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7
次編輯
變更
李葆华
,無編輯摘要
| 母校 = 孔德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
<big>'''李葆华 '''</big><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lihua335619.html ]李葆华(李大钊之子)_乐亭县当代人物专题 </ref>><br>
* 李葆华,曾用名杨震、赵振声。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2005年2月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6岁。<br>
== 人物简介<ref>[http://www.chips4free.com/people/201705/26004.html]李葆华简介</ref>><br>==
* 1909年10月2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1年入北京孔德学校学习,在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父亲李大钊的引导和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4月在父亲李大钊被杀害后,根据组织指示,在进步人士帮助下到日本,进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 1979年12月被推举为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1980年5月被委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理事,1982年6月当选为中国钱币学会名誉理事长;1982年5月退居二线。
* 2005年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 主要成就 ==
* 新中国成立后,李葆华同志担任过水利部和水利电力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在水利水电战线上奋斗了12个春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李葆华为新中国江河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江河泛滥成灾、水利残缺不全,李葆华上任伊始就协助傅作义部长,在全国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上提出水利建设的七项方针和任务,初步构成了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基本框架。在新中国早期实施的淮河、黄河、长江三大江河治理中,李葆华与傅作义筹办了治淮会议。在黄河治理中,他率领中苏专家团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考察,为制定黄河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报告奠定了基础。在长江治理开发中,他促成了新中国在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并组织了对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考察,为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关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决定提供了依据。
== 人物佚事 ==
* '''李大钊被捕后获救'''
* 当时李葆华就读于孔德中学。1927年4月6日,这一天是清明节,学校照例放假一天。李大钊的好友周作人去城外燕京大学沈士远教授家聚会。周作人的儿子周丰一与李葆华是同学,便邀请他一起前往。晚上,李葆华住在清华大学李乐光处,两人下围棋,没有回城。而就在当天,李大钊及家人被捕。4月7日,李大钊被捕的消息见报。孔德学校的高年级学生沈尹默读报大惊,急忙打电话要哥哥沈士远保护好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叫他千万不能进城。几天后,他又将李葆华转移到燕京大学教授马鉴家。但是,沈尹默还是不放心,就请周作人负责藏匿。周作人慨然答允,乘到燕京大学上课回城之机,将李葆华藏在车中,带进城来,然后,把他安置在西城八道湾11号家中最后一进的东厢房中。李葆华在周作人家躲藏了一个多月之后,沈尹默等人设法将他化名“杨震”,并送他去日本留学。
* '''与傅作义在水电战线上'''
* 1951年暮春三月,天气乍暖还寒。为了根治淮河,他和傅作义部长,亲自到深山大河实地考察了半个多月。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别说畅行无阻的“高速”没影儿,就是像样的公路也少得可怜,淮河上的桥梁也寥寥无几。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中国政府官员]]
== 外部链接 ==
* [http://www.ladywu.net/lishirenwu/2018030318627.html 李葆华的子女都是谁 革命后人李葆华后代现状_ ]
* [http://wemedia.ifeng.com/36724331/wemedia.shtml 古今名人墓:李葆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