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增加 5,26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1893年2月12日
| 國籍 = 中國美国
| 别名 = 美国大兵的将军
| 職業 = 军人
| 知名原因 =荣获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 , 总统自由勋章 , 苏沃洛夫勋章
| 知名作品 =《一个士兵的故事》 </br> </br> </br> </br>
}}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Bradley,1893年2月12日—1981年4月8日) 男,出生于密苏里州克拉克,美国著名军事家、统帅、陆军五星上将(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他是最后一位辞世的五星上将,同时也是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 基本信息 ==
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
== 人物生平 ==
 ====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File: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12.jpg|缩略图|左|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343536717&di=dd02a6106860bb6d356c051378f2e053&imgtype=0&src=http%3A%2F%2Fp4.qhimg.com%2Ft01c19ff2570e3809e1.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n/article/16074486_433260606.html 图片来源于360doc个人图书馆网五星上将]]]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Bradley,1893年2月12日—1981年4月8日) 男,出生于密苏里州克拉克,[[美国]]著名军事家、统帅、陆军五星上将(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他是最后一位辞世的五星上将,同时也是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 军旅生涯 ====  *1915年毕业于 [[ 美国 ]] 西点军校,获陆军少尉衔。 
*1918-1924年先后在南达科他州立大学和西点军校任教,后在步兵学校、指挥和参谋学校进修。
 *1934年毕业于 [[ 华盛顿 ]] 陆军作战学院。 *1939-1943年先后任作战部助理部长、步兵学校校长、第28装甲师师长、第二兵团司令兼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战地顾问,曾参加 [[ 北非 ]] 战役、西西里战役。 
*1944年任第1军军长,
 *1945年升陆军上将,同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曾在 [[ 法、比、荷、卢、德 ]] 作战, 
*1945-1947年任退伍军人事务管理局局长。
 
