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魏晋以前没有“脸”字

增加 2,697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脸</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gugong.net/uploads/allimg/1…”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脸</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gugong.net/uploads/allimg/170512/10424W322_0.jp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img.gugong.net/uploads/allimg/170512/10424W322_0.jp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魏晋以前没有脸字'''[[魏晋]]以前的汉字中,是没有“脸”字的,当时表示“脸”意的字是“面”、“颜”等等。<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2742.html 魏晋以前没有“脸”字 故宫历史网] </ref>

其实,人的面部除了耳鼻口眼、额颊腮颔,还哪有脸可言。“脸”字最早出现时,也没有“颜”、“面”之意,只是“颜面”上的某个部位。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其中的“脸”是“睑”的意思,也就是指眼皮。梁·简文帝《妾薄命篇十韵》“玉貌歇红脸,长颦串翠眉”,还有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销残黛脸销红”,这里的“脸”都是“颊”的意思,是眼下可以施粉的部位。

没有“脸”以前,“面”就是“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说文]]》曰:“面,颜前也。”《[[汉·匈奴传上]]》中的“匈奴法,汉使不去节,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庐”,《后汉书·东夷传·倭》里也有“男子皆黥面纹身”。文中的“面”都是“脸”的意思。至于《三国志·魏志·毛玠传》中的“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的“面”,更是此意。今天还在流传的“面子”、“面红耳赤”、“不看僧面看佛面”中的“面”仍是“脸”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脸”的范围越来越大,到了唐代,“脸”和“面”就基本一致了。岑参的诗句“岸花仍自羞红脸”中的“脸”已经是“脸”了。《水浒传》第21回:“婆惜也不曾睡着,听得宋江骂时,扭过身回道:‘你不羞这脸!’”此处的“脸”当然也已是脸了。以后更为普遍,一直到明清之前,“脸”和“面”用法一致,都是书面用语。也就是说,“面”在当时依然盛行,白居易“犹抱琵琶半遮面”,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面”如果换成“脸”,就大煞风景了。

沿袭到现在,脸和面范围虽然一致,但我们通常把“脸”当作口头用语,而把“面”当作书面用语了。<ref>[http://www.guoxuemeng.com/lishizhishi/504349.html  魏晋以前的汉字没有脸字:只有“面”和“颜” 国学梦]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3,145
次編輯