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12
次編輯
變更
增城县
,無編輯摘要
'''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总面积1616平方千米。总人口81.03万人(2008年)。市人民政府驻荔城街道,邮编:511300。代码:440183。区号:020。拼音:Zengcheng Shi。英文:Zengcheng City。 ;cankao<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增城] </ref>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设南海郡,增城属南海郡番禺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增城属东江专区,1954年划入粤中区,1956年改属惠阳专区。1958年与龙门县合并,仍称增城县,先后属广州市、佛山专区。1961年又与龙门分开,属惠阳专区(后改称惠阳地区)。1975年划归广州市管辖。
1993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由广州市代管。 [2]
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同意撤销县级增城市,设立广州市增城区,以原增城市的行政区域为增城区的行政区域,增城区人民政府驻荔城街道惠民路1号。 [3]
2015年5月29日下午,增城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 [4]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城市总人口899644人,其中:沙庄街道14639人,荔城镇189620人,正果镇39341人,三江镇37143人,石滩镇73046人,仙村镇50180人,沙埔镇19271人,新塘镇180567人,永和镇54181人,宁西镇13187人,朱村镇31482人,镇龙镇38649人,中新镇29035人,福和镇36212人,派潭镇55746人,小楼镇37345人。
2002年,增城市辖沙庄1个街道和荔城、正果、三江、石滩、仙村、沙埔、新塘、永和、宁西、朱村、镇龙、中新、福和、派潭、小楼15个镇。
2004年2月19日,增城市将原来的16个镇(街)撤并为6镇3街道:撤销荔城镇、朱村镇,设立荔城、增江、朱村3个街道;撤销镇龙、福和2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中新镇;撤销三江镇、沙庄街道,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石滩镇;撤销永和、仙村、沙埔、宁西4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新塘镇。 [5] '''行政区划'''
从明代《永乐大典·广州府增城县之图》得知,明初增城县(包括今龙门县)除县城外,境内划分为6个巡检司及12个里。其后里改为都,都下设图。清代依明代旧制。民国期间初期依旧,后改都为区,区下设乡。
建国初分为7个区,1957年撤区改设2个镇和16个乡。1958年改称镇乡人民公社,1983年撤销公社,改为区公所。
1987年又改为镇,至1993年,共有15个镇,分别是荔城镇、新塘镇、永和镇、 [[ 仙村镇 ]] 、 [[ 沙埔镇 ]] 、 [[ 宁西镇 ]] 、 [[ 石滩镇 ]] 、 [[ 三江镇 ]] 、 [[ 派潭镇 ]] 、 [[ 正果镇 ]] 、 [[ 小楼镇 ]] 、 [[ 福和镇 ]] 、 [[ 朱村镇 ]] 、中新镇及镇龙镇。 [6]
2004年2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区划为3个街、6个镇(即将荔城镇划分为荔城街和增江街,朱村镇改为朱村街,永和、沙埔、宁西、仙村镇并入新塘镇,福和、镇龙两镇划入中新镇,三江、沙庄两镇街并入石滩镇)。
2005年4月,将中新镇内原镇龙镇全境及新塘镇内原永和镇境内的贤江、禾丰、新庄、永岗4个行政村划入广州市萝岗区(今黄埔区)。 [6]
2012年6月,原并入新塘镇的永和、宁西分离出来成立了永宁街道,仙村也分离出来重新成立仙村镇。
4街道:荔城街道、增江街道、朱村街道、永宁街道;
7镇:中新镇、石滩镇、新塘镇、小楼镇、派潭镇、正果镇、仙村镇。<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历史沿革] </ref> 折叠编辑本段 == 地理环境==折叠 ''' 位置境域''' 增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部,珠江三角洲东北角和珠三角都市生活圈。地理坐标:北纬23°05′~23°37′,东经113°32′~114°00′。市境东界惠州市博罗县,西连广州市萝岗区,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惠州市龙门县和广州市从化区。区政府所在地荔城街,距广州市中心60公里。 [7] '''地形地貌'''
中低山: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大尖山、牛牯嶂等(高度500~1000米)。由砂页岩和中细粒花岗岩等岩石组成。山脊狭窄,起伏大,山坡较陡,一般40°~50°,河谷切割较深,常形成跌水瀑布和峡谷。
河谷平原:分布在高滩东洞、灵山至派潭一带,面积41平方公里。正果、小楼一带河谷平原的特点是:地势平坦,高程6~20米,河道弯曲,支流繁多。平原中有花岗岩和混合岩组成的低丘,平原面积约76平方公里。
河海堆积地:新塘~仙村~石滩~三江三角洲平原是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平原。由东江、增江的冲积、堆积作用与古海湾堆积物所形成。厚20~30米,最厚39.6米。 [8] '''气候'''
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春季,从立春日起,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温度较低,一般是12.7~21.7℃之间。夏季,从4月中旬始,气温上升,最高气温为28.5℃,天气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闷热;4~6月份多锋面雨,7~9月份多台风雨;常发生洪涝灾害。秋季,从10月下旬始,受北方干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下降,干旱少雨,但天气凉爽;12~1月,常有寒潮侵袭,偶有霜天。冬季,境内无气候学上的冬季,但人们仍将气温较低的11~1月称为冬季。
