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943
次編輯
變更
诗经选
,创建页面,内容为“《'''诗经选'''》,别名历代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作者余冠英 注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79年10月,页…”
《'''诗经选'''》,别名历代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作者余冠英 注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79年10月,页数277 页,定价0.78 元,装帧平装,ISBN702003620 / 7-02-000509-8。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重要成员单位。除用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名出版了大量[[图书]]外,还先后使用过[[作家]]出版社(1953至1958,1960至1969)、艺术出版社(1953至1956)、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至1957,1987至1989)、中国[[戏剧]]出版社(1954至1979)、外国文学出版社<ref>[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43543651/ 外国文学出版社],豆瓣,2021-08-17</ref>(1979至2009)等副牌出版各类文艺图书<ref>[https://www.maigoo.com/brand/69561.html 人民文学出版社],买购网,2022-10-25</ref>。
==内容简介==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原称为《诗》或《诗三百》,自从汉儒尊《诗》为经,后人递相沿袭,遂以《诗经》称之。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其中包括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期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大部分是闾巷歌谣,也有一部分出自于士大夫之手。
《诗经》共收诗歌305篇。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通志序》)此亦为今日学界之共识。《风》指十五《国风》,它们是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囱、等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在这些诗篇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表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情感:有的反映了人民的觉醒与抗争;有的反映出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的描摹了社会的动乱和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更多的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之作,为我们展现出先民丰富的情爱世界。《雅》诗是周王畿的乐歌,周人称这一地区为夏,夏雅通用,故称。《雅》共105篇,因产生的年代与乐调不同,分为大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多作于周王室衰微之后。雅诗的内容主要有政治讽谕诗、周族史诗、婚姻爱情诗、农事诗、宴饮诗、颂德诗、贵族怨愤诗、反映民生疾苦诗等。与《国风》相比较,《雅》诗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为广泛。《颂》诗共有40篇,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大体上是祭歌、赞美诗,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一般说来,颂诗的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七月》写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优美的民俗生活画。
《诗经》是中国诗史的源头,它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现普通民众思想情感的诗歌之路;它的赋比兴手法更是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
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后独《毛诗集》得以流行于世。历代注释《诗经》者甚多,影响最巨者有:汉末郑玄的《毛诗郑笺》、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陈奂的《诗毛氏传疏》等。
今人余冠英的《诗经选》精选106首诗,逐一进行了注释、今译。该选本选目得当,[[注释]]简洁,训诂信实,译诗畅达而富于诗味。孙明君撰文
==编者简介==
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1906年生于江苏扬州,1995年9月2日卒于北京。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1952 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任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经他主持编选的《唐诗选》,为公认的唐诗最佳选本之一。余冠英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培育出大批人才。治学严谨,见解精到,成就卓着。主要着作有:
《汉魏六朝诗论丛》上海 棠棣出版社 1952
《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3
《祖国十二诗人》浦江清、余冠英、王瑶等着,中华书局 1954
《汉魏六朝诗论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错误倾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诗经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1978重印,作家出版社 1956
《七发》(汉)枚乘着,余冠英译,萧平注,中华书局 1959
《古代文学研究集》余冠英等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
《古代文学杂论》中华书局 1987
《古诗精选》余冠英、韦凤娟编选,[[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唐宋八大家全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7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重要成员单位。除用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名出版了大量[[图书]]外,还先后使用过[[作家]]出版社(1953至1958,1960至1969)、艺术出版社(1953至1956)、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至1957,1987至1989)、中国[[戏剧]]出版社(1954至1979)、外国文学出版社<ref>[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43543651/ 外国文学出版社],豆瓣,2021-08-17</ref>(1979至2009)等副牌出版各类文艺图书<ref>[https://www.maigoo.com/brand/69561.html 人民文学出版社],买购网,2022-10-25</ref>。
==内容简介==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原称为《诗》或《诗三百》,自从汉儒尊《诗》为经,后人递相沿袭,遂以《诗经》称之。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其中包括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期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大部分是闾巷歌谣,也有一部分出自于士大夫之手。
《诗经》共收诗歌305篇。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通志序》)此亦为今日学界之共识。《风》指十五《国风》,它们是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囱、等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在这些诗篇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表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情感:有的反映了人民的觉醒与抗争;有的反映出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的描摹了社会的动乱和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更多的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之作,为我们展现出先民丰富的情爱世界。《雅》诗是周王畿的乐歌,周人称这一地区为夏,夏雅通用,故称。《雅》共105篇,因产生的年代与乐调不同,分为大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多作于周王室衰微之后。雅诗的内容主要有政治讽谕诗、周族史诗、婚姻爱情诗、农事诗、宴饮诗、颂德诗、贵族怨愤诗、反映民生疾苦诗等。与《国风》相比较,《雅》诗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为广泛。《颂》诗共有40篇,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大体上是祭歌、赞美诗,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一般说来,颂诗的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七月》写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优美的民俗生活画。
《诗经》是中国诗史的源头,它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现普通民众思想情感的诗歌之路;它的赋比兴手法更是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
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后独《毛诗集》得以流行于世。历代注释《诗经》者甚多,影响最巨者有:汉末郑玄的《毛诗郑笺》、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陈奂的《诗毛氏传疏》等。
今人余冠英的《诗经选》精选106首诗,逐一进行了注释、今译。该选本选目得当,[[注释]]简洁,训诂信实,译诗畅达而富于诗味。孙明君撰文
==编者简介==
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1906年生于江苏扬州,1995年9月2日卒于北京。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1952 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任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经他主持编选的《唐诗选》,为公认的唐诗最佳选本之一。余冠英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培育出大批人才。治学严谨,见解精到,成就卓着。主要着作有:
《汉魏六朝诗论丛》上海 棠棣出版社 1952
《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3
《祖国十二诗人》浦江清、余冠英、王瑶等着,中华书局 1954
《汉魏六朝诗论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错误倾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诗经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1978重印,作家出版社 1956
《七发》(汉)枚乘着,余冠英译,萧平注,中华书局 1959
《古代文学研究集》余冠英等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
《古代文学杂论》中华书局 1987
《古诗精选》余冠英、韦凤娟编选,[[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唐宋八大家全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7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