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佑樘

增加 14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生平经历'''==
[[File:0506 377325.jpg|缩略图|400px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6%9C%B1%E4%BD%91%E6%A8%98&src=tab_www&correct=%E6%9C%B1%E4%BD%91%E6%A8%98&ancestor=list&cmsid=45ffd123999a7eef87978dc1a3ed7b6f&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6de082b05b49d127ce64aa7553943e87&currsn=0 原图链接][http://www.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1769685 图片来源于职业博客网]]]
===早年经历===
明孝宗朱佑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纪氏 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管理皇帝私房钱。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佑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就这样朱佑樘一直吃百家饭长到六岁 。<ref>[http://sh.qihoo.com/pc/9e8ceab2ea5e7c312?cota=3&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1 朱佑樘为何童年如此悲惨?],快资讯网,2019-04-29</ref>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 ,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朱佑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 [[ 弘治中兴]]"。<ref>[https://baike.so.com/doc/6145395-6358572.html 弘治中兴 ],360搜索网</ref>
===统治后期===
由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一些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 [[ 宦官 ]][[ 李广 ]] 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宠信。后来李广畏罪自杀,孝宗以为李广家中有天书,命人搜寻,却搜出了李广贪污、受贿的账本,孝宗这才醒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沉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朱佑樘开始不断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重新远佞臣而重用 [[ 刘大夏 ]] [[ 戴珊 ]] 等贤臣,大力整顿朝纲,可是过大的工作强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 。
===英年早逝===
大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驾崩]]于乾清宫,得年仅三十六岁 。他在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 ,命传位于皇太子 [[ 朱厚照 ]] ,并叮嘱诸卿说:"太子人很聪明,但是年龄还小,又好逸乐,诸卿要好好辅佐他,使他担当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04/15/11325398_556198836.shtml 朱祐樘是明朝第一好男人,为何死后却“断子绝孙”?],个人图书馆网,2016年5月4日</ref>
=='''为政举措'''==
[[File:T=nSwD4s7Mnb246rO8TTnP7LxXauz32tQj=1uf8mDd5Dj1540264870591.jpg|缩略图|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6%9C%B1%E4%BD%91%E6%A8%98&src=tab_www&correct=%E6%9C%B1%E4%BD%91%E6%A8%98&ancestor=list&cmsid=45ffd123999a7eef87978dc1a3ed7b6f&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42d5328dc3ff553bb4f679dc704fec52&prevsn=0&currsn=60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UQ3EDJE0523UE6E.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朱佑樘更正律制,对刑罚运用十分慎重。1500年,制定《问刑条例》,1502年,编成《大明会典》,删除了原《大明律》中多项残暴的法令。他命内外慎刑狱,任用的执法官吏比较贤明公正。
===经济方面===
[[File:WlXyDqj=OTMWDq1m0Xby0MTvtElLNe04ypYnazju60CS11540264870591compressflag.jpg|缩略图|400px|[http://image.so.com/view?q=%E6%9C%B1%E4%BD%91%E6%A8%98&src=tab_www&correct=%E6%9C%B1%E4%BD%91%E6%A8%98&ancestor=list&cmsid=45ffd123999a7eef87978dc1a3ed7b6f&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603386db2b590b17fdbae476adb244ed&prevsn=480&currsn=540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4954540054600885 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轻徭薄赋====
朱佑樘体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减免地方的赋税。地方官奏报因灾情免赋的要求,他都无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税粮之外,他还给贫民麦种、牛种 。他还禁止宗室、勋戚奏请田土及受人投献,禁止势力人家侵夺民利。有一次,朱佑樘特地派遣手下人送羊送酒到黄河工地上,犒劳治理黄河的刘大夏及河工人员。
====兴修水利====
明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 [[ 开封 ]] 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 。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 [[ 工部侍郎 ]][[ 徐贯 ]] 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力求节俭====
