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传热传质学

增加 4,940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https://graph.baidu.com/s?entrance=GENERAL&extUiData%5BisLogoShow%5D=1&inspire=&promotion_name=pc_image_shitulist&session_id=8650504183951105274&sign=121d1…”
{| class="https://graph.baidu.com/s?entrance=GENERAL&extUiData%5BisLogoShow%5D=1&inspire=&promotion_name=pc_image_shitulist&session_id=8650504183951105274&sign=121d1ea48f381d765a43c01679238284&tn=pc&tpl_from=pc"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2'''<br><img
src=" https://bj.bcebos.com/shitu-query-bj/2023-03-19/23/ea48f381d765a43c?authorization=bce-auth-v1%2F7e22d8caf5af46cc9310f1e3021709f3%2F2023-03-19T15%3A04%3A46Z%2F300%2F%2F7414f79ac812dc24384ad7948dbd1f03bc433fe6f4055bcd80bbcb8385ff9beb"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百度</small>
|}
'''传热传质学'''是研究物质的热量及质量传递规律的科学。传热学研究不同温度物体或同一物体不同温度部分热量的传递过程。<ref>[[姜振寰 主编.自然科学学科辞典.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第267页.]]</ref>
传热传质学主要介绍传热、传质过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分析稳态和非稳态条件下热传导及质量扩散现象;研究热对流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及质量传递的问题;讨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数学方法。总的来说,传热与传质主要讲的是对流换热现象以及对流换热中的问题及解答。

==简介==
传质学研究两种或多种组分物质中,物质由高浓度向低 浓度方向的传递过程。传热的基本方式有热传导、热 对流和热辐射三种。直接接触的物体依靠微观粒子的 热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也称[[导热]]。
不同温度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的相对运动引起的热 量传递称为热对流。工程中将流体与所接触的固体表面间的热量交换过程称为对流换热。它是导热与热对流综合作用的结果,又称对流传热或对流放热。物体由于热原因发出的辐射能称为热辐射。
物体间依靠热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称为辐射换热,又称辐射传热。 工程中常出现多种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热量传递过程,有时并伴随着传质。
1701年牛顿 (I.Newton) 提出[[牛顿冷却定律]], 给出了表示对流换热强度的换热系数定义式,但揭示对流换热物理本质是在19世纪流体力学有足够发展之后。1883年雷诺 (L.P.Reynolds) 提出的层流、 湍流概念,1904年普朗特 (L.P.Prandtl) 的边界层理论及1915年努谢尔特 (E.K.W.Nusselt) 的因次分析,从理论和实验上为研究对流换热奠定了基础。
在导热方面,1804年毕奥 (J.B.Biot) 提出导热规律后,1822年傅里叶 (J.B.J.Fourier) 给出了定量的、 微分形式的傅里叶定律,为导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热辐射方面,首先在[[热力学]]方法的研究基础上,于 1860年基尔霍夫 (G.R.Kirchhoff) 提出在热平衡条件下,物体的发射率和吸收率间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1878年斯忒藩 (J.Stefan) 通过实验揭示了辐 射能量与绝对温度四次方成正比的关系,1884年为玻耳兹曼 (L.E.Boltzman) 在理论上所证明,后称为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1900年普朗克用经典 量子理论提出了黑体辐射能量与绝对温度、波长的关 系。这些发现为辐射换热奠定了基础。
在传质方面, 1855年费克 (A.Fick) 提出了反映分子扩散中质量传递与浓度梯度关系的公式——费克定律。1929年施密特 (E.H.Schmidt) 指出传质与换热的类同关系。由上可看出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而传热传质学的名称直到20世纪才提出来。 <re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编著.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发展战略报告 2011-2020.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11.]]</ref>

==评价==
20世纪以来,由于机械、动力、化工、冶金、 建筑、宇航、食品、[[电子]]等工业发展的要求,传热传质学与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磁学]]、计算数学、机械工程学等一些学科相互渗透,获得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支。其应用研究还正在渗入到农业、生物、医学、地质、气象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在传统的导热、对流、辐射领域内出现很多新内容,如: 复杂几何、物理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异形管槽的对流换热,含有吸收、散射性介质的辐射换热等。
按学科内容分,如: 描述沸腾、凝结、冻结及溶化的相变换热;多孔介质中的换热;高温、高速或[[真空]]中的传热;描写辐射换热与其他换热共同作用的复合换热;等离子体中的换热;干燥;传热的数值计算等。按应用分,如: 换热器;炉内传热;实验技术与设备;热管技术;[[太阳能]]等。

'''视频'''

'''传热传质学_北京科技大学_主讲-张欣欣 54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W4y1H7AM/ 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
{{Reflist}}
13,3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