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舒乙
,创建页面,内容为“舒乙(1935年6月2日-2021年4月21日),出生于山东青岛,祖籍北京,满族,中共党员,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工程师,中国现代文…”
舒乙(1935年6月2日-2021年4月21日),出生于山东青岛,祖籍北京,满族,中共党员,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工程师,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之子。历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第九、十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1935年6月2日,出生于山东青岛。1953年,从北京二中毕业,进入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1987年10月,出版回忆录《老舍最后的两天》。1988年,出版散文集《老舍的关坎和爱好》。1999年2月,出版散文集《我的思念--关于老舍先生》。2000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落成,舒乙任馆长。2004年2月,出版人物传记《我的父亲老舍》。2006年1月,出版散文集《老舍的平民生活》。2015年9月,出版散文集《老舍的人文地图》。2021年4月21日14时1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人物关系
老舍父亲 老舍胡絜青母亲 胡絜青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舒乙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出生地
山东青岛
出生日期
1935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2021年4月21日
毕业院校
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
职业
作家、画家
代表作品
《老舍的关坎和爱好》《老舍最后的两天》
目录
1人物履历
2个人生活
3主要作品
4人物评价
5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履历
1935年6月2日,出生于山东青岛,其时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任教。 1953年,从北京二中毕业,进入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1954年9月起,留学苏联,在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攻读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 1959年回国,后被分配至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
1960年,入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参加林业部组织的木材水解科研重点试验,完成中间试验和成果鉴定。1978年,调北京市光华木材厂当工程师,后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同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为研究老舍提供了直接的和真实的历史资料,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
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1985年,中国现代开馆后,历任副馆长、常务副馆长。 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5月,出版与母亲胡絜青合著散文集《散记老舍》,记叙了老舍的生活、创作、交友诸方面的内容; 8月,出版人物传记《老舍》。
1987年10月,出版回忆录《老舍最后的两天》,对老舍的生活经历、创作活动,以及他的性格、志趣、爱好和交往等作了真实的描述。 1988年,出版散文集《老舍的关坎和爱好》。 20世纪90年代起,从事对俄文化交流活动。
1992年,主编人物传记《京华奇人录》,编写了北京大量"奇人"的小传。 1994年8月,出版与顾骧等人合著散文集《南国玉树》。 1995年,开始绘画,没有师从任何画派,且不学习母亲胡絜青的传统画派风格,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方法绘画,举办12次画展。
1998年2月,出版散文集《我爱北京》《我的风筝》; 4月,出版散文集《梦和泪》; 7月,出版传记书籍《现代文坛瑰宝》; 8月,出版散文集《小绿棍》。 1999年2月,出版散文集《我的思念--关于老舍先生》,在编排上分为研究、思念、挖掘、介绍和若干序文,共五十五篇。
2000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落成,舒乙任馆长; 9月,出版散文集《亲情之歌》; 同年,面对北京旧城区里成片的胡同和四合院迅速消亡的现实,他与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弥松颐、李燕联合提出"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十条紧急建议"。
2001年1月,出版散文集《我的"第一眼"》,收录"北京啊,你真挤"等43篇散文。 2002年至2007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致力于对城市文物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写了《京杭大运河,残缺的辉煌》《隋唐大运河,地下的辉煌》和《江南运河,水乡的辉煌》三篇考察实录,积极呼吁保护大运河。