多年平均气压为1012.2毫巴,冬夏相差较大。冬季受极地高压控制,气压较高,12~1月平均1020毫巴左右;夏季受热带气旋影响,气压较低,7~8月平均在1003毫巴左右。
据1994~2005年统计,年平均气温为22.2℃(历年值21.8℃),最大年际差1.5℃。7月平均气温 28.3℃,最高气温出现在2004年7月2日和2005年7月18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8.6℃。最长连续高温天数9天(高温定义:气温≥35.0℃),出现在2005年7月13~21日。1月平均气温13.6℃,极端最低气温0℃(在1999年)。 [9]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经龙川、河源、惠阳、博罗等县市流过增城南部,为增城与东莞界河。从市境东南与博罗交界处开始,至西南与广州市黄埔区接壤处止,流程30公里,全为冲积平原地带,河床坡降为0.08‰,河网纵横,支流繁多。再向西南流入珠江口狮子洋,是中国罕见的自东向西流向的河流。境内河段宽400~500米,最宽800米。水深坡缓,可通航300吨轮船,新塘以下可通1000吨轮船。
和平水又称九曲水,发源于正果马鼻岭,经白湖合冷水坑水流入增江。河长18.7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
西福河原名绥福河,是境内西部地区最大河流。发源于大鹧鸪山,流经福和、仙村,于巷头村汇入东江。河长58公里,坡降1.6‰。流域面积580平方公里,增城境内为457.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5.1亿立方米。二十世纪50年代初,在福和以下可以通航。50年代末以后因水土流失致河床淤浅,加上沿河修陂筑闸,仅铁路以南几公里可以通航。 <ref>[10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地理环境]</ref>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增城水系属珠江支流东江水系,水资源相当丰富。流域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东江、增江、西福河等3条,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官湖河、兰溪水、派潭河、二龙河、雅瑶河和金坑河等6条。全区多年平均径流深1140毫米,径流量19.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客水179.5亿立方米(其中增江的龙门水28.7亿立方米,东江北干流150.8亿立方米),主客水合计约2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2万多立方米,居全省前列。除地表水外,地下水资源亦较丰富,全境地下水蕴藏量超过3亿立方米,可利用量约2亿立方米。南部还有潮水进入。 '''土地资源''' 增城境内各类土地比较齐全,照国家土地分类规定,一二级地类齐全,三级地类除个别特殊土地外都存在。一级地类中,农业用地205.78万亩,占84.91%;建设用地29.87万亩,占12.33%;未利用地6.69万亩,占2.76%。
增城区共有300多种植物。主要有:普洱茶、金毛狗、樟、桫椤、原叶木莲、绣球莤、白桂木、天冬、香附、防杞、土常山、茅根、土茯苓、岗梅、鸡骨草、千斤拔、巴豆、一枝黄花、淡竹叶、金钱草、三桠虎、野扁豆、七叶一枝花、十大功劳、两面针、野葛、桑寄生、闹洋花、金银花、金樱子、狗脊、鸡血藤、牛大力、黑老虎、野菊花、五指毛桃、白花蛇舌草、田基黄、益母草、岗稔、草莓、岭南酸枣、黄牙果、山柑、山楂、荠菜、野苋、马齿苋、狗肝菜、厥菜、车前草等。
其中:普洱茶、金毛狗、樟、桫椤、原叶木莲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绣球莤、白桂木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13] '''动物'''
兽类主要有:豪猪、黄猄、松鼠、芒鼠、树鼠、野猪、狐狸、猫狸、斑林狸、穿山甲、果子狸、野兔、水鹿、水獭等。其中:斑林狸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爬行类与两栖类主要有:蜥、龟、蟒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水蛇、五步蛇、青竹蛇、过山风、烙铁头、虎纹蛙(田鸡)、剌胸蛙(石蛤)、泽蛙、蟾蜍、蛤蚧等。其中:巨蜥、蟒蛇属国家一级保护运动,虎纹蛙、蛤蚧、金钱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鱼类主要有:塘虱、黄鳝、鳖、河蟹、鲶鱼、河豚、鳜鱼、泥鳅、脊尾白虾、娃娃鱼等。 [13] '''矿产资源'''
铁矿分布于新塘、派潭、腊圃等地。钛铁矿分布于派潭。锡砂矿属外生成矿作用生成的次生锡砂矿床。分布在中新、小楼、派潭等地。其中灵山储量为1000多吨,高滩储量为450吨,兰溪储量为270多吨。钨矿分布在派潭、兰溪等地。铜矿分布在派潭车洞、乌烟屋及正果地区。辉铋矿分布在正果地区。方铅矿分布在派潭车洞、乌烟屋。金矿成因类型不明。分布在永和、派潭、镇龙等地。
铌、钽分布在派潭、车洞等地河谷阶地,属次生冲积砂矿床。锆英石分布于派潭。独居石是含铈的原生矿物,其次是稀土矿,可能是次生矿床。分布在派潭江田村,储量180多吨。小楼镇内亦有分布。铝土矿属外生沉积矿床。分布在新塘、正果境内。黄铁矿属于内生成矿作用矿床。分布在派潭。水晶、石英属内生成矿作用矿床。石英也可以成为石英砂矿床,是次生的矿物。分布于永和、派潭、镇龙等地。
钾长石(又称长石)属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物。它的次生矿物叫高岭土又称瓷土。分布于正果白面石、乱石坑等地的储量660万吨,棠下大圳储量2.4万吨。高岭土分布在朱村横塱。石灰石分布在派潭高滩等地。煤属沉积矿床,主要分布于石炭系地层。在派潭高滩、灵山的储量为120多万吨。其次是泥碳土,它是一种劣质煤,可以制作化肥。派潭鹅兜储量1.6万多吨,莲塘储量4000多吨。 [14] ==人口==
2011年末,增城区户籍总人口84.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98万人,农业人口61.33万人,未落户常住人口2763人。全年出生人数11057人,死亡人数3722人,人口出生率13.25‰,人口自然增长率8.79‰。
2016年末户籍人口89.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7万人,出生率13.92‰;死亡人口0.46万人,死亡率3.61‰;自然增长人口1.31万人,自然增长率10.3‰。 [16] '''民系构成'''
