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决策分析

增加 6,465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决策分析'''<br><img src="https://img.book118.com/sr1/M00/21/16…”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决策分析'''<br><img src="https://img.book118.com/sr1/M00/21/16/wKh2AluMpmGIJAJrAAEZFAI3uokAANBngH2GZsAARks49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903/7031062134001145.shtm 圖片來自原创力文档网]</small>
|}'''决策分析''',一般指从若干可能的方案中通过决策分析技术,如期望值法或[[决策树法]]等,选择其一的决策过程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气科学中的动力气象学等学科。
==简介==
大多数的决策理论是规范性的,即决策理论以假设一个具有完全信息的、可实现精度计算的、并且完全理性的理想决策者的方式达到最优的决策(在实际中,某些所谓“最好”的情景并不是最大,最优也可能包含在一个具体的或近似的最大值)。这种规范模型的实际应用(人们应当如何决策)被称为决策分析,其目标是帮助人们进行进一步良好决策的工具和方法论。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用这种方法开发的软件工具。 由于人们通常的行为并不与公理一致,经常违反了其最优性。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研究称为描述性学科。这种描述性的模型试图描述实际中人们是怎么做的。由于规范和最优的决策通常测试假设是违背人们的实际行动,因此规范性模型和描述性模型建立了关联。对实践中发生决策允许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可能会放松规范模型中对完全信息、理性和其他方法的约束。 最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被称为“行为决策论”的引发兴趣,这种研究对重新评价理性决策理论的要求做出了贡献。
==步骤==
决策分析一般分四个步骤:(1)形成决策问题,包括提出方案和确定目标;(2)判断自然状态及其概率;(3)拟定多个可行方案;(4)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常用的决策分析技术有: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

(1)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征有4方面:一是只有一个状态,二是有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的目标,三是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四是不同方案在该状态下的[[收益]]值是清楚的。确定型决策分析技术包括用微分法求极大值和用数学规划等。

(2)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这类决策问题与确定型决策只在第一点特征上有所区别:风险型情况下,未来可能状态不只一种,究竟出现哪种状态,不能事先肯定,只知道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概率、频率、比例或权等)。常用的风险型决策分析技术有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期望值法是根据各可行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收益值的概率平均值有大小,决定各方案的取舍。决策树法有利于决策人员使决策问题形象化,可把各种可以更换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性大小及产生的后果等,简单地绘制在一张图上,以便计算、研究与分析,同时还可以随时补充和修正。

(3)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如果不只有一个状态,各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又不确知,便称为[[不确定型决策]]。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有:a.乐观准则。比较乐观的决策者愿意争取一切机会获得最好结果。决策步骤是从每个方案中选一个最大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大收益值中选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对应的方案便是入选方案。b.悲观准则。比较悲观的决策者总是小心谨慎,从最坏结果着想。决策步骤是先从各方案中选一个最小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小收曾值中选出一个最大[[收益]]值,其对应方案便是最优方案。这是在各种最不利的情况下又从中找出一个最有利的方案。c.等可能性准则。决策者对于状态信息毫无所知,所以对它们一视同仁即认为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于是这样就可按风险型情况下的方法进行决策。
==特征==
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征有4方面:一是只有一个状态,二是有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的目标。三是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四是不同方案在该状态下的收益值是清楚的。确定型决策分析技术包括用微分法求极大值和用数学规划等。
===构成要素===
决策分析是一门与经济学、数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决策, 它的研究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决策质量, 减少决策的时间和[[成本]]。因此, 决策分析是一门创造性的管理技术。决策分析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确定评价标准、方案制定、方案选优和方案实施等过程。决策分析通常有如下构成要素:
===(1)决策主体===
决策是由人做出的, 人是决策的主体。在决策分析过程中, 只承担提出问题或分析和评价方案等任务的决策主体称为“ 分析者”, 而在决策分析过程中, 能做出最后决断的决策主体称为“ 领导者”。
===(2)[[决策目标]]===
决策必须至少有一个希望达到的目标。决策是围绕着[[目标]]展开的, 决策的开端是确定目标, 终端是实现目标。决策目标既体现了决策主体的主观意志, 也反映了客观事实, 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
===(3)决策方案===
决策必须至少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方案有两种类型:

明确方案 具有有限个明确的具体方案;

不明确方案 只说明产生方案的可能约束条件, 方案个数可能有限个, 也可能无限个。
===(4)结局===
结局又称自然状态。每个方案实施后可能发生一个或几个可能的结局, 如果每个方案都只有一个结局, 就称为“确定型”决策;如果每个方案至少产生两个以上可能的结局, 就称为“ 风险型”决策或“ 不确定型”决策。
===(5)效用===
每一方案各个结局的价值评估称为效用。根据各个方案的效用值大小来评估方案的优劣。
==参考文献==
12,6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