2004年2月,出版人物传记《我的父亲老舍》,细述了老舍的音容笑貌,讲述了一个自称为"写家"而不是作家的老舍的文品人品; 4月,出版《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该书分为四部分,回答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以及作用和意义何在等问题; 9月,出版散文集《大爱无边》,是作者写文化名人、写景、写现代文学馆、论书籍的散文作品集。
2006年1月,出版散文集《老舍的平民生活》,"平民春秋""舐犊之情""做人与写作""关于老舍"四章,描述了老舍的平民化生活。 2009年1月,出版游记《发现北京:舒乙眼中的北京》。 2011年8月,出版建筑艺术书籍《见证亲密:纪北京承德两市带藏文的石碑和藏式建筑》。
2014年4月,出版散文绘画自选集《开窍的日子》。 2015年9月,出版散文集《老舍的人文地图》,将旧京影像与文学描绘有机结合。 2016年8月,出版散文集《老舍先生》,收录了大部分舒乙写父亲的处女作,及许多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图片。
2018年8月,出版与冰心、季羡林、史铁生等人合著散文集《胡同的故事》。 2019年8月,出版散文集《爸爸老舍》《北京你好》《老舍的朋友们》。 2021年4月21日14时1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生活
舒乙的父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母亲为胡絜青,舒乙是二人唯一的儿子。舒乙有姐姐舒济和妹妹舒雨、舒立。舒乙的妻子是于滨,二人育有一女。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名称
首版时间
作品类型
出版社
《散记老舍》
(与胡絜青合著)
1986年
散文集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老舍》
1986年
人物传记
人民出版社
《老舍最后的两天》
1987年
回忆录
花城出版社
《老舍的关坎和爱好》
1988年
散文集
中国建设出版社
《京华奇人录》
(舒乙主编)
1992年
人物传记
北京出版社
《南国玉树》
(与顾骧等合著)
1994年
散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
《我爱北京》
1998年
散文集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我的风筝》
1998年
散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梦和泪》
1998年
散文集
作家出版社
《现代文坛瑰宝》
1998年
传记书籍
当代中国出版社
《小绿棍》
1998年
散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我的思念--关于老舍先生》
1999年
散文集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亲情之歌》
2000年
散文集
西苑出版社
《我的"第一眼"》
2001年
散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
《我的父亲老舍》
2004年
人物传记
辽宁人民出版社
《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
2004年
介绍
上海书店出版社
《大爱无边》
2004年
散文集
漓江出版社
《发现北京:舒乙眼中的北京》
2009年
游记
中国城市出版社
《见证亲密:纪北京承德两市带藏文的石碑和藏式建筑》
2011年
建筑艺术
民族出版社
《开窍的日子》
2014年
散文绘画集
人民出版社
《老舍的人文地图》
2015年
散文集
北京出版社
《老舍先生》
2016年
散文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
《胡同的故事》
(与冰心、季羡林、史铁生等合著)
2018年
散文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爸爸老舍》
2019年
散文集
北京出版社
《北京你好》
2019年
散文集
北京出版社
《老舍的朋友们》
2019年
散文集
北京出版社
(参考资料: )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舒乙的中国画为'现代文人的现代画'。"(当代油画家詹建俊评)
"舒乙虽是工科出身,但对文艺很有天分。正因为他有工科背景,接触文化事业后才会思考得更深。"(北京人艺演员李滨评)
"舒乙为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倾尽心力。"(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于润琦评)
"他在文学馆这个舞台上竭尽全力,充分展示了多年积蓄的素质,文学馆的建立可以说浸透了他的智慧。"(北京出版社编审杨良志评)
"我接触的所有人当中,舒乙对文学馆是最熟悉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他的极大心力,从文学馆的创建、布局到每一块花砖,都有他的烙印。以后读者们只要来到文学馆,就能感受到舒乙的这些贡献。"(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评)
"舒乙先生非常慷慨,这些作品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在收藏中的很多空白,它们不仅仅是绘画作品,更记载了当时的艺术家以文会友的经历,具有史料和文献价值。"(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追悼会
2021年4月27日上午,上千人来到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送舒乙先生最后一程。当天上午8时,八宝山殡仪馆已有数百人已排队等候在东礼堂大门外,他们有的捧着菊花,有的在翻阅舒乙的生平纪念册。东礼堂门两侧,悬挂着长长的挽联,写着"道德传家音容宛在,文章继世风范长存",中间横幅为"深切怀念舒乙先生"八个大字。
