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移除 58,836 位元組, 1 年前
以“黎国,出自重黎。”替换内容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big>'''|-|<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qm.mingxing.com%2FUpload%2FArticles%2F1%2F0%2F25%2F25331_20210310013837917.png&refer=http%3A%2F%2Fqm.mingxin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4654181&t=443bd9116c091033f3ed67ba36b8d25e width="300"></center><small>[http://mqm.mingxing.com/zong/25331.html 来自起名网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黎姓,汉族姓氏,为典型的南方姓氏。普通话读音:li;粤语读音:lai。 黎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84位。 丰舒系商汤后裔。商时有诸侯国——黎国,商末,西伯姬昌攻灭[[黎国]],武王克商后,大封天下,封成汤后裔于黎国,赐为侯爵,其后有黎侯丰舒。丰舒之后,子孙有以国为氏者,称黎氏,尊丰舒为得姓始祖。 今以湖南、广东、四川、江西等省分布较多。==基本信息==中文名; 分布地区;湖南、广东、江西等省 始祖;丰舒,商汤后裔。 历史名人;黎嶷、黎侨、[[黎元]]洪等 发源地;黎国(今山西黎城县东北)==历史发展==得姓始祖丰舒。丰舒系商汤后裔。商时有诸侯国——黎国,商末,西伯姬昌攻灭黎国,武王克商后,大封天下,封成汤后裔于黎国,赐为侯爵,其后有黎侯丰舒。丰舒之后,子孙有以国为氏者,称黎氏,尊丰舒为得姓始祖。 另一种意见认为,黎氏得姓始祖为黎侯,名待考。丰舒不是黎侯,而是强占黎氏之地黎国的仇人。丰舒是路国宰相,伤潞子之目,杀君主夫人,夺黎氏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侯诛灭丰舒。之所以被尊为祖,是由于断句错误所致。《四库全书、路史》记载:“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犁氏”,正确断句是”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犁氏。”这样才符合记载记载。而不是“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犁氏。” 《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晋景公之姊适潞子婴儿为夫人,丰舒为政(秦王)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虽多,何补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怙其俊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晋侯从之。 人口分布宋朝时期,黎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湖南为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黎姓总人口的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西]],这三省黎姓占黎姓总人口的89%,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黎姓主要聚集于湘川赣地区。 明朝时期,黎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闯入了明朝的百家姓,排在第八十八位。宋、元、明600年间,黎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江西为黎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黎姓人口的4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这两省黎姓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湖北,这三省的黎姓又集中了21%。宋、元、明600余年,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 当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万,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区,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贵州、重庆、湖北,这八省市又集中了44%。广东居住了黎姓总人口的29%,为黎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粤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分布状。黎姓分布较广,但不均衡。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黎姓在粤桂两省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粤赣大部、湘桂琼、四川西北、重庆中部、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北南部、甘肃南端、青海东南、福建西端,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这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6%的黎姓人群。在广东东端、江西东北、福建中部、浙江西端、安徽南部、湖北大部、云川渝大部、陕甘南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6%一0.32%,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5%,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1%的黎姓人群。==姓氏文化==郡望堂号郡望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职掌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地。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尹,改官名为太守。此支黎氏,开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干。 九真郡: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汉,相当于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宋城郡:隋时此地为雎阳,是宋朝的治所,宋时改雎阳为宋城,为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堂号 黎阳堂:后周黎景熙曾任黎阳郡太守十二年、拜任史官著作佐郎,其著作史称“黎阳信史”,子孙以“黎阳堂”为堂号; 黎城堂:周朝黎侯国始祖祖伊,封地在今[[山西省]]黎城县,其后裔有以“黎城堂”为堂号; 经术堂:黎錞,字希声,北宋四川渠县宝城区宋场乡黎家山寨即状元村人,庆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状元及第,精通经术。