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庚

移除 19,016 位元組, 1 年前
清空页面
{{Infobox person
| image =
[[File:武庚.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0627503435&di=8ca3ae6eda482e49c670ad0aac5c02c0&imgtype=0&src=http%3A%2F%2Fimg2.17getfun.com%2FetswPYQBYo89MQc.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17getfun.com/ 来自 17getfun.com 的图片]]]
| 中文名 =武庚
| 出生地 =朝歌
| 逝世日期 =前1118年
| 国籍 =中国
}}
<big>'''武庚'''</big>,子姓,武氏,名庚,字禄父,沬城(今河南卫辉市)人。商朝宗室大臣,[[商纣王]]帝辛之子。
聪明好学,深得宠信<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j/010.htm 三家注史记-卷三 殷本纪第三],国学导航,2017-12-27</ref>。[[周武王]]灭商兴周后,封武庚管理商朝旧地(河南安阳),商朝遗民大悦。为了防止武庚叛乱,在朝歌东部设立卫国,以管叔鲜为卫王;西南部为鄘国,使蔡叔为鄘王;北面为邶国,使霍叔为邶王,共同监视武庚。
发动[[三监之乱]]后,武庚兵败被杀。
 
{| class="wikitable"
 
|-
| <small>'''中 文 名'''</small> || <small>武 庚</small> || <small>'''出 生 地'''</small> || <small>[[朝 歌]]</small>
|-
| <small>'''别 名'''</small> || <small>禄 父</small> || <small>'''逝世日期'''</small> || <small>前 1118 年</small>
|-
| <small>'''国 籍'''</small> || <small>中 国</small> || <small>'''职 业'''</small> || <small>君 王</small>
|-
| <small>'''民 族'''</small> || <small>[[华 夏 族]]</small> || <small>'''重要事件'''</small> || <small>三 监 之 乱</small>
|}
 
=='''人物经历'''==
武庚(?—约前1118年),商纣王之子,公元前1122年8月27日,商亡周立。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悦。
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鄘、卫三国。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徙封卫,朝歌以西与南设鄘国,使蔡叔由蔡徙封鄘;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共同监视武庚。此时,武庚留居在纣宫(今淇县城内的西坛、三海一带)续殷嗣。殷亡第四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儿子周成王姬诵年幼(13岁),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国事。对此,管叔、蔡叔皆不满,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谣言,并串联武庚起兵反叛。
周公和召公为保周江山,“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周公以成王命率军东征,伐朝歌叛军,武庚兵败被诛。周公又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将朝歌“殷顽”迁于洛阳管教之。
武庚之乱后,使周初统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亲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周公、成王再次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武王分封七十一国,其中有五十三人是姬姓子弟,他们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邘、晋、应、韩;周公之子封于凡、蒋、邢、茅、砟、祭。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和殷遗民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纣兄微子启,他在灭商后投降周,也未卷入叛乱,因此封于商丘,国号宋。另一部分封给成王的叔父康叔,在殷商故墟。国号卫。此外,还有一些异姓贵族为周公、成王所封。两次分封,不仅使周人巩固了在原属殷商的广大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周人的势力和影响,使周成为国力和疆域远远超过[[商朝]]的强大国家。
 
