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曾琦

增加 3,63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曾琦''' (中华民国政治家、中国青年党创始人){{Infobox person| 曾琦(1892—1951),字慕韩,四川隆昌人,中华民国时期著 政治家、中国青年党创始人。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县,1908年考入桂林中学堂读书。1909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辛亥革命前后, = 曾琦 |圖片 = [[File: 经执笔于《商会公报》、《四川公报》,并在重庆创办《民国新报》、《群报》等。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16年赴日本。1918年回国,1919年参与发起成立少年 琦12.jpg|缩略图 |居 国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12月2日在法国巴黎近郊成立中国青年党,任党务主任。1924年回国,反对国共合作。1926年青年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因与中国国民党产生矛盾赴日本,回国后拥蒋反共。但在抗战中,曾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8年成立国民参政会时,被聘为参政员。日本投降后,参加青年党十大,当选为主席,煽动蒋介石镇压共产党人。1946年任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47年4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1948年赴美国,是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之一。1951年在美国华盛顿病逝。 |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064919239&di=43ca276638f854025cd56d4c08c6f3b7&imgtype=0&src=http%3A%2F%2Fp2.qhimg.com%2Ft018bcb549580b8fb8b.jpg 原图链接][1https://m.baike.so.com/doc/6635504-26849311.html 图片来源于360搜索网]]] 中文名 曾琦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四川隆昌 |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51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政治家 }} == 人物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创立了“国家主义派” 代表作品 《国体与青年》 性 别 男 字 慕韩息 ==
中文名 :曾琦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四川隆昌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51年  职 业: 政治家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创立了“国家主义派”  代表作品 :《国体与青年》  性 别: 男 字 慕韩 [[曾琦]] (中华民国政治家、中国青年党创始人);[[曾琦]](1892—1951),字慕韩, [[四川 隆昌]]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中国]]青年党创始人。 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县,1908年考入[[桂林]]中学堂读书。 1909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辛亥革命]]前后,[[曾琦]]曾经执笔于《商会公报》、《四川公报》,并在[[重庆]]创办《民国新报》、《群报》等。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16年赴[[日本]]。 1918年回国,1919年参与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 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12月2日在法国[[巴黎]]近郊成立[[中国]]青年党,任党务主任。 1924年回国,反对国共合作。 1926年青年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7年因与[[中国]]国民党产生矛盾赴[[日本]],回国后拥蒋反共。但在抗战中,曾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8年成立国民参政会时,被聘为参政员。[[日本]]投降后,参加青年党十大,当选为主席,煽动[[蒋介石]]镇压共产党人。 1946年任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47年4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1948年赴[[美国]],是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之一。1951年在美国[[华盛顿]]病逝。<ref>[http://gaokao.xdf.cn/201308/9631333.html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曾琦 )], 中华民国史</ref>-<ref>[http://www.laoren.com/lrbmw/lsxbk/271915.shtml 中国青年党创始人曾琦最新官方简介)], 枫网综合</ref> == 人生事迹 ==  [[曾琦]], 1892年9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县响石镇涟鱼荡的一个富裕的官宦家庭。其父曾友三,清朝末年在[[广西]]为官,因而全家迁居桂林。 [[曾琦]]幼年时,在家中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 1908年春,[[曾琦]]考入桂林中学堂读书。不久,其父母相继去世,遂与其兄变卖了家业。扶双亲灵柩返回[[四川]]祖籍。 1909年春,曾琦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与[[王光祈]]、魏时珍、[[周太玄]]、[[李颉]]人等人同学。后转入法政学堂读书,并利用课余时间为报刊撰写评论文章,因而小有名气,曾被《成都商报》聘为主笔。 [[辛亥革命]]前后,[[曾琦]]曾经执笔于《商会公报》、《四川公报》,并在[[重庆]]创办《民国新报》、《群报》等。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16年赴[[日本]]。1918年回国,1919年参与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12月2日在法国[[巴黎]]近郊成立[[中国]]青年党,任党务主任。 发起者为[[曾琦]]、李璜、李石韪、张子柱、何鲁之等人。 1924年回国,10月10日,[[中国]]青年党(即国家主义派)的机关刊物在[[上海]]创办《醒狮》周报,宣传国家主义,反对国共合作。 1926年青年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7年因与[[中国]]国民党产生矛盾赴[[日本]],回国后拥蒋反共。但在抗战中,曾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8年成立国民参政会时,被聘为参政员。[[日本]]投降后,参加青年党十大,当选为主席,反对共产党,煽动[[蒋介石]]镇压共产党人。1946年任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47年4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1948年赴[[美国]],是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之一,排名第42。1951年在[[美国]][[华盛顿]]病逝。 == 主要成就 ==  他创立了“国家主义派” 国家主义派指[[中国]]青年党,当时以其外围组织“[[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的名义公开进行活动。组织这个政团的是一些反动政客,他们投靠帝国主义和当权的反动派,把反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当作职业。 主要理论是《中国之青年与共和之前途》一文。这组后来被结集出版、定名为《国体与青年》的文章,[[曾琦]]杂糅了“国家主义之父”费希特与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众多观点,并结合[[中国]]的救亡需要,形成了“国家主义”主张。他认为,在民族危亡之际,只有化以往的“文化主义”为“民族主义”,唤醒大多数民众参与救亡,国家才可能生存发展。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軍政人物]][[Category:国民党]]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