宋英宗曾问欧阳修:“蜀中有何名士?”对曰:“文学有苏洵,经术有黎錞。”封之为“经术博士”。其後见载《荆楚黎氏族谱》,历次重修,谱面均印“经术堂”; 巴郡堂:黎錞九代孙黎伯贤,由四川渠县迁居重庆府巴县西乡大教场,今属重庆市渝中区教场口,后裔以“巴郡堂”为堂号; 乾元堂:黎伯贤之孙黎命表,元朝皇庆二年癸丑即1313年探花及第,御赐名曰“命表”。其长子太铭公裔,以“乾元堂”为堂号; 载酒堂:“载酒堂”是北宋时代海南岛儋县文人黎子云的私宅。苏东坡晩年被贬官到海南儋县,闻当地人黎子云,家贫好学,躬耕农圃而侍母至孝,又听说他家有《柳子厚文集》数卷,特往寻访,成为至交好友,经常柱杖而至。某天,苏东坡访黎子云,遇雨,借路旁农家竹笠木屐穿戴。路人见此老头,虽儒冠儒衣,却打扮成农舍翁的怪模怪样,皆笑,路旁篱犬群吠。后人据此描绘成种种“东坡笠屐图”,流传于世。苏东坡苦心教学,当地士子王霄、符林、许钰等,常聚集黎子云家,聆听讲学。当地民众,包括黎族黎氏,争相载酒携肉相赠,表达对苏东坡的尊敬。苏东坡特书一匾“载酒堂”给黎子云及当地百姓留念。“载酒堂”现为海南岛著名人文景观,建筑宏伟,位于距儋县县城四十公里的地方。 玉成堂:江西省上犹县石溪黎氏宗祠所供奉,成立于清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玉成堂代表的是黎氏素贤公,素质公,素赏公有广东五华迁居上犹营前石溪的一支黎氏后裔。 此外,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京兆堂”、“九真堂”、“宋城堂”、“新安堂”、“敦本堂”、“礼序堂”等。 家谱文献江西省:清江(现为樟树市义成镇黎圩村委)版城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目前全村4000多人姓黎,可以说是黎氏比较大的一个村庄。 江苏句客黎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句容县春城乡袁相大队黎甲村。注:首修於宋乾道年间。 江苏江都黎氏家乘二卷,(民国)黎常寿、黎志骥续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兰溪黎氏宗谱七卷,(民国)黎平祉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游埠区祝家村。 湖南宁乡鱼潭黎氏五修族谱民,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另有一部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湘潭黎氏四修家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黎锦鑫纂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湘潭黎氏续修族谱,(民国)黎静山纂(序),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另有一部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黎氏绪周五修支谱六卷,(民国)黎锦熙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湖南汉寿龙阳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中山图榄黎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南海黎氏家谱,(清)黎斯元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南海黎氏族谱,(民国)黎秉志、黎兆球重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顺德黎桂泽堂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顺德东岸房黎氏家谱四卷,(清)黎镇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顺德黎民族谱,(民国)黎景义纂修,民国年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贵州遵义黎汝谦家乘,(清)黎汝谦著,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东北师范大学。 贵州笔祖宗之《黎氏春秋》第二卷,公元二千零八年农历六月修订。 川渝黔《黎氏春秋》第一卷,公元二千零七年修订。 黎氏五修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清)黎佐禹等纂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黎氏五修宗谱十三卷,(民国)黎国桢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临澧县档案馆。 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铅印本,今仅存一卷。现被收藏在海南省档案馆。 黎阳都氏四修宗谱二十卷,(清)都其琛等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植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石埭黎氏宗谱,(清)黎民怀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都黎氏家乘两卷,(民国)黎常寿、黎志骥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阳黎氏宗谱八卷,(清)黎民怀、黎占元纂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榜城黎氏八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年间礼序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云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开继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坪州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坪州黎氏族谱七卷,末一卷,(民国)黎耀藻等纂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隆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第六~十卷、第十二~十六卷、第十八~二十六卷、第二十八~三十卷、第三十二~三十五卷、第三十八卷、第四十~四十二卷、第四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隆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二十二~二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黎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隆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五