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早婚

增加 219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enter>'''早婚'''<br><img src="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1218s/757/w400h357/20201218/8166-kfnaptt789572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1218s/757/w400h357/20201218/8166-kfnaptt7895720.jpg 圖片來自新浪网]</small>
|}
'''早婚'''是在中国,指男女双方未达到[[法定婚龄]]而通过欺骗登记机关等手段违法登记结婚或不履行法定登记手续而结婚的行为。早婚是一种非法婚姻,无论对婚姻当事人及其家庭,还是对社会,都会带来不良后果。中国“婚姻法”规定,最小初婚年龄男不得低于22岁,女不得低于20岁。 <ref>[https://www.51dongshi.com/eedfrsbadrca.html 多大年龄算早婚多大年纪算晚婚]懂视</ref><ref>[https://www.tianqiyubao2.com/news/view-198889/ 多大年龄算早婚多大年纪算晚婚]天气预报</ref> 非法早婚是有损于“婚姻法”的尊严的,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婚姻法”的规定。非法早婚往往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不幸。
==来历编辑==
旧时婚姻风俗。即男女未成年而结婚。古代法定婚龄不一,《周礼.地官.媒氏》:“规定,男不超过三十而娶,女不超过二十而嫁。统治者为增殖人口,多征赋算,或为及早承断帝位,传宗接代,往往下令民间早婚,并亲身实行之。民间从增添家庭劳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等因素考虑,也普遍实行早婚。各代,早婚从未得到真正的控制,因而童幼许婚、指腹为婚等成为普遍的事实。汉代王吉、宋代[[司马光]]曾对此提出严厉批评,指明其危害。据统计,历代婚龄如下。战国齐桓公令:男三十,女十五。战国越王勾践令:男二十,女十七。汉惠帝令:女十五。晋武帝令:女十七。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唐太宗贞观令:男二十,女十五。唐玄宗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宋宁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宋司马光《书仪》:男十六,女十四。宋朱熹《家礼》:男十六,女十四。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清《大清通礼》:男十六,女十四。事实上,汉昭帝八岁断位,时上官后才六岁,十岁时册立为皇后;昭帝死,皇后才十四五岁;汉平帝九岁继位,权臣王莽以九岁之女嫁他为皇后。民间,早婚之俗一直为历代所崇尚。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六知礼仪,十七遗汝嫁。”《汉书.王吉传》:“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代不明而民多夭。”南朝梁武帝《河中水之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婚为卢郎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唐李白《长干行》:“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宋司马光《家范》:“及其长成,或不肖无赖,或身有恶疾,或家贫冻馁,或丧服相仍,或从宦远方,遂致弃信负约,速狱致讼者多矣。”
12,6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