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125
次編輯
變更
中华史纲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华史纲'''》,副标题:从传说时代到辛亥革命,李定一 著,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
《'''中华史纲'''》,副标题:从传说时代到辛亥革命,李定一 著,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ref>[https://www.docin.com/p-581834483.html 思想指导人生],豆丁网,2013-01-15</ref>的人也是无用的。 —— [[乌申斯基]]<ref>[http://www.offcn.com/jiaoshi/2021/0919/479055.html 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公教育,2021-09-19</ref>
==内容简介==
《中华史纲》是台湾当代知名历史学家李定一创作的中国通史杰作,起于上古传说时代,止于近代辛亥革命巨变,记叙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变迁。
作者独具匠心地将中华历史划分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创始与发展、新陈代谢、定型、发展和没落六个时期,以司马迁式的典雅简练文笔,对几千年的史事进行了浓淡分明的叙述,虽为史纲,但“简得其当”。
对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作者皆能从独特的角度阐发新颖的见解。如从全球文明史的角度看待大禹治水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性;于后汉士人只知有[[家庭]]、朋友、师生的士风中,探讨东汉末年分裂格局形成的时代因素;从北魏孝文帝的教养背景中去探寻他力行“汉化”的原因;于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断里寻找鸦片战争爆发的缘由等。此外,对于一些似有定论的“史实”,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王莽篡汉、五胡乱华、大运河的修建等,他都根据翔实的史料做出了可能更符合历史情境的分析与判断。如此等等,至足彰显他独特的思辨史观、高远的历史格局和浓厚的文化情怀,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品味历史的意蕴。
==作者介绍==
李定一(1919—2002),字方中,[[重庆]]铜梁人。台湾当代知名历史学家,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知名教授,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四十余年,专精于中国近代史和中美关系史研究。
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社会系,受教于钱穆、陈寅恪、张荫麟、邵循正等名师。毕业后由钱穆先生推荐,在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哲史研究部担任研究助理。
1946年进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师从著名的国际关系史学者韦伯斯特(韦伯斯特曾经指导费正清确定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向)。求学期间,于伦敦、巴黎与罗马教廷所藏图书档案中多方探求史料,奠定了其日后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独具一格的基础。
1953年整理一百五十余万字中国近代史手稿,抽绎要义,以精辟的论史方式显现多年史学研究心得,完成《中国近代史》一书。此书颇受史学界重视,英译本于1970年出版。
1955年成为[[台湾大学]]历史系专任教授。为保存前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与知名学者包遵彭、吴相湘等共同编辑《中国近代史论丛》两辑十八册。
1956年获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并指导该校中国近代史博士班学生的学术研究,且开始注意近代中美外交史问题。
1960年,《中美外交史》(第一册)出版。
1963年,应钱穆先生邀请,赴香港任教,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历史学系系主任,1966至1968年兼任文学院院长,与严耕望、全汉昇、牟润孙、罗香林等知名学者一起,为香港史学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1969年后定居加拿大。曾于1971年至1972年到杜鲁门总统图书馆阅读中美外交档案。
1976年,应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之聘,返回台湾任教。
1978年,修订出版《中美早期外交史》。
1986年,从构思到完成历时三十余年之久的《中华史纲》出版。
李定一强调研究历史要有“史德”,即对历史要秉持客观、持平的态度。作为教授,他是[[学生]]眼中“有个性的历史学家”,他讲的课是学生追捧的名师之课;作为历史作家,他用慧眼考察史事,使一般读者均能获得巨大启发。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ref>[https://www.docin.com/p-581834483.html 思想指导人生],豆丁网,2013-01-15</ref>的人也是无用的。 —— [[乌申斯基]]<ref>[http://www.offcn.com/jiaoshi/2021/0919/479055.html 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公教育,2021-09-19</ref>
==内容简介==
《中华史纲》是台湾当代知名历史学家李定一创作的中国通史杰作,起于上古传说时代,止于近代辛亥革命巨变,记叙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变迁。
作者独具匠心地将中华历史划分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创始与发展、新陈代谢、定型、发展和没落六个时期,以司马迁式的典雅简练文笔,对几千年的史事进行了浓淡分明的叙述,虽为史纲,但“简得其当”。
对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作者皆能从独特的角度阐发新颖的见解。如从全球文明史的角度看待大禹治水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性;于后汉士人只知有[[家庭]]、朋友、师生的士风中,探讨东汉末年分裂格局形成的时代因素;从北魏孝文帝的教养背景中去探寻他力行“汉化”的原因;于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断里寻找鸦片战争爆发的缘由等。此外,对于一些似有定论的“史实”,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王莽篡汉、五胡乱华、大运河的修建等,他都根据翔实的史料做出了可能更符合历史情境的分析与判断。如此等等,至足彰显他独特的思辨史观、高远的历史格局和浓厚的文化情怀,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品味历史的意蕴。
==作者介绍==
李定一(1919—2002),字方中,[[重庆]]铜梁人。台湾当代知名历史学家,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知名教授,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四十余年,专精于中国近代史和中美关系史研究。
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社会系,受教于钱穆、陈寅恪、张荫麟、邵循正等名师。毕业后由钱穆先生推荐,在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哲史研究部担任研究助理。
1946年进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师从著名的国际关系史学者韦伯斯特(韦伯斯特曾经指导费正清确定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向)。求学期间,于伦敦、巴黎与罗马教廷所藏图书档案中多方探求史料,奠定了其日后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独具一格的基础。
1953年整理一百五十余万字中国近代史手稿,抽绎要义,以精辟的论史方式显现多年史学研究心得,完成《中国近代史》一书。此书颇受史学界重视,英译本于1970年出版。
1955年成为[[台湾大学]]历史系专任教授。为保存前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与知名学者包遵彭、吴相湘等共同编辑《中国近代史论丛》两辑十八册。
1956年获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并指导该校中国近代史博士班学生的学术研究,且开始注意近代中美外交史问题。
1960年,《中美外交史》(第一册)出版。
1963年,应钱穆先生邀请,赴香港任教,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历史学系系主任,1966至1968年兼任文学院院长,与严耕望、全汉昇、牟润孙、罗香林等知名学者一起,为香港史学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1969年后定居加拿大。曾于1971年至1972年到杜鲁门总统图书馆阅读中美外交档案。
1976年,应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之聘,返回台湾任教。
1978年,修订出版《中美早期外交史》。
1986年,从构思到完成历时三十余年之久的《中华史纲》出版。
李定一强调研究历史要有“史德”,即对历史要秉持客观、持平的态度。作为教授,他是[[学生]]眼中“有个性的历史学家”,他讲的课是学生追捧的名师之课;作为历史作家,他用慧眼考察史事,使一般读者均能获得巨大启发。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