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辛旗

增加 1,635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辛旗</big>'''
|-
|<center><img src=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081412cda6bff36f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hk.crntt.com/doc/1037/7/1/3/10377134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3771349&mdate=0528102853 来自 中國評論新闻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 辛旗 ''' [[ 满族 ]] ,1961年12月生于 [[ 北京 ]] ,15岁步入社会。1979年考入 [[ 河北大学 ]] ,获 [[ 哲学 ]] 学士,后考入 [[ 厦门大学 ]] ,获历史学 [[ 硕士 ]] 学位。
1985年开始从事台湾问题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多次受政府机构委托从事台湾问题专题分析,参与中国政府对台文告起草。
现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党组书记、副会长 <ref>[https://www.caifc.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2&id=700  辛旗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 2017-11-17</ref>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ref>[http://tw.people.com.cn/n/2014/0910/c14657-25629406.html  辛旗:两岸应继承黄埔精神共御外侮 ],人民网, 2014-09-10</ref>
==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 文名称辛旗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党组书记、副会长
国籍 中国民 族 ---- 满族
出生地 点---- 北京
出生日期----1961年12月
毕业院校河北大学国 籍 ---- 中国
目录职   业 ---- 公务员1人物履历2人物经历毕业院校----河北大学3人物轶事4主要著作折叠编辑本段 == 人物履历==
1979年 河北大学哲学系学生
1983年 中国社科院 [[ 研究生]]
1985年 华艺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
1990年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研究员 ]] 、研究室主任
2000年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秘书长
2009年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折叠编辑本段 == 人物经历==
1961年,辛旗出生于北京的一户书香门第,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是位工程师。从小受到家庭影响,聪颖过人,辛旗六七岁时就诵读唐诗宋词。他非常庆幸能够在"文革"前就完成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对他后来的思想形成和学术道路影响至深。
80年代中,在与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韦政通的学术交往中,辛旗备受启发,他开始将台湾文化史作为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参照系。1990年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台湾社会的三阶段变迁论》在台湾引起轰动,此后他又撰写出一系列关于台湾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如《论四十年来台湾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台湾地方自治法制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等等。辛旗在研究过程中,逐渐由文化角度进而扩展到台湾问题各个领域、不同层面的研究中,由此,他于1985年进入中央对台决策咨询名单。
折叠编辑本段 == 人物轶事==折叠 === 人文关照和平统一===
在良好学养和高起点的基础上,辛旗不断地在对台问题上提出新思路。他最早提出"过渡阶段"的概念,提出未来两岸的谈判应首先从结束敌对状态开始,互相做出有利于中国和平统一的承诺;提出"三通"之前建立两岸经济仲裁机构以及两岸间接直航等等。在辛旗的思想中,"中国观念"是两岸无法断开的脐带,而中国的统一应是中华民族完成伟大复兴的重要部分,是两岸人民的共同事业。
辛旗多次赴台,对当地的社会状况非常了解。特别是1994年他应台湾政治大学邀请担任客座教授的三个月,几乎跑遍台湾20多个县市,接触了上至政要、巨富,下到农民、小贩的大量人员,深感两岸需要更多的了解。同时,也留下一个最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去中国化"如同蚍蜉撼泰山那样根本不可能。深谙历史大势的辛旗坚决反对"台独",因此有人说他是"大陆头号主战派"。事实上辛旗是学界最早提出"要理解台湾悲情"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50年日据时代受欺侮和东西冷战历史的遗留和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对台湾民众的伤害,这些历史都不能回避,后来者应以包容开宏的眼光看待岛内民众的"悲情意识"。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辛旗</big>'''|-|<center><img src=http://image.jrj.com.cn/snapeimg/200710/19/2007101901020548010464673.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pic.sogou.com/pics?st=255&from=vr&query=%E8%BE%9B%E6%97%97&entityid=8658089&rawQuery=%E8%BE%9B%E6%97%97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align= light||}
辛旗将自己的思路概括为"一个中国、两岸统一、渐进过渡、社会融合、民族振兴"。他不仅从学术角度为政府制定台湾政策提供智力支持,还经常亲身以赴增进两岸交流,致力于两岸社会融合。2004年台湾"大选",陈水扁凭"两颗子弹"第二次当选"总统",国民党试图通过司法程序赢取选战,辛旗预测"此路不通",但这也同时成为促成国民党与中共正面沟通的良机。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相继来大陆访问,两岸关系终获重大突破,其间辛旗做了大量沟通斡旋工作。
1997年辛旗参加了上海举行的中美两国高层战略研究人员对话,1998年1月他陪同汪道涵访问日本,参加中美日三国高层战略对话,为克林顿总统访华做前期准备。辛旗将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的精神尽熔笔下,对台湾也对世界宣示中国统一的决心。
折叠 === 文武张弛书生有道===
尽管事务性工作日益增多,但勤奋多思的辛旗从未停止过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这种难能可贵的研究习惯是他1992年在应台湾学界之邀撰写《中国历代思想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分卷)》时磨练出来的。当时他白天研究台湾问题,工余在书房"自造山林"对谈古人,耐住古卷青灯的寂寞,游刃于学问与现实间,享受思想融会贯通的乐趣。辛旗在对台问题研究上独树一帜,最大的特点就是思路开阔,文武相济。1990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引发了辛旗的深深思考。他试图从宗教的角度思考世纪末人类发展的趋向和人类
在世纪之交,辛旗开始反思20世纪人类文化发展中主导人类发展的文化观念,在寂寞中完成了又一力作《百年的沉思》,其中提出了很多前瞻性的观念,如生态文明系统的建立等等。此书在出版后的几年里,得不到学术界的半点回应,他颇有曲高和寡的孤独。而今,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等概念受到政府推重,辛旗提出的这些问题也成为学界热点。
折叠 === 文人风骨博采万家===
辛旗是典型的温文书生,谈吐幽默,逻辑缜密,口才犀利。他博学而谦逊、亲和而雄辩的个人风格,颇受海外人士的赞赏。
辛旗还将中国文化视作对台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沟通要素。他说,人之所以争论,是因欠缺文化做中介,共同的文化使两岸有了很多折冲地带,汪辜二老之间谈得最投契的也是中国文化,文化就是两岸交往的一把钥匙。1999年,辛旗开始担任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曾经写过电视片《黑白魂》《自强之路》等解说词,主持过央视海峡两岸论坛节目的辛旗,凭着兴趣时常策划一些节目。2014年央视播出了由辛旗策划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专题片好评如潮,为此片他酝酿了整整十年。
折叠 === 抗战胜利70周年===
抗战胜利70年后的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以及东西方冷战遗存的阴影依然存在威胁。纪念这场战争,不仅要铭记历史,也要警惕现在的逆流。"不要忘记这个时代依然有弱肉强食 。"
辛旗指出,抗战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也面临一个十字路口。历史所形成的国共遗留问题如何解决?大陆和台湾在野势力的分歧未来发展如何?相信负责任的政治家都不会回避这些问题。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辛旗</big>'''|-|<center><img src=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c11dbc05a74609d8 width="300"></center><small>[http://hk.crntt.com/doc/1020/9/6/5/102096557.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2096557 来自 中國評論新闻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align= light||}
"有分歧不可怕,关键是怎样解决。两岸应有同理心,共同为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辛旗说。
折叠编辑本段 == 主要著作==折叠 === 书籍===
《中国历代思想史──魏晋南北朝卷》(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
《台湾宪政改革剖析》
折叠 === 学术论文===
《台湾社会三阶段变迁论》
《对海峡两岸政治谈判问题的研究》
搜索发现==参考来源==[[Category:公务员]]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