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维铮

增加 1,08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朱维铮被学界认为是国内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1980年,他和复旦历史系同仁组建了全国首个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锐意开拓中国思想文化史领域。他和庞朴教授合作主持编辑了《中国文化史研究丛书》28种,具有学术里程碑意义。1986年,又在复旦大学组织召开首届中国文化学术国际讨论会,这是1976年以后首次在国内举办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上世纪80、90年代,他组织编纂了五辑《中国文化研究集刊》,荟聚时贤佳文,至今嘉惠后学。他倾三十年之功撰写了《[[走出中世纪]]》(1987)、《音调未定的传统》(1995)、《走出中世纪(二集)》(2008)等著作,眼光独到、思想新锐、功力深湛,影响了几代学人。《走出中世纪》出版不久即被译成英文,在国际学界产生很大反响。
[[File:0c389fe2fca999c028420ac41ca61064.jpg|缩略图|左|350px|[http://y0.ifengimg.com/culture_spider/dci_2013/03/0c389fe2fca999c028420ac41ca61064.jpg 原图链接][http://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3/21/23354781_0.shtml 图片来源东方早报]]]
都在中国史学史领域,朱维铮继承了陈寅恪、陈守实一脉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发展出中国史学史课程,成为复旦历史系的特色。2005年,他领衔承担课题"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向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学术厚礼。他先后撰写了《史学史三题》、《班固与〈汉书〉:一则知人论世的考察》、《历史观念史:国病与身病--司马迁与扁鹊传奇》、《史官与官史:韩、柳的史官辩》、《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班昭考]]》等论文,并为《[[中国十大史学家]]》一书撰写了高质量的"司马迁篇",体现出在史学史方面的深厚造诣。
'''朱维铮'''先生为师五十二载,从未脱离教学第一线,是卓越的史学教育家。他坚持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先生一直自承:"我虽不是名师,可当得上严师;名师未必出高徒,严师或许还能出几个。"他不拘一格、提携后进。先生培养指点的学生、学者,很多已卓然成家;指导的海外学者,不少已是欧美汉学界的领军人物。2008年起,他开设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高屋建瓴、引领初学。2011年12月中旬,已是肺癌晚期的先生,在接受放疗后坚持上课,提早到教师休息室缓坐半小时,一丝不苟讲完了人生的最后两节课。
[[File:16503701374330811416.jpg|缩略图|右|350px|[http://bigtu.eastday.com/img/201203/15/68/16503701374330811416.jpg 原图链接][http://sh.eastday.com/m/20120315/u1a6427490.html 图片来源于东方网]]]
'''朱维铮'''先生一生不懈追求真理,以学术为生命。去世前两年,他着手对《走出中世纪》、《[[音调未定的传统]]》两书作大幅修订,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病床上校订样稿,批注满纸。<ref>[http://roll.sohu.com/20120323/n338706293.shtml 友人忆已逝学者朱维铮:病床上仍反复校订著作(图)],2012-03-23</ref>他一生自尊风骨,延续了老一辈学人风范。课间饮水,必背对学生;批改学生文稿,红笔淹墨;讲学犀利酣畅,诲人温文尔雅。海外学者赞誉先生为"低调的大师",他谦称自己是"一名[[中国历史研究]]的从业者"。他一生身体力行,履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与王元化先生一起提倡"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先生晚年欣然出任上海电视台《大师》栏目学术顾问,抱病工作,帮助栏目选题、策划、审稿,弘扬学风、启迪社会。
讲授《经学史》、《[[中国古代文献史]]》等课程。
折叠编辑本段 === 社会职务===
中国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顾问、孔子基金会顾问、上海海峡两岸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徐光启研究会会长、香港城市大学课座教授、安徽大学兼职教授、《九州学林》常务编辑、北美《亚洲评论》顾问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987年以来,曾先后应邀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海外名校担任课座教授,并曾任台北驻市学者。
== 个人成就 ==
曾兼中国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
[[File:T017bd89b420e868471.jpg|缩略图|左|350px|[http://y2.ifengimg.com/news_spider/dci_2012/03/bdf2d7ad02a6b0cc82d871b41f586741.jpg 原图链接][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3/11/13108114_0.shtml 图片来源]]]
事诸职十多个。现仍兼《九州学林》常务编委和多个学术文化机构的学术顾问。
名师出高徒。[[陈守实]]、[[周予同]],还有复旦更多名师的指点,使朱维铮很快成为一个优秀的学术青年,然而突然而至的"文革",将朱维铮等复旦一大批有学问的老中青学者卷了进去。
[[File:16529525681141177381.jpg|缩略图|右|350px|[http://www.people.com.cn/h/pic/20120324/93/16529525681141177381.jpg 原图链接][http://edu.people.com.cn/h/2012/0324/c227696-4174015273.html 图片来源]]]
二十多岁的小青年突然进入上海乃至全国的政治高层,春风得意的短暂日子使朱维铮后来为此付出十几年的"牛棚"代价。不过,根据朱维铮的说法,他对写作组的生活并不后悔,因为那里确实潜藏着一批有学问的高人,朱维铮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学问方法,学到了文章做法。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喜欢对学生夸耀自己是从"文痞训练班"毕业的。
===传世作品===
[[File:T01fe3428b47495277b.jpg|缩略图|左|350px|[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39/6/2036/132392469.jpg 原图链接][https://cul.qq.com/a/20160315/014476.htm 图片来源]]]
'''朱维铮'''或许像一些人所说,留下的传世作品太少了,凭着他的才气和勤奋,他确实应该多留下几部著作。朱维铮或许后来为声名所累,不敢轻易出手,最能表现他学识与见解的《中国史学史》、《[[中国经学史]]》其实都没有出版,前者他至少讲了三十遍,后者也不下于十多次。他个人太看重这些了,因而一遍又一遍地检视增补,不厌其烦。
62,1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