*1948-1949年任陆军参谋长。
 
*1950年升陆军五星上将。
 
*1949-1953年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1951年5月在国会就侵朝战争作证时,说道:“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在 [[ 朝鲜 ]] 的战争延伸到轰炸 [[ 中国 ]] 满洲和封锁 [[ 中国 ]] 海岸,那将会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1981年4月8日逝世。著有[[《一个士兵的故事》]]一个人生平, [[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 (Omar Nelson Bradley,1893-1981), *1893年2月12日出生于 [[ 美国 ]] 密苏里州克拉克的教师家庭。 
*1910年中学毕业,因家境清贫而成为铁路机修工。
 *1911年 [[ 布莱德雷 ]] 于考入西点军校,牢记校训“责任、荣誉、国家”,经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系统的文化学习。四年以后。 [[ 布莱德雷 ]] 从西点毕业,赴 [[ 美国 ]] 西北部服役。 [[File: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13.jpg|缩略图|右|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343885732&di=8935848bb3cbda46a7424817a91aaa0a&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225%2Fc5d535ab8389432882369672a3afde0e.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23911366_762805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他曾经指挥美军部队击溃了德军的西线军队。(图为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1920年9月,调任西点军校数学教官,开始浏览并研究军事历史和军事人物传记。1924年春晋升为少校。
 *1924年9月, [[ 布莱德雷 ]] 获准进入本宁堡步兵学校深造一年,着重学习“运动战”战术利陆军武器的使用。毕业之后赴驻 [[ 夏威夷 ]] 的第27步兵团任营长,后调国民警卫队 [[ 夏威夷 ]] 卫戍区任职, *1928年9月, [[ 布莱德雷 ]] 奉命进入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深造,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了良好的思想方法,谋划战争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得到提高。 *1929年9月, [[ 布莱德雷 ]] 调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教官。 *1930年, [[ 布莱德雷 ]] 被马歇尔任命为兵器系主任,成为马歇尔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助手之一。在步兵学校任教 *1934年年之后, [[ 布莱德雷 ]] 考入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1934年, [[ 布莱德雷 ]] 被分配到西点军校战术系任教官。 ==视频== ==== 美军最后的五星上将 奥马尔·纳尔逊·布拉德利将军 ====  {{#iDisplay:i06415is0gi |680|380|qq}} 
*1936年7月,晋升为中校。
 *1938年, [[ 布莱德雷 ]] 调到陆军参谋部任职。 *1941年2月. [[ 布莱德雷 ]] 奉命出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兼驻地指挥官,由中校越级晋升为准将。除全面主持步校工作外, [[ 布莱德雷 ]] 设立预备军官学校进行速成培训,以适应大规模扩军对增加基层军官的要求,组建并训练坦克部队和空降部队,以提高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 *1934年12月, [[ 布莱德雷 ]] 调任正在重组的第82步兵师师长,晋升为少将。他邀请有名的约克中土前来演讲、阅兵,让新兵了解该师历史,鼓舞士气;实施严格的体育锻炼计划,增强士兵的身体素质。次年6月, [[ 布莱德雷 ]] 改任第28国民警卫师师长,任内使该师成为训练有素的部队。 *1943年2月, [[ 布莱德雷 ]] 接到晋升为 [[ 美国 ]] 第10军军长的任职命令的同时,被马歇尔派往北非,充任艾森豪威尔的“耳目”。 *1943年3月6日,巴顿出任 [[ 美国 ]] 第2军军长, [[ 布莱德雷 ]] 则被任命为第2军副军长。 
*1943年3月17日,突尼斯战役开始,第2军担负助攻任务。
 *1943年4月15日, [[ 布莱德雷 ]] 升任军长,全面指挥第2军的作战行动。 *1943年5月7日, [[ 布莱德雷 ]] 就率部攻入比塞大。 *1943年5月13日, [[ 北非 ]] 的德意军队全部被歼, [[ 布莱德雷 ]] 则奉命前往阿尔及尔协助巴顿拟制 [[ 西西里 ]] 作战计划。 *1943年6月 [[ 布莱德雷 ]] 晋升为中将。 *1943年7月10日凌晨, [[ 布莱德雷 ]] 率第2军在巴顿指挥的 [[ 美国 ]] 第7集团军编成内参加西西里战役(代号赫斯基)。根据蒙哥马利制订的作战计划, [[ 美军 ]] 取消了在 [[ 巴勒莫 ]] 附近的登陆行动。 [[ 布莱德雷 ]] 指挥第1步兵师进攻杰拉,第45国民警卫师攻击 [[ 斯科格利蒂 ]]。 [[File: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16.jpg|缩略图|左|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345394378&di=321e81e8edfb75251b6566792fbe3fab&imgtype=0&src=http%3A%2F%2Fphotocdn.sohu.com%2F20120917%2FImg353360618.jpg 原图链接][http://mil.sohu.com/20120917/n353360617.shtml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由布莱德雷战车提供后援的步兵士兵正在进行实战演练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获得的经验促进了任务指挥的发展 ]]]  在登陆获得成功并击退守军的反击之后, [[ 布莱德雷 ]] 部抵达北部的主要公路,而 [[ 英军 ]] 受阻于 [[ 卡塔尼亚 ]] 。此时, [[ 美军 ]] 可望迅速向北部海岸推进,既可包抄 [[ 墨西拿 ]] ,又可减轻英军压力。   