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朱正威

增加 9,46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朱正威 ,男,1960 | 圖像 = [[File:Zhuzhengmao.jpg|缩略图|左|[http://mpa.xiaoann.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portrait/public/image/member/ac345982b2b7d0a28be9d938caef76094b369a77.jpg?itok=1_vZJIgw 原圖鏈結][http://mpa.xiaoann.com/member/2185 来自研究生图片]]]| 出生日期 = 1960 年6月 | 逝世日期 =| 出 地点 = 上海市 人。 | 國籍 = 中国| 職業 = 教授| 知名原因 = 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兼党委书记。| 知名作品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br>《[[外婆的澎湖湾]]》</br>《[[校园的早晨]]》</br>}}'''[[朱正威]]'''<ref>[https://baike.so.com/doc/5950165-6163105.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基本信息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市人。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兼党委书记。[[File:Zhuzhengwei1.jpg|缩略图|左|[http://news.nwsuaf.edu.cn/images/content/2015-05/20150518170346362906.jpg 原圖鏈結][https://news.nwsuaf.edu.cn/xnxw/51897.htm 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片]]]== 人物经历 ==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 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自1982年起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历任社会科学系副主任、人 名称朱正威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校教务处副处长、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广播电视]]中心主任、校MPA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MPA教育中心主任。2004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出生日期1960年6月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性别 目录1人物经历2研究方向3主讲课程4主要贡献5获奖记录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自1982年起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历任社会科学系副主任、人文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校教务处副处长、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广播电视中心主任、校MPA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MPA教育中心主任。2004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 学术兼职:==
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项目专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政治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应急办公室专家组成员,西安市应急办公室专家组成员,西安地区反恐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顾问、陕西省新闻办公室专家组成员。
中国政法大学、 [[ 宁波大学 ]] [[ 华侨大学 ]] [[ 华中师范大学 ]] 兼职教授。
 == 折叠编辑本段 研究方向==
政府创新、公共安全。
== 折叠编辑本段 主讲课程==为本科生讲授《 [[ 行政管理学 ]] 》、《 [[ 领导学 ]] 》、《 [[ 中国传统文化 ]] 》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等课程。[[File:Zhuzheng.jpg|缩略图|右|[http://img4.imgtn.bdimg.com/it/u=1084426540,2752463910&fm=26&gp=0.jpg 原圖鏈結][http://mpa.xiaoann.com/member/2185 来自研究生图片]]]=== 折叠编辑本段 主要贡献===
已指导各类研究生60余名。
2015年院长论坛(一)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ref>[https://news.nwsuaf.edu.cn/xnxw/51897.htm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西北农林大学科技, 2015-05-16</ref>
=== 科研工作 ===
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基金项目多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多项。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出版专著教材多部。
== 折叠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基金项目多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多项。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出版专著教材多部。 折叠 发表论文==1.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的探索,《 [[ 教学与研究 ]] 》,2001年2月;
2. 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11;
3. 构筑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空间,《 [[ 网上唱响主旋律 ]] 》高教出版社,2002年4月;
4.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社科版);
5. 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资源战略「竞争力评论」2003年第5期;
6. 非正式组织的利弊分析,《 [[ 企业改革与管理 ]] 》2003年第7期;
7. 用企业文化塑造员工,《 [[ 商业时代 ]] 》理论版2003年第18期;
8. 我国公共部门实行目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理论导刊2004年(此文被《新华文摘》检索);
12 企业危机预警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危机预警的启示. 中国行政管理.2005(2)34-36(CSSCI);
13、 国家人口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开发初期报 朱正威, [[ 肖群鹰 ]] 等 人口研究第29卷增刊("人口安全与社会发展-多学科视野"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58-62;
14、中国退休返聘公共政策环境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 No.2(CSSCI);
[[File:Zhuzheng3.jpg|缩略图|右|[http://www.xajdfz.com.cn/images/09/02/08/xa49mq8x31/11f549047fa.jpg 原圖鏈結][http://xajdfz.com.cn/English-images/English_nry.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newsid=12425&wbtreeid=11069 来自西安交大图片]]]
15、基于熵权夹角和的企业经济效益诊断模型 运筹与管理 .2005(2)142-148;
 
16、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应用 中国行政管理.2005(10)53-55(CSSCI);
17、构建人口结构安全预警系统初探 [[ 汕头大学 ]] 学报 2005(6)60-64;
18、中国区域公共安全评价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行政管理.2006(1)39-42(CSSCI);
19、国际公共安全评价体系:理论与应用前景 公共管理学报 .2006(1)
20、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比较 朱正威 [[ 张莹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6(2)(CSSCI);
21、朱正威、张莹.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理念述论 [[ 深圳大学 ]]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CSSCI);;
22、我国地方政府灾害管理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以美国、日本为鉴 朱正威 [[ 胡增基 ]] 学术论坛 2006 (5);
23、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应对框架与程式 朱正威 [[ 吴霞 ]] 中国行政管理.2006(12)(CSSCI);
24、在能力与脆弱性评价框架下培育政府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朱正威 [[ 肖群鹰 ]] 中国应急管理 2007(2);
25、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演化轨迹 朱正威 黎亮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7(3)(CSSCI)。
== 折叠 专著==1. 《 [[ 中国传统文化精义 ]] 》,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97年12月第一版,2001年修订再版;
2. 《 [[ 撬动地球的新支点--创新与知识经济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
== 折叠 项目课题==
