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981
次編輯
變更
非洲现代史
,创建页面,内容为“《'''非洲现代史'''》,李安山 著,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ref>[https://www.ecnu.edu.cn/wzcd/xxgk/xqjj.htm…”
《'''非洲现代史'''》,李安山 著,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ref>[https://www.ecnu.edu.cn/wzcd/xxgk/xqjj.htm 校情简介],华东师范大学</ref>出版社成立于1957年,秉承大夏大学(华东师大前身)的人文精神,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形成了以大教育为出版宗旨的综合性出版特色。出版物主要由教材、学术著作<ref>[https://www.sohu.com/a/212889085_623786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读?《连线》杂志为你推荐这些!],搜狐,2017-12-26</ref>、社会读物构成。
==内容简介==
立足中国视野,反思西方史观;
一部带有强烈问题意识、正当其时的非洲现代史。
史论结合,研判国内外现代[[非洲]]史研究得失;
详略得当,全面展现非洲大陆的现代化进程。
《非洲现代史》由非洲史权威学者李安山历时多年撰写而成,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四个方面聚焦现代非洲,为中国理解非洲提供一套知识参照系。
==作者介绍==
李安山,多伦多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并担任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目录==
上卷目录
前言1
绪论3
一、“现代化”理论、世界历史与非洲4
(一)“现代化”理论出笼的背景及其实用性4
(二)非洲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关联7
(三)“现代化”理论在非洲:学理与实践的谬误8
(四)战后对非洲的关注11
二、非洲[[文明]]:被人遗忘的历史14
(一)历史学家的谬误14
(二)人类起源:非洲的优势16
(三)非洲文明:历史的见证17
(四)欧洲人对非洲文明的钦羡20
三、被称为“奴隶”的非洲人对世界历史的贡献22
(一)威廉斯论点:有关奴隶贸易对西方工业化贡献的辩论23
(二)奴隶贸易对西方工业化的作用24
(三)奴隶贸易对非洲发展的影响29
四、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废除31
(一)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争论31
(二)废奴运动与资本主义的关系34
(三)塞拉利昂殖民地的建立36
(四)[[美国]]的废奴运动与利比里亚的建立39
第一部分 政治
第一章 历史的自觉:非洲早期发展与改革45
一、萨米尔?阿明的错误与非洲面临的变局46
(一)北部非洲的变局46
(二)南部非洲的动荡47
(三)东部非洲的转手50
(四)西部非洲的变革51
二、刚果王国的姆本巴?恩津加及其开放政策52
(一)刚果王国的起源与扩张52
(二)刚果王国与葡萄牙的早期关系54
(三)开放门户政策及其后果55
三、奥约帝国的兴起与改革57
(一)奥约的扩张与帝国的形成57
(二)奥约王权的神圣性58
(三)奥约帝国的政治制度及其改革61
四、阿散蒂帝国与克瓦多革命65
(一)阿散蒂的起源65
(二)帝国王权的演变与巩固68
(三)克瓦多革命:改革与意义74
(四)[[英国]]的渗透与新的危机80
五、未成功的早期改革尝试82
(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82
(二)马达加斯加的“前工业化”努力84
(三)非洲国家早期改革的特点87
(四)早期改革失败的原因88
(五)双方军事力量的严重失衡89
六、埃塞俄比亚的成功改革89
(一)埃塞俄比亚的古代文明89
(二)特沃德罗斯二世的早期改革92
(三)孟尼利克二世的持续改革与阿杜瓦之战97
(四)埃塞俄比亚改革的历史意义101
第二章 殖民主义统治与非殖民化进程105
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原因106
(一)非洲的瓜分:“一件荒诞不经的咄咄怪事”?106
(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107
(三)欧洲发展与蚕食非洲的因果关系108
二、非洲噩梦的开始:殖民瓜分108
(一)殖民瓜分的预备阶段108
(二)殖民瓜分进程的加速111
(三)瓜分非洲的方式与直接后果113
三、殖民统治的方式115
(一)分而治之115
(二)间接统治117
(三)直接统治120
四、非殖民化——民族独立运动的历程122
(一)民族主义的自发肇始阶段(1880—1919)124
(二)民族主义的聚集力量阶段(1919—1935)126