但是,由于蒙哥马利作梗, [[ 布莱德雷 ]] 部奉命将该公路让给英军使用, [[ 布莱德雷 ]] 意识到此举将使美军失去有利的作战条件,降低美军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向巴顿指山之后仍忠实地执行命令。在巴顿擅自驱使临时军突向 [[ 巴勒莫 ]] 的同时, [[ 布莱德雷 ]] 率部穿越高山险阻,继续北进。 *1943年7月23日, [[ 布莱德雷 ]] 部攻抵特尔米尼-伊梅雷泽海岸和佩特拉里亚,遗憾的是仍未能截住从巴勒莫撤出的德军。该部迅速将进攻锋芒转向墨西拿,实施特洛伊纳进攻战。 *1943年8月, [[ 布莱德雷 ]] 和巴顿先后在 [[ 圣阿加塔 ]] 和布罗洛实施“蛙跳”两栖围攻。 *1943年8月17日,美军和英军先后进入 [[ 墨西拿 ]] ,轴心国军队大部撤回 [[ 意大利 ]] 本土,西西里战役结束。 *1944年1月, [[ 布莱德雷 ]] 被艾森豪威尔正式任命为第1集团军群司令。 *1944年6月6日凌晨,“霸王”作战开始。在空降部队降落和海空军火力突击之后, [[ 布莱德雷 ]] [[ 英国 ]] 第21集团军群编成内指挥 [[ 美国 ]] 第l集团军在奥马哈和犹他海滩登陆成功。 *1944年7月1日, [[ 美军 ]] 攻占瑟堡港和 [[ 科唐坦半岛 ]] 。 *1944年7月25日, [[ 布莱德雷 ]] 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之后开始实施因气候不佳而推迟的“眼镜蛇”战役。 
*1944年7月30日,美军突破阿弗朗什的德军防线,共俘虏德军2万,胜利结束该役。
 *1944年8月1日, [[ 美国 ]] 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组成 [[ 美国 ]] 第12集团军群,兵力近40万, [[ 布菜德雷 ]] 任集团军群司令。 [[ 布莱德雷 ]] 以第8军横扫 [[ 布列塔尼半岛 ]] ,其余各军则沿卡昂-勒芒一线展开,准备向 [[ 巴黎 ]] 挺进,对诺曼底德军实施远距离迂回包围。   就在此时,德军向莫尔坦发起反攻,企图进而夺取阿弗朗什。 [[ 布莱德雷 ]] 发现德军这个最大的战术错误为盟军围歼诺曼底地区的德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遂改变原定计划,组织实施法莱斯围歼战(英加军推进到法莱斯并越过阿尔让当,莫尔坦美军顶住德军的反攻,进攻勒芒的美军则往北折向阿尔让当)。 
*1944年8月l9日,盟军包围德军约12个师。由于协同方面存在的问题,盟军击毙德军1万,俘虏5万,约有4万德军突围成功。此次战役使德军无法沿塞纳河设置防线。
 *1944年8月25日,盟军进抵塞纳河, [[ 布莱德雷 ]] 指挥下的美军和法军一道解放 [[ 法国 ]] 首都 [[ 巴黎 ]] 。解放 [[ 巴黎 ]] 之后, [[ 布莱德雷 ]] 指挥美军快速向前推进,攻占兰斯、夏隆、凡尔登、那慕尔和列日等地,进抵齐格菲防线(即“西部壁垒”)。 
*1944年10月2日,美军对亚琛实施两翼包围,
 *1944年2l日占领亚琛。但是,由于德军加强抵抗,摧毁港口和盟军缺乏汽油等补给物资,此时盟军被迫停止进攻,等待后勤补给。 [[ 布莱德雷 *1944 ]]在1944 年9月22日盟军最高司令部作战会议上提出的计划于 *1944年10月18日被艾森豪威尔采纳,即以第12集团军群为主,兵分两路突击莱茵河: [[ 布莱德雷 ]] 以一部从亚琛出发,向科隆和波恩进攻,以一部通过萨尔,向法兰克福挺进,尔后共同北上,包围鲁尔区;蒙哥马利则在肃清斯凯尔德湾残敌之后,从奈悔根向东南突击,直指鲁尔区。 *1944年11月8日, [[ 布莱德雷 ]] 开始实施上述汁划,但进展并不顺利。 *1944年12月16日,德军集中约24个师的兵力、1000架飞机,向阿登山区发动反攻,重创霍奇斯部。 [[ 布莱德雷 ]] 对德军在阿登发动反攻的可能性是估计不足的。次日, [[ 布莱德雷 ]] 与艾森豪威尔等人在分析德军的攻势之后,明确了盟军当前的主要仟务:[[①]]顶住从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山区的德军[[ ②]]控制位于西去的咽喉要道上的圣维特和巴斯托尼,[[③]]沿马斯河岸组织抵抗,德军的攻势使 [[ 布莱德雷 ]] 设在卢森堡的前进司令部受到严重威胁,艾森豪威尔也催促前进司令部退驻凡尔登。 [[ 布莱德雷 ]] 唯恐此举动摇军心而予以拒绝。 [[File: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17.jpg|缩略图|右|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346049258&di=c1fea556ba392a18ef9dc2b4e93439a9&imgtype=0&src=http%3A%2F%2Fwww.fantasyhouse.com.tw%2Fpic%2Fdigi%2Faca%252013237_lar.jpg 原图链接][http://www.fantasyhouse.com.tw/prodshow.asp?ProdId=aca%2013237 图片来源中文繁体图网美國陸軍 M-2'布萊德雷'步兵戰鬥車]]] *1944年12月8日, [[ 布莱德雷 ]] 果断命令霍奇斯部掉头南下,巴顿部则转而北上,迎击德军。 
*1944年12月22日,巴顿开始发动进攻,由南向北打击德军突出部。
 *1944年12月23日,盟军开始对德军实施猛烈的空中突击。为了争取英军的支援,艾森豪威尔将 [[ 布莱德雷 ]] 所辖的 [[ 美国 ]] 第1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临时转隶蒙哥马利。但是,蒙哥马利直到1945年1月才发起进攻。 
*1945年1月31日,盟军在乌法利兹会师,收复突出部,将德军赶回初始防线。在阿登战役中,盟军以伤亡7.7万的代价,使德军伤亡12万。
 根据艾森蒙威尔在1945年3月21日命令, [[ 布莱德雷 ]] 全面组织实施“低调”和“航行”作战计划,率部渡过莱茵河,向法兰克福推进,尔后全力挺进卡塞尔。   盟国最后击败纳粹 [[ 德国 ]] 的计划是在莱茵贝格会议上提出的: [[ 美国 ]] 第9集团军和第l集团军以南北夹击之势围歼鲁尔区的德军,尔后在帕德博思-卡塞尔地区会师,此后, [[ 布莱德雷 ]] 将指挥第1集团军、第3集团军和第9集团车从卡塞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穿过 [[ 德国 ]] 中部,直抵易北河畔,与苏军隔岸相对;蒙哥马利部掩护北翼,向北挺进,渡过易北河,直抵 [[ 丹麦 ]] 边境;德弗斯掩护南翼,向东南推进,直抵 [[ 奥地利 ]] 。这项主要由艾森豪威尔和 [[ 布莱德雷 ]] 共同提出的计划、被人称为“ [[ 布莱德雷 ]] 计划”。[[File: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22.jpg|缩略图|左|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346958201&di=2cadb724738c35c743b8720ecd3c2525&imgtype=0&src=http%3A%2F%2Fcimg.163.com%2Fnews%2F2005%2F12%2F27%2F20051227172435beeaa.jpg 原图链接][http://news.163.com/05/1227/17/260DO7BF0001123B.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美国海军陆战队LAV-25型8×8轮式装甲车]]] *1945年3月28日. [[ 布莱德雷 ]] 指挥实施该项计划。 