告别厅内,舒乙遗体安卧在百合花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告别厅正中悬挂着舒乙巨幅遗像。包括铁凝、钱小芊、李敬泽等中国作协领导,以及北京人艺老演员李滨等三人站成一排,向舒乙遗体三鞠躬,并先后走上前向舒乙夫人于滨、姐姐舒济、妹妹舒雨表示慰问。
1935年6月2日,出生于山东青岛。1953年,从北京二中毕业,进入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1987年10月,出版回忆录《老舍最后的两天》。1988年,出版散文集《老舍的关坎和爱好》。1999年2月,出版散文集《我的思念--关于老舍先生》。2000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落成,舒乙任馆长。2004年2月,出版人物传记《我的父亲老舍》。2006年1月,出版散文集《老舍的平民生活》。2015年9月,出版散文集《老舍的人文地图》。2021年4月21日14时1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人物关系
老舍父亲 老舍胡絜青母亲 胡絜青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舒乙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出生地
山东青岛
出生日期
1935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2021年4月21日
毕业院校
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
职业
作家、画家
代表作品
《老舍的关坎和爱好》《老舍最后的两天》
目录
1人物履历
2个人生活
3主要作品
4人物评价
5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履历
1935年6月2日,出生于山东青岛,其时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任教。 1953年,从北京二中毕业,进入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1954年9月起,留学苏联,在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攻读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 1959年回国,后被分配至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
1960年,入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参加林业部组织的木材水解科研重点试验,完成中间试验和成果鉴定。1978年,调北京市光华木材厂当工程师,后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同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为研究老舍提供了直接的和真实的历史资料,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
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1985年,中国现代开馆后,历任副馆长、常务副馆长。 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5月,出版与母亲胡絜青合著散文集《散记老舍》,记叙了老舍的生活、创作、交友诸方面的内容; 8月,出版人物传记《老舍》。
1987年10月,出版回忆录《老舍最后的两天》,对老舍的生活经历、创作活动,以及他的性格、志趣、爱好和交往等作了真实的描述。 1988年,出版散文集《老舍的关坎和爱好》。 20世纪90年代起,从事对俄文化交流活动。
1992年,主编人物传记《京华奇人录》,编写了北京大量"奇人"的小传。 1994年8月,出版与顾骧等人合著散文集《南国玉树》。 1995年,开始绘画,没有师从任何画派,且不学习母亲胡絜青的传统画派风格,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方法绘画,举办12次画展。
1998年2月,出版散文集《我爱北京》《我的风筝》; 4月,出版散文集《梦和泪》; 7月,出版传记书籍《现代文坛瑰宝》; 8月,出版散文集《小绿棍》。 1999年2月,出版散文集《我的思念--关于老舍先生》,在编排上分为研究、思念、挖掘、介绍和若干序文,共五十五篇。
2000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落成,舒乙任馆长; 9月,出版散文集《亲情之歌》; 同年,面对北京旧城区里成片的胡同和四合院迅速消亡的现实,他与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弥松颐、李燕联合提出"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十条紧急建议"。
2001年1月,出版散文集《我的"第一眼"》,收录"北京啊,你真挤"等43篇散文。 2002年至2007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致力于对城市文物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写了《京杭大运河,残缺的辉煌》《隋唐大运河,地下的辉煌》和《江南运河,水乡的辉煌》三篇考察实录,积极呼吁保护大运河。
2004年2月,出版人物传记《我的父亲老舍》,细述了老舍的音容笑貌,讲述了一个自称为"写家"而不是作家的老舍的文品人品; 4月,出版《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该书分为四部分,回答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以及作用和意义何在等问题; 9月,出版散文集《大爱无边》,是作者写文化名人、写景、写现代文学馆、论书籍的散文作品集。