(三)民族主义的快速发展阶段(1935—1960)130
(四)民族主义的重新考验阶段(1960年以后)141
第三章 独立后的非洲政治:曲折与前行145
一、非洲政治与国际局势的关联:苏伊士运河事件146
(一)1954年协定与“苏伊士集团”的失败147
(二)苏伊士运河事件的过程148
(三)英国失败的原因解释149
(四)两个历史逻辑152
二、政治变迁与制度选择154
(一)与狼共舞——两个阵营的对立与选择155
(二)从分权到集权158
(三)葡萄牙殖民地的独立160
(四)南非“班图斯坦”的建立162
(五)90年代的民主化与南部非洲的解放164
三、军事政变与军人干政166
(一)非洲军队的性质167
(二)军人干政的现实168
(三)军人干政的原因174
(四)军人干政的影响177
四、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179
(一)热点问题频繁179
(二)直接干涉:以卢蒙巴被害事件为例181
(三)间接干涉:以达尔富尔问题为例184
五、非洲的[[政治]]变迁:成就与问题187
(一)非洲地区一体化187
(二)人权事业的推进188
(三)相对稳定的边界190
(四)良政与治理191
(五)非政府组织195
(六)人口与健康197
六、小结198
第四章 非洲民主化与国家建构的互动200
一、对非洲民主化理论的理解201
(一)民主制度的概念202
(二)政党制度与政治动员204
(三)民主化进程与军队干预206
(四)非洲民主化的运作207
二、国家建构:殖民遗产与整合类型209
(一)殖民遗产的负面清单209
(二)国家与国家权力211
(三)国家建构的三种形式212
(四)非洲民主化与政体类型213
三、非洲民主化与国家建构的悖论216
(一)民主化与民族一体化之关系217
(二)民主化与地方民族利益之关系218
(三)民主化与民族冲突之关系218
(四)新闻自由与民族问题之关系219
(五)多党制与民族一体化之关系220
(六)民主化与国家建构之关系220
四、非洲民主的典范与尝试221
(一)毛里求斯——权力分享机制的典范221
(二)博茨瓦纳——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224
(三)肯尼亚的民主尝试228
(四)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的新宪法与民族矛盾233
五、小结234
第五章 北非巨变:既非“春天”,亦非“革命”237
一、突尼斯与“茉莉花革命”240
(一)从《1857年基本公约》到《1861年宪法》240
(二)从布尔吉巴到本?阿里243
(三)阿里统治时期的突尼斯245
(四)“茉莉花革命”的始末248
二、从埃及的“七月革命”到“1?25革命”250
(一)“七月革命”与纳赛尔主义250
(二)从戴维营会谈到萨达特被刺253
(三)穆巴拉克的政绩与失误257
(四)从“受够了”运动到“1?25革命”262
(五)审判的戏剧性与“革命”的尴尬结局266
三、利比亚的“2?17革命”268
(一)“9?1革命”:从君主制到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68
(二)从反对强权到妥协于强权273
(三)“2?17革命”与北约的入侵275
(四)北约推翻卡扎菲的原因278
四、小结282
第六章 从非洲统一组织到非洲联盟285
一、非洲一体化:经久不衰的主题288
(一)从阿杜瓦战役到泛非大会288
(二)从“非洲统一”的口号到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290
(三)非洲统一组织:任务与贡献294
(四)非洲统一组织:一体化的努力296
二、非洲联盟:一体化新阶段299
(一)非洲联盟的诞生与基础299
(二)非洲联盟的机制与原则301
(三)自由贸易区的实现302
三、非洲区域一体化的加快303
(一)一体化进展迅速的东非共同体306
(二)充满活力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308
(三)不断推进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309
(四)进展缓慢的北部非洲一体化310
(五)整合过程中的中部非洲312
四、共享价值观战略与非洲一体化313
(一)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提出313
(二)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构想与内容315
(三)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战略与实践320
(四)实现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挑战322
五、小结326
第二部分 经济
第七章 张力与韧性:困境中的非洲经济333
一、奴隶贸易与地区经济变化334
(一)贸易商道的变更336
(二)贸易重心的转移337
(三)西非沿海城镇的兴起339
二、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早期经济扩张339
(一)塞内冈比亚地区340
(二)阿散蒂地区和尼日尔三角洲地区341
