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5
次編輯
變更
合成孔径雷达
,無編輯摘要
src="https://bj.bcebos.com/shitu-query-bj/2023-03-18/00/52c87a2a719fa512?authorization=bce-auth-v1%2F7e22d8caf5af46cc9310f1e3021709f3%2F2023-03-17T16%3A27%3A43Z%2F300%2F%2F7998e54b86abc2a5dd7962a8eee3115ca9a8efa051e4579d2b975c537516e3f3 "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百度</small>
|}
合成孔径雷达(Sy 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利用一个小天线沿着长线阵的轨迹等速移动并辐射相参信号, 把在不同位置接收的回波进行相干处理, 从而获得较高分辨率的成像雷达,可分为聚焦型和非聚焦型两类。
作为一种主动式 [[ 微波传感器]], 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不受光照和气候条件等限制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的特点, 甚至可以透过地表或植被获取其掩盖的信息。这些特点使其在农、林、水或地质、 [[ 自然灾害 ]] 等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军事领域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未来的战场空间将由传统的陆、海、空向太空延伸, 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侦察手段,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为夺取未来战场的制信息权, 甚至对战争的胜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1951年6月美国Goodyear宇航公司的CarlWiley首先提出用频率分析方法改善雷达角分辨率的方法。与此同时, 美国伊利诺依大学控制系统实验室独立用非相参雷达进行实验, 验证频率分析方法确实能改善雷达角分辨率。1978 年6 月27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发射了世界上第1颗载有SAR的海洋卫星Seasat-A。该卫星工作在L波段、HH极化, 天线波束指向固定, Seasat-A的发射标志着合成孔径雷达已成功进入从太空对地观测的新时代。<ref>[[韩传钊 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ref>
==评价==
与其它大多数雷达一样,合成孔径雷达通过发射 [[ 电磁脉冲 ]] 和接收目标回波之间的时间差测定距离,其分辨率与脉冲宽度或脉冲持续时间有关,脉宽越窄分辨率越高。合成孔径雷达通常装在飞机或卫星上,分为机载和星载两种。合成孔径雷达按平台的运动航迹来测距和二维成像,其两维坐标信息分别为距离信息和垂直于距离上的方位信息。方位分辨率与波束宽度成正比,与天线尺寸成反比,就像光学系统需要大型透镜或反射镜来实现高精度一样,雷达在低频工作时也需要大的天线或孔径来获得清晰的图像。由于飞机航迹不规则,变化很大,会造成图像散焦。必须使用惯性和 [[ 导航传感器 ]] 来进行天线运动的补偿,同时对成像数据反复处理以形成具有最大对比度图像的自动聚焦。因此,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必须以侧视方式工作,在一个合成孔径长度内,发射相干信号,接收后经相干处理从而得到一幅电子镶嵌图。雷达所成图像像素的亮度正比于目标区上对应区域反射的能量。总量就是雷达截面积,它以面积为单位。后向散射的程度表示为归一化雷达截面积,以分贝( dB) 表示。地球表面典型的归一化雷达截面积为: 最亮+ 5 dB,最暗-40 dB。合成孔径雷达不能分辨人眼和相机所能分辨的细节,但其工作的波长使其能穿透云和尘埃。<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449279/7689_Se4nD7xXQqzxDIS86dKLZ9Bq7zaWEgafboHlCHz9fTF4dxyPone4ucXpTJpQ9UX7KEftEW57arvoZMoXF1xUUk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5-03-09] </ref>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