卷、第七~九卷、第十二卷、第十四~十六卷、第十八~十九卷、第二十一~二十三卷、第二十五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三十二卷、第三十四~四十卷、第四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隆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第五卷、第五十一卷、第五十三~五十九卷、第六十一~六十五卷、第六十七~六十八卷、第七十~七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鱼潭黎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课读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鱼潭黎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课读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顺德大罗黎氏家谱两卷,(清)黎镇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昌后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黎氏族谱八卷,附谱录,(清)黎光藻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黑鱼塘黎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黎庶康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致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黎氏三修谱十二卷,(清)黎世绶等纂修,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阳黎氏宗谱八卷,附抄补一卷,(清)黎民怀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859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为宁大田坊黎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黎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之2。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手抄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沅江黎氏六修家谱八卷,(民国)黎世谦等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尚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字辈排行湖南浏阳壕上黎氏: 该族先世原籍四川锦竹县,尊圭公为迁浏一世祖,圭公字介之,号瑞斋,元至正丁亥科举人,戊子科进士,初授武冈州录事,历官詹事府丞。勅建攀桂坊于浏邑李家巷口。四世衍为朝祖、朝宗、朝富、朝用、朝宪、朝仪、朝礼七房。明成化15年(1479)建宗祠于浏阳西城下壕并始纂族谱,清同治11年(1872)七修,光绪29年(1903)八修时因争族产,四、五房不与。1949年一、二、三、六房九修。至1995年族人约3000余人,分布于浏阳县城及南乡金刚东泉村、大瑶、文家市,东乡高平、范家岭、大岸,西乡三官冲、普迹、柏嘉山、枨冲等处。浏阳黎氏兄弟三院士黎鳌、黎介寿、黎磊石为三房二十四世孙。字派:(自十八世始)志定宗先尚,书升懋善良,人之敦一本,万毓如春芳。(十修续派)宏纪开新运,孝友振家光,贤才成国宝,奉祖自远昌。 浏阳金刚东泉村黎氏宗祠于2016年开始新建(黎升佳——收集资料编辑)。   长沙托溪黎氏:始祖圭公,字介之,号瑞斋,原籍四川,元进士,任武冈州录事,后升詹事府丞,勅建攀桂坊于浏阳李家巷口,为迁浏始祖。四世朝礼公,明洪武间由浏阳迁长沙榔梨市,五世文广公,又迁长沙托溪,八世达庵公,生六子,衍为六房。1917年三修族谱。行派:(自十八世始)志定承先尚,书升懋秀良,人之敦一本,英毓如春芳。 川渝黔黎氏字辈表:从一代全忠祖至九十代均是照老族谱编辑, 九十 黎笔、周氏(分业锣锅坝)——九十一美廷——九十二仲富——九十三述中——九十四彦柱——九十五永相——九十六应伦——九十七天之作文毓——正大光明——世永开元太(志)。新编字辈省略。 后裔主要居住在,贵州遵义市桐梓县楚米元田坝与贵州缓阳、兴义、兴仁、晴隆小厂、遵义城区五地字辈同宗主 九十 黎洪、支氏(分业杨猫坪)、九十一美德——九十二仲云——九十三俭中——九十四彦邦——九十五仕蕴——九十六、正宗文——伟子仕国——正文星应——朝廷大启 该宗主要住居做在两路口、綦江县三江镇古剑,黑石山(后山)、北渡、盘龙、黎家半坡、桥河下坝、广兴、西山、扶欢、下石坝、陈家岩、新庄、木瓜龙塘、新庄、阳福、青杠沟、德龙庄、新房子。 九十黎脸、秦氏(分业后台)、 ——九十一美伦——九十二仲仁——九十三伟高,位高——九十四彦阁,秧阁——九十五荣茂,荣梯——九十六应魁,明星——九十七、鸾(世)——思——子(仲)一百子——仕国正文——一百零五心(昌)(人)——盛(世)——家(永)(宗)——祥(开)(和)——福(元)——瑞 该宗主要住居做在綦江县石角镇、干坝子、赢坪后台、唐家湾、浦河。 九十黎浩、李氏(分业大冲窝)、 ——九十一美相——九十二仲贵——九十三意中——九十四彦儒——九十五荣魁——九十六三乐,三仕,三进——九十七、为思仲子(潘)一一仕(邦)一一国(世)(延)一一正(天)一一国(世)(廷)一一正一一文(廷)(荣)一一昌(心)(星)——世(盛)(定)(顺) ——永(家)(均)—一开(成)(长)一—元(财)(贤)(先)一一太(增)(载)(学) 该宗主要住居做在綦江县石角镇、三江镇、桐梓县木瓜镇龙塘村、元田坝、湄潭县。 八十六 荣文、袁氏。——八十七觉民、袁氏(民国举人,富顺县训导),觉院、钱氏(后裔待查)。——八十八元绍——八十九明文——九十 黎灿、——九十一美植——九十二仲伦——九十三位中——九十四彦融——九十五荣高——九十六汝孝——九十七、正仕之尚——正文星荣昌(贡)——定(享)——均(太)——长(平)一一先(春)一—学(声) 该宗主要住居做在桐梓县松坎、金竹子园、小河、大弯、乐坪、桐梓红花园、綦江赶水,东溪陈家弯黎家岗。 八十四才明——八十五兴华——八十六万一郎——八十七千十郎——八十八天佑——八十九仁信——九十 义达——九十一礼倨——九十二、智信文才——必仲朝以(廷)——良承世德——应祚永隆——昌宗功 该宗主要住居做在,大足县、江津、綦江县、内江。 八十四才明——八十五兴华——八十六万一郎——八十七千十郎——八十八天禄——八十九廷湖——九十 一享、——九十一朝正——九十二国栋——九十三安琼——九十四邦敬——九十五万章——九十六世桂——九十七祥世——九十八国有——九十九正誉——一百永学——一百零一世琳——一百零二昌寿——一百零三云荣——一百零四、仍继馨香——容成禄 该宗主要住居做在,大足县、江津、綦江县、内江。 七十八黎宽——七十九长寿——八十黎银——八十一太霖——八十二黎融——八十三亿俐——八十四万全——八十五仲福——八十六高杨——八十七联海——八十八黎鸿——八十九孟全——九十志忠——九十一乐进——九十二财福——九十三高平——九十四书笔——九十五黎富——九十六一栋——九十七黎应——九十八正永——九十九思金正文——星顺官清——民治安家 七十五黎启——七十六兴广——七十七贤良,贤才——七十八黎辅,黎辑——七十九君卿,君佑,君佐——八十主元——八十一鸿志,鸿鹄——八十二陛毅,陛荣——八十三维智,维常,维礼——八十四常澈,常溯——八十五敬绪,敬续,敬刚——八十六宗钰,宗钊——八十七苍楠——八十八元复——八十九锡铭,锡刚——九十黎鳌、——九十一穗中——九十二应试——九十三代芝——九十四、永浚正荣——灿元斌秀——载国泰官——清民治安家 该宗主要住居做在,遵义、绥阳县县城、大足县、彭水县、绥阳黎家弯、团山、黎家堡。 