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探索, 2001年(3万元);
5、陕西省社科联重大委托项目:陕西省公共安全机制研究;
[[File:Zhuzheng5.png|缩略图|右|[http://news.xjtu.edu.cn/_mediafile/news/2019/05/24/2nnp5a6ram.png 原圖鏈結][https://29nh.cn/xjtu/xinwengonggao/20737.html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图片]]]
6、西安市软科学项目:[[西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3万元);
6、西安市软科学项目:西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3万元); 7、榆林市委托项目: [[ 榆林政府 ]] 效能与管理现代化研究(15万元);
8、陕西省软科学项目:陕西省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救援体系机制建设研究,2006(软科学2006KR86);
9、陕西省社科基金:转型期陕西中小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创新与实证研究,2006(06F006Z);
[[10、 ]] 吉林省梅河口市委托项目:吉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研究(15万元) == 获奖记录 ==曾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丝路追梦人】朱正威:创新构筑发展核心 ==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省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国家第三批批复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陕西省承担起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的任务。 经过两年发展,陕西自贸试验区启动165项试点任务,落地实施155项,复制推广138项国务院、商务部推出的改革试点经验,形成制度创新案例262个。这些创新成绩的取得让自贸试验区内市场主体数量明显提升,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陕西自贸试验区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提供强劲的动力。 站在挂牌成立两周年的新起点上,为探寻陕西自贸试验区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的“陕西经验”,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对[[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政府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朱正威进行专访。“不少人困惑,自贸试验区并没有政策,何来创新?其实自贸试验区是有政策的,因为自贸试验区要设立在开发区里,开发区本身是有政策的,自贸区要通过创新实验、先行先试,把这些分散的政策、经验归纳总结,进行推广、统筹与衔接,形成叠加效应,就是自贸试验区推进制度创新的任务。陕西自贸试验区想要不断深化改革,就既要紧抓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发展内容和国务院关于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的落地,又要注重制度创新的整体推进,这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朱正威表示。 在朱正威看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关键词不是“自由贸易”,而是“试验”,是在做开放环境下的压力测试。自贸试验区通过压力测试积累开放经验,倒逼地方政府改革,从而进一步解放市场主体,释放创新活力。所以中央一再强调,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中国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主要目的是打造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制度创新的新高地,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进行风险和压力测试,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因此陕西自贸试验区整体制度创新的推进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转变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尤其要将已有的文化产业保税、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贸易金融、科技教育、农业科技创新等与陕西省自贸区战略发展方向高度切合的政策进行统筹,在自贸试验区发展规划中产生合力。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提高改革的整体效益。 向西向前打造优势平台 挂牌两年来,陕西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2019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18年工作时,概述了“三个经济”的意义,同时,加快发展“三个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也被列入陕西2019年的重点工作。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就站上了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通过设立自贸试验区,建立有利于经济、金融、文化等方面合作交流的平台和机制,进一步以西安、陕西为支点辐射周边区域和相关地区,这与‘三个经济’发展十分契合。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为例,2017年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的时候开行不到200列,到了2017年底就实现1100列,2018年更是达到了重载率、货运量和实载开行量全国第一。除了‘长安号’,陕西自贸试验区还开通至阿姆斯特丹、[[芝加哥]]、[[巴黎]]、罗马等国际(地区)航线,增加打造出‘空中丝绸之路’。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枢纽地位正在不断完善,并持续发挥作用。”谈到自贸试验区与三个经济的相互作用,朱正威如此表示。 有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利于经济发展的资本、信息、人员、技术等要素就更加快速地集聚,这些要素能够为创新发展提供极大的促进和牵引作用。因此陕西自贸试验区在新的时代完全可以在发展“三个经济”的基础上将“一带一路”倡议、中央《[[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围绕国家赋予陕西自贸试验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使命,通过搭建跨区域合作机制与平台、重点规划和推动各片区在面向“一带一路”化、硬科技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特色金融服务、现代农业开发与贸易、文化创意与人文交流等领域的体制与政策创新,结合形成西北内陆地区独有、且具有可复制性的创新模式,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高地。 开放源头引入发展活水 按照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的思路,陕西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之日就积极展开各项创新,其中多项案例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例如,陕西省工商局、西咸新区和杨凌示范区的“微信办照”创新案例被国务院作为典型经验进行通报表扬,并向全国推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经验和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安海关“创新推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动西向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的做法,被其他11个自贸区所在省市人民政府借鉴。 在朱正威看来,尽管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成果数量不少,也有许多经验输出复制到全国,但是创新成果层次还有待提升、创新方向还不够聚焦。“77项创新案例中,超过50%的案例主要通过电子政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行政审批方法和监管流程进行优化,是流程做法和技术手段上的改进;另有部分案例注重搭建跨国跨区合作平台、建设产业园区等,属于政策或公共服务上的创新;相对于上海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天津自贸区集成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深圳蛇口实行“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开发模式等的改革探索,我们还缺乏‘首创性’的体制机制探索,创新案例的系统集成性与带动性还有待提升。陕西自贸试验区可以通过对标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行区域,学习其制度创新的做法。”朱正威说道
折叠编辑本段获奖记录“作为内陆自贸试验区,陕西可以向巴西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学习,积极构建内陆型开放高地,依托自身的科技与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新型产业业态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面向‘一带一路’推动广泛地国际人文合作交流,增强联通世界的门户效应。”朱正威表示。 曾获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时刻, 陕西 省社会科学优秀 自贸试验区也在成立2周年的重要节点站在了全新出发的起跑线上,相信通过持续的创新发展,陕西自贸试验区将不断推动形成高度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现代化的制度体系,输出更多“陕西经验”,完 果奖 国家交付的光荣使命
== 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参考资料 =={{reflist}}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