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拉·白貢齊'''(Nicola Bergonzi, 1754-1832)為十八、十九世紀義大利克里蒙納(Cremona)製琴師,'''[[卡洛·白貢齊]]''' (Carlo Bergonzi, 1683-1747)的孫子,'''[[佐西莫·白貢齊]]''' (Zosimo Bergonzi, 1724-1773)的大兒子,白貢齊家族第三代。
尼可拉可能師承自父親,並與[[羅連佐·斯托里奧尼]](Lorenzo Storioni, 1744-1816)比鄰而居。自1770年代中期,尼可拉開始從事提琴買賣,1804年後轉行當起布料商人,可謂制琴界的重大損失。他與弟弟'''[[卡洛·白貢齊二世]]'''(Carlo II Bergonzi,1757-1836)不僅受到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家族的影響,也受到耶穌.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1698-1744)晚期作品的影響。他有時會結合這兩位大師的形制,如製作琴身較大的史特拉底瓦里琴型,琴面則刻上比耶穌.瓜奈里風格略為縮減的F孔。== 製琴有特色==其作品傾向於陽剛而呈矩形的琴型,避免弧線的琴體輪廓,使近似平行的C側板與短粗的邊角,幾乎形成了垂直稜角;琴身的面板較寬,其拱型結構也較為 生 平 坦,F孔垂直且靠近琴身邊緣;整體而言保留了祖父的製琴風格與技術,其製琴工具與木材處理方式維持了克里蒙納古典製琴傳統:選材方面注重木材品質,如背板使用美麗虎背紋的楓木或是本土的花紋木頭。一般而言,黃橙色或橙色的塗漆,並未達到前輩們的油漆質地與漂亮色澤,這種塗漆相似於伯父'''[[米凱萊·安傑洛·白貢齊]]'''(Michele Angelo Bergonzi, 1721-1758)晚期作品。尼可拉的琴在外形上比較拘謹;反之,在細節的製作技術上則較顯鬆散。<ref> {{cite web | url =http://www.xtqzf.com/16734.html | title 簡介= 尼可罗‧白贡齐 | accessdate =2019-03-16}}</ref>
[[尼可拉]]師承自父親,並與[[羅連佐·斯托里奧尼]](Lorenzo Storioni, 1744-1816)比鄰而居。自1770年代中期,尼可拉開始從事提琴買賣,他與弟弟[[卡洛·白貢齊二世]](Carlo II Bergonzi,1757-1836)不僅受到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家族的影響,也受到耶穌.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1698-1744)晚期作品的影響。他有時會結合這兩位大師的形制,如製作琴身較大的史特拉底瓦里琴型,琴面則刻上比耶穌.瓜奈里風格略為縮減的F孔。1804年後轉行當起布料商人,可謂制琴界的重大損失。 其作品產量不多,現存有小提琴、小尺寸小提琴、中提琴與低音大提琴作品。<ref> {{cite web | url =http://www.xtqzf.com/16734.html | title =尼可罗‧白贡齐 | accessdate =2019-03-16}}</ref> ==Violin by Nicola Bergonzi 1790== 這把提琴由尼可羅•白貢齊(Nicola Bergonzi,1754-1832年)所製。他傑出的技藝,重現了祖父[[卡洛•白貢齊]]的製琴風格。不論是使用的製琴工具,或處理木材的方式,都延續著克里蒙納學派的古典傳統,亦是選用質量良好的木材來製作背板,比如呈現美麗虎背紋(flame)的楓木,或克里蒙納本土的楓木(oppio)木頭等。在琴漆(main varnish)的選擇上,他偏好黃橙色或橙色。這種塗漆與其伯父[[米凱萊安傑洛]]晚期的作品相似,不過在油漆(varnish)質地與色澤表現上,略為不及前輩。此外,他的琴型比較嚴謹,在製作的細節部分則稍顯鬆散。 他提琴的f孔通常比較垂直,靠近琴的邊緣,但兩邊大小不同。他製造的琴較為陽剛而呈矩形,琴體輪廓(outline)盡量避免呈弧線,使得兩邊的C側板近似平行,邊角短粗,幾乎形成直的棱角;琴身的面板較寬,拱形結構(arch structure)也較為平坦。他的作品在琴身比例上更具個人色彩。<ref>[http://chinamusicindustry.com.cn/showworld.asp?id=2284 台灣奇美博物館古典提琴-尼可羅•白貢齊]</ref>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