八十四才明——八十五兴华——八十六万三郎(字继钦)——八十七窦一郎——八十八——八十九——九十 应天文思——受万仲湖——正寿光志——大基荣华——迪告京兆裔 该宗主要住居做在,大足县、綦江县、内江、永川、王坪。 七十八黎宽——七十九长寿——八十黎银——八十一太霖——八十二黎融——八十三亿俐——八十四万全——八十五仲福——八十六高杨——八十七联海——八十八黎鸿——八十九孟刚——九十 志永——九十一贤才——九十二第思——九十三昆季——九十四国恩——九十五肇——九十六国——九十七昌——九十八祖寿——九十九景怀——一百万隆——一百零一希圣——一百零二、仁大君文——光昭世泽远。 、平坝田弯、桐梓松坎、枫香坝、毛狮田。 六十二世沛——六十三照仁,照义,照智——六十四贵栗,贵裕——六十五咸宇,咸宁——六十六重德——六十七承修——六十八谨瑞,谨然——六十九靖柬,靖丰——七十寿——七十一向义,向觉——七十二源智——七十三敬锡、仲锡——七十四高毅,高发,高进——七十五尚廉,尚睿,尚宗——七十六乾毓、乾光——七十七隆兴——七十八经武——七十九耀祖——八十时品——八十一恭顺——八十二东明——八十三栋——八十四 文良——八十五、埃玉潼成——民应臣念——佰九正明——登高成自——令光宗耀——祖显亲杨——名克 八十四才明——八十五兴华——八十六万二郎——中间字辈不详——一百零二、承文开君——怀从今必昌 该宗主要住居做在,大足县、綦江县、内江、巴中 八十四才明——八十五兴华——八十六万一郎——八十七千五郎——八十八天(祖)——中间字辈不详——九十五、远魁朝廷——有承继大——荣华德泽——隆万世文该宗主要住居做在,大足县、綦江县、内江、永川。 以上数据来源于(《黎氏春秋》贵州笔祖宗之),该谱书来源于《黎氏春秋》是由川、渝、黔三地宗亲经各种渠道查询、联系多次修订后在两千零七年修订完成。 注备:本次编辑均是照老族谱和新修(《黎氏春秋》贵州笔祖宗之)编辑,在传承等方面都存在疑问等。每一代得第一位祖名是直系祖第二位是弟兄关系,如第二的位有后代就在下面另有支表,但不是很全, 以上各宗都用新编字辈:一百一十一、京——一百一十二、兆、、、后三十八代字辈省略 四川仁寿黎氏字辈:“万千天仁义礼智信文才必仲朝廷良承世徳云礽继馨香鸿儒豋甲第经术与年芳耕读传家宝伦常启后生诒谋昭远泽琣养萃群英”。 四川仪陇黎氏字辈:“天合战朝臣祥光万家生” 四川忠县黎氏字辈:“洪文世忠大道永克万帮维正长发其祥”。 四川蓬安黎氏字辈:“国天元明清安长治德春”。 四川遂宁黎氏字辈:“天庭彦相孝暮再发星文茂仁国正永世应成继馨香容源陆秩长鸿儒登甲第经术与年芳”。 广东东莞黎氏字辈:“世笃忠贞声和韵远家传孝友泽浚源长”。 广东阳春黎氏字辈:“达仕兴新运清扬佩胜经”。 广东高州黎氏字辈:“启汝伯福载”。 广东信宜黎氏字辈:“国日富贵……” 湖南宝庆黎氏字辈: 六公房支派:“千应添文嗣志朝兴正民大佐锡有光荣华迪吉昌”; 八公房支派:“千应添文嗣受望仲丹正祥光志大基荣华迪吉昌”; 九公房支派:“千应添文嗣受望仲心正祥光志大基荣华迪吉昌”; 十公房支派:“千应添文嗣正资秀胜显宗绍继有光荣华迪吉昌”; 益阳房支派:“千应添文嗣孟廷正楚尚国泰民安乐绪云仍久长”; 合族新续派:“忠孝传家宝崇先裕后良鸿儒登甲第经术世流芳”。 湖南沅江黎氏字辈:“添闻土源德肯梦道发抚行傅泰岳国文进仕生遇昌明世经纶治泽洪振家承祖绪上达步青中东汉贻谋永南湘枝叶荣箕裘宏祖业耕读振家声”。 湖南湘潭黎氏字辈:“良希祚大光培锦泽模烈均鉴湘东烻基锡永懋灿”。 湖南郴州桂阳黎氏字辈:“富贵安邦定,民理现人间”。 广西桂平黎氏字辈:“道升昌和发士允先聚怀文辉彩仲应远定才阳兆全孔德昌兴泽进荣华区朝延”。 广西天等黎氏字辈:“太仕文成明光德大发展”。 广西贺州黎氏字辈:“三达庆益永远”。 江西省:清江版城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江西崇义黎氏字辈:“土士高正兴陈明祖宗日纯良道学人家福字长发达千秋招贤德仁华富贵永四方”。 河南内乡黎氏字辈:“宗天德国兆尚世开今朝”。 贵州遵义黎氏字辈:“朝怀民焻忠如正天心应官清明治安”。 贵州遵义正安市坪乡黎氏字辈:国正三字守,世金太廷忠,兴旺家声大,永绍相仁风,祥臣须仔细,启勇普昌隆,桂兰登孝友,明德远遵崇 贵州兴义黎氏字辈:"显庭甘士英 国正天兴顺 官清明志安"。 贵州毕节黎氏字辈:“祖代万世兴,朝庭广恩泽”。 湖北武汉黎氏字辈:“家齐世祖泽成”。 湖北汉川黎氏字辈:“正大光明宜修积成” 重庆黎氏一支字辈:“关清明志安守成思俊德”。 黎氏一支字辈:“仁义礼信文才必仲朝廷永承世智德应作绍隆昌国泰天时顺家和地利兴宗源培正达祖本积光明”。 黎氏一支字辈:“声名传万世德业范源新”。 黎氏一支字辈:“光培锦泽穆列均干”。 黎氏一支字辈:“时忠朝应元正文明兴龙世太富贵远昌”。 黎氏一支字辈:“明元同生化大道贵怡忠”。 四川巴中黎氏字辈:“从经修谱,忠孝碧昌;天维显思,载锡之光。” 湖北荆州一支字辈:“树国高阳应,枝封洪维先祖徳。” 湖北荆楚黎氏字辈:“洪维先祖徳,业肇经书庭。” 湖北通城黎氏字辈:景运喜时逢,作育英雄广。 湖南湘阴梦魁公黎氏字辈:梦,思瓛百纹明,友伯闻兴大,应正逢以宗,本朝文开显,荣新裕世贤,先培裔永茂,名远兆长年,道德经纶伟,诗书启后昆,箕裘恢事业,忠厚振家声。 湖北鹤峰黎氏字辈:“启景忠志齐,承德云祖宗,维善永安乐,继世长吉丰 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修沙阳志; 开孝义门。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永嘉人黎靖德,嘉祐年间任沙阳县主簿,代理县令处理政务,清廉谨慎,善于处理繁杂的事务,又博学能写文章。曾主持修《沙阳县志》,另著有《朱子语类》。下联指宋代东莞人黎宿,为人敦厚而重礼义,乡邻都受他的影响而感化。曾割大腿肉为亲人治病,受到朝廷旌表。 堂称载酒; 亭号众香。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儋州人黎子云,兄弟都贫困而好学。文学家苏轼被贬儋州时,曾拜访过他们兄弟。他们对苏轼也很敬重,常常载着酒去见苏轼,请教学问。苏轼题其别墅为“载酒堂”。下联典指清代画家、诗人黎简,字简民,号二樵,又号石鼎道士,广东顺德人,生员。他所住的地方叫百花村,有亭叫众香亭,有阁叫药烟阁。擅长画山水,工诗词而刻意炼句,著有《五百四峰草堂诗钞》、《药烟阁词钞》、《芙蓉亭乐府》等。 蓉城世泽; 京兆家声。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黎氏宗祠“京兆堂”堂联。 彝伦攸叙; 明德惟馨。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归义古城旧县村黎氏家祠联 在归义古城东面沿田道走百余米,便到旧县村,沿着村道行走右边便是一排清水砖墙大宅。青灰瓦面,马头墙高高耸立,屋脊四角翘起,梁檐精雕细镂,气势恢房,颇具典型的明清封闭试庄园风格。最引人注目的是“黎氏家祠”匾,朱红底色,镏金大字熠熠生辉,另有三块巨大的匾额也高悬于檐下,一为“进士”一为“武魁”一为“文魁”,祠堂大门两侧有这副对联。门旁有一对栓马石,石坊上刻有“举人黎启勋丁仲春月吉日立”字样。此外,村上还有“两广巡抚”黎桂生、黎凤梧的宅第、牌匾,抗日将领、原国民党四十六军军长黎行恕旧居也在其中。 七言通用联 经术传家钦北宋; 文章华国耀西川。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黎氏祠堂联。 文章惟读周秦汉; 儒术兼通天地人。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自题联。 十言及以上通用联 气压英雄,丕振状元令誉; 学通经史,堪称直讲才华。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状元黎淳,字太朴,华容人。天顺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致仕。 