孝宗力求节俭,诏减皇宫的开支与供奉,不大兴土木,主张节约费用,缓解人民负担。他屡次下诏,禁止宗室、勋戚侵占民田,鱼肉百姓;还多次下诏减免一些地方的夏税、秋税。这些都十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正统、成化年间,农民起义不断,有几次声势还相当大,而弘治一朝却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File:T015f47e5b1d008fd65.jpg|缩略图|左|500px|[http://image.so.com/view?q=%E6%9C%B1%E4%BD%91%E6%A8%98&src=tab_www&correct=%E6%9C%B1%E4%BD%91%E6%A8%98&ancestor=list&cmsid=45ffd123999a7eef87978dc1a3ed7b6f&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d916e919cc93bc5ff1e66204f50f6196&prevsn=0&currsn=60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205/21/5358246_252357464.shtml 图片来源于个人图书馆网]]]
[[File:KGw2W2YkrD b.jpg|缩略图|左|300px|[http://image.so.com/view?q=%E6%9C%B1%E4%BD%91%E6%A8%98&src=tab_www&correct=%E6%9C%B1%E4%BD%91%E6%A8%98&ancestor=list&cmsid=45ffd123999a7eef87978dc1a3ed7b6f&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91d3237049b08327525b104629803d52&prevsn=60&currsn=120 原图链接][http://www.kongfz.cn/35811809/pic/ 图片来源于孔夫子拍卖网]]]
明代历朝国家赋税收入, [[ 洪武 ]] [[ 永乐 ]] [[ 宣德 ]] 三朝为高峰。正统年间,由于将江南重赋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赋税收入锐减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从此以后, [[ 景泰 ]] [[ 天顺 ]] [[ 成化 ]] 始终徘徊于二千五百万至二千六百万石之间,而弘治朝却增至二千七百万石,成为明中叶赋入高峰。其实这不仅是赋税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较稳定地增长,从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户由9113630户增至10100279户,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户,弘治十七年(1504年)达10508935户,人口数则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
====弘治中兴====
弘治元年(1488年),他采纳大臣的建议,开设大小 [[ 经筵 ]] 。这一制度是在正统初年制定的,大经筵,每月逢二、十二、廿二日举行,主要是一种礼仪;小经筵又称日讲,君臣之间不拘礼节,从容问答,是重要的辅政方式。大小经筵制度,在宪宗朝时一度废置。孝宗开始坚持日讲 ,同时,又在早朝之外,另设午朝,每天两次视朝,接受百官面陈国事。孝宗勤政图治的做法,与他父亲的怠于朝政形成鲜明的对照。
由于孝宗锐意求治,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纷纷上言,或痛陈时弊,或广进方略。马文升上时政十五事,包括选贤能、禁贪污、正刑狱、广储积、恤士人、节费用、抚四裔、整武备等诸多方面,孝宗无不大为赞赏,一一付诸实施,这对弘治朝兴利除弊起了积极的作用。
===军事方面===
====维护统一====
朱佑樘重视军事,极力维护国家统一。他在位时期,明军先后三次收复 [[ 哈密 ]] ,其中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武力收复。 [[ 羽奴思 ]] 统治国 [[ 吐鲁番 ]] 地区后,开始与明朝争夺对哈密地区的控制权。1488年,朱佑樘令罕慎袭封哈密忠顺王 ,"给金印,冠服",对新疆的实际控制。同年,羽奴思之子 [[ 阿黑麻 ]] 躬至哈密城下,诱罕慎盟,执杀之,复据其城,而遣使到明朝入贡 。明朝识破其诡计,只得献还哈密金印。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 ,令其尊长 [[ 牙兰 ]] 守护哈密,并不时抢掠 [[ 沙州 ]] 等地威胁各卫归顺,为患不已。1497年,明马文升前往平抚,汇同河西诸卫及诸部落族数千人,袭哈密城,牙兰等人逃跑,哈密收复 。当时朝廷中有人主张放弃哈密,但朱佑樘主张坚决出兵收复哈密,并立即委派马文升为元帅,大败吐鲁番军,收复了哈密 。
====爱护武将====
他爱护武将,如 [[ 马文升 ]] 在兵部尚书任上,一次就罢免了三十多名不合格的军将,得罪了许多人,朱佑樘坚定地支持马文升整军,甚至还特地派一些大内侍卫保护马文升。他下令命任何人不得役使团营军士。对鞑靼小王子、火筛的反复多次入侵 ,均进行有效打击,使其败走。最著名的战役有:1488年都指挥廖冰击败小王子于 [[ 兰州 ]] 。1497年甘肃总兵官刘宁败小王子于 [[ 凉州 ]] 、1500年甘肃参将杨翥败小王子于黑山、1503年朱晖袭小王子于河套。
====和平政策====
朱佑樘奉行和平政策,采取积极防御抗战的战略。特别是 [[ 鞑靼小王子 ]] ,时战时和,不时侵扰明境。朱佑樘统治期间,对鞑靼小王子、火筛等的多次入侵只是采取抗战驱赶之策,没有劳师远征,没有深入沙漠主动出攻击小王子、火筛老巢,更没有主动对邻国发动大规模征战。对此,史家褒贬不一。但其他邻邦或属国如 [[ 安南 ]] [[ 暹罗 ]] [[ 乌斯藏 ]] [[ 琉球 ]] [[ 占城 ]] [[ 撒马儿罕 ]] [[ 火剌札 ]] [[ 爪哇 ]] [[ 日本 ]] 等,则不定期来明朝入贡 。
====振兴军备====
明代自正统以来,军事武备逐渐走向衰落,京军疲惫,边防松弛。为振兴军备,明孝宗依靠以马文升为主要代表的朝臣,在京军整顿与边备守御上做了种种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多少改变了边备空虚的弱态,为"弘治中兴"赢得了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但因积弊年深日久,弘治一朝的军队和边防问题依旧百弊丛生,这些小修小补更加难以扭转明朝军事力量日益衰落的趋势。
=='''亲属成员'''==
[[File:WlXyDqj=OTMWDq1m0Xby0MTvtElLNe04ypYnazju60CS11540264870591compressflag.jpg|缩略图|400px|[http://image.so.com/view?q=%E6%9C%B1%E4%BD%91%E6%A8%98&src=tab_www&correct=%E6%9C%B1%E4%BD%91%E6%A8%98&ancestor=list&cmsid=45ffd123999a7eef87978dc1a3ed7b6f&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603386db2b590b17fdbae476adb244ed&prevsn=480&currsn=540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4954540054600885 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根据《明史》、《明书》等官方资料记载,孝宗一生仅娶妻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人,没有其他妃嫔。在历代皇陵中,都有妃嫔陪葬,而孝宗的泰陵只葬著夫妻两人。成年健康的皇帝一生只有皇后一人,在历史上几乎就是绝无仅有,明代学者在叙述此事时有褒有贬。<ref>[http://114.xixik.com/chinese-emperors/ming/ 明朝皇帝列表],手机嘻嘻网</ref>
===家世===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