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有何历史意义?

增加 3,928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天安门华表</big>''' |- |<center><img src=https://inews.gtimg.com/new…”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天安门华表</big>'''
|-
|<center><img src=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079372165/1000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079372165/1000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有何历史意义?'''凡是到过[[天安门]]的,无不为门外门里的两对[[华表]]所吸引。门外的那对华表上,龙盘于柱,横云飘绕于端;华表顶端,雕刻着一尊蹲兽,面向宫外,昂首远望。门里也有一对华表,所不同的是,其顶端的蹲兽,是面向宫里注视。一里一外,在古代,这就是表示对君主的一种约束。华表到底蕴含着什么意义呢?这需要从华表的历史说起。可以说,华表是一种传统文化.<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5635.html 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有何历史意义?故宫历史网] </ref>

华表,是从上古时代谤木演化而来的。所谓谤木,亦称诽谤木。据《[[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意思是说,唐尧时设置一种鼓,百姓如果看到尧有过失,就可击鼓,使尧听到后听取百姓的“谏”(谏,是用语言纠正尊长的过失)。虞舜时在大街上树立一根木头,百姓如果见到舜有过失,可以在木上刻写谏言。在古汉语中,诽谤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批评、指责,是中性词,无褒贬义;二是指说别人坏话,即所谓毁谤,在这个意义上是个贬义词。谤木的“谤”,则是取其第一义。而在现代汉语中,“诽谤”专指说别人坏话,应用范围缩小了。

这样看来,华表最初不过是一种简朴的树立在地上的立木,其上端横着一块短木,名叫“桓(huan)木”,或称为“和木”、“表木”,或称之为“和表”;用以纳谏、装饰、纪念,或起标志作用。它最早起源于尧舜时代,风行于春秋。所谓“桓木”,《汉书》《尹赏传》中云:“瘗(yi4)寺门桓东。”这个“桓”,指的就是这种立木。所以又叫“和木”或“和表”者,据《汉书。注》曰:“陈、宋之俗言,桓声如和,今犹谓之‘和表’”,由此,我们知道古时‘桓’与‘和’的地方话音相类。而且,我们知道在汉代之后,这种立木还仍延续着古音的名称。

唐代为《[[汉书]]》作注解的颜师古说,“和表”,“即华表也”。其实,真正让华表发生质的演变,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它由木变石,从广为民用到皇家独享,由告示牌变成了帝王柱、皇权标。也就是说自秦始皇始,华表一般采用最坚硬的花岗石打造,头上常盘踞雄狮,周身缠绕蟠龙,完全成了一种专制集权的象征。既然体现专制,人们怎敢非议?只能匍匐其下,三呼万岁,惟命是从。

北京在明朝永乐年间成为京城之后,封建帝王在北京天安门树立汉白玉的华表,主要是为了装饰,当然也含有向古之贤君学习、听取民意的意思。毕竟,从史料记载看,天安门里外的两对华表上都雕有一只怪兽“犼”(hou)。天安门里华表上的犼朝北,叫“望君出”,意思是皇帝应该经常外出,体察民情。天安门外华表上的犼朝南,叫“望君归”,是希望皇帝不要经常在外游乐,以免延误国事。不过,笔者想说,华表再美,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社会里,赋予它的内在含义尽管大同小异,但实质上能否真正得以实现,就另当别论了。<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011/20/4153217_1051340661.shtml  天安门前的华表,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个人图书馆]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3,3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