*1945年4月1日,英军攻占帕德博恩并完成对鲁尔区德军的合围。
 *1945年4月4日,第12集团军群的部队全部归建,共5个集团军(美国第l、3、5、9、15集团军),兵力约130万,这是美军历史上最大的集团军群。 [[ 布菜德雷 ]] 为了接近指挥,将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到 [[ 德国 ]] 的威斯巴登。 *1945年4月18日,被围德军约32万投降。西线德军总司令莫德尔开枪自杀。在此之前 *1945 ,1945 年4月6日, [[ 布莱德雷 ]] 即下令继续挥戈东进,从卡塞尔到易北河,长驱120英里,各集团军的目标分别为莱比锡、易北河对岸桥头堡和穆尔德河。 *1945年4月13日,易北河德军防线被全线突破。 [[ 布莱德雷 ]] 立即准备实施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阻止德军向阿尔卑斯山和挪威逃窜。为此,他命令巴顿部继续向东南推进,直抵 [[ 林茨 ]] [[ 多瑙河 ]] ,而掩护巴顿右翼的德弗斯部则穿过 [[ 纽伦堡 ]] [[ 慕尼黑 ]] 向东挺进。4月15日,盟军发起进攻 [[ 德国 ]] 的最后总攻。
*1945年4月26日,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正式会师。
*1945年5月7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布莱德雷出任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
*1947年11月,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49年8月,布莱德雷升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不久又兼任北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
*1950年9月,布莱德雷晋升为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任内参与策划并组织指挥朝鲜战争。
*1981年4月8日,布莱德雷在纽约因脑血栓发作逝世1981年4月10日,“空军1号”把布莱德雷送往华盛顿。他最终安息在阿灵顿无名英雄墓,享年88岁。主要著作有[[《一个军人的故事》]]。 <ref>[http://zhan.renren.com/liliangzhanxian?gid=3602888498031961251&from=post&checked=true 《军事家系列》:美国十大五星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Nelson Bradley 1893.2.12~1981.4.8))]军事之窗-人人小站[引用日期2013-09-07]]</ref>
*1945年5月7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布莱德雷]]出任[[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 *1947年11月,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49年8月,[[布莱德雷]]升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不久又兼任[[北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 *1950年9月,[[布莱德雷]]晋升为[[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任内参与策划并组织指挥朝鲜战争。 *1981年4月8日,[[布莱德雷]]在[[纽约]]因脑血栓发作逝世1981年4月10日,“空军1号”把[[布莱德雷]]送往[[华盛顿]]。他最终安息在阿灵顿无名英雄墓,享年88岁。主要著作有[[《一个军人的故事》]]。 <ref>[http://zhan.renren.com/liliangzhanxian?gid=3602888498031961251&from=post&checked=true 《军事家系列》:美国十大五星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Nelson Bradley 1893.2.12~1981.4.8))]军事之窗-人人小站[引用日期2013-09-07]]</ref> == 重大事件 == [[File: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23.jpg|缩略图|右|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347329802&di=ee6b294eed5260671e5964e1b8d51edf&imgtype=0&src=http%3A%2F%2Fe0.ifengimg.com%2F02%2F2019%2F0519%2F524DBD9CDC53CBF48D6C87E06FB8E9B4BE38223F_size42_w504_h327.jpeg 原图链接][http://mil.ifeng.com/c/7mo2gyKbRrC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1944年8月,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在欧洲的]]]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1893年2月12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克拉克]]。 *1915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先后入本宁堡步兵学校和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深造。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1893年2月12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克拉克。
*1915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先后入本宁堡步兵学校和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深造。
*1941年2月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
 