增城史前已经有人类活动,在荔城街百花林发现的古石器就是明证,但客家人迁入增城却只有短短的一千多年。据新编《增城县志·人口卷》记载,较早迁入增城的客家人是北宋进士古成之的祖父古全望家族,于南汉大有七年(公元934年)从广东河源迁至福和古屋,距今约1070年。在明代,又分别有邓、郑、潘、夏、罗、朱等姓氏客家人从外地迁入增城。可见,在明代以前,已经有不少客家人迁入增城。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却是明末清初,这是被史学家称为客家人迁移第四次、第五次高潮期。
至2009年,增城地区客家居民已达30万之众,超过本区户籍人口的40%;在9个镇街中,均有客家人居住,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派潭、正果、小楼、荔城、增江、朱村、中新及新塘的永和、宁西等地区;在本区300个村中,纯客家村有90个,粤客杂居的有74个,合计164个,约占全区村落的55%。
2016年,增城区地区生产总值104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下同)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91亿元,增长1.7%,拉动经济增长0.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07.61亿元,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2.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88.31亿元,增长14.3%,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4.86:48.49:46.65,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于2015年3.61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分别下降0.14个和3.47个百分点。2016年,按常住人口计算,增城区人均GDP达到91402元,折算为13176美元。 [16]
2017年,增城区固定资产投资689.73亿元,同比增长31.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40亿元,同比增长14.2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6.78亿元,同比增长7.1%。自2016年以来,成功引进超视堺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华电冷热电三联供、珠江国际创业中心、碧桂园华南设计总部、中汽研华南总部基地等184个项目,投资总额超1500亿元;储备SMC气动元件、奥特奇、奥宝科技等在谈项目在谈项目143个,投资总额约1500亿元。
1994年增城划定农田保护区4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96%。2000~2005年,紧紧围绕广州、深圳等大都市的需求,在“荔乡仙境健康游”(何仙姑旅游景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的带动下,发展以“好吃、好看、好玩、好销、好价”等“五好”为特征的都市农业。
至2005年,全区已建立300亩以上的优质米生产基地49个,共11.8万亩;100亩以上的荔枝、龙眼等水果生产基地251个;40亩以上的水产品养殖基地201个;年上市量1000头以上的生猪饲养基地52个;年上市量3000只以上的“三鸟”饲养基地167个;年种植30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23个。于2002年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和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工作站,至2005年共培训农民3.6万多人次。[19] 2012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95亿元,增长5.21%。农业总产值78.94亿元,比2011年增长5.04%。
2016年,全年农业实现增加值50.91亿元,增长1.7%。全年农业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71亿元,增长2.07%,其中种植业产值59.21亿元,增长2.02%;林业产值1.98亿元,增长2.03%;畜牧业产值10.26亿元,下降3.1%;渔业产值6.35亿元,增长6.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91亿元,增长3.39%。 [16]
至1994年(撤县设市后),全区工业产值104.16亿元,占工农总产值84.70%,比1978年工业所占比重上升61.3%。
1993年全县工业企业4513户、从业人员86721人,平均每户只有19人;企业年产值59.37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7574元/人。2000年以后,在南部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骨干项目,主要的有生产规模12万辆的广州本田汽车二厂、生产规模100万辆的五羊本田摩托车新工厂及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业等支柱产业。年产服装3亿件,产值100亿元以上,占全国同类服装出口量30%以上,被评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至2005年,全区工业年总产值542.53亿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达138.5%,比2000年提高29.35%。 [19]
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57.62亿元,增长16.12%。工业增加值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59.62%,拉动GDP增长7.75%。完成工业总产值1786.6亿元,比2011年增长16.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556.6亿元,比2011年增长18.91%。