2006年1月,出版散文集《老舍的平民生活》,"平民春秋""舐犊之情""做人与写作""关于老舍"四章,描述了老舍的平民化生活。 2009年1月,出版游记《发现北京:舒乙眼中的北京》。 2011年8月,出版建筑艺术书籍《见证亲密:纪北京承德两市带藏文的石碑和藏式建筑》。
2014年4月,出版散文绘画自选集《开窍的日子》。 2015年9月,出版散文集《老舍的人文地图》,将旧京影像与文学描绘有机结合。 2016年8月,出版散文集《老舍先生》,收录了大部分舒乙写父亲的处女作,及许多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图片。
2018年8月,出版与冰心、季羡林、史铁生等人合著散文集《胡同的故事》。 2019年8月,出版散文集《爸爸老舍》《北京你好》《老舍的朋友们》。 2021年4月21日14时1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生活
舒乙的父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母亲为胡絜青,舒乙是二人唯一的儿子。舒乙有姐姐舒济和妹妹舒雨、舒立。舒乙的妻子是于滨,二人育有一女。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名称
首版时间
作品类型
出版社
《散记老舍》
(与胡絜青合著)
1986年
散文集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老舍》
1986年
人物传记
人民出版社
《老舍最后的两天》
1987年
回忆录
花城出版社
《老舍的关坎和爱好》
1988年
散文集
中国建设出版社
《京华奇人录》
(舒乙主编)
1992年
人物传记
北京出版社
《南国玉树》
(与顾骧等合著)
1994年
散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
《我爱北京》
1998年
散文集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我的风筝》
1998年
散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梦和泪》
1998年
散文集
作家出版社
《现代文坛瑰宝》
1998年
传记书籍
当代中国出版社
《小绿棍》
1998年
散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我的思念--关于老舍先生》
1999年
散文集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亲情之歌》
2000年
散文集
西苑出版社
《我的"第一眼"》
2001年
散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
《我的父亲老舍》
2004年
人物传记
辽宁人民出版社
《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
2004年
介绍
上海书店出版社
《大爱无边》
2004年
散文集
漓江出版社
《发现北京:舒乙眼中的北京》
2009年
游记
中国城市出版社
《见证亲密:纪北京承德两市带藏文的石碑和藏式建筑》
2011年
建筑艺术
民族出版社
《开窍的日子》
2014年
散文绘画集
人民出版社
《老舍的人文地图》
2015年
散文集
北京出版社
《老舍先生》
2016年
散文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
《胡同的故事》
(与冰心、季羡林、史铁生等合著)
2018年
散文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爸爸老舍》
2019年
散文集
北京出版社
《北京你好》
2019年
散文集
北京出版社
《老舍的朋友们》
2019年
散文集
北京出版社
(参考资料: )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舒乙的中国画为'现代文人的现代画'。"(当代油画家詹建俊评)
"舒乙虽是工科出身,但对文艺很有天分。正因为他有工科背景,接触文化事业后才会思考得更深。"(北京人艺演员李滨评)
"舒乙为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倾尽心力。"(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于润琦评)
"他在文学馆这个舞台上竭尽全力,充分展示了多年积蓄的素质,文学馆的建立可以说浸透了他的智慧。"(北京出版社编审杨良志评)
"我接触的所有人当中,舒乙对文学馆是最熟悉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他的极大心力,从文学馆的创建、布局到每一块花砖,都有他的烙印。以后读者们只要来到文学馆,就能感受到舒乙的这些贡献。"(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评)
"舒乙先生非常慷慨,这些作品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在收藏中的很多空白,它们不仅仅是绘画作品,更记载了当时的艺术家以文会友的经历,具有史料和文献价值。"(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追悼会
2021年4月27日上午,上千人来到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送舒乙先生最后一程。当天上午8时,八宝山殡仪馆已有数百人已排队等候在东礼堂大门外,他们有的捧着菊花,有的在翻阅舒乙的生平纪念册。东礼堂门两侧,悬挂着长长的挽联,写着"道德传家音容宛在,文章继世风范长存",中间横幅为"深切怀念舒乙先生"八个大字。
告别厅内,舒乙遗体安卧在百合花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告别厅正中悬挂着舒乙巨幅遗像。包括铁凝、钱小芊、李敬泽等中国作协领导,以及北京人艺老演员李滨等三人站成一排,向舒乙遗体三鞠躬,并先后走上前向舒乙夫人于滨、姐姐舒济、妹妹舒雨表示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