*1942年2月起先后担任第82、第28步兵师师长。
 *1943年2月前往 [[ 北非 ]] ,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总司令D.D.艾森豪威尔的战场私人代表。后接替G.S.巴顿任第2军军长,率部参加突尼斯战役和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1943年9月任美第1集团军司令 *1943 ,1943 年10月在 [[ 英国 ]] 布里斯托尔开设第1集团军司令部,并参与制订诺曼底登陆计划。 <ref>[http://www.people.com.cn/item/lsjt/200002/12/18930212.html S1893年2月12日 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诞辰]人民日报网络版-历史上的今天[引用日期2013-09-07]]</ref>  *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指挥所部肃 [[ 清科唐坦半岛 ]] 德军。7月实施“眼镜蛇”作战计划,突破德军防线,打开登陆后一度出现的僵持局面。 *1944年8月1日任第12集团军群司令,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随后经 [[ 法国 ]] 北部解放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并攻入 [[ 德国 ]] 境内。同年12月-次年1月在阿登战役中击败德军进攻。 
*1945年2-4月突破齐格菲防线,渡过莱茵河,在盟军第21集团军群协同下歼灭鲁尔德军重兵集团。
 
*1944年8月任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
*1948年2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48年8月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50年9月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军衔。朝鲜战争中参与制定美国军事战略。
*1953年退出现役。著有回忆录[[《一个军人的故事》、《将军百战归》]]。
*1948年2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8月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50年9月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军衔。[[朝鲜]]战争中参与制定[[美国]]军事战略。 *1953年退出现役。著有回忆录[[《一个军人的故事》、《将军百战归》]]。  '''家庭背景''' [[File: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24.jpg|缩略图|左|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347796294&di= 大事年表 4c2fde9f0bc49a8fadbc31e2942cd265&imgtype=0&src= 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225%2F31e2ee3d0e5b440baa0d891cb45de59f.jpeg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223911366_762805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1893年2月12日  [[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 生于 [[ 美国 ]] 密苏里州伦道夫县克拉克村的农夫家里。 
*1899年 入小学读书。
 
