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溥心畲

增加 22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溥心畲'''({{bd|1896年||1963年|}}),溥儒,字心畬,號西山逸士,清道光皇帝的曾孫,恭親王訢的孫子,[[載瀅]]貝勒的次子。[[溥心畲]]出生滿5個月蒙賜頭品頂戴,4歲習書法,5歲拜見慈禧太後,從容廷對,獲誇"本朝靈氣都鍾于此童";6歲受教,9歲能詩,12歲能文,被譽為皇清神童。當他成年後的書畫作品上,常常用「舊王孫」印章或署名 。早年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ref> {{cite web | url =https://culture.china.com/history2014/11159882/20170717/30976538_all.html | title =溥心畲:皇室帅哥差点毁在自己媳妇手上 | accessdate =2019-03-28}}</ref>
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于青岛威廉帝国研修院修西洋文学史。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抗日战争期间,靠卖书画为生。與[[張大千]]等著名畫家往來。1926年後,他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舉辦了首次書畫展覽,因作品豐富、題材廣泛而聲名大噪,獲評"出手驚人,儼然馬夏"。1928年應聘赴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執教,返國後于北平國立藝專沐雨春風,其後又與夫人[[羅清媛]]合辦畫展,再度名震丹青,被公推為"北宗山水第一人" 。诗书画俱佳的溥心畲在作品上大多用行书书写自题诗,其书写笔势流畅,气韵连贯,这一点即使是与他齐名的张大千也难与之相比
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云,“三十年中,清室懿亲,以诗画词章有名于时者,莫如溥贝子儒。...清末未尝知名,入民国后乃显。画宗马夏,直逼宋苑,题咏尤美。人品高洁,今之赵子固也。其诗以近体绝句为尤工。”画中九友现代画家之一。平生曾多次举办画展,著述有《四书经义集证》《金文考略》《陶文存》《尔雅释言经证》《华林雪叶》《慈训纂证》《经籍择言》《寒玉堂论画》《寒玉堂类稿》《诗文集》等。
溥心在畫作上經常用「心畬」、「溥 儒」一,也曾用「西山逸士溥儒」以及「大清 國宗室溥儒」,不同署名呈現他所歷經大時 代政治、社會轉變。他一生經歷晚清的結東 、民的開國到國共分立,正是中國政治、 社會轉變最人的時。由他在畫上的署名, 可看到其身份上的轉變<ref name="溥心畬-數位典藏經紀授權中心">{{cite book|author=溥心畬-數位典藏經紀授權中心|title=皇室雅趣|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AxgDwAAQBAJ|publisher=Memobook Service Co., LTD|id=GGKEY:WUGRTRUPKDQ}}</ref>。
他出生於北京恭王府,姓愛新覺羅,名 溥儒,後改字心畬,中年時以溥為姓,號西 山逸I:,萺父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祖父是 恭親王奕訢,而父親載瀅則為恭親王次子 清帛室弟孒平畤的生活就是念書、作詩、習 字,因此自幼即受到嚴謹的文學教育,成為 往後深厚文學修養的基礎。1911年清朝被推翻,1912年袁世凱圍 攻恭工府、溥心畬方為16、7歲與母、弟避 居西山戒臺寺,ㄩ後就以「西山逸|:」自稱 。1924年返回恭王府定居,已是過時的皇族 ,過著隱居的生活,寄情書畫 。1928年經 山詩人陳三、的介紹而認識家張人千·
纵观溥心畲的 书画 俱佳 生涯,不能不让人提起京西的戒台寺来。换句话说,溥心畲之所以可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与戒台寺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戒台寺虽然是唐代古寺,却几乎是溥心畲 家庙。 溥心畲在 戒台寺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溥心畲的山水画杰 品上大多用行书书 主要取材于戒台寺外的景观。如对戒台寺附近秋季景致的 自题诗, 其书写笔势流畅一幅《秋山图卷》, 气韵连贯,这一点即使 画的 与他齐名 秋天戒台寺周围 张大 群山。丹枫古刹,意境万 ,一般人想 想像得出那样的绝妙之笔,因而被后人誉为神品。这样的神来之笔,是 之相比 溥心畲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思想境界不无关系的<ref name="韩春鸣2004">{{cite book|author=韩春鸣|title=天涯芳草|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bcLAQAAMAAJ|year=2004|publisher=文物出版社}}</ref>
 1928年經 山詩人陳三、的介紹而認識家張人千· 張大千每每向友人讚嘆起這位舊王孫的身世風儀,以及詩、書、畫三絕的藝術造詣,並以「老師」來尊稱溥心會。一般人評論「南張北溥」的成就,多認爲兩者在伯仲之間,各有所長,但是溥心會極不願意別人將他與其他畫家(尤其是張大千)作比較,他在《華林雲葉》中,稱張大千爲「蜀畫師張受」,由此可見他對於學問詩文不如己,但畫技絕妙的張大千,只能稱為畫師<ref name="詹前裕2004">{{cite book|author=詹前裕|title=溥心畬: 復古的文人逸士|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B81HAQAAIAAJ|year=2004|publisher=藝術家出版社}}</ref>。 早在三十年代中期,有人提出"南张北溥"之时, 张大千 就自认为不能与北溥并列,能吴门传人吴湖帆。他认为提"南张北博"不妥,应改为"南吴北溥" , 1948 年冬,张大千最后一次离别北平时, 也曾正色对琉璃厂集萃山房经理周殿侯说:"我山水画画不过溥心畲,中国当代有两个半画家、一个是吴湖帆,一个是溥心畲,半个是谢稚柳,另半个是谢稚柳的哥哥,已故去的谢玉岑。"<ref name="李永翘1987">{{cite book|author=李永翘|title=张大千年谱|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5R-AAAAIAAJ|year=1987|publisher=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ref>事实上,溥张两人并无文人相轻。溥心畲对张大千的画艺也非常敬重,曾多次赞美张大千。溥心舎和张大千 1955 年在日本相逢时,张大千拿出自己的照片请溥心畲题诗,溥心畲题道: "滔滔四海风尘日,宇宙难容一大千。却似少陵天宝后,吟诗空记李青莲。<ref>{{cite book|title=老照片|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_xwAAAAIAAJ|year=1999|publisher=山東畫報出版社}}</ref>“
一九五六年张大千为友人郭子杰画册页时,也在画后书道: "并世画雪景,当以溥王孙为第一,予每避不敢作。此幅若令<ref>{{cite book|title=Duo yun|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Q62AAAAIAAJ|year=1994|publisher=Shanghai shu hua zhu ban she}}</ref>
 
纵观溥心畲的书画生涯,不能不让人提起京西的戒台寺来。换句话说,溥心畲之所以可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与戒台寺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戒台寺虽然是唐代古寺,却几乎是溥心畲的家庙。溥心畲在戒台寺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溥心畲的山水画杰作主要取材于戒台寺外的景观。如对戒台寺附近秋季景致的写生,一幅《秋山图卷》,画的是秋天戒台寺周围的群山。丹枫古刹,意境万千,一般人想也很难想像得出那样的绝妙之笔,因而被后人誉为神品。这样的神来之笔,是与溥心畲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思想境界不无关系的<ref name="韩春鸣2004">{{cite book|author=韩春鸣|title=天涯芳草|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bcLAQAAMAAJ|year=2004|publisher=文物出版社}}</ref>。
==如夫人 妻管嚴==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