==人物生平==
==='''封地邶国'''===
周代诸侯国,子姓,周武王灭商之后,为了安置殷商遗民,将商王畿之地分为邶、鄘、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称邶国。
邶国的始封地,或认为在今河南汤阴,或认为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一带。后一说较有影响,如东汉郑玄[[《诗谱·邶鄘卫谱》]]就说:“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后。庶民顽民被纣化日久,未可以建诸侯,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 [[《说文解字》]]也说:“邶,故商邑。自河内、朝歌以北是也;”[[《后汉书·郡国志一》]]河内郡朝歌县亦称:“北有邶国。”颜师古注[[《汉书》]]时即坚持了这一传统观点。清光绪年间今涞水县出土一批铜器以后,因其中铭文都带有“北白”等字样。王国维于是提出邶国在今河北涞水县一带的观点,主张邶在今涞水一带的观点从此影响渐大。可是这一观点在解释[[《诗经·国风》]]的《邶》、《鄘》、《卫》诗时会遇到困难,魏建震《三代河北中南部古国古部族考》一文因此提出:邶国的始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以后曾迁居涞水一带,涞水出土的多件邶伯铜器即其证据。
西周设立的邶、鄘、卫三国,后来因武庚串通管叔、蔡叔叛周而招致周公领兵东征,其结果按一般的说法是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原来的邶、鄘、卫三国之地划归卫国所属,周王室封康叔于卫,领“以殷余民”。从此邶国之民和邶国之地转属卫国所有。邶国仅历武庚一代而终结,是周初封国中寿命最短的方国。然而关于武庚的下场,文献还有另外一种记载,如[[《逸周书·作洛》]]云“王子禄父北奔”。唐兰《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征》认为“王子禄父”即武庚的生时之名。魏建震认为“王子禄父北奔”的地点是涞水流域,邶国随之北迁。
涞水流域的邶国何时灭亡,史所不详。 [[《诗经·大雅·韩奕》]]有“奄有北国”句。许多学者解释此“北国”即“邶国”。这样看来邶国是为韩国所灭。[[韩国]]的始封,有的说是西周初年,有的说是周宣王时期,则邶国被灭应在西周时期。
公元前1122年,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地(今河南商丘)以祀殷后,留在殷墟管理商朝遗民,武庚却不甘心做周的臣子。周初,武王死后(公元前1120年),其子成王年幼(13岁),周公摄政(称咸王)。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因封地在周,称周公,后封鲁国,但未到鲁即封。他辅佐武王伐纣曾两次东征,并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制礼作乐,是我国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公元前1117年,武庚联合了管、蔡二叔以及商的属国奄、徐、楚等十几个国家一同向西进军,反周阵营声势浩大。如《尚书大传》云:“管叔、蔡叔疑周公,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王’,奄君、薄姑谓禄父曰:‘武王既死矣,今王尚幼矣,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然后禄父及三监叛也。”([[管叔鲜]],文王三子;[[蔡叔度]],文王五子;[[霍叔处]],文王八子。事监视商朝遗民,故谓三监)周公旦在千钧一发之际,于公元前1116年举兵东征,平定叛乱。公元前1115年,周公杀武庚,灭东方50国;管叔鲜被杀,将蔡叔放逐,霍叔被废为庶人。把微子(纣王兄)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为宋公,以后为宋国,都于商丘。武庚的后人便以他字中的禄为姓氏,称为禄氏。武庚战死,叛乱平定,殷人见复国无望,只好纷纷出逃。
 
==='''复国失败'''===
[[File:三监之乱.jpg|缩略图|右|[http://www.zmdtvw.cn/d/file/p/2017/01/04/114b39c3a2ab9659e08d9cc1eb254c05.jpg 原图链接] [http://www.zmdtvw.cn/showinfo-66-78139-0.html 来自历史上的今天的图片]]]
公元前1122年4月29日,[[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战争结束后,周武王宣布周朝建立,准备将商地分封,可是他又一转念,周本是商王朝的一个西方属国,如今取代了纣王的统治地位,殷商遗民会不会服周的统治呢?于是周武王马上召集师尚父姜太公,召公和周公商议这些问题,姜子牙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及其处境,他说:“殷商的顽固分子及敌视西周的大臣,立即处死,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周公不同意姜太公的看法,他说:“对于殷商的大臣,应加以区别,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杀;无罪者不杀,还应利用。”最后,周公提出了分化利用的主张,他说:“既要进行武力监视,又要施以笼络才是。”周武王听了频频点头。最后采纳了周公的建议,决定由殷纣王的儿子武庚来统治殷商的余民。
第二天,周武王命令整修了商纣宫殿,让武庚居纣宫,继续统治商民。
姜太公考虑到武庚受纣王的影响,是不会脱胎换骨,立地成佛的。于是建议周武王要对武庚严加防范,在朝歌周围没邶(今汤阴邶城)庸(今卫辉市倪湾乡)卫(今浚县卫贤集)三国,周武王将自己的弟弟康叔封镇这三国,来监视武庚。周武王又封了姜太公为齐国国君。
再说姜太公被封于齐国,但他仍心系西周,他觉得让武庚再来掌权,是一大隐患,一旦气候适应,他就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复辟[[殷商王朝]],时常都不要放松对武庚的警惕。
果然,不出姜太公所料,当周武王罢兵西去不久,武庚竟然居纣宫(今西坛,云海一带)续殷祀。然后又带领尚臣来到鹿台,玉门(玉女观)祭祀父亲在天之灵,同时他又收拢殷商遗民之心,暗地联络东夷方国部落,磨刀霍霍,十分嚣张。
消息由姜太公传到镐京(今西安市)。恰在这时,也就是周王朝建立第二年,周武王去世了,年幼的成王还管理不好国家大事。周武王之弟周公旦便代摄国家大事。对此,管叔,蔡叔,等大臣极为不满,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打算谋害成王篡位,企图起兵造反。因此朝内大臣勾结起来,联合东夷中的徐、奄、薄姑、熊、盈等方国部落,发动了大规模的叛周复殷战争,声势之大,使周的西土出现了骚动和不安。
为了尽快平息这场暴乱,周公和召公彻夜难眠,积极部署作战计划,最后在姜子牙的倡议下,由周公以成王之命率军东征。姜太公亲临现场辅助周公,再一次返回牧野,杀向朝歌。早有准备的武庚,亲自带殷商奴隶主贵族疯狂反扑,负愚顽抗。但终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掉军心的武庚,终究不能唤起将士的斗志,因而军心不齐,不战而溃,全部瓦解。武庚、管叔被处死,蔡叔被流放,霍叔遭贬斥。周公将这次叛乱平息后,以成王之命封康叔为卫君,建都朝歌。<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221/20/1630322_255549998.shtml 武庚禄父与三监之乱],个人图书馆,2012-12-21</ref>
 