*1905年 举家迁入希比镇。
 
*1908年 父亲病逝。随母亲迁往莫伯利镇。进入莫伯利高中读书并结识玛丽·伊丽莎白。
 *1910年5月 高中毕业,成绩优异,数学成绩尤佳。玛丽擅长语言,成绩比 [[ 布莱德雷 ]] 更好。 
[[File: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3.jpg|缩略图]]
 
*1910年6月 开始打工生活,计划在1911年秋考密苏里大学。
 
*1911年7月 参加西点军校入学考试。
 
*1911年7月27日 收到西点军校录取通知。
 
*1911年8月1日 到西点军校报到,成为军人。
 
*1915年6月 从西点军校毕业。与玛丽订婚。
 
== 大事年表 ==
[[File: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25.jpg|缩略图|右|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348180047&di=0277001dd9b770821309a3f8eab5b996&imgtype=0&src=http%3A%2F%2Fimg.yzcdn.cn%2Fupload_files%2F2019%2F01%2F02%2F93059657411280f30889a4938eb2bee5.jpg%2521730x0.jpg 原图链接][https://detail.youzan.com/show/goods?alias=3nwnksi4gj9xx 图片来源于军武优选网五星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1915年9月12日 分到第14步兵团服役,驻洛基山脉的乔治·赖特堡。任少尉。
 *1916年5月 第14步兵团奉命开往 [[ 墨西哥 ]] [[ 布莱德雷 ]] 与玛丽推迟婚期。 
*1916年9月 随第14步兵团移防亚利桑那州的尤马。
 
*1916年12月 与玛丽结婚。晋升为中尉。
 *1917年5月 随第14步兵团调防 [[ 华盛顿 ]] 州的 [[ 温哥华 ]] 兵营,任该团军需连长。 *1918年1月 随第14步兵团调往 [[ 蒙大拿州 ]] 守卫铜矿,并任第6连连长。 
*1918年8月 晋升为临时少校。
 *1918年12月 移防 [[ 伊利诺斯州 ]] 的格兰特兵营。 
*1919年8月 申请到南达科他州立学院任教获准。
 
*1920年9月 调任西点军校数学系教官。
 
*1923年12月 女儿伊丽莎白在西点军校降生。
 
*1924年 升任西点军校数学系副教授。
 
*1924年秋 进入本宁堡步兵学校深造。
 
*1925年5月 从本宁堡步兵学校结业。
 *1925年8月 到 [[ 夏威夷 ]] 第27步兵团任第1营营长。 
*1928年9月 进入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深造。
 
*1929年9月 调往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任教官。
 
*1930年9月 任本宁堡步兵学校兵器系主任,深得马歇尔助理校长赏识。
 
*1933年秋 进入国防大学深造。
 
*1934年~1938年 调入西点军校任战术系教官。
 
*1936年7月 晋升为中校。
 
*1938年~1939年 进入陆军参谋部人事部工作。
 
*1939年7月1日 调任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助理秘书。
 
*1941年2月 调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兼驻地指挥官。从中校晋升为临时准将。
 *1942年2月 调任第82师师长,晋升为少将(临时)。驻 [[ 路易斯安那 ]] 州的克莱博恩兵营。 
*1942年6月 调任第28师师长,驻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
 