下联典指北宋朝议大夫黎的事典。黎錞,字希声,文安人。庆历进士,英宗以蜀士为问,欧阳修对曰:“文行苏洵,经术黎錞。”尝知眉州,苏轼作《远景楼记》,称其“简而文,刚而仁明,正而不阿”久而民益信之。 仗节三奏,远景之登楼有赋; 簪缨奕世,黎阳之信史堪传。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前句)典指唐代谏议大夫黎干,戎州人。善星纬术。玄宗时待诏翰林。(后句)典指黎希声有《登远景楼赋》。下联典指北周车骑大将军黎景熙的事典。黎景熙,字季明,曾官著作佐郎,勤于所职,著述不怠。 诚可配天,此处俨如靖乐园; 心能格圣,就中即是武当山。 ——佚名撰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黎氏宗祠联 门对旗峰,百代孝慈高仰止; 祠环潢水,千年支派永流长。 ——清·翰林学士黎溢海撰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黎氏宗祠联 上苑笑看花,喜称人物杰出; 高堂题载酒,欢迎长者车来。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黎治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学者黎子云的事典。黎子云,儋州人。昆弟贫而好学。苏轼尝造访子云兄弟,执礼甚恭,每与弟载酒过从。轼因题其别墅曰“载酒堂”。 祖宗有灵,孰是孰非祸福终有报应; 天地无私,为善为恶休咎总无负人。 ——佚名撰江西省上犹县黎氏宗祠联 溯家学以紫阳白鹿为宗,若论显扬,何必数东汉科中千八百室弟子; 登此堂发春露秋霜之感,是谁瞻拜,独无惭南安迁后二十一传贤孙。 ——田东溪撰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黎氏祠堂联。==姓氏名望==历史人物黎干公、字体存、谥号“忠贞”,四川戎州(今南溪县)人,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五年丁巳【717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辛丑【761年】擢升为谏议大夫,因故告老终养归戎州。唐代宗大历元年丙午【766年】举孝廉,二月释奠国子监,授祭酒,旋复官谏议大夫。大历十年乙卯【775年】拜任京兆府尹。大历十二年丁巳【777年】晋升兵部侍郎,后蒙冤惨遭诛杀。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年】评反,追赠兵部侍郎、太傅、京兆郡侯,谥号“忠贞”,赐葬祭,命有司送柩回原籍葬,于戎州城西。因他是第一个官任京兆府尹、并被宫追封为京兆郡侯的黎氏名贤,故史书、族谱均载“黎氏望岀京兆,自黎干公始”。妣唐氏夫人,诰封“渭阳郡君”,生一子:黎广。 商王族子姓黎侯国祖伊後裔黎斡【民间族谱多误作黎干】讳垣夫,777年九月后接任京兆尹多年,后任兵部侍郎,与郭子仪、杨绾、崔宽为同朝密友,妣朱氏生五子黎烑、黎燧、黎炬、黎焻、黎煟。【《广东省化州《黄竹黎氏族谱·黎氏源流迹考》“……唐(朝)兴,星纬之学重,戎州黎斡通其术,玄宗时待诏翰林,擢谏议大夫,迁京兆尹,其子烑、燧、炬、焻、煟,及孙植,世守家传,历为右散骑常侍。】 姬姓黎国後裔黎文魁,在西周穆王时代任天官之职。他的後代黎干于唐武宗李炎会昌四年甲子【844年】举孝廉、释奠国子监祭酒,授京兆尹,升兵部侍郎,封京兆侯,葬莲塘水口边象形。生子黎度即江西省宁都县黎氏始祖。黎度下传六代为黎衬,生于北宋开宝元年【968年】戊辰,封京兆郡侯,为福建汀州府上杭县黎氏始祖。 姬姓黎国亡国国君靖远侯黎恭公的後裔黎玄胜,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712年至756年在位四十五年】任御史大夫。玄胜公第三子黎致统公,在唐肃宗时代任翰林院侍讲,晋封右仆射(右丞相)。黎致统公次子黎辉武公,为唐德宗时驸马。 黎錞:字希声,北宋四川渠县宝城区宋场乡黎家山寨即状元村人,庆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状元及第,精通经术。宋英宗曾问欧阳修:“蜀中有何名士?”对曰:“文学有苏洵,经术有黎錞。”封之为“经术博士”。其後见载《荆楚黎氏族谱》,历次重修,谱面均印“经术堂”; 黎明:宋代长沙(今属湖南省)人,以孝友信义之高品受人赞赏。 黎宿:宋代东莞县人,为人敦厚,重礼义。其割股为亲人疗病的事迹,受朝廷表彰,为世人传颂。 黎贯:明代从化人,正德年间进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传闽稿》等文集。 黎淳:湖南省华容人,明朝天顺年间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黎淳博学多才,尤以经史著称,除参与修撰了《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续资治通鉴纲目》外,著有《龙峰集》、《明试录》、《黎文僖集》等传世。明朝著名宰相杨廷和和杨一清都是其学生,并深受其影响。 黎恂:贵州遵义人,清代文学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学,尤长于诗。 黎简:清代广东省顺德县人,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画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间郡莫阝县(今河北省任丘)人,善书法,知玄象,以雅好读书,著述不怠见称,官至车骑大将军。 黎靖德:宋代永嘉县(今属浙江省)人,曾任沙阳主簿。其博学能文,主持编修过《沙阳县志》,著有《朱子语类》。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广东省儋县)人,家贫好学,常与弟载酒见苏轼,轼题其别墅名曰:“载酒堂”。 黎公真:元代时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拥戴,时民画其像于学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明代诗人,亦擅绘山水。 黎民怀:从化(今属广东省)人,明代著名诗画家,擅长诗、书、画,时称“三绝”。 黎维柞:四川江津人,明末官员。 黎庶昌:贵州省遵义人,清末外交家、散文家。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出使日本大臣。著有《拙尊园丛稿》,编有《续古文辞类纂》。 黎元洪:湖北省黄陂人,历任湖北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北洋军阀政府总统等职。 (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汉族,是湖北黄陂人。人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后段祺瑞利用张勋将其驱走,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晚年投资实业。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 黎民伟:祖籍广东新会。早年开拓香港及国内电影市场。誉为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原籍广东新会,生于日本。自幼喜爱摄影与戏剧,热心于国民革命,曾利用戏箱偷运枪支支援黄花岗起义。从事电影工作后主张电影救国。1913年与美籍俄国人布拉斯基及其兄黎北海合作创办了华美影片公司。在黎北海执导的《庄子试妻》1913中反串女角庄子之妻。1921年再与兄黎北海、黎海山合作创办了香港历史上第一家全部华资的新世界戏院。1922年在香港银幕街创建民新制造影画公司任厂长。