汪伪军官训练团团长、军事参议院参议。1942年成立汪伪中央警备军后,刘夷被任命为独立警备旅旅长,所部负责 [[ 南京 ]] 卫戍任务,装备为汪伪军事之最。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旅被国民政府编入第74军,刘夷被 [[ 南京 ]] 国民政府逮捕,经 [[ 刘峙 ]] 说情获释,移居 [[ 香港 ]] ,后返回 [[ 江西 ]] 定居。 [[ 刘峙 ]] 的外孙刘伟超,娶妻舒瑞可(国民党陆军少将舒适存之女),二人是1970年代来美的台湾留学生,全家定居维吉尼亚州的里奇蒙(Richmond),育有二子一女,长子毕业于 [[ 纽约 ]] 大学商学院,二子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 曾外孙女刘洁,是 [[ 刘峙 ]] 外孙刘伟超的女儿,从维吉尼亚州州长中学毕业后,就读于西点军校,在2006年的毕业典礼上以第一名优异成绩毕业,代表全体毕业生从布什总统手中接下毕业证书。刘洁是2006年以来来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华裔女学生。 == 人物轶事 编辑==   ''' 西安事变''' 刘峙刘峙1936年12月8日, [[ 蒋介石 ]] 飞抵河南洛阳,做50大寿, [[ 刘峙 ]] [[ 商震 ]] [[ 张学良 ]] 等纷纷前往拜寿。 [[ 张学良 ]] 力劝 [[ 蒋介石 ]] 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 蒋介石 ]] 非但不听,还对 [[ 张学良 ]] 大加训斥。接着, [[ 蒋介石 ]] 飞抵西安,在临潼扎下行营,准备对东北军、西北军督战,实施对陕北根据地发动更大规模的“围剿”。 12月12 日凌晨, [[ 张学良 ]] [[ 杨虎城 ]] 兵包围华清池,扣押 [[ 蒋介石 ]] ,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 “西安事变” ]] 。 其时, [[ 刘峙 ]] 正在 [[ 江苏 ]] 赣榆检阅部队,闻变后星夜返回徐州。军政部长何应钦通知 [[ 刘峙 ]] ,迅速回洛阳,集结部队,准备西进。接令后, [[ 刘峙 ]] 迅速急电第七十军军长樊崧甫,抢占潼关,又命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将驻洛东北军重炮旅缴械,并令所辖各军,严密戒备,整装待发。14日,他又派飞机飞临西安上空,散发传单、标语。16日,国民党中常委决定何应钦任“讨逆军总司令”,令刘峙为东路集团军总司令。刘峙在防地立即就职,派徐庭瑶为前敌总指挥,兵分六路,进逼西安。这完全是紧跟何应钦,与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顾祝同等人的意见相反,明显地要置蒋介石于死地。
25 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宋美龄乘专机飞抵洛阳。刘峙忙带高级军官到机场迎接,并命人挥舞小旗:“欢迎校长胜利归来!”、“蒋主席万岁!”、“打倒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下机后,马上把刘峙喊来,脸色阴沉地命令:“马上把旗子放下,不准喊口号,汉卿马上就到。”刘峙自讨没趣,只好自认倒霉。从此,他江河日下,“福星”的称号不再属于他了。
长腿将军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8月12日,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由开封进驻保定,防守平汉路沿线。同时防守这一地区的还有卫立煌的第十四集团军,商震的第二十集团军,万福麟的第五十三军等。平津失陷后,日军气焰嚣张,从北平、天津分三路展开攻势,一路沿平汉线南犯,袭击涿县、保定、石家庄;一路由津浦线南侵,直取沧县、德州;另一路沿平绥线西出南口,向晋察绥进攻。刘峙以主力固守涿州,以孙连仲军守平汉路上的良乡,以万福麟军守固安,以孙殿英军守门头沟,布成三道防线,他自己坐镇保定指挥。8月上旬,孙连仲部冯安邦师即在良乡西南窦家店与日军河边旅团对峙。自8月21日起,两军炮火猛烈,但孙军终因兵力薄弱而不支,良乡及房山均陷敌手。
同时,日军从固安偷渡永定河,以飞机、大炮猛轰右翼万福麟阵地,只用一天,便把万部击溃,直插保定。刘峙惊慌失措,率总部沿平汉线南逃,一口气逃到石家庄,忙将兵权移交商震、黄绍竑。刘峙不战而逃,把华北的大地拱手让给日寇,时人送他一个外号“长腿将军”。 [5]
捞钱司令
1940年,韩国光复军成立,刘峙致贺
1939年春,刘峙被调到当时国民党的陪都重庆任卫戍司令兼防空司令。刘身兼二职,增加了捞钱的机会。他借口重庆防空的重要,要求成立防空部队,直属防空司令部。先后成立了通讯队,防护大队,担架营,工程大队,机踏车排,警报球台,对空联络哨,情报传递哨等单位。实际上,这些部队大部分是由原卫戍总部的部队顶替,如通讯队由卫戍司令部通信连顶替,担架营由卫戍总部劳动队犯人组成。这些人都是些扒手惯贼,他们平时穿着便衣或军服在街上进行偷盗,所盗钱物分给劳动总队和防空司令部长官,刘司令自然也进账了不少。一有警报这些人就到指定地点集合,准备抬担架。这些单位造名册领到的双份军饷,也大部分进了刘峙的腰包。
1942年初的一天,日本飞机以3—5架一批轮番不断飞入重庆上空,进行所谓的“疲劳轰炸”。发生了当时轰动全国的重庆隧道惨案。
隧道惨案的发生,社会舆论对刘峙进行了强烈谴责,使他一时间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国民党军委会无奈,只好组成由吴铁城、何成浚主持的特别军事法庭对该案进行审问。开始,通知刘峙坐在下面听审,使刘非常难堪。何应钦、钱大钧等一班高级将领得知后,打电话给吴铁成:“刘峙是二级上将,请你们不要胡来。”刘峙本人也通过当时的卫戍司令贺国光给吴、何送去大批礼物。吴、何本来就是例行公事,并不想真审刘峙,更不敢得罪刘的后 [2] 台老板何应钦。收受刘送的大量贿赂后,庭审的事就不再提起,只是撤掉其防空司令职务,而由贺国光接任了事。 ==视频== ====== 蒋介石为何不用白崇禧,只能选择刘峙! ====== {{#iDisplay:w08322m0vn7 |680|380|qq}}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軍政人物]][[Category:国民党]]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