==殷商遗民==
公元前1122年,西伯姬昌之子姬发立西周而代商。为了安抚商朝遗民,姬发立商帝纣辛之子武庚以守商祀,将商旧都朝歌封为殷都,并封殷都以东为卫(今朝歌东9公里的卫贤,属河南浚县),殷都以西为鄘(今朝歌西南的新乡县店后营),殷都以北为邶(今河南省汤阴县邶城),命管、蔡、霍三叔监管,以防止亲商诸侯及商民反叛(见[[《逸周书·作雒》]]、《汉·郑玄(诗)邶鄘卫谱》等)。
西周二年,商朝诸侯氏族的牢固团结使姬发“白夜不寐”(见[[《史记·周本纪》]])<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j/011.htm 三家注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国学导航,2017-12-27</ref>。不能安枕的心病,使尚未安定朝政,还没坐稳王位的姬发就过早崩逝。以当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在姬发的群弟之中,有资格接继王位的应当是年长的大弟管叔姬鲜。但此时姬发的二弟姬旦却拥立姬发之子姬诵为成王,并以成王年幼为由摄政国务,自封为周公,他还在其颁布的一些诰命中署上“王若曰”句等,以向人伐智和暗自称王。姬旦摄政篡权的言行,引起亲兄弟间的不满与内讧,被分封到卫、鄘、邶三国的管、蔡、霍三监,因不满姬旦摄政而联合叛周,挟武庚参加叛战,奄亳诸侯则劝说武庚乘机复国。于是,蒲姑、熊盈、徐夷、潭、鬲、榖、州、绞、郦、萧、费、弦、黄、葛、郯等诸侯国纷纷支持,积极参加武庚的复国之战。
周武王姬发因不能安枕,导致过早病亡的情景,姬旦记忆犹新。他深深懂得,对他摄政篡权的威胁,不仅来自亲兄弟及朝臣内部,还来自亲商诸侯与殷商遗民,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消除隐患。为此,姬旦以成王姬诵之命率兵征战三年,诛武庚禄父、杀管叔姬鲜,流放姬度至蔡国(今河南省上蔡县)、降霍叔姬处为庶人,命诸侯营建新都洛邑,将顽抗不服的殷商遗民分别迁往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和陈、许、蔡、郑等诸侯国,封康叔立卫国于殷都朝歌,赐殷民七族;封伯禽于鲁(今河南省鲁山县),后迁奄国旧地(今山东省曲阜)立鲁国,赐殷民六族 。从此,殷商遗民沦为颈部系绳的奴隶,在西周王朝的残酷统治下被全部分割镇压。他们四散分居,劳苦耕作,繁衍生息。但不少诸侯仍然怀念纣辛,心存武庚,不服周管。徐、奄、淮等诸侯相继又反。成王姬诵无奈亲自出战,并于战后分封亲系诸侯。为了安定殷侯,周公[[姬旦]]在平息三监反叛之后,以成王之命封武庚的伯父微子于宋(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称宋公,以奉祀商殷,这就是“宋国”的由来。微子以及宋国的历任国君嫡系子孙以“宋”为氏,传延至公元前286年[[宋国]]灭亡,其后裔子孙为不忘故国,以宋为姓,尊微子为宋姓始祖,商丘是宋氏祖地,这即是“天下宋氏是一家”和“天下宋氏源于商”之缘故。
武庚因复国失败被杀后,其后裔不忘宗祖,有少许留在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附近守墓祭祀,并以“殷”、“商”、“汤”、“禄”为姓。也有因逃难分支到今河南省南阳、内乡、镇平、西平、汝南;[[山东]]省临沂、郯城;山西省河曲、陕西省柞水、大荔以及江苏省句容等地;还有的东渡海外,到了扶桑国(今墨西哥)的拉文塔、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以及华华洲等地,把人类文明传播到了五洲四海。
[[《通志·氏族略》]]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由于微子是纣辛的庶兄,武庚的伯父,同为“子姓”商之后裔,故有“殷宋一家”之说。自武庚复国失败被杀、微子立“宋国”、称“宋公”之后,殷商遗民便成为华夏民族由子姓最早分流而成的宋姓、殷姓、商姓、汤姓和禄姓。同时以宋姓(也有以殷宋)、殷姓、商姓、汤姓和禄姓命名的村庄、营寨、集镇、城市、山川、河流等开始出现。
由子姓分流的宋姓在发展过程中,有部分外姓因避讳、逃难等原因改成了宋姓。如五代时辰州(在今湖南省邵阳、怀化地区西部)的蛮酋人改姓为宋、北宋时西夏党项族改姓为宋、[[明代]]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为宋一诚、[[清朝]]时贵阳府有得宋姓于元朝的土司、满洲八旗嵩佳氏改姓为宋,这些均为少数民族改姓;还有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土著族人被迫使用[[日本]]的冈田、本田等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废除日本姓,选用宋姓等。也有因名门望族而取先辈之名或字另立姓氏的,如宋戴公之后改为戴姓、宋武公之后改为武姓、宋宣公之后改为宣姓;孔姓亦由宋氏第八世孙孔父嘉之名取孔字而来。宋国大司马孔父嘉是微子之弟微仲衍的八世孙,[[儒家]]圣人[[孔子]]的六世祖,“孔子之先,宋之后也”﹙见《孔子家语·本姓解》﹚,所以有“孔宋同源”之说。今朝鲜族、东乡族、土家族、[[满族]]和回、蒙、苗、彝、藏以及台湾省的土著族等均有宋姓。而殷姓在先秦时由于“殷”与“衣”古音同,遂有殷姓成为衣姓;北齐时因忌讳废帝高殷,由殷姓改为汤姓;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因避讳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由殷姓改为商姓、汤姓、戴姓;清朝时满洲八旗音佳氏改为殷姓等等。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殷姓。
殷商遗民中由子姓分流而出的宋姓人口现约112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0.81%;居当今中国百家大姓第22位。殷姓、商姓、汤姓和禄姓则排列在100位之后。
 