1923年5月14日在香港铜锣湾威菲路创办民新影片公司,出任付经理兼摄影师。拍摄了北伐纪录片、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录片,并开始拍故事片《胭脂》Lipstick1925,同年在自己的新世界戏剧上映。1926年他将民新公司迁往上海,与李应生合股,聘欧阳予倩、卜万苍、侯曜等执导故事片。1927年侯曜执导的《西厢记》与他的《庄子试妻》被商人先后携往欧美公映,成为最早介绍到欧美的中国电影。 他为把中 的“超迈之思想,纯洁之道德 敦厚之风俗”介绍给欧美作了不懈努力。1929年与北京真光戏院老板罗明佑合拍了由孙瑜执导,阮玲玉主演的《野花闲草》WildGrass1929,这部严肃的社会生活题材作品彻底改变了粗制滥造的武侠片的影潮,使30年代电影走上了新的方向。他提 “复兴国片、改造国片”的口号。1928年亲 执导两部有鲜明平明反帝内容的故事片《蔡公时》和《祖国山河泪》,1930年创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与上海印刷商黄漪磋合作组建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拍出了一系列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杰作: 《城市之夜》、《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1933年《大路》、《神女》、《渔光曲》,1934年《新女性》,1935年《迷途的羔羊》,1936年《慈母曲》、《联合交响曲》1937年等。1952年将民新制片厂迁往上海营业。1994年第十三届香港金像奖授予他最高荣誉奖。1953年10月26日,黎民伟病逝香港,享年60岁。在他的追悼会上,挂着“国片之父”的横额。 黎锦晖:湖南省湘潭人,现代著名音乐家,首创了儿童歌舞和儿童歌舞表演曲这两种崭新艺术形式,曾创办“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主要作品有儿童音乐《好朋友来了》、《老虎叫门》等。 黎锦熙: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黎雄才: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广东省肇庆市。黎雄才是当代画坛的 要画家,也是岭南画派最有影响的传人之一。 黎朝伦:重庆市大足人,优秀平面设计师,语言文学学家,为乡镇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黎耀祥(Wayne Lai),1964年5月4日生于香港,中国香港男演员。 黎氏三兄弟:在中国医学界,提起“黎氏三兄弟”,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三个中国工程院院士——黎鳌、黎介寿、黎磊石三个同胞兄弟!黎氏三兄弟的老家在湖南省浏阳市。 黎鳌生于1917年,比二弟长7岁,比三弟长9岁,都是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学部院士。老大黎鳌于1995年当选,1998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老二黎介寿于1996年当选;老三黎磊石于1994年当选,还是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黎鳌是著名的烧伤外科专家,曾任第七军医大教授、普通外科教研室主任,第三军医大副校长,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主任,1999年病故,享年83岁。 黎介寿是普通外科著名专家,现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 黎磊石是国内外著名的肾病专家,现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 黎明 :中国北京1966年12月11日 1966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歌手、演员、导演、商人、慈善事业工作者。 1985年获得碧泉新星大赛冠军,并由此进入演艺圈。1986年获得新秀歌唱大赛季军。1990年发行首张专辑《相逢在雨中》。1993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1994年凭借歌曲《那有一天不想你》获得十大劲歌金曲金曲金奖。1995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1996年起连续三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金曲金奖。1998年凭借《今生不再》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奖。1999年宣布退出香港乐坛颁奖典礼。 1987年出演首部电视剧《男儿本色》。1990年主演的电视剧《人在边缘》获得香港年度收视冠军。1996年因在爱情片《甜蜜蜜》中饰演黎小军一角而获得关注。2002年凭借恐怖片《三更之回家》获得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2003年主演演警匪片《无间道3》。2005年凭借爱情片《大城小事》获得第7届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2008年主演剧情片《梅兰芳》。2009年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杰出贡献奖。2012年获得哈尔滨冰雪电影节获杰出贡献奖。2015年主演爱情片《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演艺事业外,黎明热衷公益慈善以及幕后工作,身兼香港公益金董事、名誉副会长、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名誉会长、华菁会名誉主席、世贸联合基金总会形象大使等职务。1991年创立百仕活娱乐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获得UNICEF总部颁发的特使级联合国护照。2003年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颁发的荣誉勋章。2004年创立A MUSIC东亚唱片公司。2009年获颁铜紫荆星章。==开国将军==黎光少将 黎光(1914-——),四川省南部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特务营排长,第91师276团副连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26大队营政治教导员、营长,第25大队大队长,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30团团长,第10军分区29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0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40旅11团团长,第6旅副旅长,华北军区第7纵队21旅旅长,第20兵团66军198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2师师长,率部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副军长,连云港要塞司令员,上海吴淞口守备15师师长,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