2016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78.75亿元,增长4.8%。完成工业总产值1752.95亿元,增长8.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530.72亿元,增长8.50%。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0.77%,民营企业增长8.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71%,股份制企业增长8.53%,集体企业增长2.30%,其他企业增长9.5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8.20%,重工业增长9.47%。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长3.68%。
1993年增城撤县设市后,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在国营和供销社逐步退出市场的同时,鼓励、扶助私营和个体增设经营服务网点,引入现代化超级市场经营模式,增建一批综合市场和家用电器、服装、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粮食、钢材等专业市场,配套完善交通、通信设施,商品流通的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
至2005年,全区有各类市场从1993年的24个增至90个;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8亿元,比2000年增长40.50亿元,比1994年增长61.29亿元。交通运输、房地产、通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1994~2005年共362.27万平方米,平均每年销售30万平方米。 [19]
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99亿元,增长11.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2.06亿元,增长1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4.93亿元,增长11.2%。从消费形态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4.01亿元,增长12.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2.98亿元,增长8.9%。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411.24亿元,增长123.3%。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2393.68万人次,增长9.37%;接待过夜游客420.29万人次,增长3.34%;旅游业营业收入达90.19亿元,增长19.36%。 <ref>[16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经济]</ref> ==交通运输== '''综述'''
增城地处穗莞深港黄金走廊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穗莞深城际轨道、广州地铁13号线和21号线,以及广汕客专、东北客货车外绕线等汇集增城,形成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和广州新东站;广惠、广深等7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40分钟内坐拥广州、深圳两大空港和黄埔港、新塘港两大海港资源,1小时左右可达珠三角任何一个城市,形成了现代化陆运、海运、空运立体式“大交通”网络。
增城地域内有国道G107、G324,省道S118、S119、S256、S355,广深高速、广惠高速和广园东快速路,以及荔新公路,构成公路线网的主框架,同众多的县道、乡村公路连接一起,组成交通网络。
至200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438.5公里,比1993年增加479公里。在公路线网中,有高、快速公路64公里,一级公路89公里,二级公路123公里。市境同广州衔接的有国道G107、G324、广深高速、广惠高速和广园东快速公路,共设13个出入口,同东莞市衔接的有国道G107、广深高速、广园东快速和省道S256,同惠州市衔接的有国道G324、广惠高速、省道S119,共设4个出入口,同从化衔接的有省道S355、S256、S118,共设4个出入口。 [20]
2012年,增城区公路通达里程2378公里,其中,国道56.78公里,省道256.63公里,县道162.95公里。
广深铁路路经过增城区南部新塘、沙埔、仙村、石滩、三江5个镇,里程共28公里。
1994年12月28日,广深铁路扩建成中国第一条三线并行、全程封闭的准高速路,开行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列车。1998年6月,广深准高速铁路双线实现全线电气化。2005年,广深准高速铁路进行四线扩建工程。 [21] '''航运'''
增城区境内航道有10条,总长113公里。
广州港务局在增城区设增城管理处和新塘管理处。其中增城管理处辖区有增城、官海、石滩、正果等4个港口,共有码头7个、泊位9个,岸线总长574米,最大靠泊能力为300吨级船舶,一般可靠泊100吨级船舶,最小的可靠泊15吨级船只;有生产用港口企业8家,2005年货物吞吐量为358.9万吨。新塘管理处辖区有港口1个,码头13个,泊位53个,岸线总长3820米,最大的新塘口岸码头可靠泊1000吨级船舶,一般的可靠泊100~300吨级船舶;有生产用港口企业16家,2005年货物吞吐量为274.8万吨。[22] '''航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大陆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之一,旅客吞吐量居中国第二、世界第十九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级枢纽机场之一,飞行4F级。