==邶城遗址==
邶城遗址,位于汤阴县城东南16公里。乾隆[[《汤阴县志》]]载:“邶城在县东三十里,此武王灭殷、分封诸侯,封纣子武庚于此。”
公元前1122年,武王攻克朝歌后,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宣告周人正式继承殷商天命,建立[[西周王朝]]。为了控制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武王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殷地邶城,让他以族长的身份继续统率殷商遗民。同时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留在殷地监督武庚,号称“三监”。
周公旦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他曾跟随武王伐纣,功勋卓著。灭商以后,又与召公奭一起辅佐武王。二年后武王死,其幼子成王即位,周公旦摄政。留在殷都作“三监”的管叔、蔡叔由怀疑而至不满,武庚乃乘机串通“三监”联络东方故旧殷、东夷、淮夷、徐、奄、蒲姑、熊等族十七国,起兵叛周。
周公旦经过一番“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的工作,安定好了内部之后,便亲率大军东征。东征军迅速诛灭了以武庚为首的殷贵族叛乱势力,杀掉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霍叔被废为庶人。经过三年战争,相继削平了参与叛乱的东方小国和诸侯。邶城和殷都变成了废墟。
邶城遗址,可辩遗存有:冢子,村东500米处,高出地面3.5米,面积约300平方米,相传为古观兵台;教场路,村东750米处,宽7.5米,长1100米。采集文物有三棱形铜箭头,传为古人习武处;城隍岭,村西30米处,1982年钻探发现,土质坚硬且纯,间有层次,似夯打痕迹,推测为商代邶城缄址。
 
==经典视频==
 
<center>
<center>'''武庚 禄父'''</center>
<div style="float:center; margin:20px 0 0 20px;">
{{#iDisplay:f0177pnfugu|640|480|qq}}
</div>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商朝人物]]
14,1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