黎光大校黎光(1917-2005),安徽省霍邱县人,193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团委书记、科长、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参加了七里坪、潘家河、郭家河、长岭岗、独树镇、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渡黄河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斗争和大生产运动,参加了建立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和进军桐柏山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37旅副政治委员,第18兵团第61军182师副师长、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原突围、保卫两淮、转战山东、华北攻坚和进军西北、西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182师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川北军区剑阁军分区政治委员,后转业到地方,任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武汉铁路局党委书记,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铁道部政治部主任,铁道部副部长,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为新中国铁路交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无晋升,转业地方)。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5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黎原少将黎原(1917-——),原名关俊彦,河南省息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教导营参谋长、副营长、教导大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军区警卫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5团团长,第四野战军第47军140师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40师参谋长、副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0师师长。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副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第47军军长,湖南省革委会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基本建设工程兵副主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黎化南少将黎化南(1909-1978),湖北省长阳县人。1928年参加长阳县游击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任长阳县游击队中队长。所部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7师后,任特务大队任排长。1932年任红3军7师司令部副官、管理科科长,参加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7月任红3军军部通信连连长。后任湘鄂川黔省军区司令部第四科科长,独立第1团团长。1935年11月参加长征,后任红二军团司令部参谋。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副官主任、供给部部长。1941年4月任晋西北行政公署粮食局局长。1942年任晋绥行政公署财政处副处长、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行政公署财政处处长兼银行行长,贸易总公司经理。1949年1月任第一野战军后勤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防空军后勤部代部长。1957年任铁道兵后勤部部长。1961年任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管理局局长。1965年后任总参谋部管理局局长、顾问。1978年3月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11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 黎东汉少将黎东汉(1914——?),湖南省浏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电台见习报务员,红2方面军司令部电台队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电台队长、区队长,旅司令部通信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处长,中央前委通信科科长,西北军区通信处处长,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通信科科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通信部干部处副处长、业务处副处长,1950年被评为模范通信工作者并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52年就读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1955年毕业,任通信学院副院长,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副主任,总参通信部副主任、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黎有章少将黎有章(1915-1958),江西省吉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独立1团排长,瑞金红军学校机枪连连长,特科学校机枪营营长,干部团特务连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陕北红军大学特科团副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队长、支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大队长,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参谋长,第1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滨北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13纵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31军参谋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副军长参谋长,兵团副参谋长,福建军区军区参谋长,福州军区参谋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会议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6月23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仅43岁。 