广州市政府拟建和在建多条地铁线路,如广州地铁13号线,广州地铁16号线和广州地铁21号线等。建成后将为增城区乃至整个广州市的城市提供一个高速稳定的发展动力,填充了增城区轨道交通的空白,将为广州城市实现人口向东转移的战略规划提供契机;并能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和更好地连接广州市中心区域。
广州地铁21号线(建设中) [24]
广州地铁13号线(建设中) [25]
广州地铁16号线(规划中)
广州地铁6号线东延段(规划中)
增城区城区内公交线路(2014年2月)
增城区现已建成多条市区公交车、区内公交车、广增线(县际公交化客车)等多条公交车线路,方便区内的市民出行。
截至2014年2月,已建成线路总共61条:市区公交车(主要连接广州市中心至增城区新塘镇,4条线路)、广增线(县际公交化客车,17条线路)、城区内公交车(主要行走于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11条线路) 、新塘镇内公交车(主要行走于增城区新塘镇内,14条线路) 、各镇间公交车(穿梭于各镇街,15条线路) ,以上所有公交线路除去广增线外,均能享受广州市老人优惠乘车。部分线路不可使用羊城通。 [26]
增城区内的公交车分别由广州市荔通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广州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广州市运输有限公司增城分公司、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增城分公司这4家公汽公司运营。
2016年,增城籍运动员获奥运冠军1项次、季军1项次,获世界赛冠军3项次,全国赛冠军1项次、季军2项次。在巴西里约奥运会上,我区共有4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赛,刘诗雯勇夺乒乓球女子团体项目冠军,李丹荣获女子蹦床项目季军,创下了我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人数和成绩之最。 '''医疗卫生''' 截至2016年末,增城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50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3个、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村卫生室261个。全区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800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616人,执业医师1925人,执业助理医师2548人,注册护士3068人,药师462人,检验师219人。拥有医疗床位3273张,其中医院2176张。诊疗人数902.83万人次。全区261个乡镇医疗点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329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3202例,死亡2人;发病率达283.93/10万人,死亡率为0.18/10万人。 '''通信传媒''' 截至2016年末,增城区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08亿元,增长5.66%。年末电话用户147.87万户,增长15.86%;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9万户,下降11%;移动电话用户128.87万户,增长21.27%。年末4G用户85.66万户,全年净增46.67万户,增长率高达119.7%;年末3G用户43.21万户,下降35.77%。年末固定互联网用户22.84万户,增长1.65%,其中,以电信部门网络路线为出口的互联网宽带用户22.5万户,增长1.63%。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64.4万户,增长36.24%。<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 折叠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ref> == 历史文化== 折叠 ''' 方言''' 增城境内汉语方言主要有两种:粤语增城话与增城客家语。据2005年调查,全区人口794295人,其中广府人471704人,占59.39%;客家人322591人,占40.61%。增江鹤洲与荔城下罗岗蔡屋有800多人在村内讲闽南话,对外讲广州话、增城话或普通话。正果畲族村民342人,有99%在村内讲畲语,95%以上对外讲粤语和客家语,35%左右能讲比较流利的普通话。 [27] '''地域文化'''
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涌现了南宋丞相崔与之、明代三部尚书湛若水等历史文化名人,也是传说中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故乡。增城荔枝文化源远流长;增城榄雕荣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文化别具水乡风味;舞春牛、舞麒麟、舞火狗等传统民俗风情浓郁;广州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正果畲族村)民族风情独特;派潭镇、正果镇、黄屋村、坑贝村等特色镇村魅力十足;何仙姑家庙、报德祠、三忠庙、佛爷寺、万寿寺、百花古寺等古寺庙彰显了增城深厚文化底蕴。
截至2016年,增城区有白水寨国家4A级景区和湖心岛等众多景点;拥有3平方公里水面的挂绿湖、367公里绿道、257公里生态景观林带、12个森林公园、30多个生态公园和一批自然生态保护区。
2018 年9 年10 月,增城区 当选2018 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 年 中 度全 国 新型城镇化质量 百强区。 [33]
2018年9月,增城区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2018年10月,增城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8年11月,增城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36]
2019年1月25日,增城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