*1943年2月 派往非洲担任艾森豪威尔的“耳目”。
 
[[File: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26.jpg |缩略图|左|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349366707&di=397e07f3cc19a13f7812bb936f7d469e&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225%2F883607cb56a84391812432ad5cdae36b.jpeg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223911366_762805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后来,他的名字更是成为步兵战车的代号。(图为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1943年3月 任第2军副军长。
 *1943年4月 任第2军军长,率部参加突尼斯战役。第2军在突尼斯战役中战功卓著, [[ 布莱德雷 ]] 开始扬名 [[ 美国 ]] 。 
*1943年7~8月 率第2军加入巴顿的第7集团军在西西里岛作战。
 *1943年9月 马歇尔派 [[ 布莱德雷 ]] 筹备第1集团军的班子并在 [[ 英国 ]] 任第1集团军司令、第1集团军群司令。参与制定“霸王”行动计划。 
*1944年6月6日 率第1集团军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
 
*1944年7月 制定“眼镜蛇计划”,发动圣洛战役。
 *1944年8月1日 任第12集团军群司令,下辖第1集团军、第3集团军。 *1944年8月25日  [[ 巴黎 ]] 解放。 *1944年9月16日 从临时中将晋升为 [[ 三星中将 ]] (永久性军衔)。 *1944年8~11月 提出“两路进攻”战略,与 [[ 蒙哥马利 ]] [[ 英国 ]] 将领发生严重分歧。盟军高级将领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 [[ 欧洲 ]] 战局进入相持阶段。 *1944年12月 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扑,盟军受挫。 [[ 布莱德雷 ]] 提出围歼德军于 [[ 莱茵河 ]] 以西的战略。 
*1945年1~2月 实施“快速”进攻计划,反攻受挫。
 *1945年3月 实施“伐木者”计划,美军推进到 来因 [[莱茵 ]] 。 
*1945年3月12日 晋升为四星上将(临时军衔)。
 
*1945年3月21日 提出“航行”计划并获批准。
 
[[File: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2.jpg|缩略图]]
 *1945年3月23日 第12集团军群下属第3集团军在巴顿指挥下首先渡过 [[ 莱茵河 ]] 。 *1945年3月 提出“ [[ 布莱德雷 ]] 计划”,准备发动打败德军的战役。 *1945年4月 美军挺进 [[ 易北河 ]] 。 *1945年4月26日 美、苏军在 [[ 易北河 ]] 会师。 *1945年5月7日 德**队投降, [[ 欧洲 ]] 战争结束。 *1945年6月7日 杜鲁门总统宣布任命 [[ 布莱德雷 ]] 为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 
*1947年4月17日 晋升为正式四星上将。
 
*1948年2月7日 接替艾森豪威尔任陆军参谋长。
 *1949年8月12日 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不久任 [[ 北大西洋 ]] 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 *1950年6月 参与 [[ 朝鲜 ]] 战争决策。 *1950年9月22日 晋升为陆军 [[ 五星上将 ]] 。 
*1952年4月 同意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1953年1月 艾森豪威尔任总统。
 *1953年7月27日  [[ 朝鲜 ]] 停战协定签订。 *1953年8月13日  [[ 布莱德雷 ]] 退休。 
*1958年 出任布洛瓦钟表公司董事长。
 
*1965年12月1日 妻子玛丽病逝。
 
*1966年9月12日 与女作家基蒂结婚。
 *1981年4月8日 病逝于 [[ 纽约 ]] ,享年88岁
== 二战十大名将 ==
{| class="wikitable"
|-
|▪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 ▪ 埃尔温·隆美尔 ||▪ 山本五十六 || ▪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
|▪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 ▪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
==视频==
 
=== 二战中的指挥官 ,奥马尔·布莱德雷 ===
 
{{#iDisplay:v08228d4kct |680|380|qq}}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军政人物]] [[Category:五星上将]]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