(三)北非与东非海岸地区343
(四)几内亚湾与塞内加尔内陆地区345
(五)东非沿海与西印度洋诸岛349
三、欧洲商人的渗透与阻力351
(一)推动经济渗透的三项科技成果351
(二)“合法贸易”带来的变化353
(三)欧商进入非洲的三重社会阻力356
三、贾贾国王与棕榈油的垄断359
(一)超经济手段的频繁使用359
(二)尼日尔河三角洲商业模式的转变361
(三)贾贾之崛起:棕榈油贸易权的争夺364
(四)贾贾之驱逐:英国的超经济强制366
四、黄金海岸可可农的主观能动性369
(一)可可的引进、种植与贸易扩展369
(二)殖民政府的作用371
(三)可可农的努力:购买土地与可可禁卖373
五、小结376
第八章 非洲“现代化的虚拟起步”380
一、从奴隶贸易到“合法贸易”的转变383
(一)奴隶贸易与“合法贸易”的关系384
(二)“合法贸易”中的火器输入386
(三)西非的欧洲“新边疆人”388
二、不平等关系的制度化391
(一)殖民话语与殖民经济的关系391
(二)不等价交换与对本土工业的摧毁392
(三)殖民主义与非工业化394
三、单一作物制的引进与确立395
(一)满足殖民宗主国需求397
(二)殖民政府对单一经济的政策398
(三)当地的自然条件399
(四)单一经济制的后果402
四、三种经济区域与城市化403
(一)沿海地区:贸易重点404
(二)单一经济产品生产区404
(三)粮食作物生产区405
(四)城市化的因素405
五、殖民地开发与福利法案406
(一)1929年的“殖民地开发法”407
(二)1940年的“殖民地开发和福利法”410
(三)1945年的“殖民地开发和福利法”414
(四)殖民地开发公司与海外粮食公司417
(五)殖民地开发和福利诸法与殖民统治的关系421
六、畸形的“现代化”因素422
(一)被扭曲的农业422
(二)基础设施的建设423
(三)教育及其他因素425
七、小结427
第九章 非洲经济发展:波折与探索430
第十章 非洲“失语综合征”:西方的援助483
第十一章 “向东看”:非洲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合作538
第十二章 从“无望的大陆”到“非洲崛起”596
下卷目录
第三部分 文化
第十三章 现代非洲文化源流5
第十四章 非殖民化概念及其在文化领域的实践48
第十五章 现代非洲史学:什么历史?89
第十六章 变化中的南非史学:谁的历史?142
第十七章 国际视野中的非洲社会科学与文化教育193
第十八章 非洲哲学、乌班图精神与“全球非洲”观念251
第四部分 民族
第十九章 非洲国家的民族与民族政策305
第二十章 坦桑尼亚的民族政策及其经验331
第二十一章 卢旺达的民族政策与对大屠杀的反思346
第二十二章 南非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和解政策386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华东师范大学]]<ref>[https://www.ecnu.edu.cn/wzcd/xxgk/xqjj.htm 校情简介],华东师范大学</ref>出版社成立于1957年,秉承大夏大学(华东师大前身)的人文精神,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形成了以大教育为出版宗旨的综合性出版特色。出版物主要由教材、学术著作<ref>[https://www.sohu.com/a/212889085_623786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读?《连线》杂志为你推荐这些!],搜狐,2017-12-26</ref>、社会读物构成。
==内容简介==
立足中国视野,反思西方史观;
一部带有强烈问题意识、正当其时的非洲现代史。
史论结合,研判国内外现代[[非洲]]史研究得失;
详略得当,全面展现非洲大陆的现代化进程。
《非洲现代史》由非洲史权威学者李安山历时多年撰写而成,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四个方面聚焦现代非洲,为中国理解非洲提供一套知识参照系。
==作者介绍==
李安山,多伦多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并担任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目录==
上卷目录
前言1
绪论3
一、“现代化”理论、世界历史与非洲4
(一)“现代化”理论出笼的背景及其实用性4
(二)非洲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关联7
(三)“现代化”理论在非洲:学理与实践的谬误8
(四)战后对非洲的关注11
二、非洲[[文明]]:被人遗忘的历史14
(一)历史学家的谬误14
(二)人类起源:非洲的优势16
(三)非洲文明:历史的见证17
(四)欧洲人对非洲文明的钦羡20
三、被称为“奴隶”的非洲人对世界历史的贡献22
(一)威廉斯论点:有关奴隶贸易对西方工业化贡献的辩论23
(二)奴隶贸易对西方工业化的作用24
(三)奴隶贸易对非洲发展的影响29
四、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废除31