黎同新少将黎同新(1910-1993),江西省新昌(今宜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方面军第3军7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兼青年大队大队长,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卫生部政治处总支书记,干部团指挥科3队支部书记,红15军团政治部电台总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补充第1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支队3总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4师11旅政治部主任兼32团政治委员,第4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警卫团团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政治委员,第9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第9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回国后,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江苏省计划委员会主任,1970年任江苏省革命委员会70办公室主任,后任南京军区后勤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6月1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 黎锡福少将黎锡福(1909-197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师1团排长,第12师34团连指导员,第34团副营长,红30军88师264团营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介休游击第5支队副支队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纵57团团长,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他在作战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身体9处负伤。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4纵13旅副旅长,南阳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3军39师师长。参加了上党、渡江、上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宁洱边防区司令员,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副军长、昆明军区副参谋长,1960年至1975年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1960年11月5日,为指挥跨越中缅边界作战,任昆明军区前方指挥所指挥,云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任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1975年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6年5月29日因病逝世,终年67岁。 黎新民少将黎新民(1910-1980),江西省萍乡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7师21团文书,红3军兵站站长,红5军团后勤部没收委员会主任,第13师39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随营学校副中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1团1营教导员,教导2旅供给部政治委员,滨海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山东军区2师5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1纵2师5团政治委员,松江军区哈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松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第54军160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临江、宜沙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军区沅陵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海军基地政治委员,万山要塞区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0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70岁。 黎四龙:湖北通城人,无党派,1998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7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工程师。现任南宁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2]​==历史考证==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 出自帝尧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被丰舒所灭,其子孙有黎氏、犁氏。“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犁氏。”(见《四库全书、路史》)出自九黎的后裔。据汉代民俗著作《风俗通义》等所载,商代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另一说,颛顼时期,“ ”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 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文献多谓商朝黎国在上党壶关(上党东北),殷诸侯国,且与东夷有关。<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9%BB%8E 黎], 360国学 ,</ref>=='''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14,0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