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溥心畲

增加 4,65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心會在三○年代除了到北不藝專授課,也收錄弟子,同住在萃錦園中的子侄輩中也有多人習畫,首先是羅清媛受心會繪畫影響,其山水風格接近吳派,所畫花卉蝴蝶,極爲淡雅超逸;長子毓豈、次子毓岑皆學習鍾籌楷書,很有腕力;長女韜華學習花卉。侄子毓翌字君彥,自幼即由溥心會親授書畫,能繼承家學,宏揚北宗<ref name="詹前裕2004">{{cite book|author=詹前裕|title=溥心畬: 復古的文人逸士|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B81HAQAAIAAJ|year=2004|publisher=藝術家出版社}}</ref>。
 ==學問詩文胜大千 南张仰慕北溥==1928年經 山詩人陳三、的介紹而認識家張 大千· 溥儒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其实当时的名气是远超张大千的。有 说“南张北溥”是张大 ·借助溥儒的名声用来炒作自己的手段,不免有些偏颇了,张大千用实力证明了,这个称谓名副其实。后来,溥儒在法国生活潦倒,张大千收到他的求助信后立即出资资助,可见挚友情谊。张大千曾在自己40年回顾展自序中写道:“柔而能健、峭而能厚,吾仰溥心畬。”<ref>[http://ny.zdline.cn/h5/article/detail.do?&artId=9579 旧王孙溥心畬:展卷人何在,西山白云悠]</ref>
張大千每每向友人讚嘆起這位舊王孫的身世風儀,以及詩、書、畫三絕的藝術造詣,並以「老師」來尊稱溥心會。一般人評論「南張北溥」的成就,多認爲兩者在伯仲之間,各有所長,但是溥心會極不願意別人將他與其他畫家(尤其是張大千)作比較,他在《華林雲葉》中,稱張大千爲「蜀畫師張受」,由此可見他對於學問詩文不如己,但畫技絕妙的張大千,只能稱為畫師<ref name="詹前裕2004">{{cite book|author=詹前裕|title=溥心畬: 復古的文人逸士|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B81HAQAAIAAJ|year=2004|publisher=藝術家出版社}}</ref>。早在三十年代中期,有人提出"南张北溥"之时,张大千就自认为不能与北溥并列,能吴门传人吴湖帆。他认为提"南张北博"不妥,应改为"南吴北溥" , 1948 年冬,张大千最后一次离别北平时,也曾正色对琉璃厂集萃山房经理周殿侯说:"我山水画画不过溥心畲,中国当代有两个半画家、一个是吴湖帆,一个是溥心畲,半个是谢稚柳,另半个是谢稚柳的哥哥,已故去的谢玉岑。"<ref name="李永翘1987">{{cite book|author=李永翘|title=张大千年谱|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5R-AAAAIAAJ|year=1987|publisher=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ref>事实上,溥张两人并无文人相轻。溥心畲对张大千的画艺也非常敬重,曾多次赞美张大千。溥心舎和张大千 1955 年在日本相逢时,张大千拿出自己的照片请溥心畲题诗,溥心畲题道: "滔滔四海风尘日,宇宙难容一大千。却似少陵天宝后,吟诗空记李青莲。<ref>{{cite book|title=老照片|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_xwAAAAIAAJ|year=1999|publisher=山東畫報出版社}}</ref>“
溥儒擅画山水,尤其擅长雪景,意境高古,格调清雅,被张大千评为雪景第一人。一九五六年张大千为友人郭子杰画册页时,也在画后书道: "并世画雪景,当以溥王孙为第一,予每避不敢作。此幅若令<ref>{{cite book|title=Duo yun|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Q62AAAAIAAJ|year=1994|publisher=Shanghai shu hua zhu ban she}}</ref>
一九五六年张大千为友人郭子杰画册页时,也在画后书道: "并世画雪景,当以溥王孙为第一,予每避不敢作。此幅若令<ref>{{cite book|title=Duo yun|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Q62AAAAIAAJ|year=1994|publisher=Shanghai shu hua zhu ban she}}</ref>
==如夫人 妻管嚴==
溥儒早年与罗清媛成婚,五十二岁时夫人病逝,侧室李墨云成为继任太太。赴台后,李墨云成为控制溥儒书画流通的“经济人”。关于这位溥嫂李墨云,一般评价
==如夫人 妻管嚴==
張大千曾說「我和溥心畲曾同住在頤和围,我與他常相過從,心畲當時仍保存着皇室王爺的生活,一聲送客, 馬上有隨從排列兩旁,各持燈籠,照耀如同白日。」「他的如夫人對我特別殷動,因爲當時有『南張北溥』的傳言,如夫人希望我們兩人合作作畫,自然價値不凡,本來心畲是不喜欢和任何人共同作画的,因爲如夫人的關係亦只好和我合作了,我們合作的畫,都被如夫人收去不知下落了。」<ref name="王成聖樂恕人1989">{{cite book|author1=王成聖|author2=樂恕人|author3=中外雜誌社|title=張大千傳奇|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5fhoAAAAIAAJ|year=1989|publisher=聖文書局}}</ref>
 