(一)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争论31
(二)废奴运动与资本主义的关系34
(三)塞拉利昂殖民地的建立36
(四)[[美国]]的废奴运动与利比里亚的建立39
第一部分 政治
第一章 历史的自觉:非洲早期发展与改革45
一、萨米尔?阿明的错误与非洲面临的变局46
(一)北部非洲的变局46
(二)南部非洲的动荡47
(三)东部非洲的转手50
(四)西部非洲的变革51
二、刚果王国的姆本巴?恩津加及其开放政策52
(一)刚果王国的起源与扩张52
(二)刚果王国与葡萄牙的早期关系54
(三)开放门户政策及其后果55
三、奥约帝国的兴起与改革57
(一)奥约的扩张与帝国的形成57
(二)奥约王权的神圣性58
(三)奥约帝国的政治制度及其改革61
四、阿散蒂帝国与克瓦多革命65
(一)阿散蒂的起源65
(二)帝国王权的演变与巩固68
(三)克瓦多革命:改革与意义74
(四)[[英国]]的渗透与新的危机80
五、未成功的早期改革尝试82
(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82
(二)马达加斯加的“前工业化”努力84
(三)非洲国家早期改革的特点87
(四)早期改革失败的原因88
(五)双方军事力量的严重失衡89
六、埃塞俄比亚的成功改革89
(一)埃塞俄比亚的古代文明89
(二)特沃德罗斯二世的早期改革92
(三)孟尼利克二世的持续改革与阿杜瓦之战97
(四)埃塞俄比亚改革的历史意义101
第二章 殖民主义统治与非殖民化进程105
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原因106
(一)非洲的瓜分:“一件荒诞不经的咄咄怪事”?106
(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107
(三)欧洲发展与蚕食非洲的因果关系108
二、非洲噩梦的开始:殖民瓜分108
(一)殖民瓜分的预备阶段108
(二)殖民瓜分进程的加速111
(三)瓜分非洲的方式与直接后果113
三、殖民统治的方式115
(一)分而治之115
(二)间接统治117
(三)直接统治120
四、非殖民化——民族独立运动的历程122
(一)民族主义的自发肇始阶段(1880—1919)124
(二)民族主义的聚集力量阶段(1919—1935)126
(三)民族主义的快速发展阶段(1935—1960)130
(四)民族主义的重新考验阶段(1960年以后)141
第三章 独立后的非洲政治:曲折与前行145
一、非洲政治与国际局势的关联:苏伊士运河事件146
(一)1954年协定与“苏伊士集团”的失败147
(二)苏伊士运河事件的过程148
(三)英国失败的原因解释149
(四)两个历史逻辑152
二、政治变迁与制度选择154
(一)与狼共舞——两个阵营的对立与选择155
(二)从分权到集权158
(三)葡萄牙殖民地的独立160
(四)南非“班图斯坦”的建立162
(五)90年代的民主化与南部非洲的解放164
三、军事政变与军人干政166
(一)非洲军队的性质167
(二)军人干政的现实168
(三)军人干政的原因174
(四)军人干政的影响177
四、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179
(一)热点问题频繁179
(二)直接干涉:以卢蒙巴被害事件为例181
(三)间接干涉:以达尔富尔问题为例184
五、非洲的[[政治]]变迁:成就与问题187
(一)非洲地区一体化187
(二)人权事业的推进188
(三)相对稳定的边界190
(四)良政与治理191
(五)非政府组织195
(六)人口与健康197
六、小结198
第四章 非洲民主化与国家建构的互动200
一、对非洲民主化理论的理解201
(一)民主制度的概念202
(二)政党制度与政治动员204
(三)民主化进程与军队干预206
(四)非洲民主化的运作207
二、国家建构:殖民遗产与整合类型209
(一)殖民遗产的负面清单209
(二)国家与国家权力211
(三)国家建构的三种形式212
(四)非洲民主化与政体类型213
三、非洲民主化与国家建构的悖论216
(一)民主化与民族一体化之关系217
(二)民主化与地方民族利益之关系218
(三)民主化与民族冲突之关系218
(四)新闻自由与民族问题之关系219
(五)多党制与民族一体化之关系220
(六)民主化与国家建构之关系220
四、非洲民主的典范与尝试221
(一)毛里求斯——权力分享机制的典范221
(二)博茨瓦纳——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224
(三)肯尼亚的民主尝试228
(四)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的新宪法与民族矛盾233
五、小结234
第五章 北非巨变:既非“春天”,亦非“革命”237
一、突尼斯与“茉莉花革命”240
(一)从《1857年基本公约》到《1861年宪法》240
(二)从布尔吉巴到本?阿里243
(三)阿里统治时期的突尼斯245
(四)“茉莉花革命”的始末248
二、从埃及的“七月革命”到“1?25革命”250
(一)“七月革命”与纳赛尔主义250
(二)从戴维营会谈到萨达特被刺253
(三)穆巴拉克的政绩与失误257
(四)从“受够了”运动到“1?25革命”262
(五)审判的戏剧性与“革命”的尴尬结局266
三、利比亚的“2?17革命”268
(一)“9?1革命”:从君主制到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68
(二)从反对强权到妥协于强权273
(三)“2?17革命”与北约的入侵275
(四)北约推翻卡扎菲的原因278
四、小结282
第六章 从非洲统一组织到非洲联盟285
一、非洲一体化:经久不衰的主题288
(一)从阿杜瓦战役到泛非大会288
(二)从“非洲统一”的口号到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290
(三)非洲统一组织:任务与贡献294
(四)非洲统一组织:一体化的努力296
二、非洲联盟:一体化新阶段299
(一)非洲联盟的诞生与基础299
(二)非洲联盟的机制与原则301
(三)自由贸易区的实现302
三、非洲区域一体化的加快303
(一)一体化进展迅速的东非共同体306
(二)充满活力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308
(三)不断推进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309
(四)进展缓慢的北部非洲一体化310
(五)整合过程中的中部非洲312
四、共享价值观战略与非洲一体化313
(一)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提出313
(二)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构想与内容315
(三)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战略与实践320
(四)实现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挑战322
五、小结326
第二部分 经济
第七章 张力与韧性:困境中的非洲经济333
一、奴隶贸易与地区经济变化334
(一)贸易商道的变更336
(二)贸易重心的转移337
(三)西非沿海城镇的兴起339
二、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早期经济扩张339
(一)塞内冈比亚地区340
(二)阿散蒂地区和尼日尔三角洲地区341
(三)北非与东非海岸地区343
(四)几内亚湾与塞内加尔内陆地区345
(五)东非沿海与西印度洋诸岛349
三、欧洲商人的渗透与阻力351
(一)推动经济渗透的三项科技成果351
(二)“合法贸易”带来的变化353
(三)欧商进入非洲的三重社会阻力356
三、贾贾国王与棕榈油的垄断359
(一)超经济手段的频繁使用359
(二)尼日尔河三角洲商业模式的转变361
(三)贾贾之崛起:棕榈油贸易权的争夺364
(四)贾贾之驱逐:英国的超经济强制366
四、黄金海岸可可农的主观能动性369
(一)可可的引进、种植与贸易扩展369
(二)殖民政府的作用371
(三)可可农的努力:购买土地与可可禁卖373
五、小结376
第八章 非洲“现代化的虚拟起步”380
一、从奴隶贸易到“合法贸易”的转变383
(一)奴隶贸易与“合法贸易”的关系384
(二)“合法贸易”中的火器输入386
(三)西非的欧洲“新边疆人”388
二、不平等关系的制度化391
(一)殖民话语与殖民经济的关系391
(二)不等价交换与对本土工业的摧毁392
(三)殖民主义与非工业化394
三、单一作物制的引进与确立395
(一)满足殖民宗主国需求397
(二)殖民政府对单一经济的政策398
(三)当地的自然条件399
(四)单一经济制的后果402
四、三种经济区域与城市化403
(一)沿海地区:贸易重点404
(二)单一经济产品生产区404
(三)粮食作物生产区405
(四)城市化的因素405
五、殖民地开发与福利法案406
(一)1929年的“殖民地开发法”407
(二)1940年的“殖民地开发和福利法”410
(三)1945年的“殖民地开发和福利法”414
(四)殖民地开发公司与海外粮食公司417
(五)殖民地开发和福利诸法与殖民统治的关系421
六、畸形的“现代化”因素422
(一)被扭曲的农业422
(二)基础设施的建设423
(三)教育及其他因素425
七、小结427
第九章 非洲经济发展:波折与探索430
第十章 非洲“失语综合征”:西方的援助483
第十一章 “向东看”:非洲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合作538
第十二章 从“无望的大陆”到“非洲崛起”596
下卷目录
第三部分 文化
第十三章 现代非洲文化源流5
第十四章 非殖民化概念及其在文化领域的实践48
第十五章 现代非洲史学:什么历史?89
第十六章 变化中的南非史学:谁的历史?142
第十七章 国际视野中的非洲社会科学与文化教育193
第十八章 非洲哲学、乌班图精神与“全球非洲”观念251
第四部分 民族
第十九章 非洲国家的民族与民族政策305
第二十章 坦桑尼亚的民族政策及其经验331
第二十一章 卢旺达的民族政策与对大屠杀的反思346
第二十二章 南非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和解政策386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