从盟弟张目寒口中,张大千也知道,溥心畲和李墨云的感情变得很复杂,但他为了面子,偏袒墨云。有一次张大千從香港來臺湾,陳辭修約集臺湾文藝界朋友歡迎,这些文藝界朋友又聯合在圓山鈑店請张大千和心畲,心畲携義子[[溥毓岐|毓岐]]參加,但见毓岐衣裳单薄,虽是在亚热带的台湾,入冬之后,时有十度左右的寒流,令人心中不忍。宴后,大千嘱张目寒代赠一百元给李墨云,请为毓岐添些衣服。张目寒却连连摇手说: "你不能给溥嫂,给了她,她还是不会为他添置衣服。<ref name="王家诚2007">{{cite book|author=王家诚|title=溥心畬传/王家诚传记精品系列|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gxLAQAAIAAJ|year=2007|publisher=百花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06-4599-4}}</ref>“
 
凡是向他硫過頭的學生,溥心會對他們愛護關切,無微不至。有幾個家境困難,而又很用功的學生,溥氏瞞著夫人,偷偷地送字畫給他們,接濟生活。溥心奮的字畫,極易出售變換現款,溥夫人李墨雲維持這個家,防範丈夫將作品輕易贈人,唯有控制印章,將溥氏的圖章全部鎖在小鐵箱內,自己拿著鎖匙。凡是要在字畫上蓋印的,必須通過溥夫人的一關<ref>{{cite book|title=舊王孫溥心畬: 當代名家談|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6fnTAAAAMAAJ|year=1974|publisher=浪淘出版社}}</ref>。
透過多重關係,撰、書碑文之請,心畲欣然應允。但求鈐印,卻仍舊過不了墨雲這一關。心畲有款無章的書畫,既然到處可見,收藏者如何能蓋到心畲印章,也就各顯神通了。中規中矩的方法,是按墨雲指定的數目,付款鈴章。如果饋贈合她心意的禮物,如從香港或國外帶進來的名牌化妝品、首飾或衣料,求在書畫上加蓋印信,自然也可以通融。爲心畲拍紀錄影片的杜雲之,寫過一段求印的趣談:「雖然溥夫人看管印章,但有些人仍可設法不花多少錢蓋到印章。原來李墨雲女士喜歡打麻將,就預先約好三個牌友,邀她入局,放牌讓她和。當她連莊連得起勁,手中握大牌時,就送上一份潤金,請她蓋印。<ref>{{cite book|title=故宮文物月刊|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NMJAQAAMAAJ|year=2000|publisher=國立故宮博物院}}</ref>」
==天真特異==
心畲先生的生活趣聞與天真特異的性格,是最為一般人所津津樂道的事情,因此大畫家的小故事也特別多。一般人對心畲先生的批評是詩書畫是好到極點,其人則怪到極點,萬大鎵先生認為他的怪可歸納為三方面:第一怪是不能管理自己的衣食起居。第二怪是善忘。第三怪是好吃,食量大,吃相難看。”由此可見,萬公潛對溥氏的了解是入微的。他雖善忘,但有一事卻不會忘記,如果你說請他吃鈑,他會牢牢記在心頭。心畲先生的吃相,真是旁若無人,喜歡的菜,擺在自己面前,旁人伸一筷,會向你瞪眼,只有等他吃夠了,才能分嚐他的餘羹,這種吃相,熟朋友見怪不怪。<ref name="溥儒楊新1997">{{cite book|author1=溥儒|author2=楊新|author3=許愛仙|title=溥心畬書畫集|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79NHAQAAIAAJ|year=1997|publisher=故宮博物院}}</ref>。
 
師範大學藝術系的學生得知有心畲先生的國畫課,心裏高興得不得了,天天盼望他來上課,誰知一連等了兩三個月,也未見大畫家的廬山真面目,大家細查之下,方知溥老先生雖精於畫藝,對認路卻頂糊塗,常常出了門回不了家,於是恭請一位助教負責接送,好不容易才把溥先生請來了。
 
1954年秋天,溥心的一只黑色哈巴狗走失了,夫人李墨云大光其火,溥心畲安慰道: "今儿个早上,有人想买一张我的画,说是五百块钱,我尚未应许呢!我看就用这个钱登报悬赏好了。" 对钱是没有概念的,他以为一只宠物起码值五百元,实际上五百元已经相当于一位中等公务员的月薪了<ref>{{cite book|title=读者|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voyAQAAIAAJ|year=2009|publisher=甘肃人民出版社}}</ref>。
 
心畲先生在生活上不能管理自己的飲食起居以及特殊習性,主要是因幼年時期的宮廷生活方式所致,從小在恭王府成長的心畲先生,只須專注於讀書習字,其他生活上的雜務皆不必作也不許作,都由數百名僕人侍候代勞,一直到晚年,這些特殊的習慣,仍為一般平民出身的世人所不解,並非心畲先生刻意要偽裝成『腐儒』以欺人。
== 參考资料==
{{Reflist}}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